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大智度論》卷41〈8 勸學品〉:<br/>
「愛等結使雜諸善法,名為「生」。<br/>
復次,無諸法實相智慧火,故名為「生」;有諸法實相智慧火,故名為「熟」。是人能信受諸佛實相智慧,故名為「熟」;譬如熟瓶能盛受水,生則爛壞。<br/>
復次,依止生滅智慧故得離顛倒,離生滅智慧故不生不滅,是名「無生法」;能信、能受、能持故,名為「忍」。<br/>
復次,「位」者,拔一切無常等諸觀法故,名為「位」;若不如是,是為順道法愛生。」</t>
無生法
Re: 無生法
<t>金剛經<br/>
<br/>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 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 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 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 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 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 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 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 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 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 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 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t>
<br/>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 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 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佛 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何以故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須菩提。忍辱波羅蜜 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 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 相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 相無壽者相。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 。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 住色布施。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又說一切眾生則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 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 入闇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須菩提。當 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 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t>
Re: 無生法
<t>又阿毘達磨經說。菩薩成就四智。能隨悟入唯識無境。即是地前小菩薩。雖未證唯識之理。而依佛說。及見地上菩薩。成就四般唯識之智。遂入有漏觀。觀彼十地菩薩所變大地為黃。金攪長河為酥酪。化肉山魚米等事。此小菩薩入觀觀已。即云。如是所變實金銀等。皆不離十地菩薩能變之心。更無外境。既作觀已。亦能隨順悟入真唯識理。又如勝論祖師。為守六句義故。變身為大石。此有實用。若定實境者。不應隨心變身境為石。<br/>
<br/>
問。且如變大地為金時。為滅却地令金種別生。為轉其地便成金耶。<br/>
<br/>
答。唯識鏡云。為佛菩薩。以妙觀察智。繫大圓鏡智。及異熟識。令地種不起。金種生現。以此為增上。能令眾生地滅金生。名之為變。非為便轉地成金故。攝論云。由觀行為增上。令餘人識變。大涅槃經云。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觀土為金。觀金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隨意成就。無有虛妄。觀實眾生。為非眾生。觀非眾生。為實眾生。悉隨意成。無有虛妄。</t>
<br/>
問。且如變大地為金時。為滅却地令金種別生。為轉其地便成金耶。<br/>
<br/>
答。唯識鏡云。為佛菩薩。以妙觀察智。繫大圓鏡智。及異熟識。令地種不起。金種生現。以此為增上。能令眾生地滅金生。名之為變。非為便轉地成金故。攝論云。由觀行為增上。令餘人識變。大涅槃經云。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行如是大涅槃者。觀土為金。觀金為土。地作水相。水作地相。隨意成就。無有虛妄。觀實眾生。為非眾生。觀非眾生。為實眾生。悉隨意成。無有虛妄。</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