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4885" time="1644066096"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4885 time=1644066096 user_id=32985]</s>
前段次草兄說:「諸法以無性為自性」<br/>
<br/>
小弟以為:「諸法以無自性為性」較為平順<br/>
<br/>
《本段》<br/>
<br/>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br/>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br/>
<br/>
[0464b27] 論曰。一切法者。謂諸有為及無為法。虛妄分別名有為。二取空性名無為。依前理故說此一切法非空非不空。由有空性虛妄分別故說非空。由無所取能取性故說非不空。有故者。謂有空性虛妄分別故。無故者。謂無所取能取二性故。及有故者。謂虛妄分別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虛妄分別故。是則契中道者。謂一切法非一向空。亦非一向不空。如是理趣妙契中道。亦善符順般若等經說一切法非空非有。如是已顯虛妄分別有相無相。此自相今當說。<br/>
<br/>
《心得》<br/>
<br/>
<U><s>[u]</s>一切法<e>[/u]</e></U>:包含有為法(虛妄分別)及無為法(能取所取之空性)。<br/>
能知ㄧ切法<U><s>[u]</s>非空<e>[/u]</e></U>(有虛妄分別之空性)<U><s>[u]</s>非不空<e>[/u]</e></U>(無能取所取性)<br/>
能知<U><s>[u]</s>「有無」<e>[/u]</e></U>([有]空性虛妄分別 及[ 無]能取所取性)及<U><s>[u]</s>「有」<e>[/u]</e></U>(虛妄分別中[有]空性故。及空性中[有]虛妄分別)<br/>
<br/>
這樣子便是不落有無二邊,也不落於斷滅空<SIZE size="150"><s>[size=150]</s><e>[/size]</e></SIZE>,可以說是契入中道了。<br/>
<br/>
十二因緣,就像個詐騙集團ㄧ般<br/>
只要肯定了其中ㄧ個<br/>
便會輪迴不止<br/>
虛妄分別的不實,不須再另外肯定ㄧ個空去否定虛妄<br/>
如此仍落入相對<br/>
它是什麼,還他什麼,即是諸法實相
<e>[/quote]</e></QUOTE>
六祖說的<br/>
離假即心真<br/>
非常簡單明了<br/>
所以觀照自心生否,動否,住否<br/>
都要從能取所取下手<br/>
所取爲何<br/>
唯心自知<br/>
學佛能入流就有信心<br/>
能不爲境界所動<br/>
包含惡語,讚語<br/>
這些基本的認知<br/>
都是必備的<br/>
如果減少愛取<br/>
相對要對別人,事物起敵意也難</r>
辯中邊論(辯真實品第三)
-
- 文章: 14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s>[quote]</s>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br/>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br/>
<br/>
論曰。<br/>
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e>[/quote]</e></QUOTE>
虛妄分別是五法中的第三法.所分別的是前兩法:名與相<br/>
它是生死根本.所以必須觀察思維個透徹<br/>
<br/>
能所二取是分別的動作步驟<br/>
能取是識(見聞覺知).所取是法的名與相<br/>
一有取必有所取<br/>
一有二取便有分別<br/>
故曰 <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e>[/color]</e></COLOR></r>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br/>
<br/>
論曰。<br/>
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e>[/quote]</e></QUOTE>
虛妄分別是五法中的第三法.所分別的是前兩法:名與相<br/>
它是生死根本.所以必須觀察思維個透徹<br/>
<br/>
能所二取是分別的動作步驟<br/>
能取是識(見聞覺知).所取是法的名與相<br/>
一有取必有所取<br/>
一有二取便有分別<br/>
故曰 <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虛妄分別有者。謂有所取能取分別。<e>[/color]</e></COLOR></r>
-
- 文章: 14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s>[quote]</s><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br/>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br/>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br/>
[0464b18] 論曰。......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e>[/color]</e></COLOR><e>[/quote]</e></QUOTE>
試解<br/>
行者自省長久以來一直落於虛妄分別之中.於是觀察思維難道這當中有永恆不變的能取所取的自性.才導致這樣.於是他深入觀察思維.他發覺.能取所取係因他而起.若不因他起.能即不動.能取既無.所取當亦無<br/>
於是他已確定.雖然起虛妄分別.但經深入觀察思維.當中並無所取能取二種永恆不變的自性<br/>
故曰 於此二都無</r>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br/>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br/>
[0464b18] 論曰。......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e>[/color]</e></COLOR><e>[/quote]</e></QUOTE>
試解<br/>
行者自省長久以來一直落於虛妄分別之中.於是觀察思維難道這當中有永恆不變的能取所取的自性.才導致這樣.於是他深入觀察思維.他發覺.能取所取係因他而起.若不因他起.能即不動.能取既無.所取當亦無<br/>
於是他已確定.雖然起虛妄分別.但經深入觀察思維.當中並無所取能取二種永恆不變的自性<br/>
故曰 於此二都無</r>
-
- 文章: 357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 author="Viirya" post_id="64978" time="1644162343" user_id="609"><s>[quote=Viirya post_id=64978 time=1644162343 user_id=609]</s>
<QUOTE><s>[quote]</s><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br/>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br/>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br/>
[0464b18] 論曰。......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e>[/color]</e></COLOR><e>[/quote]</e></QUOTE>
試解<br/>
行者自省長久以來一直落於虛妄分別之中.於是觀察思維難道這當中有永恆不變的能取所取的自性.才導致這樣.於是他深入觀察思維.他發覺.能取所取係因他而起.若不因他起.能即不動.能取既無.所取當亦無<br/>
於是他已確定.雖然起虛妄分別.但經深入觀察思維.當中並無所取能取二種永恆不變的自性<br/>
故曰 於此二都無
<e>[/quote]</e></QUOTE>
我想本論不落於空,也不執著於有<br/>
<br/>
在下ㄧ段就看得出來了。<br/>
<br/>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br/>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r>
<QUOTE><s>[quote]</s><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br/>
虛妄分別有 於此二都無<br/>
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br/>
[0464b18] 論曰。......於此二都無者。謂即於此虛妄分別。永無所取能取二性。<e>[/color]</e></COLOR><e>[/quote]</e></QUOTE>
試解<br/>
行者自省長久以來一直落於虛妄分別之中.於是觀察思維難道這當中有永恆不變的能取所取的自性.才導致這樣.於是他深入觀察思維.他發覺.能取所取係因他而起.若不因他起.能即不動.能取既無.所取當亦無<br/>
於是他已確定.雖然起虛妄分別.但經深入觀察思維.當中並無所取能取二種永恆不變的自性<br/>
故曰 於此二都無
<e>[/quote]</e></QUOTE>
我想本論不落於空,也不執著於有<br/>
<br/>
在下ㄧ段就看得出來了。<br/>
<br/>
故說一切法 非空非不空<br/>
有無及有故 是則契中道</r>
-
- 文章: 1438
-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25, 2021 10:36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s>[quote]</s>我想本論不落於空,也不執著於有<e>[/quote]</e></QUOTE>
誠如頌曰<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是則契中道<e>[/color]</e></COLOR><br/>
<br/>
頌曰<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e>[/color]</e></COLOR><br/>
彼指二取空性<br/>
此指虛妄分別<br/>
二取性空.但一作用.虛妄分別即有(亦起)<br/>
取屬input<br/>
所取屬 data<br/>
虛妄分別屬 process 亦即種種計度</r>
誠如頌曰<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是則契中道<e>[/color]</e></COLOR><br/>
<br/>
頌曰<COLOR color="blue"><s>[color=blue]</s>此中唯有空 於彼亦有此<e>[/color]</e></COLOR><br/>
彼指二取空性<br/>
此指虛妄分別<br/>
二取性空.但一作用.虛妄分別即有(亦起)<br/>
取屬input<br/>
所取屬 data<br/>
虛妄分別屬 process 亦即種種計度</r>
-
- 文章: 357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t>打個比方來說:<br/>
作夢時的能取、所取是從何而來?<br/>
是先有先有夢中的眼?還是先有夢中的東西?<br/>
我們看下ㄧ段會更清楚<br/>
<br/>
《本段》<br/>
<br/>
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br/>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br/>
<br/>
[0464c11] 論曰。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似(我)者。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恒相應故。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相麁故。(此境實非有)者。謂似義似根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br/>
<br/>
《心得》<br/>
<br/>
識生時其實是變似的義、有情、我、了四境,也就是遍計所執,都是虛妄不實的,為什麼呢?似義似根沒有行相,似我(第七)似了(第六)也非真現(真現是五八),所取的四境為無,能取的諸識也非實有,所以說『境無故識無』,這句話也很重要,表示其多也沒有一個真實的「唯識性」存在。<br/>
<br/>
不過,似義似根是見分,為何說是無行相呢?</t>
作夢時的能取、所取是從何而來?<br/>
是先有先有夢中的眼?還是先有夢中的東西?<br/>
我們看下ㄧ段會更清楚<br/>
<br/>
《本段》<br/>
<br/>
識生變似義 有情我及了<br/>
此境實非有 境無故識無<br/>
<br/>
[0464c11] 論曰。變似(義)者。謂似色等諸境性現。變似(有情)者。謂似自他身五根性現。變似(我)者。謂染末那與我癡等恒相應故。變似(了)者。謂餘六識了相麁故。(此境實非有)者。謂似義似根無行相故。似我似了非真現故。皆非實有。(境無故識無)者。謂所取義等四境無故。能取諸識亦非實有。<br/>
<br/>
《心得》<br/>
<br/>
識生時其實是變似的義、有情、我、了四境,也就是遍計所執,都是虛妄不實的,為什麼呢?似義似根沒有行相,似我(第七)似了(第六)也非真現(真現是五八),所取的四境為無,能取的諸識也非實有,所以說『境無故識無』,這句話也很重要,表示其多也沒有一個真實的「唯識性」存在。<br/>
<br/>
不過,似義似根是見分,為何說是無行相呢?</t>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5228" time="1644283473"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5228 time=1644283473 user_id=32985]</s>
不過,似義似根是見分,為何說是無行相呢?
<e>[/quote]</e></QUOTE>
<QUOTE author="周善為" post_id="65016" time="1644204979" user_id="53449"><s>[quote=周善為 post_id=65016 time=1644204979 user_id=53449]</s>
《解深密經 無自性相品第五》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br/>
<br/>
世尊!復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未審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我今請問如來斯義,惟願如來哀愍解釋,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e>[/quote]</e></QUOTE>
一切諸法皆無自性<br/>
一切諸法無生無滅<br/>
一切諸法本來寂靜<br/>
一切諸法自性涅槃<br/>
<br/>
夢中一切諸法,一樣來去生滅,但寶際上因為如夢幻泡影,所以才說無生無滅。<br/>
<br/>
一切諸法無生無滅,不是指沒有諸法,沒有來去生滅。<br/>
而是指諸法如夢幻,來去生滅如夢幻。所以才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br/>
<br/>
心經言五陰皆空,也是同理。<br/>
不是五陰沒有相,而是五陰如夢幻泡影,故為夢幻虛假相。<br/>
如夢幻故空。<br/>
因此,五陰相皆空,五陰皆空。<br/>
<br/>
夢幻泡影大法才是關鍵。<br/>
<br/>
相分如夢幻泡影,見分如夢幻泡影,故說無生無滅,故說無行相。</r>
不過,似義似根是見分,為何說是無行相呢?
<e>[/quote]</e></QUOTE>
<QUOTE author="周善為" post_id="65016" time="1644204979" user_id="53449"><s>[quote=周善為 post_id=65016 time=1644204979 user_id=53449]</s>
《解深密經 無自性相品第五》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br/>
<br/>
世尊!復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未審世尊依何密意,作如是說:一切諸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我今請問如來斯義,惟願如來哀愍解釋,說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所有密意。」
<e>[/quote]</e></QUOTE>
一切諸法皆無自性<br/>
一切諸法無生無滅<br/>
一切諸法本來寂靜<br/>
一切諸法自性涅槃<br/>
<br/>
夢中一切諸法,一樣來去生滅,但寶際上因為如夢幻泡影,所以才說無生無滅。<br/>
<br/>
一切諸法無生無滅,不是指沒有諸法,沒有來去生滅。<br/>
而是指諸法如夢幻,來去生滅如夢幻。所以才說一切諸法無生無滅。<br/>
<br/>
心經言五陰皆空,也是同理。<br/>
不是五陰沒有相,而是五陰如夢幻泡影,故為夢幻虛假相。<br/>
如夢幻故空。<br/>
因此,五陰相皆空,五陰皆空。<br/>
<br/>
夢幻泡影大法才是關鍵。<br/>
<br/>
相分如夢幻泡影,見分如夢幻泡影,故說無生無滅,故說無行相。</r>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t>佛法四悉檀<br/>
<br/>
想得破惡益,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br/>
想學中學法,需要先學小學法。<br/>
想學為人悉檀,需要先學世界悉檀。<br/>
<br/>
想得入理益,需先得破惡益。<br/>
想學大學法,需要先學中學法。<br/>
想學第一義悉檀,需要先學對治悉檀。<br/>
<br/>
跳著學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br/>
想要直接學般若大乘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需要先對佛法產生深信。<br/>
至少需要深信夢幻泡影大法,就是無上之法。</t>
<br/>
想得破惡益,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br/>
想學中學法,需要先學小學法。<br/>
想學為人悉檀,需要先學世界悉檀。<br/>
<br/>
想得入理益,需先得破惡益。<br/>
想學大學法,需要先學中學法。<br/>
想學第一義悉檀,需要先學對治悉檀。<br/>
<br/>
跳著學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br/>
想要直接學般若大乘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需要先對佛法產生深信。<br/>
至少需要深信夢幻泡影大法,就是無上之法。</t>
-
- 文章: 357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5242" time="1644286973"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5242 time=1644286973 user_id=62]</s>
佛法四悉檀<br/>
<br/>
想得破惡益,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br/>
想學中學法,需要先學小學法。<br/>
想學為人悉檀,需要先學世界悉檀。<br/>
<br/>
想得入理益,需先得破惡益。<br/>
想學大學法,需要先學中學法。<br/>
想學第一義悉檀,需要先學對治悉檀。<br/>
<br/>
跳著學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br/>
想要直接學般若大乘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需要先對佛法產生深信。<br/>
至少需要深信夢幻泡影大法,就是無上之法。
<e>[/quote]</e></QUOTE>
請看ㄧ下篇頭好嗎?<br/>
<br/>
此題只以研讀本論為旨,同好均可參加。<br/>
1.不討論本論外其他問題。<br/>
2.每次ㄧ小段,待同好大部分無異再討論下ㄧ段。<br/>
3.沒有導讀問題,有心得或問題者均可先提出。<br/>
<br/>
——————————————————————<br/>
<br/>
歡迎參加討論~但請以本論為主。</r>
佛法四悉檀<br/>
<br/>
想得破惡益,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br/>
想學中學法,需要先學小學法。<br/>
想學為人悉檀,需要先學世界悉檀。<br/>
<br/>
想得入理益,需先得破惡益。<br/>
想學大學法,需要先學中學法。<br/>
想學第一義悉檀,需要先學對治悉檀。<br/>
<br/>
跳著學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br/>
想要直接學般若大乘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需要先對佛法產生深信。<br/>
至少需要深信夢幻泡影大法,就是無上之法。
<e>[/quote]</e></QUOTE>
請看ㄧ下篇頭好嗎?<br/>
<br/>
此題只以研讀本論為旨,同好均可參加。<br/>
1.不討論本論外其他問題。<br/>
2.每次ㄧ小段,待同好大部分無異再討論下ㄧ段。<br/>
3.沒有導讀問題,有心得或問題者均可先提出。<br/>
<br/>
——————————————————————<br/>
<br/>
歡迎參加討論~但請以本論為主。</r>
-
- 文章: 2626
-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辯中邊論(卷上)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5253" time="1644289158"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5253 time=1644289158 user_id=32985]</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5242" time="1644286973"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5242 time=1644286973 user_id=62]</s>
佛法四悉檀<br/>
<br/>
想得破惡益,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br/>
想學中學法,需要先學小學法。<br/>
想學為人悉檀,需要先學世界悉檀。<br/>
<br/>
想得入理益,需先得破惡益。<br/>
想學大學法,需要先學中學法。<br/>
想學第一義悉檀,需要先學對治悉檀。<br/>
<br/>
跳著學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br/>
想要直接學般若大乘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需要先對佛法產生深信。<br/>
至少需要深信夢幻泡影大法,就是無上之法。
<e>[/quote]</e></QUOTE>
請看ㄧ下篇頭好嗎?<br/>
<br/>
此題只以研讀本論為旨,同好均可參加。<br/>
1.不討論本論外其他問題。<br/>
2.每次ㄧ小段,待同好大部分無異再討論下ㄧ段。<br/>
3.沒有導讀問題,有心得或問題者均可先提出。
<e>[/quote]</e></QUOTE>
有人在討論大學數學<br/>
然後,出現問題卡住了。<br/>
<br/>
另外有人提出了中學數學、小學數學。<br/>
然後,開題的人說,不討論小學數學、中學數學。<br/>
我們只討論大學數學。<br/>
<br/>
不學小學數學、中學數學<br/>
你哪一年才能踏進大學數學,你哪年才能真正看懂大學數學?<br/>
<br/>
不信夢幻泡影的五樓法,不信大學數學<br/>
你哪年才能了解見分無行相?相分無行相?<br/>
才能了解見分相分無生無滅?</r>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5242" time="1644286973"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5242 time=1644286973 user_id=62]</s>
佛法四悉檀<br/>
<br/>
想得破惡益,需先得歡喜益、生善益。<br/>
想學中學法,需要先學小學法。<br/>
想學為人悉檀,需要先學世界悉檀。<br/>
<br/>
想得入理益,需先得破惡益。<br/>
想學大學法,需要先學中學法。<br/>
想學第一義悉檀,需要先學對治悉檀。<br/>
<br/>
跳著學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br/>
想要直接學般若大乘法也不是不行,但是,會變成非常吃力。<br/>
需要先對佛法產生深信。<br/>
至少需要深信夢幻泡影大法,就是無上之法。
<e>[/quote]</e></QUOTE>
請看ㄧ下篇頭好嗎?<br/>
<br/>
此題只以研讀本論為旨,同好均可參加。<br/>
1.不討論本論外其他問題。<br/>
2.每次ㄧ小段,待同好大部分無異再討論下ㄧ段。<br/>
3.沒有導讀問題,有心得或問題者均可先提出。
<e>[/quote]</e></QUOTE>
有人在討論大學數學<br/>
然後,出現問題卡住了。<br/>
<br/>
另外有人提出了中學數學、小學數學。<br/>
然後,開題的人說,不討論小學數學、中學數學。<br/>
我們只討論大學數學。<br/>
<br/>
不學小學數學、中學數學<br/>
你哪一年才能踏進大學數學,你哪年才能真正看懂大學數學?<br/>
<br/>
不信夢幻泡影的五樓法,不信大學數學<br/>
你哪年才能了解見分無行相?相分無行相?<br/>
才能了解見分相分無生無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