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QUOTE author="高報" post_id="66878" time="1645101463" user_id="54941"><s>[quote=高報 post_id=66878 time=1645101463 user_id=54941]</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6874" time="1645099947"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6874 time=1645099947 user_id=62]</s>
回歸主題吧<br/>
你的主,在哪裏?
<e>[/quote]</e></QUOTE>
你喜歡長篇<br/>
這有一篇<br/>
<URL url="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09.htm">https://www.ctworld.org.tw/turn/sutra/009.htm</URL>
<e>[/quote]</e></QUOTE>
不是我喜歡長篇<br/>
而是,長篇才能讓一些人明白。<br/>
<br/>
而在這個主題,不需長篇。<br/>
來去生滅的是客塵,而不動不變的是主。<br/>
<br/>
你的主,是什麼?在哪裏?<br/>
<QUOTE author="沙塵封眼" post_id="62721" time="1642830840" user_id="65"><s>[quote=沙塵封眼 post_id=62721 time=1642830840 user_id=65]</s>
楞嚴經云<br/>
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以搖動者,名為塵義。<br/>
從自心分析起,誰才是主?
<e>[/quote]</e></QUOTE></r>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
-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 文章: 860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何者是主?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6881" time="1645101645"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6881 time=1645101645 user_id=62]</s>
..
<e>[/quote]</e></QUOTE>
你的主是上帝?是阿賴耶識?是神我?<br/>
<br/>
我比較信第9識真如、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br/>
<br/>
<br/>
楞嚴經<br/>
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GLOW glow="red"><s>[glow=red]</s>菴摩羅識<e>[/glow]</e></GLOW>、<GLOW glow="red"><s>[glow=red]</s>空<e>[/glow]</e></GLOW>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r>
..
<e>[/quote]</e></QUOTE>
你的主是上帝?是阿賴耶識?是神我?<br/>
<br/>
我比較信第9識真如、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br/>
<br/>
<br/>
楞嚴經<br/>
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GLOW glow="red"><s>[glow=red]</s>菴摩羅識<e>[/glow]</e></GLOW>、<GLOW glow="red"><s>[glow=red]</s>空<e>[/glow]</e></GLOW>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r>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何者是主?
<r><QUOTE author="高報" post_id="66882" time="1645101996" user_id="54941"><s>[quote=高報 post_id=66882 time=1645101996 user_id=54941]</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6881" time="1645101645"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6881 time=1645101645 user_id=62]</s>
..
<e>[/quote]</e></QUOTE>
你的主是上帝?是阿賴耶識?是神我?<br/>
<br/>
我比較信第9識真如、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br/>
<br/>
<br/>
楞嚴經<br/>
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GLOW glow="red"><s>[glow=red]</s>菴摩羅識<e>[/glow]</e></GLOW>、<GLOW glow="red"><s>[glow=red]</s>空<e>[/glow]</e></GLOW>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
<e>[/quote]</e></QUOTE>
你有什麼是不動不變的?
<QUOTE><s>[quote]</s>我比較信第9識真如、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e>[/quote]</e></QUOTE>
你相信自己有真如、菩提..<br/>
那麼,它們在哪裏?<br/>
<br/>
有一個人,他家中有寶藏,但因為找不到。<br/>
所以他跟沒寶藏的人一樣<br/>
因為,要用的時候沒有。</r>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6881" time="1645101645"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6881 time=1645101645 user_id=62]</s>
..
<e>[/quote]</e></QUOTE>
你的主是上帝?是阿賴耶識?是神我?<br/>
<br/>
我比較信第9識真如、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br/>
<br/>
<br/>
楞嚴經<br/>
因地覺心欲求常住,要與果位名目相應。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GLOW glow="red"><s>[glow=red]</s>菴摩羅識<e>[/glow]</e></GLOW>、<GLOW glow="red"><s>[glow=red]</s>空<e>[/glow]</e></GLOW>如來藏、大圓鏡智,是七種名稱謂雖別,清淨圓滿體性堅凝,如金剛王常住不壞;若此見聽離於暗明、動靜、通塞,畢竟無體,猶如念心離於前
<e>[/quote]</e></QUOTE>
你有什麼是不動不變的?
<QUOTE><s>[quote]</s>我比較信第9識真如、菩提、涅槃、佛性、菴摩羅識、空如來藏、大圓鏡智<e>[/quote]</e></QUOTE>
你相信自己有真如、菩提..<br/>
那麼,它們在哪裏?<br/>
<br/>
有一個人,他家中有寶藏,但因為找不到。<br/>
所以他跟沒寶藏的人一樣<br/>
因為,要用的時候沒有。</r>
-
- 個人觀點不代表誰
- 文章: 860
- 註冊時間: 週四 2月 17, 2022 10:43 am
Re: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6884" time="1645102422"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6884 time=1645102422 user_id=62]</s>
答不出來的話,也沒關係。<br/>
記得留意就可以。
<e>[/quote]</e></QUOTE>
那個是佛果 ,果位不是因地<br/>
<br/>
<br/>
維摩詰所說經<br/>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r>
答不出來的話,也沒關係。<br/>
記得留意就可以。
<e>[/quote]</e></QUOTE>
那個是佛果 ,果位不是因地<br/>
<br/>
<br/>
維摩詰所說經<br/>
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六通生,從三明生,從三十七道品生,從止觀生,從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生,從斷一切不善法、集一切善法生,從真實生,從不放逸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r>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萬法歸心錄寂照世間 寫: 週日 2月 13, 2022 12:45 pm 以楞嚴經來說
見精是主,見性是主
聞精、嗅精、嘗精、覺精、知精是主。
六和合是主,一精明是主。
以萬法歸心錄來說
1.本性,如盡法界大的大鏡子,是主。
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
2.真心靈照,如鏡中之光明,是主。
3.色身妄心,如鏡中之森羅萬象的幻相,是客。
要從萬法而回歸本性、本心..
以最近的所貼有關禪宗文章來說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是主。
而主在哪裏?
1.本性,如盡法界大的大鏡子,是主,是第一月,即本體、真如..
2.真心靈照,如鏡中之光明,是主,是第二月,即見精見性等六精、六性,即六精明。
以上兩者,皆不生滅。
3.色身妄心,會生滅,是第三月。
禪師所說,通常都是要讓參禪者發現第二月,回歸第二月..
-
- 文章: 2142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主者常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客者無常
主者菩提
客者煩惱
主者體
客者相
主者不動
客者恆動
主者無相
客者蘊相
......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楞嚴經》卷一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
1.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2.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識精,是菩提涅槃清淨體,第二月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本性,是菩提涅槃清淨體,第一月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
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而此見精第二月,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者不變,
而不變者,元無生滅。
見精不變,不變者,元無生滅。
所以,見精不生滅。
見精,就是菩提涅槃清淨體。
而就是眾生,因為遺失了此見精元明,所以雖然終日行而不自覺有此本明,
故枉入諸趣,無法回歸菩提涅槃清淨體。
佛告阿難。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種種顛倒,業種自然,如惡叉聚。諸修行人,不能得成無上菩提,乃至別成聲聞緣覺,及成外道,諸天魔王,及魔眷屬。皆由不知二種根本,錯亂修習。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云何二種。阿難,
1.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2.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入諸趣。】
識精,是菩提涅槃清淨體,第二月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本性,是菩提涅槃清淨體,第一月
能生諸緣,緣所遺者
【佛言大王。汝面雖皺,而此見精,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非變。變者受滅。
彼不變者,元無生滅。云何於中受汝生死。而猶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後全滅。
王聞是言。信知身後捨生趣生。與諸大眾,踊躍歡喜,得未曾有。】
而此見精第二月,性未曾皺,皺者為變,不皺者不變,
而不變者,元無生滅。
見精不變,不變者,元無生滅。
所以,見精不生滅。
見精,就是菩提涅槃清淨體。
而就是眾生,因為遺失了此見精元明,所以雖然終日行而不自覺有此本明,
故枉入諸趣,無法回歸菩提涅槃清淨體。
-
- 文章: 2142
- 註冊時間: 週六 3月 20, 2021 9:02 pm
Re: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
1.識精是本明(菩提涅槃體)嗎?見精,就是菩提涅槃清淨體。
2.本明能生諸緣嗎?(諸緣是本明所生嗎?)
3.何謂‘’緣所遺者‘’?
不弄清楚,所解與佛旨就相差十萬八千里囉!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何者是主?何者是客塵?
你要先提高自己的程度,不然你是看不懂佛經的。藍海千尋 寫: 週三 12月 13, 2023 3:10 pm 1.識精是本明(菩提涅槃體)嗎?
2.本明能生諸緣嗎?(諸緣是本明所生嗎?)
3.何謂‘’緣所遺者‘’?
不弄清楚,所解與佛旨就相差十萬八千里囉!
一個不即不離,就難倒一堆人了。
大般若經卷569佛說
真如不是心意識,真如不離心意識。
佛教這個,就是要告訴我們,我們都有真如。
但是,想要弄懂真如不是心意識,真如不離心意識,
又非常不容易。
簡單來說,如果你相信你的心意識不離真如。
那麼,你就有不生滅的根本了,你不再是無根的浮萍了。
因為,不生滅的真如,就是你的本性、本體,就是你的根本。
而真如如同第一月,而見精如同第二月。
禪宗的禪師,就是要弟子找到第二月,不生滅的見精、聞精、嗅精嘗精覺精、知精六精。
說是六個又是一個,說是一個又是六個。
識精,六識精
見精、聞精、嗅精、嚐精、覺精、知精,對應
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個識精稱為『六和合』,然後六個合一又稱為『一精明』,識精元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