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勇於嘗試才有機會<br/>
知道錯誤才能向前</t>
本自俱足
「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
<t>聖嚴法師:公案100 一時埋卻<br/>
<br/>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br/>
<br/>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br/>
<br/>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br/>
<br/>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br/>
<br/>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t>
<br/>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br/>
<br/>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br/>
<br/>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br/>
<br/>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br/>
<br/>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t>
Re: 「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53759" time="1635467901"><s>[quote=訪客 post_id=53759 time=1635467901]</s>
聖嚴法師:公案100 一時埋卻<br/>
<br/>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br/>
<br/>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br/>
<br/>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br/>
<br/>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br/>
<br/>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
<e>[/quote]</e></QUOTE></r>
聖嚴法師:公案100 一時埋卻<br/>
<br/>
有一個僧人哭著走進法堂,百丈懷海問他怎麼回事?僧人說:「我父母都死了,請和尚選個日子發喪。」百丈答:「一時埋卻。」<br/>
<br/>
晚近的中國禪宗,流行有這麼一個說法:「未悟之前,如喪考妣;開悟之後,更喪考妣。」意思是說,開悟之前是急於為自己的開悟而精進用功,開悟之後已不用為個人的自己打算,但卻進入另一個階段,成了公眾的、大家都要用的工具,更使他忙得席不暇暖、不可開交。<br/>
<br/>
一位出家人哭著走進百丈懷海的法堂,不論他是真的嚎啕大哭,還是現出哭泣的樣子。他是為自己的生死煩惱而著急,希望百丈發現他是有備而來,百丈果然問 他為什麼哭,僧人說他的父母都死了,請和尚為他處置。一個普通僧人死了俗家父母,照理不致於要勞動方丈和尚去料理,何況是在方丈和尚說法的時候,提出這樣 的請求。他的本意是追求開悟的心情很迫切,迫切到如喪考妣,請百丈協助他。百丈也知道他用意,所以順水推舟地說:「好吧!不但把你父母埋了,也把你埋了, 法堂裡的人全都在此時此刻埋掉吧。」<br/>
<br/>
百丈的意思是說,把心中所有的罣礙,不論是個人的、全體的,心內的、心外的都給埋葬掉;這正是要幫助這名僧人及在場聽法大眾,達成開悟目的的一種明快 手法。如果心中的一切東西,真的一時埋卻了,便會發現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悟前和悟後完全是一樣的。開悟之前,沒有必要急迫得像死了父母,開悟之後, 更沒有必要因為救度眾生的大責重任那麼繁雜,便產生壓力的心理負擔。所以真正會修行的禪者,悟前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身心卻不宜緊張;悟後廣結善緣普 度眾生,心中卻是了無牽掛,萬事如意。怎麼還需要你如喪考妣與更喪考妣那樣地愴惶奔走失魂落魄呢?所以「一時埋卻」的開示,真像醍醐灌頂,使你透心清涼。<br/>
<br/>
備註:考,亡父。妣,亡母。夭,亡子。靠北,考妣諧音。
<e>[/quote]</e></QUOTE></r>
Re: 本自俱足
<r><QUOTE author="無明" post_id="49306" time="1630818475"><s>[quote=無明 post_id=49306 time=1630818475]</s>
眾生本俱<br/>
1.如來德相 皆因 2.妄想執著<br/>
不可證得<br/>
<br/>
1. 無明<br/>
顛倒夢想求作佛<br/>
不擇手段毀真身<br/>
曾經烏絲換白髮<br/>
如今也是一場空<br/>
<br/>
2.蔡葉<br/>
善緣夢想潘安仙,<br/>
為離凡塵毀假身。<br/>
慧眼誤踏無明夢,<br/>
換得金剛證無生!
<e>[/quote]</e></QUOTE></r>
眾生本俱<br/>
1.如來德相 皆因 2.妄想執著<br/>
不可證得<br/>
<br/>
1. 無明<br/>
顛倒夢想求作佛<br/>
不擇手段毀真身<br/>
曾經烏絲換白髮<br/>
如今也是一場空<br/>
<br/>
2.蔡葉<br/>
善緣夢想潘安仙,<br/>
為離凡塵毀假身。<br/>
慧眼誤踏無明夢,<br/>
換得金剛證無生!
<e>[/quote]</e></QUOTE></r>
Re: 本自俱足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54320" time="1635891685"><s>[quote=訪客 post_id=54320 time=1635891685]</s>
<QUOTE author="無明" post_id="49306" time="1630818475"><s>[quote=無明 post_id=49306 time=1630818475]</s>
眾生本俱<br/>
1.如來德相 皆因 2.妄想執著<br/>
不可證得<br/>
<br/>
1. 無明<br/>
顛倒夢想求作佛<br/>
不擇手段毀真身<br/>
曾經烏絲換白髮<br/>
如今也是一場空<br/>
<br/>
2.蔡葉<br/>
善緣夢想潘安仙,<br/>
為離凡塵毀假身。<br/>
慧眼誤踏無明夢,<br/>
換得金剛證無生!
<e>[/quote]</e></QUOTE>
<e>[/quote]</e></QUOTE></r>
<QUOTE author="無明" post_id="49306" time="1630818475"><s>[quote=無明 post_id=49306 time=1630818475]</s>
眾生本俱<br/>
1.如來德相 皆因 2.妄想執著<br/>
不可證得<br/>
<br/>
1. 無明<br/>
顛倒夢想求作佛<br/>
不擇手段毀真身<br/>
曾經烏絲換白髮<br/>
如今也是一場空<br/>
<br/>
2.蔡葉<br/>
善緣夢想潘安仙,<br/>
為離凡塵毀假身。<br/>
慧眼誤踏無明夢,<br/>
換得金剛證無生!
<e>[/quote]</e></QUOTE>
<e>[/quote]</e></QU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