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如何如如不動?

輕舟
文章: 135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9:46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1

文章 輕舟 »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72994" time="1647947082"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72994 time=1647947082 user_id=62]</s>
<QUOTE author="輕舟" post_id="72992" time="1647946138" user_id="55"><s>[quote=輕舟 post_id=72992 time=1647946138 user_id=55]</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72866" time="1647873818"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72866 time=1647873818 user_id=62]</s>
<QUOTE author="輕舟" post_id="72815" time="1647868870" user_id="55"><s>[quote=輕舟 post_id=72815 time=1647868870 user_id=55]</s>
<SIZE size="110"><s>[size=110]</s>不是你在乎的事情,你就是個局外人,然後不論是有了還是無了,生了還是滅了,榮了還是枯了,都會如如不動。<e>[/size]</e></SIZE><br/>
<COLOR color="#0040FF"><s>[color=#0040FF]</s><br/>
梅子怎麼熟的<br/>
  明州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大寂(馬祖),問:「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師即大悟。大寂聞師住山,乃令一僧到問云:「和尚見馬師,得個什麼, 便住此山?」師云:「馬師向我道:『即心即佛』我便向這裡住。」僧云:「馬師近日佛法又別。」師云「作麼生別?」僧云:「近日又道:『非心非佛。』」師 云:「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云:「大眾,梅子熟也。」(《景德傳燈錄》卷七)<e>[/color]</e></COLOR><br/>
-------------------<br/>
不知道前,以為魔術好神奇,知道原理後,你不會再對它有興趣,佛法說一切法空、如幻、唯識、緣起、無生、涅槃的用意也是如此。<br/>
<br/>
沒興趣指不再對世出世間法產生追求及妄想,但雖然如幻,緣生法則不滅,人生照常進行,工作正常進行,作事直心盡力,只是沒了煩惱及妄想。
<e>[/quote]</e></QUOTE>
你所說,倒是比較與非心非佛相應<br/>
但與即心即佛,比較不相應<br/>
<br/>
你哪個心即佛?
<e>[/quote]</e></QUOTE>
哪個心不是佛?
<e>[/quote]</e></QUOTE>
貪心,是佛?<br/>
嗔心,是佛?<br/>
<br/>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br/>
<br/>
為什麼?
<e>[/quote]</e></QUOTE>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br/>
<br/>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r>
Viirya
文章: 1438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2

文章 Viirya »

<t>大乘也不離四聖諦.它直接從集諦切入<br/>
集是致苦之因<br/>
因若無.果即不成<br/>
苦既無.自無需以道除因離苦</t>
Viirya
文章: 1438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3

文章 Viirya »

<t>其實四聖諦的法義也可應用於日常生活與工作<br/>
它會讓人立即受益<br/>
苦:問題<br/>
集:原因<br/>
道:方法<br/>
滅:行動.解決.化解<br/>
縱使3000年後號稱現代化管理的今日<br/>
四聖諦還是無比實用<br/>
如實知.如實用<br/>
因斷題自除</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4

文章 寂照世間 »

<r><QUOTE author="輕舟" post_id="73004" time="1647951641" user_id="55"><s>[quote=輕舟 post_id=73004 time=1647951641 user_id=55]</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72994" time="1647947082"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72994 time=1647947082 user_id=62]</s>
<QUOTE author="輕舟" post_id="72992" time="1647946138" user_id="55"><s>[quote=輕舟 post_id=72992 time=1647946138 user_id=55]</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72866" time="1647873818"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72866 time=1647873818 user_id=62]</s>
你哪個心即佛?
<e>[/quote]</e></QUOTE>
哪個心不是佛?
<e>[/quote]</e></QUOTE>
貪心,是佛?<br/>
嗔心,是佛?<br/>
<br/>
自卑心、嫉妒心,是佛?<br/>
<br/>
為什麼?
<e>[/quote]</e></QUOTE>
是佛才能起一切心,覺知一切心。<br/>
<br/>
一切心,用在錯誤的地方叫貪嗔痴,用在正確的地方叫戒定慧。
<e>[/quote]</e></QUOTE>
《諸法無行經》 卷上 <br/>
爾時世尊讚師子遊步菩薩摩訶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問者甚為希有。一切世間之所難信。善男子。止止勿問。所以者何。新發意菩薩。於此空見.無相見.無作見.無生見.無所有見.無取相見.佛見.菩提見,所不能及。<br/>
<br/>
善男子。如此法者,不應在新學菩薩前說。何以故。若聞是法。或斷善業。於佛道中則行邪道。若墮斷滅。若墮計常。不知如來以何方便。隨宜所說。<br/>
<br/>
爾時師子遊步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哀愍世間願必為說。當來世中有菩薩空見.無相見.無作見.無生見.無所有見.無取相見.佛見.菩提見者。分別是空是無相無作。好常讚學勤於事業。樂著文辭以辯說為妙,貴於名利。如是之人聞如來說是無文字法,畢竟清淨。當捨是諸見。是諸菩薩隨眾生所能信解。以方便力而為說法。<br/>
雖說少欲知足,而不以為最。<br/>
雖說經戒,亦不以為最。<br/>
雖說在眾過惡,亦知一切法遠離相。<br/>
常稱讚獨處不在憒閙,而不以為最。<br/>
雖讚發菩提心,而知心性即是菩提。<br/>
雖讚大乘經,而知一切諸法皆是大相。<br/>
雖說菩薩道,而不分別阿羅漢辟支佛諸佛。<br/>
雖讚布施,而通達布施平等相。<br/>
雖讚持戒,而了知諸法同是戒性。<br/>
雖讚忍辱,而知諸法無生無滅無盡相。<br/>
雖讚精進,而知諸法不發不行相。<br/>
雖種種讚歎禪定,而知一切法常定相。<br/>
雖種種讚於智慧,而了智慧之實性。<br/>
雖說貪欲之過,而不見法有可貪者。<br/>
雖說瞋恚之過,而不見法有可瞋者。<br/>
雖說愚癡之過,而知諸法無癡無礙。<br/>
雖示眾生墮三惡道怖畏之苦,而不得地獄餓鬼畜生之相。<br/>
如是諸菩薩。雖隨眾生所能信解。以方便力而為說法。而自信解一相之法。所謂空.無相.無作.無生,無所有,無取相。<br/>
<br/>
世尊。惟願說是不可思議方便之法。一切聲聞辟支佛與新發意菩薩,所不能及。但為信解甚深一相法者說之。<br/>
<br/>
爾時佛告師子遊步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汝今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解說此義。唯然世尊。我當受之。爾時世尊以偈答曰。<br/>
<br/>
 若人欲成佛 勿壞於貪欲 諸法即貪欲 知是則成佛<br/>
 貪欲及恚癡 無有能得者 是法皆如空 知是則成佛<br/>
 見非見一相 著不著亦然 此無佛無法 知是名大智<br/>
<br/>
 如人於夢中 得道度眾生 無道無眾生 佛法性亦然<br/>
 道場無所得 不得則不有 明無明一相 知是為世尊<br/>
 眾生即菩提 菩提即眾生 菩提眾生一 知是為世尊<br/>
<br/>
 譬如巧幻師 幻作種種事 所見無有實 無智數若干<br/>
 貪瞋癡如幻 幻不異三毒 凡夫自分別 我貪我瞋恚<br/>
 如是愚癡人 則墮三惡道<br/>
<br/>
 實相無貪恚 癡亦不可得 分別如幻法 自性煩惱熱<br/>
 實相無煩惱 無眾生無佛 分別無生法 凡夫願作佛<br/>
 不見諸佛法 亦不見眾生 知是法相者 疾成眾生尊<br/>
<br/>
 若人求菩提 則無有菩提 是人遠菩提 譬如天與地 知諸法如幻 速成人中上<br/>
 若人分別戒 是則無有戒 若有見戒者 是則為失戒 戒非戒一相 知是為導師<br/>
<br/>
 如夢受五欲 娛樂自快樂 分別見女色 此中實無女<br/>
 戒毀戒如夢 凡夫分別二 實無戒毀戒 知是為導師<br/>
 凡夫著名字 不知語言性 名字非名字 知是得無生<br/>
====================================================<br/>
<br/>
雖說貪欲之過,而不見法有可貪者。<br/>
雖說瞋恚之過,而不見法有可瞋者。</r>
漫步的犀牛
文章: 206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5

文章 漫步的犀牛 »

<r><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
犀牛學友,<br/>
<br/>
您實在真的精神錯亂得很,也且還常斷片。<br/>
是否該注意自己狀况。<br/>
<br/>
是誰 ?聽不進在各板上對您的答覆,從一而終地自以為是。<br/>
<br/>
是誰 ?持舉著自認「原汁原味」的經、律大旗而凡事動不動即看〈人〉、看〈法〉不順眼。<br/>
<br/>
是誰 ?自大到對已流傳多個朝代,歷經諸祖尊宿龍象堪驗實證而代代弘揚傳承至今的法門。說成毒藥。<br/>
<br/>
是誰 ?將西方教主阿彌陀佛硬是影射成波旬。<br/>
<br/>
是誰 ?有這通天證量暗示他本人高明如佛陀般,已能確認無誤,指責大乘教法、甚至向佛菩薩來抹黑潑糞。又再再轉而指責他人傲慢。<br/>
<br/>
現在又是誰 ?在粉飾歪理 ! 當被其人影射成西方淨土就是波旬國土同時,即一併暗指淨土學人皆在皈依波旬寄往生,也耍大家務必尊敬波旬等功德。<br/>
<br/>
有一種人有著自恃凌他的優越感,而且是不問事實如何,始終自覺我勝他劣、永不服輸的自我優越性格。這樣的自我優越,表現在物質受用上,則要求自己所得的比別人豐盛、比別人精緻。若表現在佛法知見上,則以自己的意見為最優最尊,並且不容置疑。表現在任事及團體中,定則發為權力意志,要求別人聽命於我、臣屬於我;那怕自己實際上不如他人,亦永不心服!<br/>
<br/>
何以如此?<br/>
因為我比他優越(或者我比他貢獻多,我比他辛勞,我比他年長,我比他資深,我比他職位高地位高……),所以我理所當然應該享用最好的,擁有最多的資源;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的意見理所當然應該被列為最首要的考量;因為我比他人優越,所以別人理所當然應該聽我的,應該臣服在我的意見;不經我的同意,不得擅自作為!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做的事絕對不會錯,我永遠沒有錯(當然,更無須認錯!)……。<br/>
<br/>
諸友,<COLOR color="#FF4040"><s>[color=#FF4040]</s>可曾覺得這樣的心態似曾相識 ?<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8080FF"><s>[color=#8080FF]</s>可曾覺得這樣的臉孔實在並不陌生 ?<e>[/color]</e></COLOR><br/>
<br/>
如果我們還有些許自省的能力的話,就不難發現內心深處其實潛藏著這樣的因子,只不過在順境的推波助瀾下,這樣的慢心得到充分的發展;或者在逆緣的抑遏制約下,未能顯發出來,如此而已 !<br/>
<br/>
但我們何嘗深刻的認識過這樣自己 ?<br/>
<br/>
又何嘗清楚的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缺乏些什麼 ?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 ?旁人或許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而給予自己過多的恭敬、掌聲和溢美;但是,自己真能夠就此沉醉在這虛幻的糖衣中,而滿足於這樣的自己嗎 ? 來麻醉自己,放縱自己傷害他人及自己嗎 ?<br/>
<br/>
可憐愍的是:這個內心上高高在上的自己,一遇到財富、權勢、名位、才華強過自己的『名流』(事實如何不問),或者與自己利害攸關的人物,立刻自動矮上半截;甚至現出唯諾逢迎、卑躬屈膝的奴樣(他的眼光到底雪亮!)。<br/>
反之,對那些在自己眼裡看來不怎麼的,又於己無益之人(儘管事實並不如此),又可以自動轉換而現出傲慢自大、目空一切的憍態。<br/>
<br/>
於是乎,明明對方與自己差不多,卻要抬高自己,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佛法名為『過慢』)。而明明自己不如人,卻反認為自己強過對方(此名『慢過慢』);甚至還要不以為然地睥睨對方,否認對方的一切 !<br/>
即使自知理虧,逼得自己不得不承認這一客觀的事實,卻仍死要面子地說,自己不過略說了一下對方罷了(此名『卑劣慢』)!更有那增上慢人,未證說證、未悟說悟,簡直狂妄到無以復加的地步!<br/>
<br/>
諸友,可曾察覺到這個自已平時不禁使旁人厭惡又充滿矛盾的自己 !<br/>
<br/>
我們究竟平時日常生活中有察覺到是自己的憍慢嗎 !<br/>
<br/>
縱使今天自己在世俗上某一方面有了成就與發展,也確實比別人表現傑出與卓越,我們都應當清楚地知道:這終究是某一範疇與某一階段的自我呈現而已。或者,若在其他範疇領域上,自己就一點也使不上力。<br/>
也或者,換了一個時空與人事,自己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雖然,自己著實經過一番精勤的努力,才換來這一些成果;但是對於這一路走來,成就我們的諸多因緣(不管是順緣或逆緣),難道我們不該心存感激?缺乏了這些助緣的資益與激勵,恐怕自己亦不足成事!<br/>
<br/>
但我們人的毛病,往往是將自己所僅能的一點雕蟲小技,或者庸常知識,無限上綱地炫誇到如何難得難能;而卻將別人的才華能力,隱約、甚且刻意地貶抑到一無是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必覺得太過受傷。畢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管對方是自我膨脹或者真才實學,總是他先學先能 !我們如果也有同樣的環境條件,再經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後學而後能,沒有什麼值得卑怯的!怕的是不想再進修,也沒有再上進的企圖心,那才需要以憍慢來掩飾自己貧乏的生命;否則,我們大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對一切人事物。<br/>
<br/>
慢心之所以生起,除了緣於根深柢固的無明我執,更來自比較爭勝的心。<br/>
<br/>
在一心求勝的勝負心作用下,人們似乎遺忘:修行不是比賽,不是為打倒別人和勝過別人,來成就自己。反而是打敗自己利益眾人。
<e>[/quote]</e></QUOTE>

學友,<br/>
<br/>
題主出聲了,犀牛就不再多議了。<br/>
<br/>
平安喜樂<br/>
<br/>
====<br/>
<br/>
額外的話,<br/>
<br/>
按照大乘觀點,第六天之主 魔王波旬(摩羅),可是.....發菩提心、又證初果的聖賢喔!<br/>
<br/>
可以讀一下 :<br/>
<br/>
1.四十二章經<br/>
2.大般涅槃經第一卷 (曇譯版)<br/>
3.大方等大集經第18卷、虛空藏菩薩品。</r>
周善為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6

文章 周善為 »

<t>如何「如如不動」?<br/>
<br/>
答案也可以是:「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br/>
若再追問,如何「見諸相非相」?<br/>
答案則是:「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則「見諸相非相」。<br/>
如何是:「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呢?<br/>
但作是念:「以為我或作增上緣,或作逆增上緣故,一切眾生皆是諸佛如來之所示現,只有我一人是眾生。由此立定腳跟,不傾不動,離名離相,不作決定說,不取決定見,如是即為「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如是便與諸佛如來同一境界,所謂無境界也。」<br/>
<br/>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br/>
<br/>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br/>
<br/>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br/>
<br/>
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br/>
<br/>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br/>
<br/>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t>
勿忘初心
文章: 44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25, 2021 8:10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7

文章 勿忘初心 »

<r><QUOTE author="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quote=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
犀牛學友,<br/>
<br/>
您實在真的精神錯亂得很,也且還常斷片。<br/>
是否該注意自己狀况。<br/>
<br/>
是誰 ?聽不進在各板上對您的答覆,從一而終地自以為是。<br/>
<br/>
是誰 ?持舉著自認「原汁原味」的經、律大旗而凡事動不動即看〈人〉、看〈法〉不順眼。<br/>
<br/>
是誰 ?自大到對已流傳多個朝代,歷經諸祖尊宿龍象堪驗實證而代代弘揚傳承至今的法門。說成毒藥。<br/>
<br/>
是誰 ?將西方教主阿彌陀佛硬是影射成波旬。<br/>
<br/>
是誰 ?有這通天證量暗示他本人高明如佛陀般,已能確認無誤,指責大乘教法、甚至向佛菩薩來抹黑潑糞。又再再轉而指責他人傲慢。<br/>
<br/>
現在又是誰 ?在粉飾歪理 ! 當被其人影射成西方淨土就是波旬國土同時,即一併暗指淨土學人皆在皈依波旬寄往生,也耍大家務必尊敬波旬等功德。<br/>
<br/>
有一種人有著自恃凌他的優越感,而且是不問事實如何,始終自覺我勝他劣、永不服輸的自我優越性格。這樣的自我優越,表現在物質受用上,則要求自己所得的比別人豐盛、比別人精緻。若表現在佛法知見上,則以自己的意見為最優最尊,並且不容置疑。表現在任事及團體中,定則發為權力意志,要求別人聽命於我、臣屬於我;那怕自己實際上不如他人,亦永不心服!<br/>
<br/>
何以如此?<br/>
因為我比他優越(或者我比他貢獻多,我比他辛勞,我比他年長,我比他資深,我比他職位高地位高……),所以我理所當然應該享用最好的,擁有最多的資源;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的意見理所當然應該被列為最首要的考量;因為我比他人優越,所以別人理所當然應該聽我的,應該臣服在我的意見;不經我的同意,不得擅自作為!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做的事絕對不會錯,我永遠沒有錯(當然,更無須認錯!)……。<br/>
<br/>
諸友,<COLOR color="#FF4040"><s>[color=#FF4040]</s>可曾覺得這樣的心態似曾相識 ?<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8080FF"><s>[color=#8080FF]</s>可曾覺得這樣的臉孔實在並不陌生 ?<e>[/color]</e></COLOR><br/>
<br/>
如果我們還有些許自省的能力的話,就不難發現內心深處其實潛藏著這樣的因子,只不過在順境的推波助瀾下,這樣的慢心得到充分的發展;或者在逆緣的抑遏制約下,未能顯發出來,如此而已 !<br/>
<br/>
但我們何嘗深刻的認識過這樣自己 ?<br/>
<br/>
又何嘗清楚的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缺乏些什麼 ?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 ?旁人或許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而給予自己過多的恭敬、掌聲和溢美;但是,自己真能夠就此沉醉在這虛幻的糖衣中,而滿足於這樣的自己嗎 ? 來麻醉自己,放縱自己傷害他人及自己嗎 ?<br/>
<br/>
可憐愍的是:這個內心上高高在上的自己,一遇到財富、權勢、名位、才華強過自己的『名流』(事實如何不問),或者與自己利害攸關的人物,立刻自動矮上半截;甚至現出唯諾逢迎、卑躬屈膝的奴樣(他的眼光到底雪亮!)。<br/>
反之,對那些在自己眼裡看來不怎麼的,又於己無益之人(儘管事實並不如此),又可以自動轉換而現出傲慢自大、目空一切的憍態。<br/>
<br/>
於是乎,明明對方與自己差不多,卻要抬高自己,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佛法名為『過慢』)。而明明自己不如人,卻反認為自己強過對方(此名『慢過慢』);甚至還要不以為然地睥睨對方,否認對方的一切 !<br/>
即使自知理虧,逼得自己不得不承認這一客觀的事實,卻仍死要面子地說,自己不過略說了一下對方罷了(此名『卑劣慢』)!更有那增上慢人,未證說證、未悟說悟,簡直狂妄到無以復加的地步!<br/>
<br/>
諸友,可曾察覺到這個自已平時不禁使旁人厭惡又充滿矛盾的自己 !<br/>
<br/>
我們究竟平時日常生活中有察覺到是自己的憍慢嗎 !<br/>
<br/>
縱使今天自己在世俗上某一方面有了成就與發展,也確實比別人表現傑出與卓越,我們都應當清楚地知道:這終究是某一範疇與某一階段的自我呈現而已。或者,若在其他範疇領域上,自己就一點也使不上力。<br/>
也或者,換了一個時空與人事,自己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雖然,自己著實經過一番精勤的努力,才換來這一些成果;但是對於這一路走來,成就我們的諸多因緣(不管是順緣或逆緣),難道我們不該心存感激?缺乏了這些助緣的資益與激勵,恐怕自己亦不足成事!<br/>
<br/>
但我們人的毛病,往往是將自己所僅能的一點雕蟲小技,或者庸常知識,無限上綱地炫誇到如何難得難能;而卻將別人的才華能力,隱約、甚且刻意地貶抑到一無是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必覺得太過受傷。畢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管對方是自我膨脹或者真才實學,總是他先學先能 !我們如果也有同樣的環境條件,再經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後學而後能,沒有什麼值得卑怯的!怕的是不想再進修,也沒有再上進的企圖心,那才需要以憍慢來掩飾自己貧乏的生命;否則,我們大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對一切人事物。<br/>
<br/>
慢心之所以生起,除了緣於根深柢固的無明我執,更來自比較爭勝的心。<br/>
<br/>
在一心求勝的勝負心作用下,人們似乎遺忘:修行不是比賽,不是為打倒別人和勝過別人,來成就自己。反而是打敗自己利益眾人。
<e>[/quote]</e></QUOTE>

學友,<br/>
<br/>
題主出聲了,犀牛就不再多議了。<br/>
<br/>
平安喜樂<br/>
<br/>
====<br/>
<br/>
額外的話,<br/>
<br/>
按照大乘觀點,第六天之主 魔王波旬(摩羅),可是.....發菩提心、又證初果的聖賢喔!<br/>
<br/>
可以讀一下 :<br/>
<br/>
1.四十二章經<br/>
2.大般涅槃經第一卷 (曇譯版)<br/>
3.大方等大集經第18卷、虛空藏菩薩品。
<e>[/quote]</e></QUOTE>

星洲,犀牛學友,<br/>
<br/>
這根本是兩回事。<br/>
而且相信,<br/>
每位學佛人都會尊敬有成就之人。<br/>
<br/>
但是,您的西方淨土波旬國土之說,<br/>
就如將當年對日八年抗戰,是共產黨八路軍打的這般荒謬。這樣昧於事實、指鹿為馬,任憑引用再多事躀、歌功頌德地都無法憾動事實。</r>
周善為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8

文章 周善為 »

<r><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3119" time="1648007394"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3119 time=1648007394 user_id=23770]</s>
<QUOTE author="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quote=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
犀牛學友,<br/>
<br/>
您實在真的精神錯亂得很,也且還常斷片。<br/>
是否該注意自己狀况。<br/>
<br/>
是誰 ?聽不進在各板上對您的答覆,從一而終地自以為是。<br/>
<br/>
是誰 ?持舉著自認「原汁原味」的經、律大旗而凡事動不動即看〈人〉、看〈法〉不順眼。<br/>
<br/>
是誰 ?自大到對已流傳多個朝代,歷經諸祖尊宿龍象堪驗實證而代代弘揚傳承至今的法門。說成毒藥。<br/>
<br/>
是誰 ?將西方教主阿彌陀佛硬是影射成波旬。<br/>
<br/>
是誰 ?有這通天證量暗示他本人高明如佛陀般,已能確認無誤,指責大乘教法、甚至向佛菩薩來抹黑潑糞。又再再轉而指責他人傲慢。<br/>
<br/>
現在又是誰 ?在粉飾歪理 ! 當被其人影射成西方淨土就是波旬國土同時,即一併暗指淨土學人皆在皈依波旬寄往生,也耍大家務必尊敬波旬等功德。<br/>
<br/>
有一種人有著自恃凌他的優越感,而且是不問事實如何,始終自覺我勝他劣、永不服輸的自我優越性格。這樣的自我優越,表現在物質受用上,則要求自己所得的比別人豐盛、比別人精緻。若表現在佛法知見上,則以自己的意見為最優最尊,並且不容置疑。表現在任事及團體中,定則發為權力意志,要求別人聽命於我、臣屬於我;那怕自己實際上不如他人,亦永不心服!<br/>
<br/>
何以如此?<br/>
因為我比他優越(或者我比他貢獻多,我比他辛勞,我比他年長,我比他資深,我比他職位高地位高……),所以我理所當然應該享用最好的,擁有最多的資源;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的意見理所當然應該被列為最首要的考量;因為我比他人優越,所以別人理所當然應該聽我的,應該臣服在我的意見;不經我的同意,不得擅自作為!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做的事絕對不會錯,我永遠沒有錯(當然,更無須認錯!)……。<br/>
<br/>
諸友,<COLOR color="#FF4040"><s>[color=#FF4040]</s>可曾覺得這樣的心態似曾相識 ?<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8080FF"><s>[color=#8080FF]</s>可曾覺得這樣的臉孔實在並不陌生 ?<e>[/color]</e></COLOR><br/>
<br/>
如果我們還有些許自省的能力的話,就不難發現內心深處其實潛藏著這樣的因子,只不過在順境的推波助瀾下,這樣的慢心得到充分的發展;或者在逆緣的抑遏制約下,未能顯發出來,如此而已 !<br/>
<br/>
但我們何嘗深刻的認識過這樣自己 ?<br/>
<br/>
又何嘗清楚的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缺乏些什麼 ?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 ?旁人或許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而給予自己過多的恭敬、掌聲和溢美;但是,自己真能夠就此沉醉在這虛幻的糖衣中,而滿足於這樣的自己嗎 ? 來麻醉自己,放縱自己傷害他人及自己嗎 ?<br/>
<br/>
可憐愍的是:這個內心上高高在上的自己,一遇到財富、權勢、名位、才華強過自己的『名流』(事實如何不問),或者與自己利害攸關的人物,立刻自動矮上半截;甚至現出唯諾逢迎、卑躬屈膝的奴樣(他的眼光到底雪亮!)。<br/>
反之,對那些在自己眼裡看來不怎麼的,又於己無益之人(儘管事實並不如此),又可以自動轉換而現出傲慢自大、目空一切的憍態。<br/>
<br/>
於是乎,明明對方與自己差不多,卻要抬高自己,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佛法名為『過慢』)。而明明自己不如人,卻反認為自己強過對方(此名『慢過慢』);甚至還要不以為然地睥睨對方,否認對方的一切 !<br/>
即使自知理虧,逼得自己不得不承認這一客觀的事實,卻仍死要面子地說,自己不過略說了一下對方罷了(此名『卑劣慢』)!更有那增上慢人,未證說證、未悟說悟,簡直狂妄到無以復加的地步!<br/>
<br/>
諸友,可曾察覺到這個自已平時不禁使旁人厭惡又充滿矛盾的自己 !<br/>
<br/>
我們究竟平時日常生活中有察覺到是自己的憍慢嗎 !<br/>
<br/>
縱使今天自己在世俗上某一方面有了成就與發展,也確實比別人表現傑出與卓越,我們都應當清楚地知道:這終究是某一範疇與某一階段的自我呈現而已。或者,若在其他範疇領域上,自己就一點也使不上力。<br/>
也或者,換了一個時空與人事,自己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雖然,自己著實經過一番精勤的努力,才換來這一些成果;但是對於這一路走來,成就我們的諸多因緣(不管是順緣或逆緣),難道我們不該心存感激?缺乏了這些助緣的資益與激勵,恐怕自己亦不足成事!<br/>
<br/>
但我們人的毛病,往往是將自己所僅能的一點雕蟲小技,或者庸常知識,無限上綱地炫誇到如何難得難能;而卻將別人的才華能力,隱約、甚且刻意地貶抑到一無是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必覺得太過受傷。畢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管對方是自我膨脹或者真才實學,總是他先學先能 !我們如果也有同樣的環境條件,再經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後學而後能,沒有什麼值得卑怯的!怕的是不想再進修,也沒有再上進的企圖心,那才需要以憍慢來掩飾自己貧乏的生命;否則,我們大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對一切人事物。<br/>
<br/>
慢心之所以生起,除了緣於根深柢固的無明我執,更來自比較爭勝的心。<br/>
<br/>
在一心求勝的勝負心作用下,人們似乎遺忘:修行不是比賽,不是為打倒別人和勝過別人,來成就自己。反而是打敗自己利益眾人。
<e>[/quote]</e></QUOTE>

學友,<br/>
<br/>
題主出聲了,犀牛就不再多議了。<br/>
<br/>
平安喜樂<br/>
<br/>
====<br/>
<br/>
額外的話,<br/>
<br/>
按照大乘觀點,第六天之主 魔王波旬(摩羅),可是.....發菩提心、又證初果的聖賢喔!<br/>
<br/>
可以讀一下 :<br/>
<br/>
1.四十二章經<br/>
2.大般涅槃經第一卷 (曇譯版)<br/>
3.大方等大集經第18卷、虛空藏菩薩品。
<e>[/quote]</e></QUOTE>

星洲,犀牛學友,<br/>
<br/>
這根本是兩回事。<br/>
而且相信,<br/>
每位學佛人都會尊敬有成就之人。<br/>
<br/>
但是,您的西方淨土波旬國土之說,<br/>
就如將當年對日八年抗戰,是共產黨八路軍打的這般荒謬。這樣昧於事實、指鹿為馬,任憑引用再多事躀、歌功頌德地都無法憾動事實。
<e>[/quote]</e></QUOTE>

男子漢大丈夫,低個頭認個錯,不能說做不到。</r>
漫步的犀牛
文章: 206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28, 2021 9:47 pm

Re: 如何如如不動?

#59

文章 漫步的犀牛 »

<r><QUOTE author="周善為" post_id="73122" time="1648007887" user_id="53449"><s>[quote=周善為 post_id=73122 time=1648007887 user_id=53449]</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3119" time="1648007394"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3119 time=1648007394 user_id=23770]</s>
<QUOTE author="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quote=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
犀牛學友,<br/>
<br/>
您實在真的精神錯亂得很,也且還常斷片。<br/>
是否該注意自己狀况。<br/>
<br/>
是誰 ?聽不進在各板上對您的答覆,從一而終地自以為是。<br/>
<br/>
是誰 ?持舉著自認「原汁原味」的經、律大旗而凡事動不動即看〈人〉、看〈法〉不順眼。<br/>
<br/>
是誰 ?自大到對已流傳多個朝代,歷經諸祖尊宿龍象堪驗實證而代代弘揚傳承至今的法門。說成毒藥。<br/>
<br/>
是誰 ?將西方教主阿彌陀佛硬是影射成波旬。<br/>
<br/>
是誰 ?有這通天證量暗示他本人高明如佛陀般,已能確認無誤,指責大乘教法、甚至向佛菩薩來抹黑潑糞。又再再轉而指責他人傲慢。<br/>
<br/>
現在又是誰 ?在粉飾歪理 ! 當被其人影射成西方淨土就是波旬國土同時,即一併暗指淨土學人皆在皈依波旬寄往生,也耍大家務必尊敬波旬等功德。<br/>
<br/>
有一種人有著自恃凌他的優越感,而且是不問事實如何,始終自覺我勝他劣、永不服輸的自我優越性格。這樣的自我優越,表現在物質受用上,則要求自己所得的比別人豐盛、比別人精緻。若表現在佛法知見上,則以自己的意見為最優最尊,並且不容置疑。表現在任事及團體中,定則發為權力意志,要求別人聽命於我、臣屬於我;那怕自己實際上不如他人,亦永不心服!<br/>
<br/>
何以如此?<br/>
因為我比他優越(或者我比他貢獻多,我比他辛勞,我比他年長,我比他資深,我比他職位高地位高……),所以我理所當然應該享用最好的,擁有最多的資源;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的意見理所當然應該被列為最首要的考量;因為我比他人優越,所以別人理所當然應該聽我的,應該臣服在我的意見;不經我的同意,不得擅自作為!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做的事絕對不會錯,我永遠沒有錯(當然,更無須認錯!)……。<br/>
<br/>
諸友,<COLOR color="#FF4040"><s>[color=#FF4040]</s>可曾覺得這樣的心態似曾相識 ?<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8080FF"><s>[color=#8080FF]</s>可曾覺得這樣的臉孔實在並不陌生 ?<e>[/color]</e></COLOR><br/>
<br/>
如果我們還有些許自省的能力的話,就不難發現內心深處其實潛藏著這樣的因子,只不過在順境的推波助瀾下,這樣的慢心得到充分的發展;或者在逆緣的抑遏制約下,未能顯發出來,如此而已 !<br/>
<br/>
但我們何嘗深刻的認識過這樣自己 ?<br/>
<br/>
又何嘗清楚的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缺乏些什麼 ?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 ?旁人或許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而給予自己過多的恭敬、掌聲和溢美;但是,自己真能夠就此沉醉在這虛幻的糖衣中,而滿足於這樣的自己嗎 ? 來麻醉自己,放縱自己傷害他人及自己嗎 ?<br/>
<br/>
可憐愍的是:這個內心上高高在上的自己,一遇到財富、權勢、名位、才華強過自己的『名流』(事實如何不問),或者與自己利害攸關的人物,立刻自動矮上半截;甚至現出唯諾逢迎、卑躬屈膝的奴樣(他的眼光到底雪亮!)。<br/>
反之,對那些在自己眼裡看來不怎麼的,又於己無益之人(儘管事實並不如此),又可以自動轉換而現出傲慢自大、目空一切的憍態。<br/>
<br/>
於是乎,明明對方與自己差不多,卻要抬高自己,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佛法名為『過慢』)。而明明自己不如人,卻反認為自己強過對方(此名『慢過慢』);甚至還要不以為然地睥睨對方,否認對方的一切 !<br/>
即使自知理虧,逼得自己不得不承認這一客觀的事實,卻仍死要面子地說,自己不過略說了一下對方罷了(此名『卑劣慢』)!更有那增上慢人,未證說證、未悟說悟,簡直狂妄到無以復加的地步!<br/>
<br/>
諸友,可曾察覺到這個自已平時不禁使旁人厭惡又充滿矛盾的自己 !<br/>
<br/>
我們究竟平時日常生活中有察覺到是自己的憍慢嗎 !<br/>
<br/>
縱使今天自己在世俗上某一方面有了成就與發展,也確實比別人表現傑出與卓越,我們都應當清楚地知道:這終究是某一範疇與某一階段的自我呈現而已。或者,若在其他範疇領域上,自己就一點也使不上力。<br/>
也或者,換了一個時空與人事,自己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雖然,自己著實經過一番精勤的努力,才換來這一些成果;但是對於這一路走來,成就我們的諸多因緣(不管是順緣或逆緣),難道我們不該心存感激?缺乏了這些助緣的資益與激勵,恐怕自己亦不足成事!<br/>
<br/>
但我們人的毛病,往往是將自己所僅能的一點雕蟲小技,或者庸常知識,無限上綱地炫誇到如何難得難能;而卻將別人的才華能力,隱約、甚且刻意地貶抑到一無是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必覺得太過受傷。畢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管對方是自我膨脹或者真才實學,總是他先學先能 !我們如果也有同樣的環境條件,再經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後學而後能,沒有什麼值得卑怯的!怕的是不想再進修,也沒有再上進的企圖心,那才需要以憍慢來掩飾自己貧乏的生命;否則,我們大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對一切人事物。<br/>
<br/>
慢心之所以生起,除了緣於根深柢固的無明我執,更來自比較爭勝的心。<br/>
<br/>
在一心求勝的勝負心作用下,人們似乎遺忘:修行不是比賽,不是為打倒別人和勝過別人,來成就自己。反而是打敗自己利益眾人。
<e>[/quote]</e></QUOTE>

學友,<br/>
<br/>
題主出聲了,犀牛就不再多議了。<br/>
<br/>
平安喜樂<br/>
<br/>
====<br/>
<br/>
額外的話,<br/>
<br/>
按照大乘觀點,第六天之主 魔王波旬(摩羅),可是.....發菩提心、又證初果的聖賢喔!<br/>
<br/>
可以讀一下 :<br/>
<br/>
1.四十二章經<br/>
2.大般涅槃經第一卷 (曇譯版)<br/>
3.大方等大集經第18卷、虛空藏菩薩品。
<e>[/quote]</e></QUOTE>

星洲,犀牛學友,<br/>
<br/>
這根本是兩回事。<br/>
而且相信,<br/>
每位學佛人都會尊敬有成就之人。<br/>
<br/>
但是,您的西方淨土波旬國土之說,<br/>
就如將當年對日八年抗戰,是共產黨八路軍打的這般荒謬。這樣昧於事實、指鹿為馬,任憑引用再多事躀、歌功頌德地都無法憾動事實。
<e>[/quote]</e></QUOTE>

男子漢大丈夫,低個頭認個錯,不能說做不到。
<e>[/quote]</e></QUOTE>

是的。<br/>
<br/>
犀牛錯了! <br/>
<br/>
犀牛不應該說得太深入、太扎人,應該講淺一點就好。<br/>
<br/>
所以又開了一題關於無所得的題目。<br/>
<br/>
請大乘弟兄姊妹們,<br/>
<br/>
用實力,來讓犀牛,俯首斟茶認錯吧!<br/>
<br/>
平安喜樂</r>
周善為
文章: 265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1, 2022 8:49 am

Re: 如何如如不動?

#60

文章 周善為 »

<r><QUOTE author="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23" time="1648008225" user_id="63"><s>[quote=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23 time=1648008225 user_id=63]</s>
<QUOTE author="周善為" post_id="73122" time="1648007887" user_id="53449"><s>[quote=周善為 post_id=73122 time=1648007887 user_id=53449]</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3119" time="1648007394"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3119 time=1648007394 user_id=23770]</s>
<QUOTE author="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quote=漫步的犀牛 post_id=73100 time=1648001955 user_id=63]</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72950 time=1647922936 user_id=23770]</s>
犀牛學友,<br/>
<br/>
您實在真的精神錯亂得很,也且還常斷片。<br/>
是否該注意自己狀况。<br/>
<br/>
是誰 ?聽不進在各板上對您的答覆,從一而終地自以為是。<br/>
<br/>
是誰 ?持舉著自認「原汁原味」的經、律大旗而凡事動不動即看〈人〉、看〈法〉不順眼。<br/>
<br/>
是誰 ?自大到對已流傳多個朝代,歷經諸祖尊宿龍象堪驗實證而代代弘揚傳承至今的法門。說成毒藥。<br/>
<br/>
是誰 ?將西方教主阿彌陀佛硬是影射成波旬。<br/>
<br/>
是誰 ?有這通天證量暗示他本人高明如佛陀般,已能確認無誤,指責大乘教法、甚至向佛菩薩來抹黑潑糞。又再再轉而指責他人傲慢。<br/>
<br/>
現在又是誰 ?在粉飾歪理 ! 當被其人影射成西方淨土就是波旬國土同時,即一併暗指淨土學人皆在皈依波旬寄往生,也耍大家務必尊敬波旬等功德。<br/>
<br/>
有一種人有著自恃凌他的優越感,而且是不問事實如何,始終自覺我勝他劣、永不服輸的自我優越性格。這樣的自我優越,表現在物質受用上,則要求自己所得的比別人豐盛、比別人精緻。若表現在佛法知見上,則以自己的意見為最優最尊,並且不容置疑。表現在任事及團體中,定則發為權力意志,要求別人聽命於我、臣屬於我;那怕自己實際上不如他人,亦永不心服!<br/>
<br/>
何以如此?<br/>
因為我比他優越(或者我比他貢獻多,我比他辛勞,我比他年長,我比他資深,我比他職位高地位高……),所以我理所當然應該享用最好的,擁有最多的資源;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的意見理所當然應該被列為最首要的考量;因為我比他人優越,所以別人理所當然應該聽我的,應該臣服在我的意見;不經我的同意,不得擅自作為!因為我比他優越,所以我做的事絕對不會錯,我永遠沒有錯(當然,更無須認錯!)……。<br/>
<br/>
諸友,<COLOR color="#FF4040"><s>[color=#FF4040]</s>可曾覺得這樣的心態似曾相識 ?<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8080FF"><s>[color=#8080FF]</s>可曾覺得這樣的臉孔實在並不陌生 ?<e>[/color]</e></COLOR><br/>
<br/>
如果我們還有些許自省的能力的話,就不難發現內心深處其實潛藏著這樣的因子,只不過在順境的推波助瀾下,這樣的慢心得到充分的發展;或者在逆緣的抑遏制約下,未能顯發出來,如此而已 !<br/>
<br/>
但我們何嘗深刻的認識過這樣自己 ?<br/>
<br/>
又何嘗清楚的知道自己擁有些什麼,缺乏些什麼 ?甚至自己到底有多少斤兩 ?旁人或許因為某些外在的因素,而給予自己過多的恭敬、掌聲和溢美;但是,自己真能夠就此沉醉在這虛幻的糖衣中,而滿足於這樣的自己嗎 ? 來麻醉自己,放縱自己傷害他人及自己嗎 ?<br/>
<br/>
可憐愍的是:這個內心上高高在上的自己,一遇到財富、權勢、名位、才華強過自己的『名流』(事實如何不問),或者與自己利害攸關的人物,立刻自動矮上半截;甚至現出唯諾逢迎、卑躬屈膝的奴樣(他的眼光到底雪亮!)。<br/>
反之,對那些在自己眼裡看來不怎麼的,又於己無益之人(儘管事實並不如此),又可以自動轉換而現出傲慢自大、目空一切的憍態。<br/>
<br/>
於是乎,明明對方與自己差不多,卻要抬高自己,認為自己勝過對方(佛法名為『過慢』)。而明明自己不如人,卻反認為自己強過對方(此名『慢過慢』);甚至還要不以為然地睥睨對方,否認對方的一切 !<br/>
即使自知理虧,逼得自己不得不承認這一客觀的事實,卻仍死要面子地說,自己不過略說了一下對方罷了(此名『卑劣慢』)!更有那增上慢人,未證說證、未悟說悟,簡直狂妄到無以復加的地步!<br/>
<br/>
諸友,可曾察覺到這個自已平時不禁使旁人厭惡又充滿矛盾的自己 !<br/>
<br/>
我們究竟平時日常生活中有察覺到是自己的憍慢嗎 !<br/>
<br/>
縱使今天自己在世俗上某一方面有了成就與發展,也確實比別人表現傑出與卓越,我們都應當清楚地知道:這終究是某一範疇與某一階段的自我呈現而已。或者,若在其他範疇領域上,自己就一點也使不上力。<br/>
也或者,換了一個時空與人事,自己根本起不了什麼作用。雖然,自己著實經過一番精勤的努力,才換來這一些成果;但是對於這一路走來,成就我們的諸多因緣(不管是順緣或逆緣),難道我們不該心存感激?缺乏了這些助緣的資益與激勵,恐怕自己亦不足成事!<br/>
<br/>
但我們人的毛病,往往是將自己所僅能的一點雕蟲小技,或者庸常知識,無限上綱地炫誇到如何難得難能;而卻將別人的才華能力,隱約、甚且刻意地貶抑到一無是處。遇到這種情況,我們也不必覺得太過受傷。畢竞《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不管對方是自我膨脹或者真才實學,總是他先學先能 !我們如果也有同樣的環境條件,再經自己的努力,一樣可以後學而後能,沒有什麼值得卑怯的!怕的是不想再進修,也沒有再上進的企圖心,那才需要以憍慢來掩飾自己貧乏的生命;否則,我們大可以不卑不亢地面對一切人事物。<br/>
<br/>
慢心之所以生起,除了緣於根深柢固的無明我執,更來自比較爭勝的心。<br/>
<br/>
在一心求勝的勝負心作用下,人們似乎遺忘:修行不是比賽,不是為打倒別人和勝過別人,來成就自己。反而是打敗自己利益眾人。
<e>[/quote]</e></QUOTE>

學友,<br/>
<br/>
題主出聲了,犀牛就不再多議了。<br/>
<br/>
平安喜樂<br/>
<br/>
====<br/>
<br/>
額外的話,<br/>
<br/>
按照大乘觀點,第六天之主 魔王波旬(摩羅),可是.....發菩提心、又證初果的聖賢喔!<br/>
<br/>
可以讀一下 :<br/>
<br/>
1.四十二章經<br/>
2.大般涅槃經第一卷 (曇譯版)<br/>
3.大方等大集經第18卷、虛空藏菩薩品。
<e>[/quote]</e></QUOTE>

星洲,犀牛學友,<br/>
<br/>
這根本是兩回事。<br/>
而且相信,<br/>
每位學佛人都會尊敬有成就之人。<br/>
<br/>
但是,您的西方淨土波旬國土之說,<br/>
就如將當年對日八年抗戰,是共產黨八路軍打的這般荒謬。這樣昧於事實、指鹿為馬,任憑引用再多事躀、歌功頌德地都無法憾動事實。
<e>[/quote]</e></QUOTE>

男子漢大丈夫,低個頭認個錯,不能說做不到。
<e>[/quote]</e></QUOTE>

是的。<br/>
<br/>
犀牛錯了! <br/>
<br/>
犀牛不應該說得太深入、太扎人,應該講淺一點就好。<br/>
<br/>
所以又開了一題關於無所得的題目。<br/>
<br/>
請大乘弟兄姊妹們,<br/>
<br/>
用實力,來讓犀牛,俯首斟茶認錯吧!<br/>
<br/>
平安喜樂
<e>[/quote]</e></QUOTE>

果然是男子漢大丈夫!雖然有點心不甘情不願,這畢竟是跨出了很大的一步。</r>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