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長
《華嚴經》曰:一念普觀無量劫,無去無來亦無住。如是了知三世事,超諸方便成十力。
傳曰:
棗柏曰:“世尊在摩竭提國 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始成正覺,于普光明殿 入刹那際三昧。明以法界身為定體,無三世性故。從兜率天下降神,及入涅槃,四十九年住世,轉一切法輪,總不出刹那際。以此三昧,圓通始終,非三世古今故。”如是敘致,以總言之,一切過去、現在、未來諸佛,皆盡一智成佛,並眾生生死,亦不移刹那際,但眾生妄計 有年歲長短。如佛所說,即生即死,皆不移時。夫隨情言說,無有實義,以濟迷倒,謂之方便。若出情之法則不然,但入刹那際三昧,即成無上覺道。
道長
一念、無量劫、三世等,都是表示時間的單位。古人表示時間,與今人不同,不是用毫秒、秒、分鐘、小時、日、月、年、世紀等來表示,而是用刹那、一念、劫等來表示。但所代表的時間長短說法不一,有說六十刹那為一念,有說九十刹那為一念。世間從生成到毀滅的一個週期為一劫,劫表示較長的時間。三世,即過去、未來、現在,是概念性的說法。
一念,何其短也,一劫,何其長也。在世間眾生眼裡,一念與一劫,是有著巨大的差別的。但若能契入實相,一念與一劫,雖有時間的長短不同,卻實無 任何本質的差別。觀世間的萬事萬物,皆屬緣起,無有實在的自體,沒有什麼事物 從外而來使其增加一分,也沒有什麼事物 能離此而去使其減少一毫,無來無去,無生無滅,變化萬端 卻沒有實在的自性,過去如是,未來如是,現在亦如是,一念如是,一劫也無不如是。
《華嚴經》讚歎說,若能如此了知 世間過去未來 現在的一切事物,則能超越 一切方便言說修持而成就十力功德。十力,是佛之功德,換言之,即是成佛。
說一念與一劫無異,不僅是指一念中 與一劫中諸法的實相無異,還指一念中 與一劫中能證知此諸法實相的智慧無異。
所以說,無論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 皆以同一種智慧而成佛,並無二智可得.十方諸佛,同一智慧;一佛在不同的時間裡,即一念或一劫中,也始終同一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