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跟班的弟子沒有ㄧ個,當下能搞懂六祖的「明心見性」。
當下不當下,不是重點
【《六祖壇經》
糟老頭 寫: 週二 2月 27, 2024 12:00 pm
是的, 若從文字理解, 可以有很角度不同的說法
個人以當時的問答因緣來理解
這句話是六祖大師回答法海禪師的提問:
[即心即佛]是什麼意思?
一般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但是即然所用的文字不用,應該就有不同的含義
心,佛差別在哪裏?六祖用兩個概念來區分
一個是無形的[念];一個是有形的[相]
這有形無形已把一切色心二法涵蓋在內
念頭生生滅滅,不管是正念妄念,都是[本性]的作用,假名為心
對於念頭能時時保持在[覺知]的狀態,稱之為佛
相,隨緣遇合而有生滅,這是[心]的作用,所謂心生則種種法生
能離開種種差別相,不起分別憎愛之心,如如不動,就叫[佛]
-
達摩祖師說:[只這心心心是佛。]六祖壇經:
「師曰:前念不生即心,後念不滅即佛;成一切相即心,離一切相即佛。(機緣品第七)
看得懂嗎?看得懂解釋一下。
有位法師 , 在臉書提出上面這個問題
有誰願意說說 [是啥意思?]
元音老人的略論明心見性,是比較簡單易懂的。
(1) 看破放下:開悟見性糟老頭 寫: 週一 2月 05, 2024 10:01 am 放下布袋
先保福和尚問:「如何是佛法大意?」
師放下布袋叉手。(1)
保福曰:「為只如此,還更有向上事?」
師負之而去。(2)
請問這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