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c320 寫: 週日 10月 20, 2024 12:06 pm
以上經文(末那半分細微)。就是講小乘入定的法理,從第六意識以下完全不起作用。
那麼,大乘參禪(行般若波羅密多)與小乘修定入定的差別,又在哪裡呢?
回覆:小乘若落於無色界上,個個或受或想或行或識四心,雖然伏住煩惱障(不造作),還得受「行苦」;大乘啟發佛菩提心,六度萬行,循業發現,一切種子如瀑流,湛入合湛,內攝種子變現
解深密經
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轉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
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
知見立知,是無明本)
『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
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蘊身同所行轉。』
『廣慧!譬如大暴水流﹐若有一浪生緣現前﹐唯一浪轉;若二若多浪生緣現前﹐有多浪轉。然此暴水﹐自類恆流﹐無斷無盡。
譬如善鏡面﹐若有一影生緣現前﹐唯一影起;若二若多影生緣現前﹐有多影起。非此鏡面轉變為影﹐亦無受用滅盡可得。』…(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
『
如是﹐廣慧!由識暴流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若於爾時﹐有一眼識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一眼識轉;若於爾時﹐乃至有五識身生緣現前﹐即於此時﹐五識身轉。』
『
廣慧!如是菩薩﹐雖由法住智為依止﹐為建立故﹐於心﹑意﹑識秘密善巧﹐然諸如來不齊於此施設彼為於心﹑意﹑識一切秘密善巧菩薩。』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不見積集﹐不見心;不見眼﹑色及眼識;不見耳﹑聲及耳識;不見鼻﹑香及鼻識;不見舌﹑味及舌識;不見身﹑觸及身識;不見意﹑法及意識。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經文開示內容很清楚,大乘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密多(法住智),只有第六意識不起分別,其餘眼等五識,還是有其功用的。其中相關法義真相,即是眼等五識之根,就是建立在一切種子阿陀那識之上。
經云: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以無所得故,
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掛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