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買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1

文章 cyc320 »

<t>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而真性常自在故,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t>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2

文章 心開 »

<r><SIZE size="200"><s>[size=200]</s><EMOJI seq="1f44d" tseq="1f44d">👍</EMOJI><e>[/size]</e></SIZE></r>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軟體之美
文章: 256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3

文章 軟體之美 »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2468" time="1634297202"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2468 time=1634297202 user_id=62]</s>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br/>

<e>[/quote]</e></QUOTE>

只不過是四念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無常<e>[/shadow]</e></SHADOW>、觀法無我<br/>
扯5樓還想贏過緣覺乘 <E>:lol:</E> <br/>
<br/>
<URL url="https://www.ctworld.org.tw/meditation/01_b03.htm">https://www.ctworld.org.tw/meditation/01_b03.htm</URL></r>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4

文章 cyc320 »

<t>如如不動不取於相,與於第一義而不動,有何關係? <br/>
<br/>
A: 不知所云,因為,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不被染,而能如如不動,不取於相。<br/>
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同時,又能善於分別諸法不同之相。。<br/>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 於第一義而不動;解讀請參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以心印心,達見性故,<br/>
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5

文章 寂照世間 »

<r><QUOTE author="cyc320" post_id="52496" time="1634361331" user_id="51"><s>[quote=cyc320 post_id=52496 time=1634361331 user_id=51]</s>
如如不動不取於相,與於第一義而不動,有何關係? <br/>
<br/>
A: 不知所云,因為,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不被染,而能如如不動,不取於相。<br/>
而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同時,又能善於分別諸法不同之相。。<br/>
不取於相 如如不動 = 於第一義而不動;解讀請參考,教外別傳,不立文字,以心印心,達見性故,<br/>
六根雖有見聞覺知,不染萬境,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e>[/quote]</e></QUOTE>
不動,與分別諸法相<br/>
你要認真看<br/>
<br/>
舉例<br/>
有一個人心中如如不動,不取於相,而意識不動,所以,無法分別國小,國中,高中生的差別<br/>
所以,此人只置心一處而不動,而不能分別諸法相。<br/>
<br/>
有一個人心中如如不動,不取於相,而意識不動。所以,無法分別善人惡人的差別<br/>
<br/>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br/>
有分別,即是動,即是取相。<br/>
<br/>
有分別又不動的,是什麼?<br/>
是知見無見,斯即涅槃。<br/>
但是<br/>
這種知見無見,與善能分別諸法相,不就是矛盾了?<br/>
<br/>
你要去看清楚<br/>
<br/>
......................................................................<br/>
拿楞嚴經來對照<br/>
楞嚴經<br/>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br/>
<br/>
六祖壇經<br/>
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br/>
<br/>
楞嚴經<br/>
與六祖壇經維摩詰經,有沒有互相違背?<br/>
<br/>
在五樓人來看,並沒有違背,但是在前四樓之人來看,可能<br/>
就互相違背了。<br/>
.......................................................................<br/>
高級佛法,高層佛法,不能光靠邏輯<br/>
因為,邏輯只有一個角度,而實相可能有兩個角度<br/>
以光為例:同時兼具粒子與波動的特性。兩個角度。<br/>
<br/>
同理,兼具知見無見,與善能分別的兩種特性。<br/>
<br/>
知見無見,但又能善分別諸法相。此處即是與世間邏輯互相違背了。<br/>
但是,與佛法並沒有違背。<br/>
因為,世間邏輯,只有一個角度。<br/>
而佛法常常兼具兩個或以上的角度。<br/>
<br/>
再舉例<br/>
佛說,真如不即萬法,但又說,真如不離萬法。<br/>
這就是同時兩個角度,不即不離。</r>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6

文章 cyc320 »

<t>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地十一之二<br/>
<br/>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因緣故受持禁戒。佛言。善男子。為心不悔故。何故不悔。為受樂故。何故受樂。為遠離故。何故遠離。為安隱故。何故安隱。為禪定故。何故禪定。為實知見故。何故為實知見。為見生死諸過患故。何故為見於生死過患。為心不貪著故。何故為心不貪著。為得解脫故。何故為得解脫。為得無上大涅槃故。何故為得大般涅槃。為得常樂我淨法故。何故為得常樂我淨。為得不生不滅故。何故為得不生不滅。為見佛性故。(不生不滅 = 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7

文章 寂照世間 »

<r><QUOTE author="cyc320" post_id="52507" time="1634363835" user_id="51"><s>[quote=cyc320 post_id=52507 time=1634363835 user_id=51]</s>
大般涅槃經師子吼菩薩品地十一之二<br/>
<br/>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何因緣故受持禁戒。佛言。善男子。為心不悔故。何故不悔。為受樂故。何故受樂。為遠離故。何故遠離。為安隱故。何故安隱。為禪定故。何故禪定。為實知見故。何故為實知見。為見生死諸過患故。何故為見於生死過患。為心不貪著故。何故為心不貪著。為得解脫故。何故為得解脫。為得無上大涅槃故。何故為得大般涅槃。為得常樂我淨法故。何故為得常樂我淨。為得不生不滅故。何故為得不生不滅。為見佛性故。
<e>[/quote]</e></QUOTE>
想要弄懂五樓法,你需要先修學四樓法<br/>
要提高自己的程度與境界,不然,你是無法真正的到達五樓的<br/>
<br/>
人乘善法,需要先提昇,需要量變引發質變<br/>
一般人,往往二樓就上不去了<br/>
<br/>
三四五樓,於是也上不去了<br/>
<br/>
<B><s>[b]</s>何故不生不滅,為見佛性故。<e>[/b]</e></B><br/>
見佛性,是五樓法。<br/>
何故不生不滅,因為,見佛性故。<br/>
<br/>
那麼,什麼是見佛性?<br/>
<br/>
見佛性,即是佛知見,與眾生知見不同。<br/>
眾生知見是知見立知,即無明本。<br/>
佛知見,菩薩知見,禪師知見是,知見無見,斯即涅槃。<br/>
但是<br/>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的同時,又如何可以分別諸法相?<br/>
<br/>
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的同時,又為何可以知見立知的分別諸法相?<br/>
此處已經世間邏輯不通了<br/>
<br/>
世間智慧,在這裏,已經行不通了。<br/>
要換佛法的智慧才能通了</r>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8

文章 cyc320 »

<t>善哉 善哉</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

#209

文章 寂照世間 »

<t>那麼,有沒有其他的方法,或更好的方法?<br/>
可能有,但不是我能知道的<br/>
<br/>
禪師的方法,直接言一下,利根弟子即大悟。<br/>
這是第一種方法。<br/>
<br/>
再來的方法,禪師就叫弟子去自己參了<br/>
禪師並沒有其他的好方法。<br/>
禪師的第二種方法,弟子自參之法。<br/>
<br/>
但是佛還有,所以,佛比禪師高明。<br/>
佛還教三乘法,五乘法。就是三樓、五樓法。<br/>
第三種方法,五樓法。<br/>
<br/>
佛才是最高明的</t>
軟體之美
文章: 256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有沒有搞錯

#210

文章 軟體之美 »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2506" time="1634363564"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2506 time=1634363564 user_id=62]</s>
楞嚴經<br/>
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br/>
<br/>
六祖壇經<br/>
善能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br/>
<br/>
楞嚴經<br/>
與六祖壇經維摩詰經,有沒有互相違背?<br/>
<br/>
在五樓人來看,並沒有違背,但是在<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前四樓<e>[/shadow]</e></SHADOW>之人來看,可能<br/>
就互相違背了。
<e>[/quote]</e></QUOTE>

又再亂掰<br/>
<br/>
<br/>
<br/>
禪宗第一祖:摩訶迦葉即是辟支佛根性<br/>
<br/>
<URL url="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AA%E5%AE%97%E8%A5%BF%E5%A4%A9%E4%BA%8C%E5%8D%81%E5%85%AB%E7%A5%96"><LINK_TEXT text="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AA ... B%E7%A5%96">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6%AA%E5%AE%97%E8%A5%BF%E5%A4%A9%E4%BA%8C%E5%8D%81%E5%85%AB%E7%A5%96</LINK_TEXT></URL><br/>
<br/>
《增一阿含經》即使佛陀沒有出世,大迦葉也可以成為辟支佛</r>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