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頁 (共 17 頁)
夸父追日
發表於 : 週六 10月 09, 2021 1:56 pm
由 沒完沒了
<t>寂照世間<br/>
大學生<br/>
Re: 賣佛經像有沒有罪?<br/>
引言<br/>
文章 週六 10月 09, 2021 1:47 pm<br/>
<br/>
聖嚴法師有教過<br/>
不要討厭自己,自己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br/>
要試著去接受自己<br/>
<br/>
這一點很重要,我發現很多人還沒有學起來。<br/>
<br/>
不要討厭自己,不要判斷自己,不要譴責自己。<br/>
不然,就會逃避自己,就會引發自我保護機制,俱生我執。<br/>
就會變成兩面人,就會無法真的面對自己。<br/>
就會變成兩套標準<br/>
<br/>
就會變成善的一半惡的一半,而當善的自己與惡的自己,發<br/>
生爭鬥時,不管如何輸的都是自己。<br/>
惡的自己贏了,善的就輸了。<br/>
而善的自己贏了,那也沒用,惡的也是自己。<br/>
<br/>
佛法修學失敗,很多人都是在這裏失敗的</t>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10, 2021 8:25 pm
由 寂照世間
<t>不要討厭自己<br/>
<br/>
一開始是人乘的凡夫,一開始是佛法小學低年級生<br/>
凡夫有貪嗔癡慢疑,是正常的事<br/>
小學低年級生,不懂佛法,也是正常的事情。<br/>
<br/>
因此,要去試著接受自己,面對自己,了解自己。<br/>
自己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br/>
暫時放下對自己的討厭.生氣.抱怨,嗔恨..<br/>
不要討厭自己,不要判斷自己,不要譴責自己<br/>
放下對自己的是非判斷<br/>
<br/>
然後,開始去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常隨佛學<br/>
也就是去接觸善知識,去觀察善知識<br/>
禮敬善知識,稱讚善知識,常隨善知識學<br/>
去發現善知識的優點長處,然後,覺得不錯的,試著學起來。<br/>
然後也去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增加自己的優點長處。<br/>
<br/>
修學布施行善,常行人乘善法。<br/>
而修學日久,還要把人乘善法提昇為天乘善法。<br/>
<br/>
助人為快樂之本<br/>
如果你時常布施助人,而可以常常歡喜快樂<br/>
那麼,你就學會常行十善如處天堂了。<br/>
<br/>
但是,如果你布施助人,而並不會歡喜快樂,或沒有時常<br/>
快樂,並沒有感受到天堂便至如處天堂。<br/>
那麼,你還沒有學會天乘善法,你行的只是人乘善法而已。<br/>
還需要努力的去提昇人乘善法</t>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日 10月 10, 2021 8:57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1992" time="1633868724"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1992 time=1633868724 user_id=62]</s>
不要討厭自己<br/>
<br/>
一開始是人乘的凡夫,一開始是佛法小學低年級生<br/>
凡夫有貪嗔癡慢疑,是正常的事<br/>
小學低年級生,不懂佛法,也是正常的事情。<br/>
<br/>
因此,要去試著接受自己,面對自己,了解自己。<br/>
自己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br/>
暫時放下對自己的討厭.生氣.抱怨,嗔恨..<br/>
不要討厭自己,不要判斷自己,不要譴責自己<br/>
放下對自己的是非判斷<br/>
<br/>
然後,開始去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常隨佛學<br/>
也就是去接觸善知識,去觀察善知識<br/>
禮敬善知識,稱讚善知識,常隨善知識學<br/>
去發現善知識的優點長處,然後,覺得不錯的,試著學起來。<br/>
然後也去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增加自己的優點長處。<br/>
<br/>
修學布施行善,常行人乘善法。<br/>
而修學日久,還要把人乘善法提昇為天乘善法。<br/>
<br/>
助人為快樂之本<br/>
如果你時常布施助人,而可以常常歡喜快樂<br/>
那麼,你就學會常行十善如處天堂了。<br/>
<br/>
但是,如果你布施助人,而並不會歡喜快樂,或沒有時常<br/>
快樂,並沒有感受到天堂便至如處天堂。<br/>
那麼,你還沒有學會天乘善法,你行的只是人乘善法而已。<br/>
還需要努力的去提昇人乘善法
<e>[/quote]</e></QUOTE>
重點是學會自愛<br/>
真正愛己而愛人</r>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1, 2021 8:32 am
由 訪客
<t> 太原孚上座,雪峰義存禪師之法嗣,姓氏未詳。初在揚州光孝寺講《涅槃經》。有一位行腳的禪者為大雪所阻,亦隨往聽講。當孚上座講到三因佛性、三德法身,大講特講法身妙理的時候,禪者不禁失笑。 <br/>
孚上座講法之後,請禪者吃茶,說道:“某甲素志狹劣,依文解義,適蒙見笑,且望見教。” <br/>
禪者道:“實笑座主不識法身。” <br/>
孚上座問:“如此解說,何處不是?” <br/>
禪者道:“請座主更說一遍。” <br/>
孚上座道:“法身之理,猶若太虛,豎窮三際,橫亙十方,彌綸八極,包括二儀,隨緣赴感,靡不週遍。” <br/>
禪者道:“不道座主說不是,只是說得法身量邊事,實未識法身在。” <br/>
孚上座道:“既然如是,禪德當為我說。” <br/>
禪者道:“座主還信否?” <br/>
孚上座道:“焉敢不信?” <br/>
禪者道:“若如是,座主輟講旬日,于室內端然靜慮,收心攝念,善惡諸緣,一時放卻。” <br/>
孚上座于是依禪者所教,萬緣放下,罷講靜坐,脅不至席。從初夜至五更,忽聞鼓角聲,豁然契悟。 <br/>
孚上座一時身心踴躍,便下座去扣禪者之門。 <br/>
禪者問:“阿誰?” <br/>
孚上座道:“某甲。” <br/>
禪者呵斥道:“教汝傳持大教,代佛說法,夜來為甚麼醉酒臥街?” <br/>
孚上座道:“禪德自來講經,將生身父母鼻孔扭捏,從今已去(以後),更不敢如是。” <br/>
禪者道:“且去,來日相見。” <br/>
從此以後,孚上座不再講經,而是行遊四方,遍參禪德,一時名聞宇內。 <br/>
孚上座嘗遊浙中,登徑山法會。一日于大佛殿前,有僧問他:“上座曾到五台否?”孚上座道:“曾到。”那僧又問:“還見文殊麼?”孚上座道:“見。”那僧問:“什麼處見?”孚上座道:“徑山佛殿前見。”那僧後來到雪峰座下,把與孚上座酬答之事告訴了雪峰禪師。雪峰禪師道:“何不教伊入嶺來?” <br/>
孚上座聽說之後,便趕緊整理行裝,前往福建。初上雪峰,孚上座便在廨(xie)院(古代叢林中,用來主管財務、負責接待等事務的專用場所,大致相當于現在普通寺院裡的客堂)中暫時憩錫。一日,孚上座幫助廨院分發柑子給僧眾,長慶慧稜和尚問:“什麼處將來?”孚上座道:“嶺外將來。”長慶道:“遠涉不易,擔負得來。”孚上座道:“柑子!柑子!” <br/>
嗣後,孚上座便上山參雪峰禪師。雪峰禪師聽說,便集眾于法堂之上。孚上座來到法堂,立于座右,看了雪峰禪師一眼,雪峰禪師才顧視,孚上座便下看知事。第二天,孚上座便上堂禮拜雪峰禪師,說道:“某甲昨日觸忤和尚。”雪峰禪師道:“知是般事便休。” <br/>
一日,雪峰禪師見孚上座,便指著太陽給他看。孚上座遂搖手而出。雪峰禪師道:“汝不肯我那!”孚上座道:“和尚搖頭,某甲擺尾。什麼處不肯和尚?”雪峰禪師道:“到處也須諱切(回避)。” <br/>
雪峰禪師曾經問孚上座:“見說臨濟有三句,是否?”孚上座道:“是。” <br/>
雪峰禪師問:“作麼生是第一句?”孚上座舉目視之。雪峰禪師道:“此猶是第二句。如何是第一句?”孚上座遂叉手而退。 <br/>
雪峰禪師知道孚上座已經徹悟,遂予印可。從此以後師資道契,孚上座亦不再他遊,留在雪峰座下充當浴頭。 <br/>
孚上座悟道後,不曾出世傳法。後歸維揚,被陳尚書留在宅中供養。臨終前,孚上座謂尚書曰:“來日講一遍《大涅槃經》,報答尚書。” <br/>
齋茶完畢,孚上座于是升座說法,<br/>
<br/>
默然良久,乃揮戒尺一下,說道:“如是我聞。”接著召喚尚書,尚書應諾。孚上座道:“一時佛在。”話未說完,便脫殼而去。<br/>
下一页 上一页<br/>
返回列表<br/>
返回首页<br/>
©2021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br/>
Powered by iwms</t>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1, 2021 12:05 pm
由 寂照世間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51993" time="1633870667"><s>[quote=訪客 post_id=51993 time=1633870667]</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1992" time="1633868724"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1992 time=1633868724 user_id=62]</s>
不要討厭自己<br/>
<br/>
一開始是人乘的凡夫,一開始是佛法小學低年級生<br/>
凡夫有貪嗔癡慢疑,是正常的事<br/>
小學低年級生,不懂佛法,也是正常的事情。<br/>
<br/>
因此,要去試著接受自己,面對自己,了解自己。<br/>
自己是怎麼樣的?就是怎麼樣的。<br/>
暫時放下對自己的討厭.生氣.抱怨,嗔恨..<br/>
不要討厭自己,不要判斷自己,不要譴責自己<br/>
放下對自己的是非判斷<br/>
<br/>
然後,開始去禮敬諸佛稱讚如來常隨佛學<br/>
也就是去接觸善知識,去觀察善知識<br/>
禮敬善知識,稱讚善知識,常隨善知識學<br/>
去發現善知識的優點長處,然後,覺得不錯的,試著學起來。<br/>
然後也去發現自己的優點長處,增加自己的優點長處。<br/>
<br/>
修學布施行善,常行人乘善法。<br/>
而修學日久,還要把人乘善法提昇為天乘善法。<br/>
<br/>
助人為快樂之本<br/>
如果你時常布施助人,而可以常常歡喜快樂<br/>
那麼,你就學會常行十善如處天堂了。<br/>
<br/>
但是,如果你布施助人,而並不會歡喜快樂,或沒有時常<br/>
快樂,並沒有感受到天堂便至如處天堂。<br/>
那麼,你還沒有學會天乘善法,你行的只是人乘善法而已。<br/>
還需要努力的去提昇人乘善法
<e>[/quote]</e></QUOTE>
重點是學會自愛<br/>
真正愛己而愛人
<e>[/quote]</e></QUOTE>
是的,你說出了重點<br/>
<br/>
自愛愛人,自利利人,自度度人</r>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1, 2021 12:38 pm
由 寂照世間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52009" time="1633912346"><s>[quote=訪客 post_id=52009 time=1633912346]</s>
雪峰禪師知道孚上座已經徹悟,遂予印可。從此以後師資道契,孚上座亦不再他遊,留在雪峰座下充當浴頭。 <br/>
孚上座悟道後,不曾出世傳法。後歸維揚,被陳尚書留在宅中供養。臨終前,孚上座謂尚書曰:“來日講一遍《大涅槃經》,報答尚書。” <br/>
齋茶完畢,孚上座于是升座說法,<br/>
<br/>
默然良久,乃揮戒尺一下,說道:“如是我聞。”接著召喚尚書,尚書應諾。孚上座道:“一時佛在。”話未說完,便脫殼而去。
<e>[/quote]</e></QUOTE>
雪峰弟子太原孚上座。<br/>
默然良久,捙戒尺一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br/>
<br/>
不是沒說完,而是一切法空,<br/>
一切法空,有說沒說,說完沒說完,一樣是一切法空<br/>
好一個大涅槃經。</r>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一 10月 11, 2021 9:13 pm
由 訪客
<r><SIZE size="200"><s>[size=200]</s>孚上座悟道後,不曾出世傳法。<e>[/size]</e></SIZE><br/>
深知前過-未證言證<br/>
潔身自愛-真佛弟子</r>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12, 2021 10:10 am
由 看客
<r><QUOTE><s>[quote]</s>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br/>
總是找個藏心所在
<e>[/quote]</e></QUOTE>
因為通達因緣業果變化規律,所以能夠趨吉避凶了生脫死。</r>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12, 2021 11:07 am
由 訪客
<t>Re: 云何無學?<br/>
由 心開 » 週二 10月 12, 2021 7:56 am <br/>
<br/>
本無萬法可心明,心明本無可萬法<br/>
道不在道,在明明德<br/>
道不在諍,在於止諍<br/>
識隨萬境波,波無識能靜<br/>
隨識認得機,收線一時休<br/>
<br/>
本心自有本心住,自心自有自心明<br/>
<br/>
只要你見性了怎麼作都是對的,只要你不見性作什麼都是不對的<br/>
只言見性不論禪定解脫,若人徹悟,明心見性,亦同千佛,從現在起我是師了。</t>
Re: 夢幻泡影之法
發表於 : 週二 10月 12, 2021 11:28 a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看客" post_id="52111" time="1634004651"><s>[quote=看客 post_id=52111 time=1634004651]</s>
<QUOTE><s>[quote]</s>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br/>
總是找個藏心所在
<e>[/quote]</e></QUOTE>
因為通達因緣業果變化規律,所以能夠趨吉避凶了生脫死。
<e>[/quote]</e></QUOTE>
因為所以<br/>
所以因爲</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