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辯中邊論(辯真實品第三)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1

文章 二楞子 »

<t>您講出了見分為什麼無行相了嗎?</t>
Viirya
文章: 1438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2

文章 Viirya »

<r><QUOTE><s>[quote]</s>似義似根<e>[/quote]</e></QUOTE>
依論文.似義.謂似色等諸境性現.似根.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br/>
似義似根係能變所變.比較像是與原體原物(色等及五根)相似之相</r>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3

文章 二楞子 »

<r>在印順導師的《攝大乘講記》<br/>
<br/>
如是已說所知相,入所知相云何應見?多聞熏習所依,非阿賴耶識所攝,如阿賴耶識成種子;如理作意所攝似法似義而生似所取事有見意言。<br/>
本章主要在說明唯識現觀的證入。「入」是悟入的意思;「所知相」,就是上面說的一切法的三性。合起來講:就是以現觀悟入一切法唯識──從次第悟入三性到悟入平等法界。真正悟入法性的現觀,是出世正見。出世正見,要先由如理作意的加行智──唯識觀引生,所以現在先明能入的唯識觀。唯識觀的觀體,從「多聞熏習所依」而來,可以說,多聞熏習是正觀的因緣。多聞大乘法教熏成的聞熏習,叫多聞熏習。熏習所依,可以作兩種解釋:一、熏習的所依,《瑜伽論》說是六處相續,本論說是寄在異熟識中。二、所依就是熏習,熏習為淨法的所依。多聞熏習在有漏位中,雖然寄於異熟識中,融合似一,但實屬於法身,「非阿賴耶識所攝」,因它是賴耶的對治種子性。這聞熏習,「如阿賴耶識」攝持雜染的熏習,為雜染的所依種,它也這樣的「成」為清淨的所依「種子」,能生唯識的觀慧。這觀慧,是「如理作意所攝」的意言性。意言就是意識,它以名言分別為自性,以名言分別的作用,而成為認識,所以叫意言。<U><s>[u]</s><SIZE size="150"><s>[size=150]</s>在意言生起時,「似法似義而生似所取事」,就是現起意言的相識<e>[/size]</e></SIZE><e>[/u]</e></U>。法是所聽聞的大乘教法;義是大乘教法中所詮的義理。這法與義,<U><s>[u]</s><SIZE size="150"><s>[size=150]</s>都是意識觀想中所似現的所觀影像相,所以叫似法,似義,似所取事,這是能觀意識的相識<e>[/size]</e></SIZE><e>[/u]</e></U>。另一方面,「有」能認識能觀察的「見」,就是見識。總這能見所見的兩方面,就是如理作意所攝的現觀的自體──「意言」。意言下,真諦譯有『分別』二字。<br/>
本文的前三句是說「多聞熏習」,後一句是說「如理作意」。雖可看為能生正見的二因二緣,但不應這樣分為二事,論意是指出多聞熏習所生的如理作意,為能入的觀體。</r>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4

文章 二楞子 »

<t>《本段》<br/>
<br/>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br/>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br/>
<br/>
[0464c20]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 。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br/>
<br/>
《心得》<br/>
<br/>
ㄧ般來說,修行之人知道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性皆是虛妄分別後,便能知道諸法並非實有,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作沒有,那就容易變成惡取空了,它還是有「如幻有」的緣起,在這虛妄分別中產生亂識,為什麼不能說它全無呢?全無了,那便無法可修了,也沒有修行次第了,就像古德說的:「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ㄧ般,我們ㄧ定要由執著處放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是你現在很煩惱,另外要去找一個清淨,白天上班儘是煩惱,晚上打坐輕安,打坐是解脫嗎?並沒有啊!煩惱還是一直在輪迴著啊~沒有從煩惱中得到智慧的開解,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虛妄分別本身便圓具了三種自性,虛妄分別的顯現,不把它當虛妄分別,反而以執著心分別它為二取有,是境,就是遍計所執。若能以無執著的心,認識了虛妄分別的二取之空性,就是圓成實性。</t>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5

文章 二楞子 »

<t>《本段》<br/>
<br/>
唯所執依他  及圓成實性<br/>
境故分別故  及二空故說<br/>
<br/>
[0464c29] 論曰。依止虛妄分別境故。說有遍計所執自性。依止虛妄分別性故。說有依他起自性。依止所取能取空故。說有圓成實自性。已顯虛妄分別攝相。當說即於虛妄分別入無相方便相。頌曰。<br/>
<br/>
《心得》 就如同前面所說 各種虛妄分別境, 存在於阿賴耶識, 當你看到這個事物,而去比較虛妄分別的阿賴耶識而 得到相似的境, 你就說這個是什麼什麼, 這是「遍計所執」的自性, 我們就是依著這個虛妄分別的 自性, 而起了一切的念頭, 所以 說有「依他起」的的自性,而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所依的能、所都是虛妄不實,所以它的實相就是空無自性,也就是「圓成實」自性。<br/>
也就是當你執著於我們有一個真實能見的心,和ㄧ個真實的所見之物,那麼便是顛倒想,也就沒辦法顯現出圓成實性。就像念佛人說: 「我已經放下一切, 我一定可以往生淨土」,放下了一切,但還沒有放下「我」。</t>
恆不住
文章: 363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6

文章 恆不住 »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
《本段》<br/>
<br/>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br/>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br/>
<br/>
[0464c20]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 。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br/>
<br/>
《心得》<br/>
<br/>
ㄧ般來說,修行之人知道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性皆是虛妄分別後,便能知道諸法並非實有,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作沒有,那就容易變成惡取空了,它還是有「如幻有」的緣起,在這虛妄分別中產生亂識,為什麼不能說它全無呢?全無了,那便無法可修了,也沒有修行次第了,就像古德說的:「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ㄧ般,我們ㄧ定要由執著處放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是你現在很煩惱,另外要去找一個清淨,白天上班儘是煩惱,晚上打坐輕安,打坐是解脫嗎?並沒有啊!煩惱還是一直在輪迴著啊~沒有從煩惱中得到智慧的開解,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虛妄分別本身便圓具了三種自性,虛妄分別的顯現,不把它當虛妄分別,反而以執著心分別它為二取有,是境,就是遍計所執。若能以無執著的心,認識了虛妄分別的二取之空性,就是圓成實性。
<e>[/quote]</e></QUOTE>
有不同見解<br/>
會介意嗎?<br/>
<B><s>[b]</s>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e>[/b]</e></B></r>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7

文章 二楞子 »

<r><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
《本段》<br/>
<br/>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br/>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br/>
<br/>
[0464c20]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 。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br/>
<br/>
《心得》<br/>
<br/>
ㄧ般來說,修行之人知道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性皆是虛妄分別後,便能知道諸法並非實有,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作沒有,那就容易變成惡取空了,它還是有「如幻有」的緣起,在這虛妄分別中產生亂識,為什麼不能說它全無呢?全無了,那便無法可修了,也沒有修行次第了,就像古德說的:「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ㄧ般,我們ㄧ定要由執著處放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是你現在很煩惱,另外要去找一個清淨,白天上班儘是煩惱,晚上打坐輕安,打坐是解脫嗎?並沒有啊!煩惱還是一直在輪迴著啊~沒有從煩惱中得到智慧的開解,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虛妄分別本身便圓具了三種自性,虛妄分別的顯現,不把它當虛妄分別,反而以執著心分別它為二取有,是境,就是遍計所執。若能以無執著的心,認識了虛妄分別的二取之空性,就是圓成實性。
<e>[/quote]</e></QUOTE>
有不同見解<br/>
會介意嗎?<br/>
<B><s>[b]</s>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e>[/b]</e></B>
<e>[/quote]</e></QUOTE>

針對論內有不同的看法<br/>
<br/>
互相討論,歡迎啊~</r>
恆不住
文章: 363
註冊時間: 週三 2月 02, 2022 7:09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8

文章 恆不住 »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79156" time="1650163981"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79156 time=1650163981 user_id=32985]</s>
<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
《本段》<br/>
<br/>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br/>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br/>
<br/>
[0464c20]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 。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br/>
<br/>
《心得》<br/>
<br/>
ㄧ般來說,修行之人知道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性皆是虛妄分別後,便能知道諸法並非實有,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作沒有,那就容易變成惡取空了,它還是有「如幻有」的緣起,在這虛妄分別中產生亂識,為什麼不能說它全無呢?全無了,那便無法可修了,也沒有修行次第了,就像古德說的:「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ㄧ般,我們ㄧ定要由執著處放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是你現在很煩惱,另外要去找一個清淨,白天上班儘是煩惱,晚上打坐輕安,打坐是解脫嗎?並沒有啊!煩惱還是一直在輪迴著啊~沒有從煩惱中得到智慧的開解,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虛妄分別本身便圓具了三種自性,虛妄分別的顯現,不把它當虛妄分別,反而以執著心分別它為二取有,是境,就是遍計所執。若能以無執著的心,認識了虛妄分別的二取之空性,就是圓成實性。
<e>[/quote]</e></QUOTE>
有不同見解<br/>
會介意嗎?<br/>
<B><s>[b]</s>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e>[/b]</e></B>
<e>[/quote]</e></QUOTE>

針對論內有不同的看法<br/>
<br/>
互相討論,歡迎啊~
<e>[/quote]</e></QUOTE>
那就好啦<br/>
論為什麼非全無呢?<br/>
達:因為全有喔!<br/>
<B><s>[b]</s>無明無性<br/>
本是諸佛<br/>
不動之體<e>[/b]</e></B></r>
二楞子
文章: 357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29

文章 二楞子 »

<r><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79157" time="1650164357"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79157 time=1650164357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79156" time="1650163981"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79156 time=1650163981 user_id=32985]</s>
<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
《本段》<br/>
<br/>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br/>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br/>
<br/>
[0464c20]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 。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br/>
<br/>
《心得》<br/>
<br/>
ㄧ般來說,修行之人知道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性皆是虛妄分別後,便能知道諸法並非實有,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作沒有,那就容易變成惡取空了,它還是有「如幻有」的緣起,在這虛妄分別中產生亂識,為什麼不能說它全無呢?全無了,那便無法可修了,也沒有修行次第了,就像古德說的:「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ㄧ般,我們ㄧ定要由執著處放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是你現在很煩惱,另外要去找一個清淨,白天上班儘是煩惱,晚上打坐輕安,打坐是解脫嗎?並沒有啊!煩惱還是一直在輪迴著啊~沒有從煩惱中得到智慧的開解,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虛妄分別本身便圓具了三種自性,虛妄分別的顯現,不把它當虛妄分別,反而以執著心分別它為二取有,是境,就是遍計所執。若能以無執著的心,認識了虛妄分別的二取之空性,就是圓成實性。
<e>[/quote]</e></QUOTE>
有不同見解<br/>
會介意嗎?<br/>
<B><s>[b]</s>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e>[/b]</e></B>
<e>[/quote]</e></QUOTE>

針對論內有不同的看法<br/>
<br/>
互相討論,歡迎啊~
<e>[/quote]</e></QUOTE>
那就好啦<br/>
論為什麼非全無呢?<br/>
達:因為全有喔!<br/>
<B><s>[b]</s>無明無性<br/>
本是諸佛<br/>
不動之體<e>[/b]</e></B>
<e>[/quote]</e></QUOTE>

世親菩薩的論釋中有談到:<br/>
『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br/>
<br/>
這意思是說,解脫的時侯應該是全無,如果本來就全無,那也就沒有所謂的解脫,認為世人本來就沒有雜染,本來清淨,這是一種認知的過失。<br/>
<br/>
《金剛經》也說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泡影,露、電,不是沒有而是幻有,就像有人毀謗你,毀謗,不是真實的,但卻會對你造成如幻的傷害。</r>
周善為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30

文章 周善為 »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79260" time="1650178176"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79260 time=1650178176 user_id=32985]</s>
<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79157" time="1650164357"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79157 time=1650164357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79156" time="1650163981"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79156 time=1650163981 user_id=32985]</s>
<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79148 time=1650160913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7047 time=1645222350 user_id=32985]</s>
《本段》<br/>
<br/>
虛妄分別性  由此義得成<br/>
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br/>
<br/>
[0464c20] 論曰。虛妄分別。由此義故成非實有 。如所現起非真有故。亦非全無。於中少有亂識生故。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即能具攝三種自性。<br/>
<br/>
《心得》<br/>
<br/>
ㄧ般來說,修行之人知道遍計所執及依他起性皆是虛妄分別後,便能知道諸法並非實有,但我們也不能把它當作沒有,那就容易變成惡取空了,它還是有「如幻有」的緣起,在這虛妄分別中產生亂識,為什麼不能說它全無呢?全無了,那便無法可修了,也沒有修行次第了,就像古德說的:「不依世俗諦,不得第一義諦」ㄧ般,我們ㄧ定要由執著處放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而不是你現在很煩惱,另外要去找一個清淨,白天上班儘是煩惱,晚上打坐輕安,打坐是解脫嗎?並沒有啊!煩惱還是一直在輪迴著啊~沒有從煩惱中得到智慧的開解,是無法解脫的。因此,我們可以說虛妄分別本身便圓具了三種自性,虛妄分別的顯現,不把它當虛妄分別,反而以執著心分別它為二取有,是境,就是遍計所執。若能以無執著的心,認識了虛妄分別的二取之空性,就是圓成實性。
<e>[/quote]</e></QUOTE>
有不同見解<br/>
會介意嗎?<br/>
<B><s>[b]</s>非實有全無  許滅解脫故<e>[/b]</e></B>
<e>[/quote]</e></QUOTE>

針對論內有不同的看法<br/>
<br/>
互相討論,歡迎啊~
<e>[/quote]</e></QUOTE>
那就好啦<br/>
論為什麼非全無呢?<br/>
達:因為全有喔!<br/>
<B><s>[b]</s>無明無性<br/>
本是諸佛<br/>
不動之體<e>[/b]</e></B>
<e>[/quote]</e></QUOTE>

世親菩薩的論釋中有談到:<br/>
『如何不許此性全無。以許此滅得解脫故。若異此者。繫縛解脫則應皆無。如是便成撥無雜染及清淨失』<br/>
<br/>
這意思是說,解脫的時侯應該是全無,如果本來就全無,那也就沒有所謂的解脫,認為世人本來就沒有雜染,本來清淨,這是一種認知的過失。<br/>
<br/>
《金剛經》也說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夢幻泡影,露、電,不是沒有而是幻有,就像有人毀謗你,毀謗,不是真實的,但卻會對你造成如幻的傷害。
<e>[/quote]</e></QUOTE>

掌聲響起~</r>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