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辯中邊論(辯真實品第三)

東正
文章: 162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1

文章 東正 »

<r><QUOTE author="次草" post_id="81617" time="1650862636" user_id="39211"><s>[quote=次草 post_id=81617 time=1650862636 user_id=39211]</s>
<QUOTE author="東正" post_id="81600" time="1650861785" user_id="24803"><s>[quote=東正 post_id=81600 time=1650861785 user_id=24803]</s>
<QUOTE author="次草" post_id="81598" time="1650861537" user_id="39211"><s>[quote=次草 post_id=81598 time=1650861537 user_id=39211]</s>
<QUOTE author="東正" post_id="81564" time="1650858953" user_id="24803"><s>[quote=東正 post_id=81564 time=1650858953 user_id=24803]</s>
<QUOTE author="次草" post_id="81563" time="1650858758" user_id="39211"><s>[quote=次草 post_id=81563 time=1650858758 user_id=39211]</s>
<QUOTE author="東正" post_id="81556" time="1650857989" user_id="24803"><s>[quote=東正 post_id=81556 time=1650857989 user_id=24803]</s>
譬如<br/>
上面師兄們的討論<br/>
<br/>
提到<br/>
<br/>
善男子。若諸菩薩能於依他起相上。<br/>
如實了知無相之法。即能斷滅雜染相法。<br/>
若能斷滅雜染相法。即能證得清淨相法。<br/>
<br/>
可見.欲能證得清淨相法.單先如實了知無相之法.<br/>
但無相之法要如何如實了知?<br/>
依據該經云<br/>
若諸菩薩能於諸法依他起相上。如實了知遍計所執相。即能如實了知一切無相之法。<br/>
<br/>
===<br/>
這裡是偏向了識,心的作用<br/>
<br/>
是故<br/>
師兄才說<br/>
<br/>
「當以能證得清淨相法為要務」<br/>
...<br/>
當然<br/>
若以識心性相互關係討論<br/>
這樣的論點沒錯<br/>
<br/>
==<br/>
但是<br/>
彌勒菩薩<br/>
此處並非討論這個<br/>
而是(法相實際)<br/>
<br/>
所以對於心識與性<br/>
論在這階段是這意思<br/>
<br/>
 補特伽羅法  實性俱非有<br/>
 此無性有性  故別立二空<br/>
<br/>
 此若無雜染  一切應自脫<br/>
 此若無清淨  功用應無果<br/>
<br/>
 非染非不染  非淨非不淨<br/>
 心性本淨故  由客塵所染<br/>
<br/>
將心識性歸類在「補特伽羅」起法
<e>[/quote]</e></QUOTE>
說了一大堆<br/>
不是回到為何會有眾生心嗎<br/>
我問觀日月能見實相嗎<br/>
就是隱藏<br/>
如何面對貪嗔癡<br/>
眾生的妄想分別就是貪嗔癡<br/>
重點沒提到<br/>
論法有何益
<e>[/quote]</e></QUOTE>
菩薩何以這部分不提次草師兄所言?<br/>
<br/>
為說真實實際故<br/>
<br/>
是眾生學習過程<br/>
見法、知法、住法<br/>
皆是我執<br/>
<br/>
不能正入實相真如<br/>
是故此處<br/>
為(辨明)而論
<e>[/quote]</e></QUOTE>
是眾生學習過程<br/>
見法、知法、住法<br/>
皆是我執<br/>
<br/>
我聽過見法即見佛<br/>
您說見法是我執<br/>
沒問題嗎
<e>[/quote]</e></QUOTE>
見法即見佛是沒錯的<br/>
但法執尚未去除依舊稱為見佛<br/>
<br/>
法執除去後,見法還是見佛<br/>
<br/>
是故我執法執<br/>
與見法見佛沒有相對性的關係<br/>
<br/>
師兄您生出此對比的念頭<br/>
就是上面<br/>
菩薩著此論要說明的(非心識性論)<br/>
<br/>
多數人都以法執而見相<br/>
不能入實相一法的正見<br/>
<br/>
===再看清楚<br/>
是眾生學習過程<br/>
見法、知法、住法<br/>
皆是我執
<e>[/quote]</e></QUOTE>
您曾經是那個眾生嗎<br/>
如果是,離我執了嗎,如何離<br/>
如果不是那個眾生,又不是您的體會,干您屁事
<e>[/quote]</e></QUOTE>

!!!<br/>
不懂您的問題!!<br/>
<br/>
<br/>
喔!嗯~<br/>
大概知道次草師兄的問題是什麼了!<br/>
<br/>
經上這樣回答的<br/>
不即不離<br/>
無縛無脫</r>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2

文章 二楞子 »

<t>《本文》<br/>
<br/>
由識有得性  亦成無所得<br/>
故知二有得  無得性平等<br/>
<br/>
[0465a12] 論曰。唯識生時現似種種虛妄境故。名有所得。以所得境無實性故。能得實性亦不得成。由能得識無所得故。所取能取二有所得。平等俱成無所得性。顯入虛妄分別無相方便相已。此差別異門相今次當說。<br/>
<br/>
三界心心所  是虛妄分別<br/>
唯了境名心  亦別名心所<br/>
<br/>
[0465a19] 論曰。虛妄分別差別相者。即是欲界色無色界諸心心所。異門相者。唯能了境總相名心。亦了差別名為受等諸心所法。今次當說此生起相。頌曰。<br/>
<br/>
<br/>
<心得><br/>
我們說萬法唯識,識生時現的種種虛妄,我們就叫它有所得,然而這個所得的境是虛妄不實的,即然這個境是不實,那麼這個識生也是不實的,以此無故彼無故,所以能取、所取這二個我們認為真的存在,其實透過分析,二個都是不可得的,以均不可得故說其平等, 我們從這虛妄分別的差別相可以入到無相,這只是一種方便,也就是借假修真,借相觀空。<br/>
而這此差異相也就三界(所取),三界在那裏呢?三界就在你的虛妄分別的心中,有欲界的心所,就在欲界,有色界的心所,就在色界。。。能了境的總相便是心王(能取)</t>
東正
文章: 162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3

文章 東正 »

<t>識生變似義(這含攝的一切法,因為識擁有產生、變化、相似..的道理)<br/>
<br/>
有情我及了(這是識透過了有情、我、我所了...等而產生的)<br/>
  <br/>
此境實非有(上述所謂日月地球三者關係法則的呈現,實際上並不算實有)<br/>
<br/>
境無故識無(如此不實有的呈現,並非是識的實相)<br/>
<br/>
虛妄分別性(而是其有情、我、我所了,虛妄分別起的心行)<br/>
<br/>
由此義得成(由此「不實」部分成的虛妄分別)<br/>
<br/>
非實有全無(不實的此「虛妄分別」在一切法中為「無」)<br/>
<br/>
許滅解脫故(不實的緣故,才能被正確的認知滅去而解脫)<br/>
<br/>
唯所執依他(這樣法所執的部分就剩下依他起)<br/>
<br/>
及圓成實性(和圓成實這兩種法被心所覺行)<br/>
  <br/>
境故分別故(日月地球三者其實相不同而成分別的原因)<br/>
<br/>
及二空故說(以及我法二空許滅而解脫「虛妄分別性」可以成論)<br/>
  <br/>
依識有所得(所謂依他起若依識,有日月地球可得時,識在則三相在)<br/>
<br/>
境無所得生(日月地球等的變化的關係相,則不會出現在境相上)<br/>
<br/>
依境無所得(那麼依他起若依境,有日則得日不得月,有月則不得日只得月,以日或月皆不得地球,更不可得其日月地球三者關係相)<br/>
<br/>
識無所得生(由於依境不得變化關係相,識亦無所得生起其變化關係相)<br/>
<br/>
由識有得性(由上可知「識」是含有得作用的)  <br/>
<br/>
亦成無所得(也包含了無所得的作用)<br/>
<br/>
故知二有得(故此可知,這二個所謂有得)<br/>
<br/>
無得性平等(無得,都是在識作用下,二者平等的呈現)</t>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4

文章 二楞子 »

<r><QUOTE author="東正" post_id="81703" time="1650902839" user_id="24803"><s>[quote=東正 post_id=81703 time=1650902839 user_id=24803]</s>
識生變似義(這含攝的一切法,因為識擁有產生、變化、相似..的道理)<br/>
<br/>
有情我及了(這是識透過了有情、我、我所了...等而產生的)<br/>
  <br/>
此境實非有(上述所謂日月地球三者關係法則的呈現,實際上並不算實有)<br/>
<br/>
境無故識無(如此不實有的呈現,並非是識的實相)<br/>
<br/>
虛妄分別性(而是其有情、我、我所了,虛妄分別起的心行)<br/>
<br/>
由此義得成(由此「不實」部分成的虛妄分別)<br/>
<br/>
非實有全無(不實的此「虛妄分別」在一切法中為「無」)<br/>
<br/>
許滅解脫故(不實的緣故,才能被正確的認知滅去而解脫)<br/>
<br/>
唯所執依他(這樣法所執的部分就剩下依他起)<br/>
<br/>
及圓成實性(和圓成實這兩種法被心所覺行)<br/>
  <br/>
境故分別故(日月地球三者其實相不同而成分別的原因)<br/>
<br/>
及二空故說(以及我法二空許滅而解脫「虛妄分別性」可以成論)<br/>
  <br/>
依識有所得(所謂依他起若依識,有日月地球可得時,識在則三相在)<br/>
<br/>
境無所得生(日月地球等的變化的關係相,則不會出現在境相上)<br/>
<br/>
依境無所得(那麼依他起若依境,有日則得日不得月,有月則不得日只得月,以日或月皆不得地球,更不可得其日月地球三者關係相)<br/>
<br/>
識無所得生(由於依境不得變化關係相,識亦無所得生起其變化關係相)<br/>
<br/>
由識有得性(由上可知「識」是含有得作用的)  <br/>
<br/>
亦成無所得(也包含了無所得的作用)<br/>
<br/>
故知二有得(故此可知,這二個所謂有得)<br/>
<br/>
無得性平等(無得,都是在識作用下,二者平等的呈現)
<e>[/quote]</e></QUOTE>

東正兄~<br/>
<br/>
這頌每一句都很重要,所以ㄧ句ㄧ句的探討<br/>
<br/>
我們要依的是世親菩薩的論注<br/>
<br/>
而不是自己的看法<br/>
<br/>
「識生變似義,有情我及了」<br/>
<br/>
世親菩薩是怎說的呢??</r>
黃竹
文章: 201
註冊時間: 週一 8月 02, 2021 8:41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5

文章 黃竹 »

<t>識生變似義,義一>虛假不實。<br/>
<br/>
如來者,諸法如一>義。<br/>
<br/>
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br/>
<br/>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其識境便如不實的鏡中象。這個就是根境。知但有根境,即離於我執。<br/>
<br/>
其後再超越此處,方知實相無相之真實法。<br/>
<br/>
即金剛經所指之實,應觀法界性,即導師法身,法性非識境,故彼不能了。<br/>
<br/>
楞嚴經亦提及此正法: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br/>
<br/>
入楞伽經:悟心無境界,即離於法執。(見正法方稱入楞伽)<br/>
<br/>
實在所有了義經,都是同指此法。當然包括法華經。<br/>
<br/>
了義,是指完全脫離前者不實之空華義境。</t>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6

文章 二楞子 »

<t>似義,說明了境相的不實,才開展了後續。<br/>
<br/>
無著菩薩注釋論:<br/>
<br/>
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似(我)者。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恒相應故。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相麁故。(此境實非有)者。謂似義似根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br/>
<br/>
請依論解釋。</t>
東正
文章: 162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7

文章 東正 »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81734" time="1650932737"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81734 time=1650932737 user_id=32985]</s>
似義,說明了境相的不實,才開展了後續。<br/>
<br/>
無著菩薩注釋論:<br/>
<br/>
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似(我)者。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恒相應故。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相麁故。(此境實非有)者。謂似義似根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br/>
<br/>
請依論解釋。
<e>[/quote]</e></QUOTE>
^^<br/>
這就成了一言堂<br/>
<br/>
您要上課還是討論每個眾生的看法?<br/>
<br/>
其實黃竹師兄的解釋非常的好<br/>
<br/>
這段似義論文的後面<br/>
也是導向了正實相實際之法的升起<br/>
<br/>
別忘記<br/>
這論叫作<br/>
辨中邊論(攝中道義)</r>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東正
文章: 162
註冊時間: 週五 10月 29, 2021 2:03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8

文章 東正 »

<t>三界心心所(涵蓋三界中的心王與心所,此「名」法 )<br/>
<br/>
是虛妄分別(就是上面所謂「虛妄分別」)<br/>
<br/>
唯了境名心(單純的分別日月地球等名相,稱為心王)<br/>
<br/>
亦別名心所(再分別虛妄處,由名相衍生種種,則稱為心所)<br/>
<br/>
一則名緣識(第一種心王的名法是透過覺識而起)<br/>
<br/>
第二名受者(第二種則是依第一種,透過有情、我、我所而再起的變化)<br/>
<br/>
此中能受用(有情、我、我所在其中起了「能受用」的相應對象)<br/>
<br/>
分別推心所(相應法的成立,將識的「分別性」推進成為「心所法」)<br/>
<br/>
覆障及安立(這樣的過程「對象相應」覆蔽遮蓋了「識」,以及建立了名法:虛妄分別)<br/>
<br/>
將導攝圓滿(於是將心行將導向攝受有情而成就圓滿受用)<br/>
  <br/>
三分別受用(第三,由於前面的分別性而衍生的心心所法,因此而成就有情、我,自他受用..分別與相應處)</t>
原本如此,真如是道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39

文章 cyc320 »

<t>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直須知有情立場不一,其所表達之相似法義,互相對照而有差別)<br/>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 (了達世間如幻,故說境界、心識皆非實有)</t>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辯相品第一 )

#140

文章 二楞子 »

<r><QUOTE author="東正" post_id="81748" time="1650940367" user_id="24803"><s>[quote=東正 post_id=81748 time=1650940367 user_id=24803]</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81734" time="1650932737"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81734 time=1650932737 user_id=32985]</s>
似義,說明了境相的不實,才開展了後續。<br/>
<br/>
無著菩薩注釋論:<br/>
<br/>
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似(我)者。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恒相應故。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相麁故。(此境實非有)者。謂似義似根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br/>
<br/>
請依論解釋。
<e>[/quote]</e></QUOTE>
^^<br/>
這就成了一言堂<br/>
<br/>
您要上課還是討論每個眾生的看法?<br/>
<br/>
其實黃竹師兄的解釋非常的好<br/>
<br/>
這段似義論文的後面<br/>
也是導向了正實相實際之法的升起<br/>
<br/>
別忘記<br/>
這論叫作<br/>
辨中邊論(攝中道義)
<e>[/quote]</e></QUOTE>

我們是在討論彌勒菩薩的頌<br/>
<br/>
然後看無著菩薩是如何解釋的<br/>
<br/>
先解釋完,再套入個人的說法無誤<br/>
<br/>
這樣才叫有所驗證,否則失去討論辯中邊的意義<br/>
<br/>
這不是叫「ㄧ言堂」<br/>
<br/>
討論「論」,論是無著菩薩的論<br/>
<br/>
但是您連論的內容都不看,自己解頌??<br/>
<br/>
我不知道在討論什麼耶??<br/>
<br/>
是在討論您的看法嗎?不好吧!<br/>
<br/>
要針對論講,回到主題。<br/>
<br/>
那請教,「似根似義無行相」是什麼意思?<br/>
<br/>
您看懂了嗎?</r>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