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佛之知見(正知見)
發表於 : 週四 7月 14, 2022 10:15 am
這種說法.還在兩邊掙扎不得出!沒有兩邊嗎?只是不住兩邊超越兩邊,處處解脫。
這種說法.還在兩邊掙扎不得出!沒有兩邊嗎?只是不住兩邊超越兩邊,處處解脫。
佛無說無常.佛唯有說蓮華但信佛無言,蓮華從口出。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弟子法海請示:「後代迷人,如何得見佛性?」六祖大師說:「若識眾生,即是佛性。」
既然有後期大乘這麼多人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7月 08, 2022 11:16 am 隨順釋疑。
簡單地以金剛經的名句,來比看兩者的不同。
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節自金剛經)
原型句: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略)。 ( SA.265/ SN.22:95 如泡沫團經)
基本上,
一般人看起來,是沒有甚麼差別的,
但是,只要跳開信仰的束縛、稍微分析一下,就會察覺這2組句偈,形似而意別。
一個導向類婆羅門的梵我概念;
一個則導向貪嗔癡的熄滅。
====時間有限,有閒再續寫。
平安圓滿
佛陀證法界體性智藍海千尋 寫: 週四 7月 14, 2022 10:13 am這是顛倒見!執著有兩種:
一種是擇善固執。
一種是無明固執。
擇善固執時,無明轉為般若,執著轉為願力。
反之,執著轉為業力,般若轉為無明。
滅無明即成法界體性智.(究竟涅槃)
般若智連大圓鏡智也夠不上.何況是法界體性智?
既滅無明.成法界體性智.(究竟涅槃).哪裡還有願力?
將涅槃當作真.復又當作一邊.直將涅槃當輪迴道!舉例 :
一邊是涅槃(真)、一邊是輪迴(俗),問何處是中間 ?!
學友,次草 寫: 週四 7月 14, 2022 12:45 pm既然有後期大乘這麼多人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7月 08, 2022 11:16 am 隨順釋疑。
簡單地以金剛經的名句,來比看兩者的不同。
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節自金剛經)
原型句: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略)。 ( SA.265/ SN.22:95 如泡沫團經)
基本上,
一般人看起來,是沒有甚麼差別的,
但是,只要跳開信仰的束縛、稍微分析一下,就會察覺這2組句偈,形似而意別。
一個導向類婆羅門的梵我概念;
一個則導向貪嗔癡的熄滅。
====時間有限,有閒再續寫。
平安圓滿
不知不覺金剛經導向類婆羅門的梵我概念
犀牛能說出這種無知的原因嗎
是一句信仰的束縛就交待完了嗎
到底是這些人癡,還是犀牛癡
犀牛也無心去證明
更別說敢自證智力等級
表現出來就是極端自私心態
只許自己享用,不許別人知曉
這會是佛法嗎
當然不是
不管南傳大乘
都無此心態
如果還是沒勇氣說明
大家只好祝福他孤獨安享他自己想來的成就感
想如春時燄
我在外島上一次網,只為看一個畫面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7月 15, 2022 3:48 pm學友,次草 寫: 週四 7月 14, 2022 12:45 pm既然有後期大乘這麼多人漫步的犀牛 寫: 週五 7月 08, 2022 11:16 am 隨順釋疑。
簡單地以金剛經的名句,來比看兩者的不同。
句偈: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節自金剛經)
原型句: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略)。 ( SA.265/ SN.22:95 如泡沫團經)
基本上,
一般人看起來,是沒有甚麼差別的,
但是,只要跳開信仰的束縛、稍微分析一下,就會察覺這2組句偈,形似而意別。
一個導向類婆羅門的梵我概念;
一個則導向貪嗔癡的熄滅。
====時間有限,有閒再續寫。
平安圓滿
不知不覺金剛經導向類婆羅門的梵我概念
犀牛能說出這種無知的原因嗎
是一句信仰的束縛就交待完了嗎
到底是這些人癡,還是犀牛癡
犀牛也無心去證明
更別說敢自證智力等級
表現出來就是極端自私心態
只許自己享用,不許別人知曉
這會是佛法嗎
當然不是
不管南傳大乘
都無此心態
如果還是沒勇氣說明
大家只好祝福他孤獨安享他自己想來的成就感
想如春時燄
請學友切勿隨意做錯誤的猜測,那對身心不衛生。
實際上,犀牛時間有限,確實沒有太閒的心力去解釋。
有較長的空閒時,有緣就寫一下,沒空就沒辦法。
希望有空有緣吧。
平安 喜樂
真諦俗諦是二,中間是無住,於兩邊不住兩邊,是眾因緣生法的性質,名曰:佛性。漫步的犀牛 寫: 週四 7月 14, 2022 11:29 am 續寫。
原本要續寫金剛經句頌的導向問題,
但是,不經意瞥見學友聊起禪宗的二邊 !
就順手唸叨兩句,以免以訛傳訛而不自知。
實際上,二邊的教法,確實是源自於 佛陀的原始教法 !
只是,中國禪宗的二邊禪法,已經不同於的 佛陀教法了。
中國禪宗的二邊,
學理上的操作 :
任取二邊狀態、通透其性質、徹見中道實相、瞭悟心性本際,而甄至無上領悟。
實際上的困境 :
隨意的任取二邊,不知道用功方向,這只是徒增困擾、有礙於解脫。
舉例 :
一邊是涅槃(真)、一邊是輪迴(俗),問何處是中間 ?!
一邊是海、一邊是地,問何處是中間 ?!
一邊是男、一邊是女,問何處是中間 ?!
一邊是狗、一邊是貓,問何為中間?!
一邊是生、一邊是死,問何處是中間?!
一邊是日、一邊是月,問何處是中間?!
這種學法,真的能有甚麼益處嗎?
通常,不是淪於腦筋急轉彎、不然就是口水禪而已。
=======
那麼,佛陀的二邊教法,又是長甚麼樣子呢 ?
學理 : 藉由三世、五蘊..等法,遍知緣起而止息慾貪。
舉例: (節自:SA.1164/ AN.6.61 在中間經)
一邊是六內處,一邊是六外處,中間是受,愛為縫紩。 (愛染,將他們串了起來)
一邊是過去世,一邊是未來世,中間稱為現在世,愛為縫紩。 (愛染,將他們串了起來)
一邊是樂受,一邊是苦受,中間是不苦不樂,愛為縫紩。(愛染,將他們串了起來)
一邊是名,一邊是色,中間是識,愛為縫紩。(愛染,將他們串了起來)
一邊是有身,一邊是有身集,中間是有身滅,愛為縫紩。(愛染,將他們串了起來)
因此,解決了愛染,就當下解脫了。
那麼,如何解決愛染?
那就必須徹知緣起法、把握集起、滅去、愛著、過患、出離、三依一向的要領!
以上簡單略說
有空再敘說金剛經的句頌的問題。
平安 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