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開悟前,開悟後
發表於 : 週日 5月 19, 2024 11:55 am
師曰。老僧無心可用。無道可修。 (顯現「平等相」)
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眾來。老僧無舌。何曾勸人來。 (了卻「平等如夢幻 」)
師曰。老僧自亦不會。(顯現「無間定」)
師曰。老僧尚無卓錐之地。什麼處聚眾來。老僧無舌。何曾勸人來。 (了卻「平等如夢幻 」)
師曰。老僧自亦不會。(顯現「無間定」)
Markdown enable
https://bodhicitta2.freeddns.org/newforum/
https://bodhicitta2.freeddns.org/newforum/viewtopic.php?t=62475
這老僧也不會!寂照世間 寫: 週日 5月 19, 2024 8:59 am 禪宗的開悟,是非凡非聖,或者是,非凡成聖
得即成聖,疾證菩提,失即成邪,速入塗炭。
你還有何貪心?與恐懼?
如果還以色身妄心來生活,那麼,肯定因執著而起貪嗔癡慢疑。
漸法
要從1.人乘知見,2.提昇為天乘知見,3.再提昇為聲聞知見、4.緣覺知見,
5.再提昇為夢幻的大乘知見。
然後,進入頓法提昇為5.1夢中人乘知見、5.2天乘知見、5.3夢中聲聞知見、5.4夢中緣覺知見,
5.5夢中的大乘知見。
金剛經言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已經是指,5.1與5.2、5.3、5.4、5.5這五者皆平等,無有
高下的差別。
而不是還有高下差別的,1.人乘、2.天乘、3.聲聞、4.緣覺、5.大乘。
只有通過夢喻幻喻,才會變成無有高下差別的平等不二。
也才是真正的般若波羅蜜。
也才能真正的如如不動,不取於相。
不會,有兩種。
迷時,人被夢境人事物所左右,悟解時,諸法為人所用。((少室六門)) 第四門安心法門(宗鏡及正法眼藏載之)
迷時人逐法。解時法逐人。解則識攝色。迷則色攝識。
但有心分別計較。自身現量者悉皆是夢。
若識心寂滅無一動念處。是名正覺。
世人因於見自己色身妄心,執著色身妄心,故不得道,故不得回歸真如本性第一月。問。世間人種種學問。云何不得道。
答。由見己故不得道。己者我也。至人逢苦不憂。遇樂不喜。由不見己故。所以不知苦樂者。由亡己故。得至虛無。己自尚亡。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學佛也有兩種:要嘛!依據經典。要嘛!依據自性。寂照世間 寫: 週日 5月 19, 2024 5:24 pm 不會,有兩種。
一種是退回大好山,攝用歸體,回歸識精第二月、本性第一月。
與所有人事物,不交會。
第二種的不會,是指夢中的會即不會。
從體起用如夢幻泡影。
夢中終日吃飯,但沒有吃到一粒米,夢中終日說話,沒有說過一句話。
也就是夢中終日勸人學禪修道,但是夢中無舌沒有勸過人學禪修道。
夢中幻人,終日行住坐臥,但是從來不曾行住坐臥。
因此,如如不動,不取不捨。
君不聞,歇即菩提。寂照世間 寫: 週日 5月 19, 2024 5:36 pm 迷時,人被夢境人事物所左右,悟解時,諸法為人所用。
迷時,人被色迷惑,悟解時,意識運用聲色。
但有心分別計較高下差別,種種現量都如夢境人事物。
如果識心諸法寂滅,而如如不動不取不捨,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是名正覺、覺悟、覺醒。
世人因於見自己色身妄心,執著色身妄心,故不得道,故不得回歸真如本性第一月。
智者逢苦不憂、遇樂不喜,因為知夢幻即離,離夢幻即覺。
由於見真如本性第一月故,見識精第二月故,所以不見色身妄心,不執著色身妄心。
所以不知苦樂者,因為,不執著於色身妄心,而回歸諩精第二月、本性第一月。
所以,無貪嗔癡慢疑。尚不住色身妄心,更有何物而不亡也。
歇即菩提
可以問一下私人問題嗎?過去曾經向誰學過佛法?哪個宗門?還是自我摸索?學了幾年?寂照世間 寫: 週日 5月 19, 2024 8:01 pm 歇即菩提
從執色身妄心,而回歸識精第二月、本性第一月。
而如果時常住於色身妄心,那麼就是著境即煩惱。
就會時常著境,而時常生起貪嗔癡慢疑。
因此,要可以時常歇即菩提,回歸第二月、第一月。
但是,也要從體起用,而來行夢中佛事,度化如幻眾生。
而不只是一灘死水。
所以,也要在夢境中勸人學禪修道,而同時也是及至於醒,了無所得。
因此,也無舌、無勸人學禪修道。
也不執著夢境人事物,而能離境的如如不動、不取不捨。
曾拜過師傅,學過世間法、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