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非是(種子分有漏和無漏兩類),這種似是而非之概念容易落入邏輯陷阱!!Viirya 寫: 週二 10月 22, 2024 11:15 pm 種子分有漏和無漏兩類
與各種煩惱結合.亦帶雜染性的種子屬有漏
無執.不受煩惱雜染影響.純善清淨的種子稱無漏
有漏種子又分名言種子及業種子
名言種子又稱等流習氣
業種子又稱異熟習氣
習氣是種子的異名.種子經熏習所生所長.故名習氣
名言種子又再分表義名言種子及顯境名言種子
業種子別名有支習氣.以能酬引三有之因故
是故異熟習氣(種子)即是指業種子
而是,種子由玄微乃至麤粗之演化過程…
一切種子阿陀那識同時具備橫跨(無漏)與(有漏),就如量子的波粒兩相性。
心經: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就是講這個從無漏種子轉變成有漏種子的過程同時具備空色兩相性,也就是法性(種子)由精微到麤粗(由無漏至有漏)流轉化生過渡現象,也是大乘佛教開示創生理論之機密。…(已經被現代量子力學所確實印證無誤)
解深密經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上廣大……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以上就是講,心識的因果相承,先有一切種子阿陀那識,才能成就阿賴耶識,才有所謂的末那等七識(妄心)的存在!!
大乘指導修佛,也就是順著此理路(唯識法相)而逆修(背塵合覺)返回真如法性一合相(無上正等正覺)。而成為佛陀。
解深密經
廣慧!若諸菩薩於內各別如實
不見阿陀那﹐不見阿陀那識;
不見阿賴耶﹐不見阿賴耶識;
不見積集﹐不見心;
不見眼﹑色及眼識;
不見耳﹑聲及耳識;
不見鼻﹑香及鼻識;
不見舌﹑味及舌識;
不見身﹑觸及身識;
不見意﹑法及意識。
是名勝義善巧菩薩﹐如來施設彼為勝義善巧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