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1

文章 新老怪 »

<r>劉鐵磨參,師(子湖禪師)曰:“汝是劉鐵磨否?” <br/>
曰:“不敢。” <br/>
師曰:“左轉?右轉?” <br/>
曰:“和尚莫顛倒!”<br/>
師便打。 <br/>
<br/>
<br/>
<br/>
圓悟勤禪師曾經舉過子湖打劉鐵磨的公案,但是由於此公案由於文句太少,幾乎沒有容人揣摩之處,故而難倒不少人。假如你若果真悟得深,見得透,個中的機關一眼便望得穿。 <br/>
其實劉鐵磨也是一個有名的禪師,一般的人勘他還真勘不破,也須是明眼宗師方有擒他的手段,子湖利踪恰好是這麼的一位。<br/>
劉鐵磨來參訪時,子湖問:“你是劉鐵磨嗎?”<br/>
大德,切莫草草,看似平常的一句,其實是話裡有刺啊!<br/>
<br/>
《楞嚴經》釋迦問文殊:你是文殊嗎?文殊菩薩答:我真文殊。<br/>
因為文殊只有一個,如果說我是文殊,豈不就變成了兩個啦!<br/>
<br/>
子湖問劉鐵磨 乃是從本分事來問,用意其實與釋迦問文殊是一個道理!<br/>
劉鐵磨一個“不敢”便露出兩條狐狸尾巴!<br/>
立即承認自己就是劉鐵磨,在言語上犯了個“觸”字,這是其一,其二,這“不敢”二<br/>
字乃是晚輩與長輩說話的口氣,<br/>
大德,我現在與你覿面相呈,在這裡佛也無,法也無,你卻在與我講恁麼客氣?<br/>
如此第一番交鋒,立馬就讓子湖禪師 抓住了劉鐵磨的狐狸尾巴!<br/>
<br/>
<br/>
這一番交鋒雖然抓住了 劉鐵磨的狐狸尾巴,但子湖禪師還沒有完全肯定 這廝伎倆(或許是這小子故意賣個破綻,待我老人家出語時 他再趁機抓的把柄,嗯!還要再勘過方可。)<br/>
<br/>
於是又接著問:你既然叫劉鐵磨,那你這個磨 是向左轉呢?還是向右轉?<br/>
(這老兄於是拿出歷代祖師 勘驗學人的照妖鏡,<br/>
“所謂識得口中兩片舌,許汝王八一隻眼”來勘驗他!)<br/>
<br/>
劉鐵磨這小子此時不明就裡,還以為子湖禪師從現在 才開始勘驗他,於是拿出本份事“和尚莫顛倒!”與子湖禪師在機鋒上相見,哪知把柄早在人家手裡啦?<br/>
子湖禪師這時瞧的清楚,此時不打,更等何時?<br/>
<br/>
<E>:mrgreen:</E>“汝是 劉鐵磨否?”</r>
電火
文章: 724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2

文章 電火 »

<t>劉鐵磨參,師(子湖禪師)曰:“汝是劉鐵磨否?”<br/>
曰:“不敢。”<br/>
師曰:“左轉?右轉?”<br/>
曰:“和尚莫顛倒!”<br/>
師便打。<br/>
==================<br/>
打什麼打?<br/>
高嘉瑜不可以隨便打</t>
電火
文章: 724
註冊時間: 週日 7月 04, 2021 3:30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3

文章 電火 »

<r><B><s>[b]</s><SIZE size="150"><s>[size=150]</s>子湖<e>[/size]</e></SIZE><e>[/b]</e></B>禪師<br/>
《楞嚴經》<br/>
普賢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br/>
我已曾與恒沙如來為法王子,<br/>
十方如來教其弟子,<br/>
菩薩根者修<B><s>[b]</s>普賢行<e>[/b]</e></B>,<br/>
<I><s>[i]</s><B><s>[b]</s>從我立名<e>[/b]</e></B><e>[/i]</e></I>。</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4

文章 新老怪 »

<t>禪林內常以“曹洞農夫、臨濟將軍”喻兩家禪風,灼然確有見地。曹洞禪風,穩健縝密,與臨濟之雄猛剛強有明顯之差別。這種“精耕細作”的曹洞禪風,也並非ABCD,習久而熟,如“鳥道玄絡,月影蘆花”之喻,深明其恍忽精奧,非有心深契者,難以明之。曹洞之武庫,儲於《寶鏡主昧》之中,當專章詳說,這裡就洞山、曹山二祖師之提倡、略作介紹。<br/>
<br/>
禪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之說,自六祖以來,經馬祖、石頭、百丈、藥山數代相傳、漸成窠臼,其中棒喝、機鋒、轉語、已成禪門時尚,所以魚目混珠者有之,瘋顛狂肆者有之。洞山禪師深明此弊,所以細加回互,以資勘驗。洞山接人不似德山臨濟,多於縝密穩實處下手。<br/>
如僧問:“師尋常教人學行鳥道,未審如何是鳥道?”<br/>
師(洞山) 曰: “不逢一人。”<br/>
曰:如何行?”<br/>
師曰:“直須足下無私去。”<br/>
曰:“只如鳥道,莫便是本來面目?”<br/>
師曰:“闍黎因甚顛倒?”<br/>
曰:“什麼是學人顛倒處?”<br/>
師日:“若不顛倒,因什麼都認婦為郎?”<br/>
曰:“如何是本來面目?”<br/>
師日:“不行鳥道。”<br/>
(《五燈會元·卷十三》)<br/>
<br/>
魯迅說:“世上本來並沒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禪宗常說:“佛語心為宗,無門為法門。”若依常人路徑,即非教外別傳。<br/>
鳥道非人畜之路,虛空中無路無徑,有翅者自可翱翔。佛性也無門無徑,悟入者即海闊天空。<br/>
如果陷在語言文字之中。落在佛言祖語之內,即成束縛。<br/>
尼采說過:我的頭腦,不足他人跑馬的場所。<br/>
洞山教人行鳥道,是指明無路之路。若不明白這個道理,把鳥道當作教條,又成了死路,所以洞山又迴轉一句:“不行鳥道。”<br/>
鳥道即玄路,洞山一生 多加提喝、如圓寂時的“辭世偈”雲:<br/>
學者恒沙無一悟,過在尋他無頭路。<br/>
欲得忘形泯踪跡,努力殷勤空裡步。<br/>
這個“空裡步”也是“鳥道玄路。”<br/>
曹洞宗人韻《寶鏡三昧》時有“大功一色”之偈,深明鳥道玄路之功用:<br/>
白牛雪裡無踪跡,功成超然體浩融。<br/>
月影蘆花天未曉,靈苗任運剪春風。<br/>
<br/>
能行鳥道,即能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消除了人我、法我的種種差別界線,如同“白牛雪裡覓無踪”一樣。人生字宙打成一片,自然“體浩融”了。<br/>
這首詩偈境界明白、意趣極高,是曹洞禪代表之作。<br/>
<br/>
對洞山良價禪師的介紹已多,再看曹山本寂禪師(840一901)。曹山雖繼承洞山,亦自有其風格。當時有“德山棒”。“臨濟喝”之說,還有“曹山錐”之語。曹山之禪,利入鋼錐,可見其禪風之銳。請看下面公案:<br/>
問:“靈衣不掛時如何?”<br/>
師(曹山)曰:“曹山孝滿。”<br/>
日:“孝滿時如何?”<br/>
師曰;“曹山好顛,酒!”<br/>
<br/>
這則公案,是對禪境達到了高度自在後 喜悅歡快的表述。為了達到目的,人們的行為活動,總要受到種種限制,以利於對目的追求。當達到了目的;同時也就超越了 因目的而設立的那些限制。禪的修行也是如此,修行的過程 如同守孝一般,不敢有半點疏忽和苟且。也如激流行舟一樣,那可是有關生命的事。當你闖過了激流 而達到了彼岸,那種輕鬆和自在 真是不言而喻。“好顛、酒(來)”,正是這種暢快的由衷表現。再看:<br/>
問:“十二時中,如何保任?”<br/>
師曰:“如過蠱毒之夕,水也沾不得一滴。”<br/>
<br/>
前面介紹過“牧牛”、“守孝”,這裡,曹山更加嚴肅地 指出了在修行過程中,主觀精神不可放逸的重要性。“如過蠱毒之鄉,水也沾不得一滴。”沾上了一點,那就別修行了。曹山之毒,曹山之錐,最令人頭痛難解的是下一則公案。<br/>
<br/>
曰:“國內按劍者誰?”<br/>
曰:“曹山。”<br/>
曰:“擬殺何人?”<br/>
師曰:“一切總殺。”<br/>
曰:“忽逢本身父母又作么生?”<br/>
師曰:“揀什麼?”<br/>
曰:“爭奈自己何?”<br/>
師曰:“誰奈我何?”<br/>
曰:“何不自殺!”<br/>
師曰:“無下手處。”<br/>
(《五燈會元·卷十三》)<br/>
<br/>
這是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佛教強調要看破紅塵,出離世間,那麼自己的家庭責任,社會責任又該怎麼辦呢?自古以來,佛教在這方面 就不斷受到激烈的批評。<br/>
對此,禪宗認為,應該是即世間出離世間,不被世間法所拘系,更不為世間法所染污。<br/>
出世間不等於不要人類社會,不要社會關係,而正是要在這個社會和社會關係中 達到對人生的自覺。“無下手處”,實際上就是說:要使精神從現象世界中 解脫出來,並不是要否定 或破壞這個現象世界。若真的去否定,那必然是瘋子。<br/>
粗看起來,這似乎是一種狹縫中的境界,使人左右為難。<br/>
但恰恰是這個為難之處,反而會激發 人們更高的智慧。<br/>
<br/>
<br/>
關於曹洞禪風,在《寶鏡三昧》中還有較細的述說,這裡光就此打住。</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5

文章 新老怪 »

<t>坐脫立亡猶不許!<br/>
<br/>
<br/>
一則:<br/>
瑞州九峰道虔禪師,福州人也。嘗為石霜侍者。洎霜歸寂,眾請首座繼住持。師白眾曰:“須明得先師意,始可。”座曰:“先師有甚麼意?”師曰:“先師道:休去,歇去,冷湫湫地去,一念萬年去,寒灰枯木去,古廟香爐去,一條白練去。其餘則不問,如何是一條白練去?”座曰:“這個只是明一色邊事。”師曰:“元來未會先師意在。”座曰:“你不肯我那?但裝香來,香煙斷處,若去不得,即不會先師意。”遂焚香,香煙未斷,座已脫去。師拊座背曰:“坐脫立亡即不無,先師意未夢見在。”<br/>
<br/>
二則:有僧以紙為衣,號為紙衣道者,自洞山來,章問:「如何是紙衣下事?」僧曰:「一裘才掛體,萬事悉皆如。」又問:「如何是紙衣下用?」其僧前而拱立曰諾,即脫去。章笑曰:「汝但解恁麼去,不解恁麼來。」僧忽開眼曰:「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章曰:「未是妙。」僧曰:「如何是妙?」章曰:「不借借。」其僧退坐於堂中而化。<br/>
章作偈曰: <br/>
覺性圓明無相身,莫將知見妄疏親。 <br/>
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鄰。 <br/>
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 <br/>
若向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br/>
只如泰首座裝香刻香坐脫而去,則九峰和尚不許,謂以不會石霜先師之休去歇去 寒灰枯木去等語真實義也!<br/>
又紙衣道者 雖能去能來,而洞山亦不許,謂之何也?<br/>
紙衣道人若真正巳出息養 而不涉眾緣,入息慮而不居陰界,大可去住自由,當與洞山把手共行,平起平坐。<br/>
此泰首座又何可及?或其不然,難免弄精魂漢!古人謂鬼家活計者也! <br/>
<br/>
而泰首座卻有真實定功,只是其耽著一境 而不解如何是轉身一句?<br/>
如此二者,皆是病矣! <br/>
但是紙衣能虛心請教洞山,而泰首座卻奮然長去,交臂錯過,自失大利矣!蒼天!蒼天!<br/>
正所謂:滿招損,謙受益!後學者自當警惕之!</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6

文章 新老怪 »

<t>鬍鬚赤更有赤鬍鬚 <br/>
<br/>
<br/>
前幾日商錐因果之事 法無拈出一條“野狐”公案來,今天就“依文解意”翻譯成白話,不過絕對不如原汁原味的好! <br/>
<br/>
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黃檗便問:古人錯只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甚麼?<br/>
師云:近前來與伊道。<br/>
黃檗遂近前與師一掌,師拍手笑雲: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須胡。<br/>
<br/>
<br/>
在此公案中,百丈與黃檗師徒 表演得天衣無縫,珠聯璧合!他二人從一始就知道對方想什麼,於是在那裡你一言我一語,卻把一堆看不懂的 雲山霧繞的蒙在鼓裡。<br/>
百丈老漢無事生非弄出一個“不昧因果”來,然後“師至晚上堂,舉前因緣”,這老兒把個弄好的寶貝拿出來,看看弟子中 有沒有識破這隻老野狐事,以考證弟子們的見地。<br/>
大家都不出手,黃檗想別人不接我總得接呀,不然老師門下 豈不盡是白丁?<br/>
於是“古人錯祗對一轉語,墮五百生野狐身,轉轉不錯,合作個什麼?”他說古人因為答錯了一句轉語,結果就墮了五百生野狐身之報,那如果答對了,又該當如何?<br/>
其實黃檗這小子 是笑裡藏刀,表面是說那老漢 下錯了轉語墮野狐,難道你和尚你答對一句“不昧因果”即能救他脫身而去麼? <br/>
<br/>
是藉因果之事 墮野狐和脫野狐 把百丈老漢往懸崖邊上引,等瞧準了機會在後面踹一腳。 <br/>
不過百丈何等老奸巨猾,那我就告訴你。“師曰:'近前來,向汝道。'”這老漢藏了一條棒子,就等黃檗近身的時候便打,打了還說:“我今日若不打你,日後別人會笑話我的。”<br/>
就你小子這兩招 就想把我給蒙過去,那我這幾十年的飯 豈不是白吃了? <br/>
百丈不上黃檗的當,黃檗自然也不讓百丈討了便宜,你不是想打我嗎?<br/>
讓我先打了你再說!“蘗進前打師一掌。”<br/>
<br/>
百丈心說:“這小子果然不是省油的燈,就他知道本老漢的心思!當是要讚歎一番的呀!”, <br/>
師笑曰:'將謂鬍鬚赤,更有赤鬍鬚。'<br/>
哈哈,本來我老漢 就夠老謀深算的了,沒想到你小子 是長江前浪推後浪,比我還要陰損,從前只聽說在西天才能看到紅鬍子,沒想到今日 就碰到一個紅鬍子,正所謂:八十歲老娘倒崩孩兒啊!</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7

文章 新老怪 »

<t>智門道:蚌含明月,兔子懷胎,都用中秋意,雖然如此,古人意 卻不在蚌兔上。<br/>
他是雲門會下尊宿,一句語須具三句。所謂函蓋乾坤句,截斷眾流句,隨波逐浪句,亦不消安排,自然恰好,便去險處,答這僧話,略露些子鋒芒,不妨奇特。<br/>
雖然恁麼,他古人終不去弄光影,只與爾指些路頭教人見。<br/>
這僧問:如何是般若體?智門雲:蚌含明月。<br/>
漢江出蚌,蚌中有明珠,到中秋月出,蚌於水面浮,開口含月光,感而產珠,合浦珠是也。<br/>
若中秋有月則珠多,無月則珠少。<br/>
如何是般若用?門雲:免子懷胎。<br/>
此意亦無異,兔屬陰,中秋月生,開口吞其光,便乃懷胎,口中產兒,亦是有月則多,無月則少。<br/>
他古人答處,無許多事,他只藉其意,而答般若光也,雖然恁麼,他意不在言句上,<br/>
自是後人,去言句上作活計。<br/>
不見盤山道:<br/>
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 境亦非存。光境俱亡 復是何物。<br/>
如今人但瞠眼喚作光,只去情上生解,空裡釘橛。<br/>
古人道:汝等諸人,六根門頭 晝夜放大光明,照破山河大地,不只止眼根放光,鼻舌身意亦皆放光也。到這裡 直須打迭六根下 無一星事,淨裸裸赤灑灑地,方見此話落處。</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8

文章 新老怪 »

<t>一片虛凝絕謂情,<br/>
雪竇一句便頌得好,自然見得古人意。六根湛然,是個什麼?只這一片虛明凝寂,<br/>
不消去天上討,也不必向別人求,自然常光現前,是處壁立千仞,謂情即是絕言謂情塵也。<br/>
法眼圓成實性頌云:<br/>
理極忘情謂,如何得諭齊。<br/>
到頭霜夜月,任運落前溪。<br/>
果熟兼猿重,山遙似路迷。<br/>
舉頭殘照在,元是住居西。<br/>
所以道:心是根,法是塵,兩種猶如鏡上痕。塵垢盡時光始現,心法雙忘性即真。<br/>
又道:<br/>
三間茅屋從來住,一道神光萬境閒,<br/>
莫把是非來辨我,浮生穿鑿不相關。<br/>
只此頌亦見一片虛凝絕謂情也。<br/>
人天從此見空生,不見須菩提岩中宴坐,諸天雨花讚歎。尊者云:空中雨花讚歎,復是何人?天雲:我是梵天。尊者云:汝云何讚嘆?天雲:我重尊者善說般若波羅蜜多。尊者云:我於般若未嘗說一字,汝云何讚嘆?天雲:尊者無說,我乃無聞,無說無聞 是真般若,又復動地雨花。<br/>
看他須菩提善說般若,且不說體用,若於此見得,便可見智門道 蚌含明月兔子懷胎。<br/>
古人意雖不在言句上,爭奈答處有深深之旨,<br/>
惹得雪竇道蚌含玄兔深深意,到這裡曾與禪家作戰爭。<br/>
天下禪和子,鬧浩浩地商量,未嘗有一人夢見在。<br/>
若要與智門雪竇同參,也須是自著眼始得。</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39

文章 新老怪 »

<t>【話眉】<br/>
<br/>
先看公案:僧問智門:如何是般若體?門雲:蚌含明月。<br/>
僧云:如何是般若用?門雲:兔子懷胎。<br/>
般若即智慧,從教理上來說 般若體即無生法忍,般若用 即遊戲三昧。<br/>
啟用般若提煉圓滿的後得智,後得智圓滿成就一切種智。<br/>
所以<br/>
“蚌含明月”更突出在佛性上;<br/>
“兔子懷胎”更突出在履踐上。<br/>
若是後生便著語云:如何是般若體?龜毛。如何是般若用?兔角。<br/>
<br/>
再看雪竇頌:一片虛凝絕謂情,人天從此見空生。<br/>
一片虛凝 是指人法二無我 方可稱絕謂情,即自性融入,與大自然打成一片,<br/>
所以這一片虛凝 就是華嚴的境界。<br/>
人天從此見空生,見空生是指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般若的體,遊戲三昧是般若的用。<br/>
蚌含玄兔深深意,曾與禪家作戰爭。用蚌含玄兔 來寓意般若,而般若的本身也是寓意,可見其中的深深之意,也只是到了這個份上人的大機大用,才能在這樣的話頭上做到游刃有餘!</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640

文章 新老怪 »

<t>溈山、五峰、雲巖侍立次,(百丈懷海禪師)師問溈山:“並卻咽喉唇吻,作么生道?”<br/>
<br/>
溈山、五峰、雲巖同侍立百丈。百丈問溈山∶離卻口舌、言思、擬議處不知如何說禪呢?<br/>
法無雲:此乃賓主互換之法,意句交馳,正是無風起浪時,若論此事,非著即差。 <br/>
<br/>
山曰:“卻請和尚道。”<br/>
溈山說∶那就請你老說說吧。<br/>
法無雲:太極推手,宛轉自在,反守為攻,塞斷敵路。無非通身是口,說得一半。通身是眼,用得一橛。 <br/>
<br/>
師曰:“不辭向汝道,恐已後喪我兒孫。”<br/>
百丈對他說∶我向你說說 倒是沒有什麽不行的,只怕是一說出來以後 要滅絕了我的法嗣呢。<br/>
法無雲:這老狐狸著實狡猾不少,何故?只恐三世諸佛到此 也口似魔盤! <br/>
<br/>
又問五峰。峰曰:“和尚也須並卻。” <br/>
百丈又問五峰,五峰說∶若論此事,只恐老和尚您也的閉嘴! <br/>
法無雲:五峰這小子也夠陰毒,單槍匹馬,狡猾異常,把一個燙手的山芋 又推了回去,看你老和尚你有什麽高招能夠圍困得住他? <br/>
<br/>
師曰:“無人處斫額望汝。”<br/>
百丈對他說∶那麽就等在將來獨居無人 掀翻腦蓋時再說吧!<br/>
法無雲:百丈老和尚何等老奸巨猾,就你小子這兩招 就想把我給蒙過去,那我這幾十年的飯豈不是白吃了?百丈此言,正是目前無法,萬象森然,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觸處逢渠,非耳目之所到。足見百丈老漢鋒鋩不露,無孔鐵鎚,殺中透脫,活處藏機。 <br/>
<br/>
又問云岩。巖曰:“和尚有也未?”<br/>
百丈又問云岩,雲巖反問∶不知老和尚是不是能道的這一句? <br/>
法無雲:正是雲巖陰損處,諸人向這裡住不得,若立即差,若住即瞎。何故:若欲翻身,當處活埋。 <br/>
<br/>
師曰:“喪我兒孫。” <br/>
這一次百丈伎倆已盡,只能無可奈何的嘆氣了∶看來我的法嗣 要斷送在你們手裡了。 <br/>
法無雲:三人勘破百丈了也!衲僧沒巴鼻,截斷祖機關。百丈老兄今日又白白地 費了這番口舌了。雲巖以後在藥山處悟了,他自己承認在百丈會下二十年心燈不續,藥山還道他'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不除',百丈當時評他為'喪我兒孫',雪竇貶他是'大雄山下空彈指',著實語有分寸也。</t>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