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哪種知見?

一個留言板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哪種知見?

#1

文章 寂照世間 »

<t>把知見依五乘佛法,分為五種<br/>
1.人乘知見<br/>
2.天乘知見<br/>
3.聲聞乘知見<br/>
4.緣覺乘知見<br/>
5.菩薩乘知見.佛知見<br/>
<br/>
佛知見,是指菩薩以及佛知見,<br/>
也就是超越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知見<br/>
<br/>
而大家大概都讀過法華經以及六祖壇經,那麼,<br/>
什麼是佛知見?<br/>
菩薩乘知見?<br/>
<br/>
而自己平時,是以哪種知見為主?<br/>
<br/>
======================================<br/>
《六祖壇經.曹溪原本》<br/>
僧法達。<br/>
洪州人。七歲出家。常誦法華經。來禮祖師。頭不至地。師訶曰。禮不投地。何如不禮。汝心中必有一物。蘊習何事耶。<br/>
<br/>
曰。念法華經已及三千部。 <br/>
師曰。汝若念至萬部。得其經意。不以為勝。則與吾偕行。汝今負此事業。都不知過。聽吾偈曰。 <br/>
 禮本折幔幢 頭奚不至地 有我罪即生 亡功福無比。 <br/>
<br/>
師又曰。汝名什麼。曰。法達。師曰。汝名法達。何曾達法。<br/>
復說偈曰。<br/>
 汝今名法達 勤誦未休歇 空誦但循聲 明心號菩薩<br/>
 汝今有緣故 吾今為汝說 但信佛無言 蓮華從口發 <br/>
<br/>
達聞偈。悔謝曰。而今而後。當謙恭一切。弟子誦法華經。未解經義。心常有疑。和尚智慧廣大。願略說經中義理。師曰。法達。法即甚達。汝心不達。經本無疑。汝心自疑。汝念此經。以何為宗。達曰。學人根性暗鈍。從來但依文誦念。豈知宗趣。師曰。吾不識文字。汝試取經誦之一遍。吾當為汝解說。法達即高聲念經。至方便品。 <br/>
師曰。止。此經元來以因緣出世為宗。縱說多種譬喻。亦無越於此。 <br/>
何者因緣。經云。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一大事者。佛之知見也。世人外迷著相。內迷著空;若能於相離相。於空離空。即是內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開。是為開佛知見。 <br/>
<br/>
佛猶覺也。分為四門。開覺知見。示覺知見。悟覺知見。入覺知見。若聞開示。便能悟入。即覺知見。本來真性而得出現。汝慎勿錯解經意。見他道開示悟入。自是佛之知見。我輩無分。若作此解。乃是謗經毀佛也。彼既是佛。已具知見。何用更開。汝今當信。佛知見者。只汝自心。更無別佛。蓋為一切眾生。自蔽光明。貪愛塵境。外緣內擾。甘受驅馳。便勞他世尊從三昧起。種種苦口。勸令寢息。莫向外求。與佛無二。故云。開佛知見。吾亦勸一切人。於自心中常開佛之知見。 <br/>
<br/>
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br/>
<br/>
達曰。若然者。但得解義。不勞誦經耶。師曰。經有何過。豈障汝念。只為迷悟在人。損益由己。口誦心行。即是轉經。口誦心不行。即是被經轉。聽吾偈曰。 <br/>
 心迷法華轉 心悟轉法華 誦經久不明 與義作讎家 <br/>
 無念念即正 有念念成邪 有無俱不計 長御白牛車 <br/>
<br/>
達聞偈。不覺悲泣。言下大悟而告師曰。法達從昔已來。實未曾轉法華。乃被法華轉。再啟曰。 經云諸大聲聞乃至菩薩。皆盡思共度量。不能測佛智。今令凡夫但悟自心。便名佛之知見。自非上根。未免疑謗。又經說三車。羊鹿之車與白牛之車。如何區別。願和尚再垂開示。 <br/>
<br/>
師曰。經意分明。汝自迷背。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佛本為凡夫說。不為佛說。此理若不肯信者。從他退席。殊不知坐卻白牛車。更於門外覓三車。況經文明向汝道。唯一佛乘。無有餘乘。若二若三。乃至無數方便。種種因緣譬喻言詞。是法皆為一佛乘故。汝何不省。三車是假。為昔時故。一乘是實。為今時故。只教汝去假歸實。歸實之後。實亦無名。應知所有珍財。盡屬於汝。由汝受用。更不作父想。亦不作子想。亦無用想。是名持法華經。從劫至劫手不釋卷,從晝至夜無不念時也。 達蒙啟發。踊躍歡喜。以偈讚曰。 <br/>
<br/>
 經誦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 寧歇累生狂。 <br/>
 羊鹿牛權設 初中後善揚 誰知火宅內 元是法中王。 <br/>
<br/>
師曰。汝今後方可名念經僧也。達從此領玄旨。亦不輟誦經。<br/>
======================================================<br/>
讀過六祖壇經之後,請自問學到什麼?<br/>
然後,想不想跟六祖弟子法達禪師一樣的頓悟?</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2

文章 寂照世間 »

<r><QUOTE><s>[quote]</s><B><s>[b]</s>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惡。貪瞋嫉妒。諂佞我慢。侵人害物。自開眾生知見。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觀照自心。止惡行善。是自開佛之知見。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開佛知見。即是出世。開眾生知見。即是世見。汝若但勞勞執念以為功課者。何異犛牛愛尾。 <e>[/b]</e></B><e>[/quote]</e></QUOTE>

汝須念念開佛知見,勿開眾生知見<br/>
<br/>
眾生知見分為四種<br/>
勿開1.人乘知見<br/>
勿開2.天乘知見<br/>
勿開3.聲聞乘知見<br/>
勿開4.緣覺乘知見<br/>
<br/>
<br/>
什麼是菩薩知見.佛知見?<br/>
跟眾生知見不同<br/>
跟人乘知見不同,跟天乘知見.聲聞乘知見.緣覺乘知見不同<br/>
<br/>
五樓法,不同一樓人乘法,不同二樓天乘法,不同三樓聲聞法<br/>
不同四樓緣覺法<br/>
<br/>
不要再說佛法沒有分高下<br/>
沒有分高下的是金剛經,是夢幻之法的一樓與五樓沒有不同。<br/>
金剛經是說,不要分別夢中的一樓法與五樓法<br/>
<br/>
但是夢中的一樓,不是五樓<br/>
夢中的五樓,也不是一樓<br/>
金剛經,也沒有叫人不要學會五樓法<br/>
也沒有叫人不要學會夢幻泡影六喻法<br/>
<br/>
有時想想,佛法真的很難傳。<br/>
<br/>
自己能進步就不容易了,而自己得到了進步。<br/>
又沒人相信佛法是有用的<br/>
又傳不出去<br/>
所以,才說這是末法時期</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3

文章 寂照世間 »

<t>有人問老師。我應該如何,才能上大學?<br/>
老師答:想讀大學,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高中。<br/>
<br/>
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上高中?<br/>
老師答。想讀高中,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國中。<br/>
<br/>
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上國中?<br/>
老師答。想讀國中,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小學高年級。<br/>
<br/>
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上小學高年級。<br/>
老師答。想讀小學高年級,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小學低年級。</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4

文章 寂照世間 »

<r><B><s>[b]</s>有人問老師。我應該如何,才能上大學?<br/>
老師答:想讀大學,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高中。<e>[/b]</e></B><br/>
<br/>
有人問老師。我應該如何,才能開菩薩乘知見((佛知見))?<br/>
老師答:想開菩薩乘知見,並不難。<br/>
只要先學好緣覺乘知見。<br/>
<br/>
<B><s>[b]</s>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上高中?<br/>
老師答。想讀高中,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國中。<e>[/b]</e></B><br/>
<br/>
有人問老師。我應該如何,才能開緣覺乘知見?<br/>
老師答:想開緣覺乘知見,並不難。<br/>
只要先學好聲聞乘知見。<br/>
<br/>
<B><s>[b]</s>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上國中?<br/>
老師答。想讀國中,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小學高年級。<e>[/b]</e></B><br/>
<br/>
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開聲聞乘知見?<br/>
老師答。想開聲閱乘知見,並不難。<br/>
只要先學好天乘知見。<br/>
<br/>
<B><s>[b]</s>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上小學高年級。<br/>
老師答。想讀小學高年級,並不難。<br/>
只要先讀好小學低年級。<e>[/b]</e></B><br/>
<br/>
然後又問。我應該如何,才能開天乘知見。<br/>
老師答。想開天乘知見,並不難。<br/>
只要先學好人乘知見。</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5

文章 寂照世間 »

<r>前因後果<br/>
<br/>
有一樓,就有二樓<br/>
有人乘,就有天乘<br/>
<br/>
有二樓,就有三樓<br/>
有天乘,就有聲聞乘<br/>
<br/>
有三樓,就有四樓<br/>
有聲聞乘,就有緣覺乘<br/>
<br/>
有四樓,就有五樓<br/>
有緣覺乘,就有菩薩乘.般若乘<br/>
<br/>
<B><s>[b]</s>此有故彼有<e>[/b]</e></B><br/>
<br/>
沒有一樓,就沒有二樓<br/>
沒有二樓,就沒有三樓<br/>
沒有三樓,就沒有四樓<br/>
沒有四樓,就沒有五樓<br/>
<B><s>[b]</s><br/>
此無故彼無<e>[/b]</e></B><br/>
<br/>
前因後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6

文章 寂照世間 »

<t>麻煩用世間法的觀念套進佛法中<br/>
<br/>
世間法很有用,佛法一樣很有用。<br/>
沒有用的佛法,不是真正的佛法。<br/>
而是你弄錯了.學錯了。<br/>
<br/>
一堆人都忘記檢查佛法的效果與功用?<br/>
都不相信佛法是有用的<br/>
<br/>
然後,一堆人於佛法中,從來沒有多少進步成長,或良好的改變?<br/>
而都往往都視為正常的。<br/>
都不會檢討自己?反省自己?<br/>
是不是誤解了佛.菩薩.祖師大德們的意思?<br/>
是不是學錯了佛法?<br/>
<br/>
坦白講<br/>
十個學佛者,往往有九個都誤會了佛菩薩、祖師大德們..<br/>
<br/>
要是沒有誤會,<br/>
要是沒有學錯佛法,<br/>
那麼,就會這個月比上個月進步,這周比上周進步。<br/>
<br/>
而要是一周比一周進步,<br/>
其實不須多久,只要半年一年,你就會有非常大的進步與改變了<br/>
<br/>
而要是一月比一月進步也行<br/>
其實也不用多久,只要兩三年,一樣會有很大的進步與改變了</t>
訪客

Re: 哪種知見?

#7

文章 訪客 »

<r><YOUTUBE id="-VSnK8G430M"><URL url="https://youtu.be/-VSnK8G430M">https://youtu.be/-VSnK8G430M</URL></YOUTUBE></r>
頭像
心開
文章: 3111
註冊時間: 週四 9月 02, 2021 6:37 am

Re: 哪種知見?

#8

文章 心開 »

<t>只是演給眾生看的(捨智捨覺終成極愚),不用太在意,讓眾生知道這樣只是愚而已</t>
但由自悟而證涅槃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依智不依識)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其佗都是後來的不受後有 但得本莫愁末
因陀囉也帝莎訶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9

文章 寂照世間 »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50269" time="1631786266"><s>[quote=訪客 post_id=50269 time=1631786266]</s><CODE><s>[code]</s>https://youtu.be/-VSnK8G430M<e>[/code]</e></CODE><e>[/quote]</e></QUOTE>
N26n0009_001 法句經 第1卷<br/>
■ CBETA 電子佛典集成 » 南傳 (N) » 第 26 冊 » No.0009 » 第 1 卷 ▲上一卷 ▼下一卷<br/>
<br/>
<URL url="http://tripitaka.cbeta.org/N26n0009_001">http://tripitaka.cbeta.org/N26n0009_001</URL><br/>
<br/>
法句經<br/>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br/>
<br/>
※一雙品<br/>
<br/>
001.諸法意為導,意主意造作。人若染穢意,或語或〔身〕行,苦事則隨彼,如輪隨獸足。 <br/>
002.諸法意為導,意主意造作。人若清淨意、或語或〔身〕行,樂事則隨彼,如影之隨形。 <br/>
003.「彼罵我擲我,敗我奪取我」,於懷如此念,忿怨事不息。 <br/>
004.「彼罵我擲我,敗我奪取我」,不懷如是念,忿怨終自息。 <br/>
005.實於此世中,非以怨止怨,唯以〔忍〕止怨,此為古常法。 <br/>
<br/>
006. 彼人不曉悟:「我等終毀滅」。惟有此悟者,彼諍自然息。 <br/>
007. 唯求享樂事,不攝護諸根,飲食無限度,怠惰不精勤,彼實為魔服,如風吹弱樹。 <br/>
008. 不求享樂事,善護攝諸根,飲食有限度,信念又精勤,魔王不勝彼,如風吹巖山。 <br/>
009. 雖為纏袈裟,不脫垢濁者,無真實克己,不應纏袈裟。 <br/>
010. 離棄諸垢濁,善住於戒律,真實以克己,彼應纏袈裟。 <br/>
<br/>
011.非真思為真,真實為非真,住於邪思惟,則不達真實。 <br/>
012.於真知為真,非真知非真,住於正思惟,能達於真實。 <br/>
013.粗茸劣家屋,必受雨漏浸,如此不修心,貪欲則浸入。 <br/>
014.善茸精家屋,不受雨漏浸,如此善修心,貪欲不浸入。 <br/>
015.現世於此悲,死後他世悲,造諸惡業者,兩世皆憂悲。見自穢業已,彼悲彼苦惱。 <br/>
<br/>
016.現世於此喜,死後他世歡,造諸善業者,兩世皆歡喜。見自淨業已,彼樂彼歡喜。 <br/>
017.現世於此苦,死後他世苦,造諸惡業者,兩世皆受苦。謂:「今悲我作惡,墮惡趣更苦。」 <br/>
018.現世於此喜,死後他世歡,造諸善業者,兩世皆歡喜。謂:「今造善業喜,往善趣更喜。」 <br/>
019.縱多誦經典,放逸不實行,如牧算他牛,不入真沙門。 <br/>
020.<br/>
雖誦經典少,舉止遵法行,具足正智識,棄滅貪瞋癡,<br/>
善淨心解脫,捨離此世欲,此世或他世,入真沙門列。</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哪種知見?

#10

文章 寂照世間 »

<r>有位大師曾對弟子們說。<br/>
我的法門,<B><s>[b]</s><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又<e>[/color]</e></COLOR><e>[/b]</e></B>叫作一步法門,只要你學會了第一步,那麼,你就全部都學會了。<br/>
每次都只有一步。<br/>
例如:左腳,然後,右腳。<br/>
一步左腳,一步右腳,左腳.右腳,重復下去。<br/>
只要一直重復,再高的大樓,都可以爬上去。<br/>
再高的高山,一樣也可以。<br/>
<br/>
因此,只要有進步,就可以了。<br/>
一次只要進一步,那麼,你就學會了。<br/>
以後,就只有一直重復而已。<br/>
<br/>
果然,一步法門,真的不欺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