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1

文章 新老怪 »

<t>即心即佛(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br/>
<br/>
<br/>
  舉:馬祖因大海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是佛!”<br/>
<br/>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雖然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爭知道,說個佛宇,三日漱口;若是個漢,且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br/>
<br/>
  頌曰:青天白日,切忘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br/>
<br/>
<br/>
  野老曰:魚躍迎水,賊心著財,躍之,不定轍中待斃;匿之,夤夜行動手腳。但是,躍匿之間,無可諱言的,皆具求生之意;猶若掩門捉賊的,撒網捕魚的,依舊不離求生之旨。<br/>
<br/>
  行者!直下承當,非是躍之匿之,而是可曾有死的威脅;就像是“掩耳盜鈴”的,為何欲得之而後快?最哀者,莫過於抱贓叫屈,或是轍中求水!何以故?佛不是物!欲求得佛,即心即佛!欲識真佛,非心非物!<br/>
<br/>
  你若說:佛不在心,即心即佛,躍之匿之,魚賊不錯!若果如是,轍中樑上,皆具安危兩種動向,又何言佛不在心!因此,切記死裡求生!<br/>
<br/>
<br/>
  (白雲禪師《無門關的探討》)</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2

文章 新老怪 »

<t>即心即佛(明超《無門關夾注》)<br/>
<br/>
<br/>
即心即佛(心就是佛)<br/>
<br/>
馬祖(馬祖道一禪師)因大梅(大梅法常禪師)問:“如何是佛(怎樣才是佛)?”<br/>
祖雲:“即心是佛(心就是佛)!”<br/>
<br/>
<br/>
無門曰:<br/>
“若能直下領略得去(直接地體會到心就是佛),<br/>
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那麼你穿衣、吃飯、說話、做事,就是佛穿衣、吃飯、說話、做事,你就<br/>
是佛了)。<br/>
然雖如是(雖然這樣沒錯),大梅引(導致)多少人錯認定盤星(定盤星:桿秤上的第一個星,把秤砣掛在這裡 正好能與秤盤上重量平衡。試問:真的我們每個時刻的妄想心 就是佛嗎?真的有一個叫做心的東西是佛嗎?還是說根本沒有一個心 也沒有一個佛?這些有無、是非的知見 與我們明心見性又有什麼相干)!<br/>
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何曾認識到:當你說一個‘佛’字的時候,就應該去連著漱口三天,免得髒了自己的嘴。任何一種知見和觀念存於心裡,都是污染)。<br/>
若是個漢(如果是個真的漢子),<br/>
見說(一聽到別人說)<br/>
即心是佛,掩耳便走(馬上就捂起耳朵走開)。<br/>
<br/>
頌曰:青天白日,切忌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br/>
<br/>
頌文大意:陽光朗照 萬裡無雲的藍色晴空下,一切事物 都是如此清晰明了地呈現,所以千萬不要再去尋找 什麼真心佛性了,根本沒有必要 頭上安頭。真心佛性 如此本然的呈現在此,你卻無事生非地問說:怎樣才是佛?這就好像是盜賊抱著贓物,口裡不斷地喊冤屈說自己根本沒有偷東西。<br/>
<br/>
二木曰:即心即佛,不是要我們 認為心就是佛。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也不是要我們認為什麼都不是。如果我們的心 陷入是非 有無的思維觀念,就遠離了 當下全然呈現的真心本性。所以當我們聽說“即心即佛”便息想絕求而安住,聽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的時候也是當下釋然 放下一切的思慮執著,禪的無限自由 就全然呈現。<br/>
<br/>
  (明超《無門關夾注》)</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3

文章 新老怪 »

<t>即心即佛(程叔彪《無門直指》第二章)<br/>
<br/>
<br/>
  法海大師問六祖曰:“即心即佛,願垂指諭。”祖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吾若具說,窮劫不盡。聽吾偈曰: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淨。悟此法門。由汝習性。用本無生,雙修是正。”法海大師言下大悟。以偈贊曰:“即心元是佛,不悟而自屈。我知定慧因,雙修離諸物。”<br/>
<br/>
  誌公曰:“不解即心即佛,真似騎驢覓驢。世間幾許痴人,將道復欲求道。一念之心即是,何須別處尋討。彌勒身中自有,何須別處思量。”<br/>
<br/>
  無業禪師問馬祖曰:“三乘之學,粗窮其旨。常聞禪門即心是佛,實未能了。”祖曰:“只未了的心即是,更無別佛。”業曰:“如何是祖師西來密傳心印?”祖曰:“大德正鬧在,且去,別時來!”業才出。祖召曰:“大德。”業回首。祖曰:“是什麼?”業便領悟,乃禮拜。祖曰:“這鈍漢禮拜作麼?”<br/>
<br/>
  黃檗曰:“諸佛與眾生 唯是一心,更無別法。此心無始以來,不曾生,不曾滅。不青不黃,無形無相,不屬有無,超過一切限量、名言、蹤跡、對待,當體即是。動念即乖。猶如虛空,無有邊際,不可測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與眾生,更無別異。但是,眾生著相外求,求之轉失。使佛覓佛,將心捉心,窮劫盡形,終不能得。不知息念忘慮,佛自現前。此心即是佛。佛即是眾生。為眾生時,此心不減。為諸佛時,此心不添。”<br/>
<br/>
  高麗普照大師《修心訣》曰:“欲免輪回,莫若求佛。若欲求佛,佛即是心。心何遠覓,不離身中。不識自心是真佛;不識自性是真法。欲求法而遠推諸聖,欲求佛而不觀己心。若言:心外有佛,性外有法,堅執此情,欲求佛道者,縱經塵劫,燒身煉肉,敲骨出髓,刺血寫經,長坐不臥,一食卯齋,乃至轉讀一大藏教,修種種苦行,如蒸沙作飯,只益自勞。但識自心,恆沙法門,無量妙義,不求而得。故世尊雲:普觀一切眾生,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是知離此心外,無佛可成。過去諸如來,只是明心的人。現在諸賢聖,只是修心的人。未來修學的人,當依如是法。願諸修道之人,均莫外求。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br/>
<br/>
<br/>
  僧問鴻山:“如何是道?”溈山曰:“無心是道。”曰:“某甲不會。”曰:“會取不會的好。”問:“如何是不會的?”曰:“只汝是,不是別人。”復曰:“今時但直下體取不會的,正是汝心。正是汝佛。若向外得一知二解,將為禪道,且沒交涉。名運糞入,不名運糞出。污汝心田。所以道:不是道。”<br/>
<br/>
<br/>
  盤山積曰:“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亡,復是何物?禪德!譬如擲劍揮空,莫論及之不及。斯乃空輪無跡,劍刃無虧,若能如是,心心無知,<br/>
(妙喜曰:咄!咄!咄!我王庫內無如是刀。)<br/>
(我王庫內無如是刀。原文見《大般涅槃經》。意思是我真如中 無如是事。)<br/>
全心即佛,全佛即人,人佛無異,始為道矣!”又曰:“三界無法,何處求心?四大本空,佛依何住?璿璣不動,寂爾無言。覿面相呈,更無餘事。珍重!”<br/>
<br/>
<br/>
  圓照本依天衣懷。一日,衣在室中問照:“即心即佛時如何?”照曰:“殺人放火有什麼難?”<br/>
<br/>
  僧問黃檗:“從上來皆雲:即心是佛。未審即那個心是佛?”檗曰:“你有幾個心?”曰:“為復即凡心是佛?即聖心是佛?”檗曰:“你何處 有凡聖心耶?”曰:“即今三乘中 說有凡聖。和尚何得言無?”檗曰:“三乘中 分明向你道:凡聖心是妄。你今不解,執為有。將空作實,豈不是妄?妄故迷心。汝但除卻凡情聖境,心外更無別佛。祖師西來,直指一切人 全體是佛。汝今不識,執凡執聖。向外馳騁。還自迷心。所以向汝道:即心是佛。”<br/>
<br/>
  大梅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梅即大悟。後住梅子山。馬祖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梅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裡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梅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梅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br/>
(解脫長者:馬祖自雲:即心即佛,為止小兒啼。啼止後,即非心非佛。何以此處稱贊梅子熟也。佛果曰:非心非佛,到者甚少。不見僧問南泉:“即心即佛又不得,非心非佛又不得。師意如何?”泉曰:“你但信即心即佛便了,更說什麼得不得。”百丈曰:“說道修行得佛,有修有證,是心是佛,即心即佛,是佛說,是不了義教語。是不遮語。是總語。是升合擔語。是揀穢法邊語。是順喻語。是死語。是凡夫前語。不許修行得佛,無修無證,非心非佛,亦是佛說,是了義教語。是遮語。是別語。是百石擔語。是三乘教外語。是逆喻語。是揀淨法邊語。是生語。是地位人前語。”)<br/>
<br/>
<br/>
  (程叔彪《無門直指》第二章 雲何明心)</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4

文章 新老怪 »

<t>即心即佛(謝力《我與無門關》)<br/>
<br/>
<br/>
第三十則 即心即佛<br/>
〖公案〗<br/>
  馬祖*1因大梅*2問:“如何是佛?”<br/>
祖雲:“即心是佛。”<br/>
<br/>
【語譯】<br/>
  大梅問馬祖:“什麼是佛?”<br/>
馬祖說:“即心是佛。”<br/>
<br/>
〖評唱〗<br/>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3。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br/>
<br/>
【語譯】<br/>
  無門說:“如果能當下領略這個即心是佛,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你就是佛了。話雖如此,大梅認錯了定盤星,到底接引過多少人?怎麼知道說了個‘佛’字,要漱三日的口。如果你是條漢子,只要一聽到有人說‘即心是佛’,馬上掩耳便走。”<br/>
<br/>
〖頌曰〗<br/>
青天白日  切忌尋覓<br/>
更問如何  抱髒叫屈<br/>
<br/>
【語譯】<br/>
朗朗青天,曜曜白日,你切忌尋覓些什麼。<br/>
如果你想追究為什麼?包管你抱著肚子叫屈。<br/>
<br/>
【題解】<br/>
  即心是佛,是禪宗主要的教義。誰要是能領略這個道理,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你就是佛了。馬祖道一 明白這個道理,接引了包括大梅在內的 一百三十九頭龍象。大梅卻一人也接引不上,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出自這個“佛”字,這個“佛”字,要是從口中說出來,包管你漱三天的口,口中還有味道。<br/>
<br/>
無門認為,如果你還算是一個人,只要一聽到有人在說“即心是佛”,馬上要掩耳走開。為什麼呢?這朗朗青天,曜曜白日,什麼也不缺少,你到底在尋找些什麼呢?如果你想追究為什麼?當你知道答案時,包管你笑到抱著肚子,挺不起腰板,大喊冤枉。<br/>
<br/>
<br/>
【參究】<br/>
第一層:<br/>
即心是佛。<br/>
<br/>
第二層:<br/>
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br/>
若是個漢,見說即心是佛,掩耳便走。<br/>
<br/>
第三層:<br/>
青天白日,切忌尋覓。<br/>
更問如何,抱髒叫屈。<br/>
<br/>
<br/>
【註解】<br/>
*1  馬祖(709~788)唐代禪僧。南嶽懷讓之法嗣。漢州(四川廣漢)人,俗姓馬,世稱馬大師、馬祖。名道一。容貌奇異,牛行虎視,引舌過鼻,足下有二輪紋。依資州唐和尚(即處寂)剃染,就渝州圓律師受具足戒。開元年間,就懷讓習曹溪禪法,言下領旨,密受心法。初止於建陽之佛跡嶺,未久,遷至臨川之南康、龔公二山。大歷四年(769),駐錫鐘陵(江西進賢)開元寺,是時學者雲集,化緣大盛。馬祖以“平常心是道”、“即心是佛”大弘禪風,入室弟子有百丈懷海、南泉普願、大梅法常等一百三十九人。禪門甫啟時,禪僧皆寄居律院,法制有限,不得別住而齟齬時生,皆以為苦。馬祖乃創叢林,以安禪侶,由是宗門益盛,轉化無窮。貞元四年正月,登建昌石門山,經行林中託付後事,於二月四日示寂,世壽八十。唐憲宗謚其號為“大寂禪師”。其派發展甚大,稱為洪州宗。道一之於懷讓,恰如希遷之於行思,於禪法之弘揚二者並稱。馬祖因於江西闡揚南嶽系禪風,亦稱江西禪,故以“江西馬祖”聞名於世。<br/>
<br/>
*2  大梅,即浙江鄞縣大梅山。位於鄞縣東南四十公裡,以山上有大梅樹,故名大梅。唐貞元十二年(796),馬祖之法嗣法常,自天台山來此棲隱,故後世稱之為大梅法常。<br/>
<br/>
*3  定盤星,命盤上的主星,能主宰一世的運程。是中國人傳統的一種宿命觀。<br/>
<br/>
<br/>
  (謝力《我與無門關》)</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5

文章 新老怪 »

<t>即心即佛(慧開《無門關》)<br/>
<br/>
三十 即心即佛<br/>
<br/>
  馬祖因大梅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即佛。”<br/>
<br/>
  無門曰:若能直下領略得去,著佛衣,吃佛飯,說佛話,行佛行,即是佛也。然雖如是,大梅引多少人錯認定盤星。爭知道說個佛字,三日漱口?若是個漢,見說即心即佛,掩耳便走。<br/>
<br/>
  頌曰:<br/>
    青天白日,切忌尋覓。更問如何,抱贓叫屈!<br/>
<br/>
  (無門慧開《無門關》)<br/>
<br/>
<br/>
  馬祖:道一(709—788),唐代禪僧,俗姓馬,漢州什邡(今四川什邡縣)人。習禪於衡山傳法院。師事懷讓十年,密受心印。大歷年間(766—779)住鐘陵(今江西南昌附近)開元寺,弘傳禪法。主張“心外無別佛,佛外無別心”。謚“大寂禪師”。<br/>
<br/>
  大梅:法常(752—839),唐代禪僧,俗姓鄭,湖北襄陽人。馬祖道一法嗣。後隱居浙江鄞縣大梅山靜修。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雲:“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唐貞元中居天台山餘姚南七十裡梅子鎮舊居。祖聞師住山,乃使一僧去問:“和尚見馬師,得甚便住此山?”師雲:“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即向這裡住。”僧雲:“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雲:“作甚別?”僧雲:“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雲:“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示馬祖,祖雲:“梅子熟也!”自此學者漸臻,師道彌顯。<br/>
<br/>
  定盤星:又作“定盤子”。定盤,即秤;星,即秤的刻度。刻度之基點即稱“定盤星”。一般用於比喻事物的准則。在禪宗,指執著於有心 或無心任何一方,並以之為一定的標准 而不得自在的情況。戥(亦作等)子上零位之星,與戥盤等重,為衡量物品輕重之計數起點,故雲。把定盤星 認作衡量事物的結果,叫做“錯認定盤星”。</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6

文章 新老怪 »

<t>◆指月錄:<br/>
疎山上堂示眾云:「病僧咸通年前,會得法身邊事。咸通年後,會得法身向上事。」<br/>
雲門出問:「如何是法身邊事?」師曰:「枯樁。」<br/>
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曰:「非枯樁。」<br/>
曰:「還許某甲說道理也無?」師曰:「許。」<br/>
曰:「枯樁豈不是明法身邊事?」師曰:「是。」<br/>
曰:「非枯樁豈不是明法身向上事?」師曰:「是。」<br/>
曰:「祇如法身,還該一切也無?」師曰:「法身周徧,豈得不該?」<br/>
門指淨瓶曰:「祇如淨瓶,還該法身麼?」師曰:「闍黎莫向淨瓶邊覓。」<br/>
門便禮拜。」</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7

文章 新老怪 »

<t>即心是佛(《宗門拈古匯集》卷第八)<br/>
<br/>
<br/>
  馬祖因僧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br/>
<br/>
  高峰妙雲。眾中商量皆謂心本是佛。佛外無心。故雲即心是佛。苦哉苦哉。若作這般見解。明朝後日吃鐵棒有分在。既然如是。合作麼生。石壓筍斜出。岩懸花倒生。<br/>
<br/>
<br/>
  (《宗門拈古匯集》卷第八)</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8

文章 新老怪 »

<t>即我即佛(湛愚老人《心燈錄》卷二)<br/>
<br/>
<br/>
此身車也,此我牛也,車若不行,打車是,打牛是?<br/>
此南嶽開示馬祖者,明明以此我語之。<br/>
馬祖悟後雲,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可見保任工夫。<br/>
雖馬祖上根利器,至三十年之久,還孜孜保任,不敢自肆。<br/>
吾人乃何人而敢自肆,不斟酌乎?<br/>
所謂悟後如喪考妣是也,悟後保任成就之功,要人自知 其氣質好惡偏向處 下手修治。<br/>
則此我 自然光明普照,幽深難測,平平有常,而殊勝自至。<br/>
然最要最妙者無事去,乃諸佛諸祖 第一總持大陀羅尼。<br/>
<br/>
馬祖即心即佛語,即此四字,已超入如來之地,還有什麼語句在此上者?所以悟此便了。<br/>
後非心非佛句,不過了此心佛兩字之名目耳,非高於前句也。<br/>
因眾人都知此句,動則曰:即心即佛,耳邊極熟了,都忽略過去,涉及留心。<br/>
我今曰:即我即佛,我字較心字 固然親切,然還是即心即佛,何嘗不同?<br/>
若我不是心,心不是我,我與心竟成兩物,有是理乎?無是理乎?<br/>
三峰謂此等句不得到底,乃後人之誤,非此句之誤也。<br/>
西來直指,原是要人 識得自家,即此我是佛。<br/>
故六祖開口 便教人見自本心,識自本性,不可向外馳求。求即有得,得亦不真,終歸虛妄。<br/>
<br/>
馬祖答僧問西來意曰:“藏頭黑,海頭白。”此兩句全無理路,又要你參,所以為妙。<br/>
一參便去不得,直將你心意識之根截斷,教你無可奈何,不怕你這我 不出來東尋西望。<br/>
然東尋西望又無入處,此兩句如銅山鐵壁在前,絲毫擬議不得。<br/>
可憐生從無始以來,任憑心意識輪轉至今,今日聞涂毒鼓,不怕你心意識不死,不怕你這我今日不活。<br/>
而今這去不得者 非我而誰?非佛而誰?非西來意而誰?<br/>
此際不能一返照,識得這去不得者,則千古難逢。<br/>
然全虧此兩句,把斷要津,不通凡聖,為末後一句,乃能躍出。<br/>
若在藏頭黑 海頭白 上搜尋義理,終其身未夢見在。<br/>
<br/>
<br/>
<br/>
<br/>
<br/>
  (湛愚老人《心燈錄》卷二)</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59

文章 新老怪 »

<r>此身車也,此我牛也,車若不行,打車是,打牛是?<br/>
此南嶽開示馬祖者,明明以此我語之。<br/>
馬祖悟後雲,自從胡亂後,三十年不曾少鹽醬,可見保任工夫。<br/>
<br/>
<E>:mrgreen:</E> 此身車也,此我牛也</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560

文章 新老怪 »

<t>台山婆子(萬松行秀《從容庵錄》)<br/>
<br/>
<br/>
  示眾雲。有收有放。干木隨身。能殺能活。權沖在手。塵勞魔外 盡付指呼。大地山河 皆成戲具。且道。是甚麼境界。<br/>
<br/>
<br/>
【舉】台山路上有一婆子(傍城莊家夾道兔)。<br/>
凡有僧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一生行腳去處也不知)。<br/>
婆雲。驀直去(未當好心)。<br/>
僧才行(著賊也不知)。<br/>
婆雲。好個阿師又恁麼去也(爾早侯白)。<br/>
僧舉似趙州(人平不語)。<br/>
州雲。待與勘過(水平不流)。<br/>
州亦如前問(陷虎之機)。<br/>
至來日上堂雲。我為汝勘破婆子了也(我更侯黑)。<br/>
<br/>
  師雲。台山路上婆子。慣隨無著出寺入寺。飽參文殊前三後三。凡見僧問。台山路向什麼處去。便當陽指出 長安大道。雲。驀直去。其僧不作疑阻便行。婆雲。好個阿師 又恁麼去也。<br/>
這婆子也鉤錐在手。從來觸誤 多少賢良。這僧既不奈伊何。拈來舉似趙州。<br/>
州雲。待與勘過。疑殺天下人。這老漢老不歇心。圖個甚麼。也要定個宗眼。<br/>
州依前恁麼問。婆依前恁麼答。有底便話作兩橛。前段點這僧扶婆子。後段點婆子扶趙州。<br/>
唯玄覺雲。前僧也恁麼問答。後來趙州也恁麼問答。且道。甚處是勘破處。<br/>
萬松道。勘破了也。<br/>
又雲。非唯被趙州勘破。赤被這僧勘破。<br/>
萬松道。非但累及玄覺。亦乃累及萬松。<br/>
琅玡雲。大小趙州 去這婆子手裡。喪身失命。雖然如是。錯會者多。<br/>
萬松道。切忌。以已方人。<br/>
溈山哲雲。天下衲僧 只知問路老婆。要且不知 腳下泥深。若非趙州老人。爭顯汗馬功高。雖然須假天童歌揚始得。<br/>
頌雲。<br/>
年老成精不謬傳(切忌魔魅人家男女)。<br/>
趙州古佛嗣南泉(鎮州端的出大蘿卜)。<br/>
枯龜喪命因圖象(靈鬼靈神返遭羅網)。<br/>
良駟追風累纏牽(驟風驟雨不免羈韁)。<br/>
勘破了 老婆禪(幾個男兒是丈夫)。<br/>
說向人前不直錢(知根不聖)。<br/>
<br/>
<br/>
  師雲。鬼魅以妖通成精。咒藥以依通成精。天龍以報通成精。賢聖以神通成精。佛祖以道通成精。<br/>
南泉趙州乃佛祖向上人。那堪年老。所以道。年老成精也。<br/>
趙州古佛嗣南泉。馬祖道。經入藏。禪歸海。唯有南泉 獨超物外。<br/>
趙州以長沙為友。以南泉為師。故勘辨中。非得失勝負之可品格。天下謂之趙州關。也不妨難過。<br/>
雖然仲尼有言。神龜能現 夢於元君。而不能免余且之網。智能七十二鑽。而無遺筴。而不能避 刳腸之患。如是則智有所困。神有所不及也。<br/>
莊子雲。宋元君夢人被發曰。予自宰路之淵。予為清江使河伯之所。漁者余且得予。覺佔之。神龜也。漁者果有餘且。網得白龜。其圓五尺。君欲活之。卜之曰。殺龜以卜吉。乃刳龜。七十二鑽而無遺筴。乃其事也。<br/>
洛浦曰。欲知上流之士。不將佛祖言教 貼在額頭。如龜負圖 自取喪身之兆。鳳縈金網趨霄漢。以何期。<br/>
周穆王八駿。有乘雲而趨行越飛鳥者。故曰良駟追風也。<br/>
此頌婆子能勘僧。而不免趙州勘破。趙州雖能勘婆。而不免琅玡點檢。參禪謂之金屎法。不會如金。勘破如屎。所以道。說向人前不直錢。汝但離卻 得失勝負情量。自然平欺婆子。下視趙州。若到萬松門下。不得點胸簷板。<br/>
<br/>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卷一)</t>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