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1

文章 新老怪 »

<r><E>:mrgreen:</E> 於是百丈猛然省悟,不可執著於事相。</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2

文章 新老怪 »

<r>有一僧在師前行,師乃拊僧背一下,僧回頭。<br/>
師曰:“乞我一文錢。”<br/>
曰:“道得即與你一文錢。”<br/>
師放下布袋叉手而立!<br/>
  <br/>
<br/>
白鹿和尚問:“如何是布袋?”<br/>
師便放下布袋。<br/>
問:如何是布袋下事?<br/>
師便負之而去。<br/>
    <br/>
<br/>
師在街衢立,有僧問和尚在這裡作甚麼?<br/>
師曰:“等個人。”<br/>
曰:“來也來也。”<br/>
師云:“汝不是這個人。”<br/>
曰:“如何是這個人?”<br/>
師曰:“乞我一文錢。”<br/>
<br/>
<E>:mrgreen:</E>一文錢</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3

文章 新老怪 »

<r>西堂藏禪師,為馬祖馳書至。<br/>
師問:汝師說甚麼法?<br/>
藏從西過東立。<br/>
師云:只這個,更別有?<br/>
藏從東過西立。<br/>
師云:這個是馬大師底,仁者作么生?<br/>
藏雲:早個呈似和尚了也。<br/>
<br/>
<E>:mrgreen:</E>過</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4

文章 新老怪 »

<t>上堂<br/>
僧問:南泉斬貓兒意旨如何?<br/>
師云:殺活臨時!<br/>
進云:趙州戴草鞋又作么生?<br/>
師云:是他屋裡事。<br/>
進云:打鼓弄琵琶去也。<br/>
師云:且莫詐明頭!<br/>
乃云:有佛處羅籠不住,無佛處荒草尋人!放行也觸處光新,把住也乾坤陡變!且道:向上人來時如何?</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5

文章 新老怪 »

<t>教家在精研教理時,把教分為五類。一是小乘,二是大乘。大乘又分始、終、頓、圓四教,合共五教。<br/>
1小乘為有義,有法可修,有道可成,有涅可證;<br/>
2大乘始教,從有入空,為大乘漸次教之開始,明一切皆空,但未顯一切眾生 悉具佛性之義;<br/>
3大乘終教 為漸次教之終了,說真如緣起之理,倡一切皆成佛者,明非空非有之義;<br/>
4大乘頓教,以頓徹理性,當下明心為教,乃即空即有義;<br/>
5大乘圓教 俱賅一切,圓融具德,乃非空而非有,非有而非空義,即「說有之時,纖毫不立,說空之時,周遍法界」也。<br/>
●教家持論教義,先講真諦、俗諦,就是先明空、有之義。最後才講第一義諦,那是最高的——空亦不可得,有亦不可得,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的上乘義理。因此是教家最高原則</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6

文章 新老怪 »

<t>●禪師家猶如善舞太阿劍的能手,輕輕一揮,就把你心中的凡聖、真俗等等葛藤,齊根斬斷,直下指點你見性。<br/>
一切眾生 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只因迷於聲色而不識,果能一切放下,不隨聲色物相遷流,這妙明真心 猶如遼闊的太虛空一樣,哪里有聖有凡?<br/>
就在這一切無有,根塵脫落時,回光一瞥,猛著精彩,即見本來!<br/>
諸位,參禪已打開本來的人知道,當修法修到相當時刻,忽然卒地折、爆地斷,打開本來時,內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齊消殞無餘,哪里有聖人——佛、菩薩?又哪里有凡夫——張三李四? <br/>
雖然一切沒有,但非同木石,而了了分明。這知道 沒有的是誰?<br/>
就是達摩祖師 當時指點梁武帝見道的「廓然無聖」的妙明真心啊!<br/>
假如我們著相,心中存有聖凡見,就不能見道,要離相離見 才能入道。<br/>
但禪師不能像我們這樣 滔滔不絕地打葛藤,他只在節骨眼上 點示你一句,你如能當下醒悟承當就是了。<br/>
如點你還是不知道,那非但辜負了師家,也辜負了自己。<br/>
殊不知,我們的本性 廓然無物,一樣東西都沒有的。<br/>
雖然無有一物,但了了分明,非同木石,這就是妙明真心。<br/>
我們修法,千萬別著相,不要以為有什麼可得,假如要什麼東西——要神奇、玄妙、神通等等——那就大錯特錯了!<br/>
尤其初見性的人 是素法身。素者是無花色之謂,是沒有什麼玄妙奇特的。<br/>
千萬不要以為 沒有神通發現 而不認法身,錯過見性的良機。</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7

文章 新老怪 »

<t>●正當打開時,是無所見,無所聞,無所住,一物都沒有的歷歷孤明! <br/>
這是最要緊的千鈞一髮時機! 學者如不瞥地,錯過這段光景,那就白費功夫了!<br/>
所以我們說,儘管你前後際斷——就是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的真空剎那——也不一定見性,為什麼? <br/>
當這時 如果你不認識,錯過了這段光景,豈不前功盡棄?<br/>
如果在這時候 一把抓住它……噯! 你們要問抓什麼東西?<br/>
用手拿住它嗎? 不是的,這裏沒有手,也沒有東西,抓個什麼?<br/>
這個抓是 當這瞥然即逝的千鈞一髮時機,靈光一瞥 而神會醒悟的意思。<br/>
這在宗下,叫「」的一聲,轉過身來,覿體承當,就是認識本性開悟了。<br/>
千萬別以為 有一個東西,被擒住了,抓住了,那就錯會了。</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8

文章 新老怪 »

<r>●這「不識」二字,如棉裏針,一捏就刺手。<br/>
●從表面看,似乎是不認識,但實際是直示 真心酬對他是誰的「誰」字。<br/>
這能問和能答的東西,有相可見嗎? 有能所相對嗎?<br/>
無相無能所,有誰認識誰呢? <br/>
當我們打開本來之際,身心世界都沒有,只是一片虛明,沒有色相,沒有相對的二者,有誰認識誰?<br/>
譬如我們二人相對 有認識不認識之別,現在只是一個絕對真心,沒有識別的物件,所以說「不識」。<br/>
這個「不識」有如千鈞之重,如會得,則當下悟去;<br/>
如輕率地只當認識不認識會,則磋過了也。<br/>
或者有人說:「認識對呀,認識就是認識佛性呀! 」不對! 正當打開時 是不能起念的!<br/>
那時能所雙亡,什麼都沒有,若起一認識之念,則被它影子所惑,失去開悟的良機。<br/>
況且本性既無相,也無聲,又認個什麼?<br/>
再進一步說,徹悟的人,空卻一切,心無所住,見猶不見,如有所重,著在性上,即成窠臼。<br/>
宗下謂之聖墮,便不為見性的人了。<br/>
<br/>
<E>:mrgreen:</E>不識</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79

文章 新老怪 »

<r>●比如靈雲禪師 見桃花開悟後,洪覺範頌云:「靈雲一見不再見! 」為什麼不再見呢!<br/>
原來靈雲祖師參禪,參了三十年不開悟。有一年春天,桃花開得正好的時候,他打開山門,驀見千萬叢桃花 開得如火如荼,宛如一片香火海,當下身心脫落,塵識皆消,豁開本來面目。<br/>
說偈云:<br/>
「三十年來尋劍客,幾回落葉又抽枝。<br/>
自從一見桃花後,直到如今更不疑。」<br/>
請看,古人用功,多麼懇切,三十年如一日,孜孜參究,一旦時節因緣到來,一觸即發,打開玄關識鎖,親證本來。<br/>
現在的人 如也能與麼孜孜不倦地精神修習,何患不即生成就!<br/>
後來玄沙評論云:「諦當甚諦當,敢保老兄未徹在。」為什麼說他未徹呢?<br/>
因為還有 一個「見」和不疑在!尾巴未淨,所以不徹。<br/>
● 這是教導參學人,于參悟時,只時到神知,而不可住在「性」上。<br/>
後來洪覺範為之挽救云:「靈雲一見不再見,紅白枝枝不著花。」<br/>
就是說,一見之後,不再著在「見」上了,儘管有紅的白的桃花現前,也不再著桃花之見了。<br/>
也就是說不再著在性上 而泯去開悟之跡了。<br/>
見性的人 就是如此胸懷坦蕩,無所住著。<br/>
所以達摩祖師說「不識」,就告訴他真心無物,何有相對?<br/>
這裏沒有誰認識誰的。<br/>
<br/>
<E>:mrgreen:</E> 無所住著。</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80

文章 新老怪 »

<r>傅大士《傳心頌》云:「<br/>
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br/>
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br/>
纖毫不相離,如身影相似。」<br/>
<br/>
你看說得多少明白清楚,從這裏悟去,多少慶快。再向別處去尋,找到彌勒佛降生,也無有是處。<br/>
或有人說,保甯勇禪師昔曾說過:「從此偈瞥地者固多,但錯會者也不少。」還有玄沙禪師 也曾評論此偈說:「大小傅大士 只識個昭昭靈靈。」恐怕此偈有毛病,不確切吧?<br/>
我不禁笑答道:此偈說得如此親切明白,雖下根人 亦能聞之悟得。既能從此會得,為什麼有錯誤呢? <br/>
又錯在哪里呢?保寧勇未曾指出,使後來人疑竇不少,我今不妨補敘出來,為諸君祛疑。<br/>
● 蓋錯者不在此偈,而在會的人魯莽,以為即此 能言會道、舉手投足的,便是自己天真佛。<br/>
猶如有人錯解了《圓覺經》那段精闢經文「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一樣,以為覺了便成佛,不須再用功精修,勤除妄習,保護本真,以達不動究竟之地。<br/>
哪知這才是始覺,不是本覺,尚須依於本覺,勤苦修習,如子依母,子母相合,融為一體,始成大覺。<br/>
豈可得少為足,自以為是,不改舊習 任性非為,著境住相,將一尊大好的天真佛,仍舊墮落在六道輪迴裏,豈不大錯,豈不冤屈? !<br/>
<br/>
● 而玄沙禪師說的 昭昭靈靈呢?這妙明真心 原本昭昭靈靈,不是起心動念 有意地去昭昭靈靈。假使有一點著意就不對了,比如明境高懸,自然朗照,不是用力不用力,有意不有意而照。<br/>
只在你自然而然,不費絲毫力,現現成成,任運而用,既不住執它,也不認著它便是。<br/>
不是硬要把這昭昭靈靈打殺、磨滅才是。<br/>
而且這昭昭靈靈 任你怎樣用力打,用力磨,也打殺不得,磨滅不得,而且愈打磨 愈昭昭靈靈,更不是離此昭昭靈靈 別求一個道理才是。<br/>
<br/>
<E>:mrgreen:</E>昭昭靈靈</r>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