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天地八陽經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天地八陽經

#1

文章 心開 »

<t>天地八陽經<br/>
如是我聞 ㄧ時 佛在毘耶達摩城寥廓宅中 十方相隨四眾圍繞 爾時無礙菩薩在大眾中即從座起<br/>
合掌向佛而白佛言 世尊 此閻浮提眾生遞代相生 無始已來 相續不斷 有識者少 無識者多 念佛者<br/>
少 求通者多 持戒者少 破戒者多 精進者少 懈怠者多 智慧者少 愚癡者多 長壽者少 短命者多 禪<br/>
定者少 散亂者多 富貴者少 貧賤者多 柔軟者少 剛強者多 興盛者少 惸獨者多 正直者少 曲諂者<br/>
多 清慎者少 貪濁者多 布施者少慳悋者多信實者少虛妄者多 被使世俗淺薄官法荼毒賊役煩重<br/>
百姓窮苦取求難得良由信邪倒見獲如是苦 唯願世尊為諸邪見眾生說其正見之法 令得悟解免於<br/>
眾苦 佛言善哉善哉無礙菩薩 汝大慈悲為諸邪見眾生問於如來正見之法 不可思議 汝等諦聽善<br/>
思念之 吾當為汝分別解說天地八陽之經 此經過去諸佛已說未來諸佛當說現在諸佛今說 夫天地<br/>
之間 爲人最勝最上者 貴於一切萬物人者真也正也心無虛妄 身行正真左撇爲真右奈爲正常行正<br/>
真故名爲人是知人能弘道以潤身依道依人 皆成聖道 復次無礙菩薩ㄧ切眾生既得人身不能修福<br/>
背真向偽造種種惡業命將欲終沉淪苦海受種種罪 若聞此經信心不逆即得解脫諸罪之難 出於苦<br/>
海 善神加護 無諸障礙 延年益壽而無橫夭以信力故獲如是福 何況有人盡能書寫受持讀誦如法<br/>
修行 其功德不可稱不可量無有邊際命終之後並得成佛 佛告無礙菩薩摩訶薩 若有眾生信邪倒見<br/>
即被邪魔外道魑魅魍魎鳥鳴百怪諸惡鬼神競來惱亂 與其橫病 惡腫惡㽵惡杵受其痛苦無有休息<br/>
遇善知識為讀此經三遍是諸惡鬼皆悉消滅病則除癒 身強力足 讀經功德獲如是福 若有眾生多於<br/>
淫欲瞋恚愚癡慳貪嫉妬 若見此經信敬供養 則讀三遍 愚痴作惡等並皆除滅慈悲喜捨得佛法分<br/>
復次無礙菩薩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興有為法 先讀此經三遍築牆動土安立家宅 南堂北堂東序西<br/>
序廚舍客屋門戶井竈堆圍庫藏六蓄欄囤日遊月殺將軍太歲黃幡豹尾五土地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br/>
六甲禁諱十二諸神土衛伏龍一切鬼魅皆悉隱藏遠併佗方形消影滅不敢為害甚大吉利得德無量<br/>
善男子 興功之後堂舍永安屋宅牢固富貴吉昌不求自得若遠行從軍仕官興生甚得宜利門興人貴<br/>
百子千孫父慈子孝男忠女貞兄恭弟順夫妻和睦信義篤親所願成就 若有眾生忽被縣官拘繫盜賊<br/>
牽挽暫讀此經三遍即得解脫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為他人書寫天地八陽經者設入水火不被<br/>
焚漂或在山澤虎狼屛迹不敢搏噬善神衛護成無上道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父母有罪臨終之日當墮<br/>
地獄受無量苦其子即爲讀誦此經七遍父母即離地獄而生天上見佛聞法悟無生忍以成佛道 佛告<br/>
無礙菩薩 毗婆尸佛時有優婆塞優婆夷心不信邪崇敬佛法書寫此經受持讀誦須作即作ㄧ無所問<br/>
以正信故兼行布施平等供養得無漏身成菩提道號曰普光如來應正等覺 劫名大漏疑滿國名無邊<br/>
但是人民行菩薩道無所得法 以是經威德獲如是報 復次無礙菩薩此天地八陽經行閻浮提在在處<br/>
處有八菩薩諸梵天王ㄧ切明靈圍繞此經香華供養如佛無異 佛告無礙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br/>
人等爲諸眾生講說此經深達實相得甚深理即知身心佛身法心所以能知即是智慧 眼常見種種無<br/>
盡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空即是妙色身如來耳常聞種種無盡聲聲即是空空即是聲即是<br/>
妙音聲如來鼻常齅種種無盡香香即是空空即是香即是香積如來舌常了種種無盡味味即是空空即<br/>
是味即是法喜如來身常覺種種無盡觸觸即是空空即是觸即是智明如來意常思想能分別種種無盡<br/>
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即是法明如來 善男子觀此六根顯現人皆空口常說之若說善語善法常轉即<br/>
成聖道若說邪語惡法常轉即墮地獄 善男子善惡之理不得不信 善男子人之身心是佛法器亦是十<br/>
二部大經卷也無始已來轉讀不盡不損毫毛如來藏經唯識心見性者之所能知非諸聲聞凡夫所能知<br/>
善男子讀誦此經深解真理即知身心是佛法器若醉迷不醒不了自心是佛法根本流浪諸趣墮於惡道<br/>
永沉苦海不聞佛法名字 爾時五百天子在大眾中聞佛所說得法眼淨皆 大歡喜 即發無等等阿耨多<br/>
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礙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人之在世 生死爲重生不擇日 時至即生死不擇日時至<br/>
即死 何因殯葬即問良辰吉日然始殯葬殯葬之後還有妨害貧窮者多滅門者不少唯願世尊為諸邪<br/>
見無智眾生說其因緣令得正道除其顛倒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實甚能問於眾生生死之事殯葬<br/>
之法汝等諦聽當為汝說智慧之理大道之法夫天地廣大清 日月廣長明時年善美實無有異 善男子<br/>
人王菩薩甚大慈悲愍念眾生皆如赤子 下為人主作民父母 順於俗人教民俗法遺作曆日頒下天下<br/>
令知時節為有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建除之文愚人依字信用 無不免其凶禍又使邪師厭鎮說是<br/>
道非謾求邪神拜餓鬼却福招殃而自受苦如斯人皆返天時逆地理背日月之光明常沒闇室違正道之<br/>
廣路恒尋邪徑顛倒之甚也善男子產時讀誦此經三遍兒即易生甚大吉利聰明利慧福德具足而不中<br/>
夭 死時讀誦此經三遍ㄧ無妨害得福無量 善男子日日好日月月好月年年好年實無間隔但辨即須殯葬殯葬之日讀誦此經七遍甚大吉利獲福無量門榮人貴延年益壽命終之日並得成聖 善男子殯<br/>
葬之地莫問東西南北安穩之處諸人愛樂鬼神愛樂即讀誦此經三遍便以修營安置墓田永無災障家<br/>
富人興甚大吉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營生善善日 休殯好好時 生死讀此經 甚得大吉<br/>
利 月月善明月 年年大好年 讀經即殯葬 榮華萬代昌<br/>
爾時眾中七萬七千人聞佛所說心開意解捨邪歸正得佛法分永斷疑惑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br/>
無礙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 一切凡夫皆以婚媾為親先問相宜後取吉日然始成親成親之後富貴偕老<br/>
者少 貧窮生離死別者多ㄧ種信邪如何而有差別唯願世尊為決眾疑 佛言善男子汝等諦聽當為汝<br/>
說夫天陽地陰月陰日陽水陰火陽女陰男陽<br/>
天地氣合 ㄧ切草木生焉日月交運四時八節明焉水火相承ㄧ切萬物熟焉 男女允諧子孫興焉皆是<br/>
天之常道自然之理世諦之法善男子愚人無智信其邪師卜問望吉而不修善造種種惡業命終之後復<br/>
得人身者如指甲上土 墮於地獄作畜生餓鬼者如大地土善男子復得人身正信修善者如指甲上土<br/>
信邪造惡業者如大地土 善男子 若結婚親 莫問水火相尅胞胎相厭年命不同唯看祿命書即知福德<br/>
多少以為眷屬呼迎之日即讀此經三遍而以成禮此乃善善相因明明相屬門高人貴子孫興盛聰明利<br/>
智多才多藝孝敬相承甚大吉利而無中夭福德具足皆成佛道 時有八菩薩承佛威神得大總持常住<br/>
人間和光同塵破邪立正度四生處八解而不自異其名曰<br/>
跋陀羅菩薩漏盡和<br/>
羅隣竭菩薩漏盡和<br/>
憍目兠菩薩漏盡和<br/>
那羅達菩薩漏盡和<br/>
須彌深菩薩漏盡和<br/>
因抵達菩薩漏盡和<br/>
和輪調菩薩漏盡和<br/>
無緣觀菩薩漏盡和<br/>
是八菩薩俱白佛言世尊我等於諸佛所受得陀羅尼神咒而今說之擁護受持讀誦天地八陽經者永無恐怖使ㄧ<br/>
切不善之物不得侵損讀經法師即於佛前而說咒曰<br/>
阿佉尼尼佉尼阿毗羅曼隸曼多隸娑婆訶<br/>
世尊若有不善者欲來惱法師聞我說此咒頭破作七分如阿梨樹枝<br/>
爾時無邊身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 世尊云何名為天地八陽經唯願世尊為諸聽眾解說其義令得<br/>
覺悟速達心本入佛知見永斷疑悔<br/>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諦聽吾今為汝分別解說天地八陽之經<br/>
天者陽也地者陰也八者分別也陽者明解也明解大乘無為之理了能分別八識因緣空無所得<br/>
又云何八識名為經陽明為緯經緯相投以成經教故名八陽經<br/>
八者是八識云何名八識眼是色識耳是聲識鼻是香識舌是味識身是觸識意是分別識六根是六識<br/>
含藏識阿賴耶識<br/>
是名曰八識明了分別八識根源空無所有即知兩眼是光明天八識光明天中即現日月光明如來兩耳<br/>
是聲聞天 聲聞天中即現無量聲如來兩鼻是佛香天佛香天中即現香積如來舌是法味天法味天中<br/>
即現法喜如來身是盧舍那天盧舍那天中即現成就盧舍那佛盧舍那鏡像佛盧舍那光明佛意是無分<br/>
別天無分別天中即現不動如來大光明佛心是法界天 法界天中即現空王如來含藏識天演出阿那<br/>
含經大般涅槃經 阿賴耶識天演出大智度論經瑜伽論經善男子佛即是法 法即是佛合為ㄧ相即現<br/>
大通智勝如來佛說此經時ㄧ切大地六種震動光照天地無有邊際浩浩蕩蕩而無所名ㄧ切幽冥悉皆<br/>
明朗ㄧ切地獄竝皆消滅一切罪人俱得離苦皆發無上菩提心<br/>
爾時大眾之中八萬八千菩薩ㄧ時成佛號曰空王如來應正等覺劫名離苦國號無邊ㄧ切人民皆行菩<br/>
薩六波羅蜜無有彼此證無諍三昧逮無所得六萬六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得大總持入不二法<br/>
門無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 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得法眼淨行菩薩道<br/>
復次善男子若復有人得官登位之日 及新入宅之時暫讀此經三遍甚大吉利善神加護延年益壽福得具足。善男子若讀此經ㄧ遍如讀ㄧ切經ㄧ遍若書寫ㄧ卷如書寫ㄧ切經ㄧ部其功德不可稱不可量等虛空<br/>
無有邊際如斯人等即成就聖道 復次無邊身菩薩摩訶薩若有眾生不信正法常生邪見忽聞此經即<br/>
生誹謗言非佛說是人現世得白癩病惡瘡膿血遍體交流腥臊臭穢人皆憎嫉命終之日即墮阿鼻無間<br/>
地獄上火徹下下火徹上鐵槍鐵叉遍體穿穴融銅灌口筋骨爛壞ㄧ夜ㄧ日萬死萬生受大痛苦無有休<br/>
息謗斯經故獲罪如是佛為罪人而說偈言<br/>
身是自然身 五體自然足 長乃自然長 老則自然老 生乃自然生 死則自然死 求長不得長 求短不得<br/>
短<br/>
苦樂汝自當 邪正由汝己 欲作有為功 讀經莫問師 千千萬萬世 得道轉法輪<br/>
佛說此經已ㄧ切大眾得未曾有心明意淨歡喜踊躍皆見諸相非相入佛知見悟佛知見無入無悟無知<br/>
無見不得ㄧ法即涅槃樂故此諸菩薩聖眾天神地祇皆悉歡喜信受奉行</t>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天地八陽經

#2

文章 心開 »

<t>念三遍清源還底</t>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天地八陽經

#3

文章 寂照世間 »

<r>【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85 冊 No. 2897 天地八陽神咒經<br/>
<URL url="http://www.buddhason.org/tripitaka/T85/T85n2897_001.php">http://www.buddhason.org/tripitaka/T85/T85n2897_001.php</URL><br/>
<br/>
佛告無礙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為諸眾生。講說此經。深達實相。得甚深理。即知身心佛身法心。所以能知即是智慧:<br/>
1.眼常見種種無盡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空。即是妙色身如來。<br/>
2.耳常聞種種無盡聲。聲即是空。空即是聲。即是妙音聲如來。<br/>
3.鼻常嗅種種無盡香。香即是空。空即是香。即是香積如來。<br/>
4.舌常了種種無盡味。味即是空。空即是味。即是法喜如來。<br/>
5.身常覺種種無盡觸。觸即是空。空即是觸。即是智明如來。<br/>
6.意常思想能分別種種無盡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即是法明如來。<br/>
<br/>
善男子。觀此六根顯現人皆空,口常說之。<br/>
若說善語。善法常轉。即成聖道。<br/>
若說邪語。惡法常轉。即墮地獄。<br/>
善男子。善惡之理。不得不信。<br/>
善男子。人之身心。是佛法器。亦是十二部大經卷也。<br/>
無始已來。轉讀不盡。不損毫毛如來藏經。<br/>
唯識心見性者之所能知。非諸聲聞凡夫所能知。<br/>
善男子。讀誦此經。深解真理。即知身心是佛法器。<br/>
若醉迷不醒。不了自心。是佛法根本。流轉諸趣。墮於惡道。永沈苦海。不聞佛法名字。</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天地八陽經

#4

文章 寂照世間 »

<r><B><s>[b]</s><COLOR color="#004080"><s>[color=#004080]</s>善男子。人之身心。是佛法器。亦是十二部大經卷也。<br/>
無始已來。轉讀不盡。不損毫毛如來藏經。<br/>
唯識心見性者之所能知。非諸聲聞凡夫所能知。<e>[/color]</e></COLOR><e>[/b]</e></B><br/>
<br/>
唯有『識心見性者』之所能知,非諸『人乘天乘凡夫.聲聞.緣覺』所能知。<br/>
<br/>
五乘當中<br/>
人乘凡夫,天乘.聲聞.緣覺<br/>
凡夫聲聞緣覺<br/>
前四乘,都無法了知<br/>
<br/>
唯有第五乘,般若大乘才能知。<br/>
因此,麻煩先讓自己常行十善如處天堂。<br/>
先要能夠成為天乘境界之人<br/>
<br/>
聲聞緣覺都比天乘境界高<br/>
而四樓三樓,都不見得能了知了<br/>
更何況還在一樓的凡夫<br/>
因此,請先讓自己成為二樓的天乘人<br/>
然後,再漸漸的向上<br/>
<br/>
最後目標,五樓般若大乘<br/>
早期目標,先從一樓人乘凡夫,提昇至二樓天乘</r>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天地八陽經

#5

文章 心開 »

<t>口誦心行即是轉經<br/>
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t>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天地八陽經

#6

文章 cyc320 »

<t>悟與誤 聖嚴法師講<br/>
今晚先分五個部分來談悟:第一,什麼是悟;第二,悟的種類;第三,悟的層次;第四,悟的現象;第五,悟的方法。<br/>
一、什麼是悟?<br/>
<br/>
我們先說什麼是悟。一般所說的悟是理解、啟發、醒覺、相對的意思。所謂理解就是過去不知道的,現在知道了。可能諸位小時候都有被人捉弄的經驗;例如有人在你背後把你的眼睛一矇,叫你猜是誰。你呢,是怎麼也猜不著,等到對方一放手,你掉頭一看,便說:「啊!原來是你啊!」這就是開悟。啟發呢?是旁敲側擊地讓你瞭解,對於你不知道的事,怎麼解釋你也不懂時,用一種比喻或其他方法,讓你從另外一面去想像那是什麼東西。醒覺呢?本來是懵懵懂懂、糊裡糊塗,但是一旦有人提醒你,你會恍然道:「哦!原來是這個樣子啊!我過去不知道,現在知道了。」相對呢?就是互相面對面。有人是對面不相識,相見不相認的。諸位大概有過類似經驗吧!在四個月前,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 就是前任的臺北市長楊金欉先生,他想皈依三寶,結果他太太的閨友是我的皈依弟子,楊市長也就決定來北投皈依。皈依儀式結束後,我請他到客廳坐。他看到我客廳掛的字上寫有「聖嚴法師」,才驚奇地叫道:「啊!你就是聖嚴法師。」 <br/>
<br/>
佛教中所說的悟,從大乘經典而言,例如《楞嚴經》中說到,迷的人正是在迷的路上走,而悟的人是從迷中得悟,要靠有人指示他如何轉迷為悟。《法華經》的〈方便品〉則說:諸佛世尊示現在世間一定是有原因的,是什麼原因呢?就是要使眾生開佛知見,使眾生得到究竟清淨,使眾生知道佛的知見是什麼,最後,使眾生進入佛的知見。因此天臺宗說:佛出現世間是為了四個字,就是「開示悟入」;開眾生的佛知見,示眾生的佛知見,使眾生悟到佛的知見,然後進入佛的知見。佛教裡將法師說法叫開示,也就是此意。我今晚在這兒也可以說是開示,開示諸位的佛知見,而使諸位能悟入佛的知見。從《法華經》的定義來說,所有的佛法都在於使眾生悟入佛的知見。佛的知見是什麼呢?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相就是實相,就是無我的意思,也就是無執著的意思。 <br/>
<br/>
另從禪宗祖師們而言,例如佛眼禪師曾說:「迷者迷悟,悟者悟迷;悟者知方向,迷者以南為北。」迷悟其實是同樣的東西。可是迷的人總是放不下、丟不開、捨不得,而悟的人覺得一切都非常自然。貪是不好的,貪心是一種煩惱, 特別是貪財。其他像貪睡、貪利、貪名、貪色、貪地位等,只要是貪任何東西都是不好的。有人問我,如果說要錢即是貪,那我不是不要做生意了?而佛教不也在鼓勵人布施、鼓勵人做功德,這是不是也是貪呢?我說,如果寺院收的錢進了我的口袋,由我私人支配來用,那就是貪。如果這錢拿來維持寺院的種種活動,而這些活動都是為了弘法、為讓眾生得益的,那就不叫貪。又有人問:我們公司賺了錢拿來回饋社會,我們經營的事業也是為了大眾的利益,那也叫貪嗎?我說,當然不是。因此,凡是以自我為中心所追求的一切叫貪,並非為了個人、自我而做的任何事就不叫作貪。禪宗祖師們說的悟,是指悟到我們不必要執著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能夠放下一切。能夠放下的人才是有擔當的。也就是說越能夠放下的人,他的心量越大,那他的悟境也就更高深了。 <br/>
<br/>
二、悟的種類<br/>
<br/>
至於悟的種類,可分為世間的悟與佛教所說的悟。首先來看,世間的悟可分二類:靈感的啟發、神示天啟。所謂靈感,是說詩人、畫家、小說家藉以來創作的靈思。有一次我在美國碰到一位畫家兼攝影家,他正在看一片樹葉,有一片枯黃的葉子掉在地上,還有被蟲咬齧的痕跡。後來他拍攝那片葉子。 <br/>
我問他樹葉有什麼好看?他說:「我看到了宇宙全體的原理,我看到上帝來跟我說話,也看到佛在裡面說法。它這裡頭有完整的美,也有殘缺不全的美。我看到整個自然界的發展史,我簡直可寫一本很厚的書來寫今天的發現。」諸位有這種經驗嗎?還有次我看到一位詩人在觀察螞蟻上樹,見他眼神跟螞蟻上上下下,不斷爬來爬去。我問他到底在跟踪哪隻螞蟻呢?他說他在看牠們的總司令。我聽得呆了。這只是藝術家們的觀察和聯想,事實上並不一定是那樣。我們來看看,臺灣洪通的畫。洪通畫的畫裡,人的頭上可以長花,花的上面可長出人,就像樹上有鳥,鳥的頭上也可生出樹,這是他的靈感。我又遇過一個小男孩,他躲在桌子底下,我問他在幹什麼?他告訴我說桌子下面有好多人。我一看根本沒人。他指著桌子的腳、椅子的腿還有桌子的紋路給我看,說這是誰、那是誰,並說:「我的爸爸就像這個樣子。」<br/>
<br/>
接下來我們談神示天啟,這可以說是民間宗教信仰的一種現象。諸位是否見過被鬼神附體的人?有很多人曾經看過。例如臺灣的劉和穆事件,還有一位目前住在西雅圖的某活佛,他原來住在臺中,也是這樣的人。他們是以聲音、光影等異象來顯現,讓你感覺到他是個開悟的人,他們自己也說他們是大徹大悟的人。現今有很多佛教以外的外道人士,都用這種方式來表示自己是開悟的人。<br/>
或是用感情來打動人的,或是非常浪漫、藝術的,但並不是真正的悟。若靠鬼神的力量而自認為是開了悟,那是在說鬼話、神話,這個人就沒有開悟了。但是不開悟並不表示沒有作用,我們並不是說藝術、學術不好,或說民間信仰沒作用。 <br/>
<br/>
至於佛教的悟可分三種:信悟、解悟、證悟。信悟即因很虔誠地信仰佛菩薩、三寶,而得到諸佛菩薩的感應、護法龍天的加持,使得信心很肯定。當我是個小沙彌的時候,剛出家,讀課誦背不出來,後來我師父要我每天早上在大家未起床時先到觀世音菩薩前拜五百拜,他說這樣就會聰明,就會很快背出課誦。我就依言拜了三個月,突然間我就聰明起來了,背課誦背得很快。諸位我是否開悟了?當然沒有,但也可以說開悟了。這是觀世音菩薩給我的加持,使我的業障消了,不再笨笨的。這種說法好像很玄,好像一貫道裡給你五個字,如「無太佛彌勒」,並先給你在眉心點一點。嘿!你就真的變得聰明了。啊!不能說他們是邪說,他們好像真有名堂。<br/>
然而,佛教和其他民間宗教信仰的神示、天啟所以不同,在於佛教有佛法作為指示、標準,我們雖有感應或加持,卻不會說自己已是佛、是大菩薩,或說自己已大徹大悟。但外道的人會這麼說。<br/>
解悟是看了佛經、佛書或聽了佛法,對佛法生起信心而產生理解的作用。<br/>
認為佛法不可思議,是世間最好的法,也因此有了悟。佛經裡說解悟如數寶,是數別人的寶,如在銀行裡工作的職員,數的是別人的錢。因此在有修有證的人看來,講經說法的法師只是在數寶,只有解悟而沒有證悟。因此當我要我的弟子代我說法時,我的弟子就謙虛的說:「師父啊!我們未開悟,如要我們去說法就是在數寶啊!」我說銀行不是也需要職員嗎?所以你暫時數寶吧!也有人問我是否開悟了,我通常會說我不知道。那人便會問我說既然不知道自己是否開悟,怎麼可以來說法呢?我說我只要讓別人開悟就好了,我開不開悟沒關係。這也就是說,我自己沒錢沒關係,只要幫你們數錢就好了。所以,解悟也是悟,也是要說給別人聽,進而去修行的。 <br/>
<br/>
至於證悟,指親自體驗到佛法根本的原理,而如法修持,修戒、修定、修慧,一一破除貪、瞋、無明,乃至大徹大悟。證悟分大小乘兩種悟。小乘的悟是悟到自己不存在,因為我們的生命是無常的,身體也是無常的,那就瞭解到自己原來是無我的,也就不會有任何的執著,即沒有所謂的貪瞋癡。小乘的悟只是悟到自己生命的無常,未能悟到諸法的本身也是不存在的。因此小乘的悟把生死看作很可怕的事,所以要離開生死,進入涅槃。大乘的悟則更深一層悟到生死這樁事的景象也是空的,所以他不執著生死,或離開生死這個問題, 而還以大悲心在生死之中自由地來往。離開生死,並非逃避人間、逃開三界,而是不受三界的束縛、生死的困擾。例如世上沒有一個國家沒有監獄,犯了法的人進入監獄後便不自由了,所以犯人渴望出獄,並且出來後不希望再回去。這種情形如同我們凡夫需要修行,修行後離開三界,三界如牢獄,出了三界便不希望再回去。這是小乘的悟。但大乘的菩薩不怕進監牢,大乘菩薩當然不會因犯法而進監牢,而是要進去弘法,所以是來去自如的。<br/>
三、悟的層次<br/>
<br/>
接著談悟的層次。唐朝圭峯宗密禪師說,禪的修行共有五種,第一種是外道,因為他們執常執斷,欣上厭下。所謂常是認定自己從神的根本來,又將回到神的裡面去,並以為自己將來也會是最高的神(常見指多神教、一神教等非佛教的宗教,不論他是相信永遠的靈魂或永恆的上帝)。斷則是指無因無果論,通常反對、或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會持斷見。各位會懷疑,沒有宗教信仰的人還會修禪定嗎?會的。現在有很多人練氣功、太極、靜坐等,但是他們不一定和宗教有關係,他們只是希望讓身體健康、心情平和。這就近於斷見的外道。古代的祖師說,寧可有常見如須彌山,不要有斷見如芥子許。 <br/>
佛法雖認為斷見常見皆是外道,但以一般而言,有宗教信仰的常見總較唯物論的斷見更注重道德。 <br/>
第二種是修禪定的凡人,雖是正信因果,但仍有執著。他們執著禪定快樂與安定,所以非常注意禪定,認為禪定就是解脫。其實,如執著禪定就是貪執於禪定,就不會出三界。第三種是悟得我空的小乘,那就得到解脫境,即不以定境為自己執著的地方。這要消除了貪執於定的念頭才能超出三界。第四種是悟得我法二空的大乘。第五種是頓悟自性,發現自己的心與佛無二無別,此是最上乘。<br/>
有位禪師說他曾大悟三十六次,小悟不知其數。可見禪宗的悟,不是一次就能把所有問題解決。所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疑就是追究,即參禪。禪宗有個公案,趙州禪師的一個弟子問他: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那狗是否有佛性呢?禪師說沒有。他的目的是為了要破弟子的執著。他知道弟子明明知道眾生都有佛性,卻偏偏問他狗是否有佛性,他說沒有之後弟子就麻煩了。因為在禪宗裡,弟子要聽師父的話。這時弟子就會苦苦追想為什麼師父說狗沒有佛性。 <br/>
到宋朝時,大慧宗杲禪師要其弟子們參「為什麼狗沒有佛性?」結果一夜之間使三十六人開悟。諸位請用此法看看,看能有多少人開悟。(此時會場觀眾有人問:「狗為什麼沒有佛性?」聖嚴法師說:「你問了就開悟了嗎?但有時一直問下去會成為神經病呢?」眾笑。)既然大疑有大悟、小疑有小悟, 所以悟一定有它的層次。凡夫見性是悟理,很多人以為禪宗說的,悟後很多事皆能解決,其實這是不一定的。 <br/>
我們分三點來說:第一是親自見到自性與佛性是無分別的,這是見性,禪宗叫破參。也就是問狗為何沒佛性,突然間明白了為什麼老師會如此說法!可是見到自己的本性就是佛性,並不等於就是佛。如同我們看到山,還未爬山。第二是悟後起修,就如見到了山,而向山上爬,因為見性後就離開常見與斷見兩種邪見,一定能夠對佛法正信不退,努力修行。他的煩惱必定還存在,他必須繼續修行。第三是聖位的悟,是體驗到實相就是無相。禪宗有三關之說,第一叫初關,就是破疑團見佛性。第二關叫重關,即前面所說大悟小悟不斷。第三關叫牢關,直到最後破牢關,才是真正出三界,能夠證道得無生法忍,而能生死自在。 <br/>
四、悟的現象<br/>
<br/>
悟的現象可分兩種,第一類是通常的現象,第二類是特別的現象。通常的現象只要修行就能得到。這也分兩類,第一類是覺受,即感覺到自己有受用。比如說「輕安境」,我曾有位戒兄在念拜觀音菩薩時,突然覺得渾身輕鬆自在,他一邊拜一邊走,後來越走越快──走了二十多公里,這時他覺得累了, 才發覺他沒有在拜觀音菩薩而是在走路。這種情形是輕安境。但是當他感到累時,他發現世界跟以前不一樣了,他的心情在輕鬆中有安定感,眼見世界所有東西都是清淨的,他以為他已開悟了。若沒有人指正他,他會以為他已經開悟了。接著還有「聰明境」,有位法師打坐,幾天後突然詩興大發,竟在一個晚上寫了四百多首詩偈,且詩句非常優美。這位法師認為他開悟了,否則怎可能在一夜之間寫出四百多首詩呢?但這不是真的開悟呢!有一種叫「靈敏境」,有個人說他在打坐時能聽到螞蟻打架的聲音。有回當他打坐,好像聽到兩頭牛在打架,睜開眼並未見到牛,而是發現兩隻螞蟻在地上打來打去。我在美國時曾遇到一個緬甸人,他是位化學博士,向我學打坐,兩個星期後他就不來了。經過三個月之後他又來了。我問他說為什麼這麼久沒來,他說:「我不必來啊!因為我在家裡打坐時就可以看到你。我問你什麼,你就告訴我什麼,所以我不必走一趟就可以跟你學打坐啦!」我心裡好奇怪,究竟是他來了?還是我去了?(眾笑)若是別人遇到這種情形可能會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成佛了。可是我只對他說:「你入魔了,你有麻煩了。」其實這些都非開悟,若你當成是悟,只不過是「誤」罷了! <br/>
通常現象的第二類,則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這也不是真正的開悟。第一種情況見山是山, 見水是水的情形是還沒有修行的時候。第二種情況是太用功了,忘記外在的環境。第三種情況可能是他不用功了,又意識到外在環境了;但也可能是真的開悟了──如今你不再執著山水,不像在開悟前對山水有所執著,有所不捨。 <br/>
至於悟的特別的現象,是指未悟之前如喪考妣,悟了之後更喪考妣。未悟之前因為自己未明白大道理,心裡非常難過,覺得要特別努力用功;悟了之後,又覺得責任重大,眾生太苦,所以更要積極努力普度群生。或者是未悟之時僅止於修行,悟了之後,沒事可做也無事不可做。譬如過世才三年的廣欽老和尚說:「沒來也沒去,沒什麼代誌(事情)」。即悟了之後啥事都沒有。這是指他開悟後,虛懷若谷如凡夫一樣,但他的慈悲、智慧和凡夫是截然不同的。沒有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也都可以做,只要是度眾生的事。<br/>
五、悟的方法<br/>
<br/>
接著說第五點悟的方法,這有三種:第一種是漸法,是慢慢修行的方法;第二種是頓法,是一下子就開悟的方法。漸法又分三個階段,就是由散心到專心,由專心至定心,由定心至慧心,也就是開悟。不一定要透過打坐或參禪,只要念佛拜佛時能專修,也可以通過這三階段達到開悟之境。頓法就是不用任何方法, 只是一直坐或者一直參問一句話頭。第三種方法是念佛。其實念佛是最好的方法,人人都會念佛,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從散心念佛直到一心念佛,最終獲得念佛三昧,必定開悟。如果念佛而不開悟,我們求阿彌陀佛接引,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因此念佛是最容易、最可靠的。如果我們念佛能開悟最好,不能開悟的話,阿彌陀佛也會在我們臨終時來接引我們,到西方後再精進修行而開悟。 <br/>
最後,要告訴各位的是,悟是要靠每個人自己來修行的,不要指望以取巧的方法、或請其他人給你一個咒語、或加持就可開悟,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此類事情發生,這仍是屬於世間的悟的層次,不是真正的悟。我們要有這樣的正知見,不然就會被它所「誤」,而不能夠真正的「悟了」。 <br/>
<br/>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八日講於臺中市中興堂,本文轉載自一九八八年九月二日《臺灣日報》第八版)</t>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天地八陽經

#7

文章 心開 »

<t>邪正由汝己,苦樂汝自當<br/>
<br/>
多修多雜,專一就好</t>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天地八陽經

#8

文章 寂照世間 »

<r><B><s>[b]</s>1.眼常見種種無盡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空。即是妙色身如來。<br/>
2.耳常聞種種無盡聲。聲即是空。空即是聲。即是妙音聲如來。<br/>
3.鼻常嗅種種無盡香。香即是空。空即是香。即是香積如來。<br/>
4.舌常了種種無盡味。味即是空。空即是味。即是法喜如來。<br/>
5.身常覺種種無盡觸。觸即是空。空即是觸。即是智明如來。<br/>
6.意常思想能分別種種無盡法。法即是空。空即是法。即是法明如來。<br/>
<br/>
善男子。人之身心。是佛法器。亦是十二部大經卷也。<br/>
無始已來。轉讀不盡。不損毫毛如來藏經。<br/>
唯識心見性者之所能知。非諸聲聞凡夫所能知。<e>[/b]</e></B><br/>
<br/>
自己憑什麼可以了知.了悟『凡夫聲聞緣覺』皆不知之無上之法?<br/>
自己憑什麼可以超過人乘.天乘.聲聞.緣覺?<br/>
<br/>
一般人都對自己沒信心,<br/>
然後看過經文之後,又放棄了。<br/>
<br/>
經文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妙色身如來。<br/>
為什麼色即是空?<br/>
為什麼,色身即是妙色身如來?<br/>
<br/>
<B><s>[b]</s>善男子。讀誦此經。深解真理。即知身心是佛法器。<br/>
若醉迷不醒。不了自心。是佛法根本。流轉諸趣。墮於惡道。永沈苦海。不聞佛法名字。<e>[/b]</e></B><br/>
<br/>
身心,為何是佛法之器?<br/>
還要沉迷多久?才願覺醒</r>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天地八陽經

#9

文章 心開 »

<t>自己迷而不覺,卻說他人未悟</t>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cyc320
文章: 1086
註冊時間: 週一 3月 22, 2021 2:21 pm

Re: 天地八陽經

#10

文章 cyc320 »

<t>身心,為何是佛法之器?<br/>
還要沉迷多久?才願覺醒 <br/>
<br/>
原由:認知六道輪迴,例如世上沒有一個國家沒有監獄,犯了法的人進入監獄後便不自由了,所以犯人渴望出獄,並且出來後不希望再回去。這種情形如同我們凡夫需要修行,修行後離開三界,三界如牢獄,出了三界便不希望再回去。這是小乘的悟。但大乘的菩薩不怕進監牢,大乘菩薩當然不會因犯法而進監牢,而是要進去弘法,所以是來去自如的。</t>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