^^
這也是一種看法
一樣^^
周學友,周善為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1:39 pm前面周某答文已經大致完成,漫步的犀牛 寫: 週日 2月 20, 2022 3:57 pm學友,
聖者、與凡夫弟子,都可以學習、成就聖默然。
聖者的聖默然,依大乘經典來說,被尊稱為 :無諍三昧。但那不是凡夫能企及,所以此題不浪費篇幅討論。
但是,此題所舉證經典上的聖默然,卻是 佛陀告誡一般凡夫弟子應學習的行為。(請參考列舉的經證)
聖默然,翻譯名詞,ariya tunhībhāva 。
ariya ,除了有神聖的意思之外,也是高貴的意思。
這樣應該解釋的很清楚了。
相信對於聖默然的修學,大乘弟子應該不陌生才是。
期望聆聽學友的分享。
平安 如意
歡迎諸君及犀牛大德審視並評論之。
學友,勿忘初心 寫: 週一 2月 21, 2022 12:56 pm 凡夫學習默然,用意為何?
指的即為「內照」。
犀牛法友則提到〈聖默然〉乃二禪地。
我們凡夫,
一般皆是從〈止語〉、或稱〈禁語〉搭配。
持止語禁語的好處極多,但現今社會對我們在家居士長時修禁語,則多所不便。故常為半日、一日、三日、七日 ~ 視自身條件而擇之。
限定是能力問題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離欲只破我執,法執猶在。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37 pm限定是能力問題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一個人能學到什麽地步
都是心態問題
簡單說是自己限制自己
阿那含,,阿羅漢,菩薩在離欲的情況下
才能無所牽掛入滅盡定
這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有任何人能離欲如三者
他也不再稱為眾生而已
就像初地有初地的資格
等覺有等覺的資格
限定是明確表示能成就
沒付出努力
那有天生的清凈眾生能一下學會九次第定
如果輕鬆的看待
何嘗不是真如覺與無明不覺的遊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能如實離欲才能真無為
周學友,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他能行,我不能行,則實有能力問題。次草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37 pm限定是能力問題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一個人能學到什麽地步
都是心態問題
簡單說是自己限制自己
阿那含,,阿羅漢,菩薩在離欲的情況下
才能無所牽掛入滅盡定
這是很公平的事
如果有任何人能離欲如三者
他也不再稱為眾生而已
就像初地有初地的資格
等覺有等覺的資格
限定是明確表示能成就
沒付出努力
那有天生的清凈眾生能一下學會九次第定
如果輕鬆的看待
何嘗不是真如覺與無明不覺的遊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能如實離欲才能真無為
犀牛大徳不必介意,各盡本分、各抒己懷而已。漫步的犀牛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2:28 pm周學友,周善為 寫: 週三 2月 23, 2022 12:06 pm 如《首楞嚴經卷一》所說,若是【執此生死妄想,誤為真實】,則豈止是所學的【聖默然、滅盡定、九次第定】係屬【外道法】,但凡所學【一切佛法】亦無不是【外道法】,這就是對於一切法的大乘觀點。
若說【聖默然】限定於唯二禪成就者可修可證,【滅盡定】限定於唯阿那含、阿羅漢、菩薩能修能證,難道還能限定哪個人能學佛,哪個人不能學佛嗎?所謂的阿那含、阿羅漢、菩薩等名,有自性嗎?
至於實修、實際操作,所謂離於生死、生滅二邊妄想之不二觀,則大乘、阿含一切經典無不宣說此義。如《入楞伽經卷第三》曰:「一切法空,不生、無體、不二相,入於諸佛如來所說修多羅中,凡諸法門皆說此義。」如《雜阿含972經》曰:「 所有集法,皆是滅法。」
個人實在不太理解學友想要分享甚麼 ?
請容犀牛再重述一次問題 ~
=====
問題 : 請學過聖默然的大乘學友,簡述一下操作聖默然的步驟。
希望有學習經驗的大乘弟子,能不吝分享。
=====
意思就是 :
如果,學友們已然學習過 聖默然,那麼就請簡單說一下操作步驟,簡述即可。
犀牛有一些疑問;想要與有經驗的學友們一起檢視、研究。
======
相信許多大乘學友對這至種基本功,應該不陌生才是。
平安 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