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研究大乘佛法(唯識法相)從相的生住滅,深入流注的生住滅之研究,即是所謂(背塵合覺)的開始。此為修佛的不二法門。妙吉祥如意 寫: 週四 10月 10, 2024 1:05 am 此帖與實修佛法功夫理論息息相關,不可等閒視之。。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卷1)
佛告大慧:
諸識有二種生住滅,非思量所知。
諸識有二種生:謂流注生,及相生。有二種住:謂流注住,及相住。有二種滅:謂流注滅,及相滅。
解深密經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相合﹐增
上廣大……
阿陀那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
我於凡愚不開眼,恐彼分別執為我。
諸識的流注生住滅,即是講異熟種子的展轉流行,心意識的結構機制(唯識法相宗)亦是因此而建立。
背塵合覺,具體的講:即是所謂大乘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多。
大乘菩薩行般若波羅密多。講白了就是修佛者借由唯識法相的流注相,深入唯識實性乃至證悟真如根本智(開悟明心、開佛知見),再依止此證悟真如根本智(佛知見)(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基礎上,乘(般若)之舟,渡達彼岸乃至彼彼岸,乃至無上正等正覺而成佛。
覺即佛,即真如。
瑜伽師地論 卷51
復次修觀行者,以阿賴耶識是一切戲論所攝諸行界故,略彼諸行,於阿賴耶識中,總為一團一積一聚,為一聚已,由緣真如境智,修習多修習故而得轉依。轉依無間,當言已斷阿賴耶識。
所謂:一團一積一聚,即是講唯識的種子流注。大乘修佛者藉由異熟種子流注(法流水)突破阿賴耶識的窠臼限制,(雜阿含經:齊識而還不能過彼)即是彌勒菩薩開示的當言已斷阿賴耶識(心解脫)。
成唯識論
彼緣阿賴耶識起人我見。
彼緣異熟識起法我見。
彼緣異熟、無垢識起平等性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