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頁 (共 230 頁)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9:49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靜明" post_id="63713" time="1643420448" user_id="25673"><s>[quote=靜明 post_id=63713 time=1643420448 user_id=25673]</s>
你試試,無能所吧。<br/>
沒有深厚的定慧基礎,是辦不到的。
<e>[/quote]</e></QUOTE>
是如此<br/>
如何驗證無能所呢<br/>
不是想來的吧<br/>
如果沒有耐性<br/>
要離所就難了<br/>
何況是能<br/>
善分別諸法相<br/>
於第一義而不動<br/>
諸聖說法諸多層面<br/>
真能離能所<br/>
必然已精通一切諸賢聖說<br/>
那就要出來度生<br/>
為眾生一一解惑<br/>
不是嗎</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0:06 am
由 靜明
<t>那就努力吧,一起加油。<br/>
我以念佛為專修,以觀照心念生滅為輔,加以理悟緣起法為要,目的是以成佛為終。<br/>
你呢?可以分享嗎?</t>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0:26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靜明" post_id="63718" time="1643421980" user_id="25673"><s>[quote=靜明 post_id=63718 time=1643421980 user_id=25673]</s>
那就努力吧,一起加油。<br/>
我以念佛為專修,以觀照心念生滅為輔,加以理悟緣起法為要。<br/>
你呢?可以分享嗎?
<e>[/quote]</e></QUOTE>
我也是觀心<br/>
觀一切念起源<br/>
不必為了名相爭執<br/>
而是要看自己對名相了解付出多少努力<br/>
所以不是為對錯而爭<br/>
是了解的範圍<br/>
看就知道您是正統學佛<br/>
但是要論法<br/>
還是要付出更多心力<br/>
您沒看一個勝性轉為大等<br/>
論了三個月沒完沒了<br/>
這就是缺少專家<br/>
所以我說<br/>
要小組討論<br/>
佛法學要多層面深入<br/>
在每一門中<br/>
體驗深入<br/>
才能顯現佛法的深奧<br/>
只是目前<br/>
包刮所有論壇<br/>
都是被名相所繫為多<br/>
如何能專注於一法深入<br/>
要突飛猛進<br/>
如何能跳過前人智慧而行<br/>
台灣目前佛教集團<br/>
不是說沒成就<br/>
是還有很大空間發展<br/>
我說主題如何定<br/>
就是不離解脫與獲得智慧的方向<br/>
不會被認為尋經討疏論的心態<br/>
我也提到每個法門研究日久就有長老<br/>
如此學佛怎會亂而不知方向<br/>
只可惜目前都是名相妄想問題<br/>
談不上心念生起細惑<br/>
如果不是學佛<br/>
我也無法改變年輕時的一切性情<br/>
對了解眾生心無法深入<br/>
團結就是力量<br/>
不是自由散漫的發展<br/>
這是我自認看的最清楚的一環</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0:37 am
由 靜明
<t>觀照心念,是為了對名色二法的糾結不清,提起正念。目標要擺在身心上,如實了知即可,認不認得百千文字之名相,是其次,語言文字是方便理解用的,要對治的是不當的名法(受想行思)轉成如理作意,隨順現量而覺空,就不會被諸念所矇了,諸念的源頭是無明,無明的體性才是真如。<br/>
觀照念頭,隨照隨息,不須刻意尋思,才能善滅戲論(名法),戲論滅(諸惑滅),三身四智自然成。<br/>
<br/>
(轉其名,不轉其體,所謂諸幻滅盡,非幻不滅),但證諸法無我,不礙諸法常圍繞。</t>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1:19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靜明" post_id="63723" time="1643423869" user_id="25673"><s>[quote=靜明 post_id=63723 time=1643423869 user_id=25673]</s>
觀照心念,是為了對名色二法的糾結不清,提起正念。目標要擺在身心上,如實了知即可,認不認得百千文字之名相,是其次,語言文字是方便理解用的,要對治的是不當的名法(受想行思)轉成如理作意,隨順現量而覺空,就不會被諸念所矇了,諸念的源頭是無明,無明的體性才是真如。<br/>
觀照念頭,隨照隨息,不須刻意尋思,才能善滅戲論(名法),戲論滅(諸惑滅),三身四智自然成。<br/>
<br/>
(轉其名,不轉其體,所謂諸幻滅盡,非幻不滅),但證諸法無我,不礙諸法常圍繞。
<e>[/quote]</e></QUOTE>
問題是前人寫論<br/>
後人看得懂嗎<br/>
所以我說要專家<br/>
而且是解行並重者<br/>
才能清楚說出心行<br/>
文字不是其次<br/>
是首衝<br/>
六祖就是典範<br/>
不識字能解說經義<br/>
眾生第一個難題就是文字障<br/>
為了誤解文字意思<br/>
後面所學必有層層障礙<br/>
所以文字般若排在首位<br/>
文字障礙不除<br/>
後更別說<br/>
念佛,禪修不需文字為輔<br/>
但是學成後豈會為文字所困<br/>
這就是佛法的奧秘</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1:20 am
由 妙吉祥如意
<r>復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修一切善法<e>[/color]</e></COLOR><e>[/b]</e></B>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B><s>[b]</s><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所言善法者<e>[/color]</e></COLOR><e>[/b]</e></B>。如來說<B><s>[b]</s><COLOR color="#8000FF"><s>[color=#8000FF]</s>非善法是名善法<e>[/color]</e></COLOR><e>[/b]</e></B>。<br/>
————————<br/>
如來說,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br/>
修佛三法印層次分明。<br/>
今人網路上談論佛法,就是少有掌握佛教三法印的理則,所以,就流於空談,無法真正獲得掌握佛法實修功夫的訣竅。<br/>
誠如金剛經透三句,<br/>
第一法印:凡夫修佛必須要能(找到善法)才能入門起修大乘佛法。<br/>
所以說,講修佛功夫,(法)這個字並非一般世俗概念,腦筋上想的(方法),虛言而已,更別說(善法)這個咚咚了……必須實實在在的從世尊法教,大乘經論中去研究挖掘這個(法)寶。<br/>
所以,我說一切大乘佛教經論,其實就是實踐修佛的寶典,武功秘笈……<br/>
<br/>
佛陀世尊說:見十二緣起。即是見法,見法即見佛。<br/>
彌勒菩薩云:阿賴耶識,必須修善法始得轉依斷滅。<br/>
<br/>
那麼,甚麼是法,甚麼是善法!?<br/>
.</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1:29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妙吉祥如意" post_id="61791" time="1642309975" user_id="57"><s>[quote=妙吉祥如意 post_id=61791 time=1642309975 user_id=57]</s>
經過樓上反覆引證經論細加比對,在融會貫通大乘佛經針對大乘佛法唯識法相之開示,我們已經大約掌握人命第八阿賴耶識與七轉識等相、用於肉身同存運作的唯識法相之真實法義。<br/>
那麼,就可以繼續深入第九阿陀那識的探討剝析……<br/>
<br/>
解深密經<br/>
<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br/>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e>[/color]</e></COLOR><e>[/b]</e></B>。<br/>
<br/>
成唯識論<br/>
<B><s>[b]</s>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e>[/color]</e></COLOR>。能依所依俱生滅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e>[/b]</e></B><br/>
<br/>
論文註解:<br/>
由此本識(如來藏識)具有成就諸法之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狀),(而此根據五蘊運作的種子薰習而就之人命阿賴耶識),<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非如勝性(一合相聖義諦,由無漏真空妙有)(頓然)轉為大等(有漏心識的最初緣起,一切種子如瀑流)。<e>[/color]</e></COLOR><e>[/b]</e></B><br/>
(就因為第八阿賴耶識靠五蘊薰習法種累積而增長成就),(是異熟)種子與果體(阿賴耶識)非一(因緣假合)故。(阿賴耶名狀)能依所依俱生滅(無常)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現識、轉識,二壞不壞,展轉相因)。(有名無實體之阿賴耶識)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br/>
<br/>
……成唯識論這段講出了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的緣起行相,是從無漏界(超物理空間)頓然轉出,如瀑布般綿綿不絕……<br/>
.
<e>[/quote]</e></QUOTE>
甚麽是善法<br/>
在這裏<br/>
非如勝性(一合相聖義諦,由無漏真空妙有)(頓然)轉為大等(有漏心識的最初緣起,一切種子如瀑流)<br/>
您的非如是不如<br/>
成唯識論的非如是,不是像<br/>
您敢重新比對就是善法<br/>
讓成唯識論的意思<br/>
回歸作者本意</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1:32 am
由 妙吉祥如意
<r><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幼稚園生, 我樓上講了好幾次 此(法),要教到你會 300年 都還不夠。<br/>
.<e>[/color]</e></COLOR><e>[/b]</e></B></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1:42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妙吉祥如意" post_id="63734" time="1643427153" user_id="57"><s>[quote=妙吉祥如意 post_id=63734 time=1643427153 user_id=57]</s>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幼稚園生, 我樓上講了好幾次 此(法),要教到你會 300年 都還不夠。<br/>
.<e>[/color]</e></COLOR><e>[/b]</e></B>
<e>[/quote]</e></QUOTE>
應該是三大阿僧祇劫<br/>
我還是不懂您在說甚麽<br/>
您從來不敢比對前人說法<br/>
就是心裏有鬼<br/>
甚麽鬼<br/>
我就是說三億年<br/>
您也聽不懂<br/>
論法沒主動性,就氣勢上已站不住腳<br/>
只能靠嘴硬撐著<br/>
說是護持法相宗<br/>
卻是亂人法義<br/>
十足的賣羊頭掛狗肉<br/>
連論的本意都不敢面對<br/>
要護持什麽</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六 1月 29, 2022 11:43 am
由 妙吉祥如意
<r>甚麽是善法<br/>
在這裏<br/>
非如勝性(一合相聖義諦,由無漏真空妙有)(頓然)轉為大等(有漏心識的最初緣起,一切種子如瀑流)<br/>
您的非如是不如<br/>
成唯識論的非如是,不是像<br/>
您敢重新比對就是善法<br/>
讓成唯識論的意思<br/>
回歸作者本意<br/>
————————<br/>
請問,作者本意是甚麼!?<br/>
你有本事就像我這樣詳細的做註解 大家再來討論。<br/>
————<br/>
經過樓上反覆引證經論細加比對,在融會貫通大乘佛經針對大乘佛法唯識法相之開示,我們已經大約掌握人命第八阿賴耶識與七轉識等相、用於肉身同存運作的唯識法相之真實法義。<br/>
那麼,就可以繼續深入第九阿陀那識的探討剝析……<br/>
<br/>
解深密經<br/>
<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br/>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e>[/color]</e></COLOR><e>[/b]</e></B>。<br/>
<br/>
成唯識論<br/>
<B><s>[b]</s>由此本識具諸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依斯建立阿賴耶名。非如勝性轉為大等。種子與果體非一故。能依所依俱生滅故。<e>[/color]</e></COLOR>與雜染法互相攝藏。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e>[/b]</e></B><br/>
<br/>
論文註解:<br/>
由此本識(如來藏識)具有成就諸法之種子,故能攝藏諸雜染法。依斯建立阿賴耶名(狀),(而此根據五蘊運作的種子薰習而就之人命阿賴耶識),<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非如勝性(一合相聖義諦,由無漏真空妙有)(頓然)轉為大等(有漏心識的最初緣起,一切種子如瀑流)。<e>[/color]</e></COLOR><e>[/b]</e></B><br/>
(就因為第八阿賴耶識靠五蘊薰習法種累積而增長成就),(是異熟)種子與果體(阿賴耶識)非一(因緣假合)故。(阿賴耶名狀)能依所依俱生滅(無常)故。與雜染法互相攝藏(現識、轉識,二壞不壞,展轉相因)。(有名無實體之阿賴耶識)亦為有情執藏為我。故說此識名阿賴耶。<br/>
<br/>
……成唯識論這段講出了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的緣起行相,是從無漏界(超物理空間)頓然轉出,如瀑布般綿綿不絕……<br/>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