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1

文章 寂照世間 »

<t>所以,你只是佛法初學者,如同小學低年級生,一樓的程度,<br/>
都沒有啥進步,與沒學佛的人差不多<br/>
<br/>
笨,你還要笨多久?<br/>
<br/>
五停心觀的慈悲觀,這算三樓佛法.國中佛法<br/>
於是,你就永遠學不會<br/>
因此,你的嗔心就無法減少<br/>
<br/>
佛傳慈悲觀,為的是對治嗔心。<br/>
但你卻無法學會。<br/>
<br/>
因為,你還沒有學會如處天堂,因此,你不願暫時放下別人的過錯。<br/>
而去先止,再觀對方的煩惱痛苦。<br/>
<br/>
於是,觀察對方的煩惱痛苦,你就不願意。<br/>
而因你不願意,所以,你始終學不會國中佛法五停心觀。</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2

文章 寂照世間 »

<t>慈悲觀<br/>
五停心觀的其中一種,國中佛法,三樓佛法<br/>
<br/>
多數人還學不會的高級佛法。<br/>
不要小看五停心觀<br/>
十個學佛者,九個還不會。</t>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3

文章 寂照世間 »

<t>誰說慈悲觀容易<br/>
這很難的,好嗎?<br/>
<br/>
心量還沒打開的人,還待在人乘境界的人<br/>
是沒有人願意暫時原諒對方,然後去觀察對方的煩惱痛苦的<br/>
<br/>
如果有<br/>
那麼,此人的程度已經在佛法的三樓了,已經是佛法國中生了<br/>
已經遠超一般人了<br/>
<br/>
而一般人的願意,如果沒有從中生起同情與慈悲,那還不是真正的慈悲觀。<br/>
慈悲觀還沒有觀察成功<br/>
<br/>
什麼是慈悲觀?<br/>
就是先止後觀,從中生起同情.慈悲,是名慈悲觀。<br/>
<br/>
這很難的,OK?</t>
軟體之美
文章: 256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天乘也有

#64

文章 軟體之美 »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1708" time="1633585891"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1708 time=1633585891 user_id=62]</s>
慈悲觀<br/>
五停心觀的其中一種,國中佛法,三樓佛法<br/>
<br/>
多數人還學不會的高級佛法。<br/>
不要小看五停心觀<br/>
十個學佛者,九個還不會。
<e>[/quote]</e></QUOTE>
<URL url="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7720">https://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7720</URL><br/>
<br/>
<br/>
善修慈心定可以生到遍淨天(色界三禪第三天),善修悲心定可以生虛空處天(無色界的第一天),善修喜心定可以生識處天(無色界第二天),善修捨定可以生無所有處天(無色界第三天)<br/>
<br/>
<br/>
<br/>
《中阿含經》有兩處記載佛陀本生——外道仙人「善眼大師」15[15],教其弟子修習慈心,得生梵世界,善眼更加修增上慈(慈無量定),故命終後生在光音天,劫成時生梵界作大梵王。還有,《增一阿含》中佛陀說道其本生:<br/>
「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復過七劫不來此世,復於七劫中生光音天,復於七劫生空處天梵天處為大梵天,無與等者,統百千世界,三十六反為天帝釋形,無數世為轉輪王。」16[16]<br/>
《中阿含經》有兩處記載佛陀本生——外道仙人「善眼大師」15[15],教其弟子修習慈心,得生梵世界,善眼更加修增上慈(慈無量定),故命終後生在光音天,劫成時生梵界作大梵王。還有,《增一阿含》中佛陀說道其本生:<br/>
「昔我自念七年行慈心,復過七劫不來此世,復於七劫中生光音天,復於七劫生空處天梵天處為大梵天,無與等者,統百千世界,三十六反為天帝釋形,無數世為轉輪王。」16[16]</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5

文章 寂照世間 »

<t>大人通常不會與幼稚園生計較,而會原諒幼稚園的小朋友。<br/>
與小朋友計較會丟臉。<br/>
<br/>
修學佛法,也要如此。<br/>
能夠原諒與關心幫助的對像,要能愈來愈多,年紀要漸漸變大。<br/>
好比說。自己一開毀只能原諒真的幼稚園小朋友,而還不能原諒小學生。<br/>
而隨著自己年紀的長大,漸漸的可以原諒關心的對象,年紀就能愈來愈大<br/>
<br/>
好比說。自己上國小時,就可以原諒關心幼稚園生<br/>
上國中時,就可以原諒與關心小學生<br/>
上高中時,就可以原諒與關心國中生<br/>
上大學時,就可以原諒關心高中生<br/>
<br/>
當自己三十歲時,就可以原諒二十歲的人<br/>
四十歲時,就可以原諒三十歲的人<br/>
五十歲時,就可以原諒四十歲的人<br/>
以此類推<br/>
<br/>
原理就是這樣<br/>
要能原諒關心的對象,要能愈來愈多,範圍要能感來愈廣<br/>
所以,般若大乘,又稱為大方廣<br/>
<br/>
不要小家子氣,一直與人計較</t>
軟體之美
文章: 256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佛法雖說天界好,但不勸人生天

#66

文章 軟體之美 »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1773" time="1633674933"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1773 time=1633674933 user_id=62]</s>
天乘境界之人,在五層佛法中,只是第二層<br/>
但這第二層,已經遠超世間之人了<br/>
<br/>
你還會自卑嗎?還會嫉妒嗎?<br/>
成為天乘人,學會常行十善如處天堂<br/>
你就不會自卑,更不會嫉妒他人了。<br/>
<br/>
佛法真的很強大
<e>[/quote]</e></QUOTE>
<URL url="http://yinshun-edu.org.tw/en/book/export/html/2202">http://yinshun-edu.org.tw/en/book/export/html/2202</URL><br/>
佛法雖說天界好,但<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不勸人生天<e>[/shadow]</e></SHADOW>,因為天不徹底。耶穌教說,生天得永生,永遠是快樂和平長壽。佛法說,天國雖然長壽,一萬十萬百萬千萬以至萬萬年,總有一天,<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福報完了,定力盡了,還是要墮落,不過只是享長期的福罷了,並沒有解決生死的問題<e>[/shadow]</e></SHADOW>。佛法是要求能夠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7

文章 寂照世間 »

<r>說是這麼說。<br/>
但是般若乘是五樓,而天乘法只是二樓。<br/>
不過要檢查自己?<br/>
<br/>
多數人還不是二樓人,有何資格看不起耶穌教?<br/>
<br/>
甚至聖經舊約的傳道書與佛經所教也是相同的<br/>
<br/>
<br/>
<URL url="https://bodhicitta.freeddns.org/viewtopic.php?f=3&t=42321"><LINK_TEXT text="viewtopic.php?f=3&t=42321">https://bodhicitta.freeddns.org/viewtopic.php?f=3&t=42321</LINK_TEXT></URL><br/>
《聖經.舊約.傳道書.和合本》<br/>
第一章<br/>
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br/>
<br/>
萬事令人厭倦都是虛空<br/>
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br/>
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8

文章 寂照世間 »

<r>佛法修學的次第一定是先小後大<br/>
<br/>
<br/>
在佛法裡面,世尊在《佛藏經》裡說過,《佛藏經》是一部經的名字,不是《大藏經》,是一部小經,佛在這個經上說,<B><s>[b]</s><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e>[/color]</e></COLOR><e>[/b]</e></B>。這釋迦牟尼佛的教誨,釋迦牟尼佛重視修學的次第,一定先小後大。小乘是什麼?小乘教你怎麼做人,怎樣做個好人,怎樣做個善人。經典一展開,「善男子、善女人」,那是有標準的,持戒、守規矩,這才叫善人。所以佛教在中國小乘經典翻譯得非常完備,跟現在南傳巴利文的《藏經》一對比,我沒做過這個工作,章嘉大師告訴我的,大概巴利文經典比我們只多五十部的樣子,全部差不多三千多部,巴利文只比我們多五十幾部,你就曉得這個翻譯是多麼完整。在隋唐時候小乘有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是學佛的人必須要學習的,在這紮根,這佛教小學。可是到唐朝中葉之後,我們這些祖師大德就不學小乘了。所以到宋朝的時候這兩個宗派就沒有了,現在不是研究佛教歷史的都不知道有這兩個宗派,這兩個宗派大概失傳一千年了。那怎麼辦?小乘不要了,去學大乘,這行嗎?這是釋迦牟尼佛所不許可的。我們的祖師大德就用儒、用道代替小乘,成績不錯!差不多一千三百多年來,無論是哪一宗,人才輩出,說明成績可觀,祖師們沒有做錯。<br/>
<br/>
  今天麻煩大了,小乘不學,儒跟道也不學,這個問題嚴重了,大乘不得其門而入,原因在此地。縱然去研究大乘,沒有儒跟道的基礎、沒有佛的小乘的基礎,變成什麼?變成學術,他一生所研究的,他能講、他能寫,做不到,煩惱習氣一點都沒有斷,還是凡夫。那他呢?我們今天講,佛學,他是搞佛學的,把佛法當作一門學問來研究,那麼成績是知識,不是戒定慧。學佛一定是戒定慧三無漏學,戒定慧不要了,那就變成三有漏學,不是無漏學了,有漏學是世間法,所謂有漏就是煩惱習氣完全沒有斷掉。這是最近這一百五十年普遍的現象,不但在中國,在外國也不例外。這個現象如果再要這麼下去,佛法就在這個世間消失了,經典還留著在,統統變成學術、變成佛學的知識,裡頭戒定慧這三無漏學的功德利益我們完全得不到。<br/>
<br/>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八八集)2011/7/10 檔名:02-039-0488<br/>
淨空法師</r>
軟體之美
文章: 2565
註冊時間: 週三 4月 14, 2021 9:18 a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69

文章 軟體之美 »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2115" time="1634008427"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2115 time=1634008427 user_id=62]</s>
佛法修學的次第一定是先小後大<br/>
<br/>
<br/>
在佛法裡面,世尊在《佛藏經》裡說過,《佛藏經》是一部經的名字,不是《大藏經》,是一部小經,佛在這個經上說,<B><s>[b]</s><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佛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e>[/color]</e></COLOR><e>[/b]</e></B>。這釋迦牟尼佛的教誨,釋迦牟尼佛重視修學的次第,一定先小後大。小乘是什麼?小乘教你怎麼做人,怎樣做個好人,怎樣做個善人。...無漏學的功德利益我們完全得不到。<br/>
<br/>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八八集)2011/7/10 檔名:02-039-0488<br/>
淨空法師
<e>[/quote]</e></QUOTE>

天乘去天堂享福<br/>
小乘了脫生死輪迴<br/>
<br/>
你老是把天乘獨立出來好像聲聞乘無天乘法<br/>
<br/>
證初果的先決條件是四預流支:<br/>
<br/>
親近善士<br/>
聽聞佛法<br/>
內正思惟<br/>
法次法向(依循正確的修道次第)<br/>
<br/>
因此成就四不壞信者,就證得須陀洹果。須陀洹果的成就,代表三無漏學中的戒行圓滿[5],雖尚不能夠永遠脫離輪迴,但已永遠不會墜落至三惡道,<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在於人、天中,至多往返投生七次<e>[/shadow]</e></SHADOW>,就可以究竟解脫<br/>
<br/>
斯陀含為梵語,翻譯成漢語、中文的意思是「一往來」,佛經中也稱為「一上一還」,指的是:<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最多只會在天界與人間再往返一次<e>[/shadow]</e></SHADOW>,就能夠完全解脫,永遠出離輪迴。得一來果的聖者<br/>
<br/>
證阿那含果的聖者,已經斷了欲界的煩惱修惑,不再染著欲界的五欲。因斷除了欲界的貪愛,必定證得初禪。死後將會離開欲界,上升色界或無色界,在那邊入涅槃,不再返還欲界。</r>
寂照世間
文章: 2626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5, 2021 4:33 pm

Re: 修學佛法,也如小學中學大學

#70

文章 寂照世間 »

<t>聲聞乘是三樓<br/>
天乘是二樓<br/>
人乘是一樓<br/>
<br/>
麻煩看清楚,不要誤會我的意思<br/>
聲聞乘是國中,天乘是小學高年級<br/>
<br/>
六祖說。常行十善,天堂便至,就是如處天堂。<br/>
麻煩看清楚,在人世間,就如處天堂,不是死了之後,才可以如處天堂。<br/>
<br/>
修學佛法,麻煩要有進步<br/>
不要修學多年之後,還跟沒學佛的人差不多<br/>
不要一直只是初學者,佛法小學低年級<br/>
<br/>
麻煩要升級成為二樓的天乘,三樓的聲聞,四樓的緣覺,五樓的般若</t>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