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 (共 16 頁)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8:42 pm
由 訪客
<t>狐狸尾巴,簡稱狐巴<br/>
胡說八道,簡稱胡八</t>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8:56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732" time="1649594523"><s>[quote=訪客 post_id=76732 time=1649594523]</s>
狐狸尾巴,簡稱狐巴<br/>
胡說八道,簡稱胡八
<e>[/quote]</e></QUOTE>
未證言證好高騖遠<br/>
譁眾取寵竟與佛諍</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9:02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734" time="1649595412"><s>[quote=訪客 post_id=76734 time=1649595412]</s>
<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732" time="1649594523"><s>[quote=訪客 post_id=76732 time=1649594523]</s>
狐狸尾巴,簡稱狐巴<br/>
胡說八道,簡稱胡八
<e>[/quote]</e></QUOTE>
未證言證好高騖遠<br/>
譁眾取寵竟與佛諍
<e>[/quote]</e></QUOTE>
孰能勝出且待下期分曉</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日 4月 10, 2022 9:15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736" time="1649595771"><s>[quote=訪客 post_id=76736 time=1649595771]</s>
<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734" time="1649595412"><s>[quote=訪客 post_id=76734 time=1649595412]</s>
<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732" time="1649594523"><s>[quote=訪客 post_id=76732 time=1649594523]</s>
狐狸尾巴,簡稱狐巴<br/>
胡說八道,簡稱胡八
<e>[/quote]</e></QUOTE>
未證言證好高騖遠<br/>
譁眾取寵竟與佛諍
<e>[/quote]</e></QUOTE>
孰能勝出且待下期分曉
<e>[/quote]</e></QUOTE>
起念便是貪嗔癡<br/>
吃飽太閑時間多</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1, 2022 8:33 am
由 訪客
<r>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 <br/>
<br/>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br/>
<br/>
<br/>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羅言: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羅!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尊者摩訶拘絺羅!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繫縛。<br/>
<br/>
人問言: 『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為等問不?」 <br/>
<br/>
答言: 「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br/>
<br/>
<br/>
「如是 , 尊者摩訶拘絺羅!<U><s>[u]</s>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e>[/u]</e></U>。」<br/>
<br/>
<br/>
貪嗔癡[行相]甚深,貪嗔癡空寂性[本質]倍復甚深。若識貪嗔癡,學法有大益!</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1, 2022 8:52 a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814" time="1649637183"><s>[quote=訪客 post_id=76814 time=1649637183]</s>
尊者摩訶拘絺羅問尊者舍利弗言: <br/>
<br/>
「云何,尊者舍利弗!眼繫色耶?色繫眼耶?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意繫法耶?法繫意耶?」 <br/>
<br/>
<br/>
尊者舍利弗答尊者摩訶拘絺羅言: 「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尊者摩訶拘絺羅!於其中間,若彼欲貪是其繫也。尊者摩訶拘絺羅!譬如二牛,一黑一白,共一軛鞅繫縛。<br/>
<br/>
人問言: 『為黑牛繫白牛?為白牛繫黑牛?』為等問不?」 <br/>
<br/>
答言: 「不也,尊者舍利弗!非黑牛繫白牛,非白牛繫黑牛,然於中間若軛、若繫鞅者,是彼繫縛。」<br/>
<br/>
<br/>
「如是 , 尊者摩訶拘絺羅!<U><s>[u]</s>非眼繫色,非色繫眼,乃至非意繫法,非法繫意,中間欲貪是其繫也<e>[/u]</e></U>。」<br/>
<br/>
<br/>
貪嗔癡[行相]甚深,貪嗔癡空寂性[本質]倍復甚深。若識貪嗔癡,學法有大益!
<e>[/quote]</e></QUOTE>
見人容易識己難<br/>
東風無力百花殘</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1, 2022 9:48 am
由 每日頭條
<r>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br/>
2018-08-29 由 愛喫草的西紅柿 發表于美文<br/>
<br/>
每個人都是你的一面鏡子,你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從你身邊的人身上反應出來。你給予這面鏡子的是善意,你也將得到善意;你給予這面鏡子的惡意,其實你必將得到的是惡意。善惡其實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因為鏡子從來都是不慘雜任何感情色彩的。<br/>
<br/>
看別人不順眼,處處都要挑人刺,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這顆心。<br/>
<br/>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心理學家們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br/>
<br/>
<br/>
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br/>
<br/>
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同樣,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br/>
<br/>
<COLOR color="#FF0000"><s>[color=#FF0000]</s>你看到什麼,說明你內心有什麼。<e>[/color]</e></COLOR><br/>
<br/>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支持能力的人格確實平等的,猶如門縫中看人,好像你把別人看扁了,其實別人並沒有損失什麼,看扁的卻恰恰是你自己的人格。<br/>
<br/>
<br/>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映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br/>
<br/>
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在發掘你自己。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br/>
<br/>
<br/>
<br/>
原文網址:<URL url="https://kknews.cc/essay/4oyxyng.html">https://kknews.cc/essay/4oyxyng.html</URL></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1, 2022 1:25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每日頭條" post_id="76823" time="1649641724"><s>[quote=每日頭條 post_id=76823 time=1649641724]</s>
別人是自己的一面鏡子,你看別人像什麼,你就是什麼<br/>
2018-08-29 由 愛喫草的西紅柿 發表于美文<br/>
<br/>
每個人都是你的一面鏡子,你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從你身邊的人身上反應出來。你給予這面鏡子的是善意,你也將得到善意;你給予這面鏡子的惡意,其實你必將得到的是惡意。善惡其實總在我們的一念之間,因為鏡子從來都是不慘雜任何感情色彩的。<br/>
<br/>
看別人不順眼,處處都要挑人刺,是因為自己的境界不夠,看別人不順眼,不要總想去改變別人,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修好自己這顆心。<br/>
<br/>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心理特徵(如個性、好惡、欲望、觀念、情緒等)歸屬到別人身上,認為別人也具有同樣的特徵,如:自己喜歡說謊,就認為別人也總是在騙自己;自己自我感覺良好,就認為別人也都認為自己很出色……心理學家們稱這種心理現象為「投射效應」。<br/>
<br/>
<br/>
王陽明說,天下無心外之物。萬事萬物都是人內心的投射。<br/>
<br/>
你會譴責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因為你有太多的怒氣,所以即使是一點小事也能引燃怒火。同樣,別人對你說什麼,也反映了他們是誰及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們批評你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對自己不滿,甚至他們自己就是他們所批評的「那種人」。<br/>
<br/>
<COLOR color="#FF0000"><s>[color=#FF0000]</s>你看到什麼,說明你內心有什麼。<e>[/color]</e></COLOR><br/>
<br/>
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支持能力的人格確實平等的,猶如門縫中看人,好像你把別人看扁了,其實別人並沒有損失什麼,看扁的卻恰恰是你自己的人格。<br/>
<br/>
<br/>
你與每個人的關係,都反映出你與自己的關係。如果你不斷與自己的內在衝突,那麼你也會不斷地與別人衝突;如果你自己內在的情感掙扎,那麼你也會與別人在情感上發生掙扎。我們在感情中所遭遇的問題,就是我們內在的問題。<br/>
<br/>
我們對別人的意見,主要是取決於他們使我們看清自己什麼,而不是我們如何看他們。你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它們,你才能認識真正的自己。你在發覺對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你也等於是在發掘你自己。去了解別人的感覺、想法,你也會更了解自己,你們相互成為對方的鏡子。<br/>
<br/>
<br/>
<br/>
原文網址:<URL url="https://kknews.cc/essay/4oyxyng.html">https://kknews.cc/essay/4oyxyng.html</URL>
<e>[/quote]</e></QUOTE>
透過鏡子認識自己?<br/>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r>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1, 2022 1:59 pm
由 訪客
<t>彼(因陀羅)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無所隱覆,了了分明。……宮殿網珠,如是交映,重重影現,隱映互彰,重重無盡(按:因陀羅網者,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網有千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br/>
<br/>
譁眾取寵竟與佛諍,你是胡八?!</t>
Re: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發表於 : 週一 4月 11, 2022 2:11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76877" time="1649656778"><s>[quote=訪客 post_id=76877 time=1649656778]</s>
彼(因陀羅)網皆以寶珠作之,每目懸珠,光明赫赫,照燭明朗。珠玉無量,出算數表。網珠玲玲,各現珠影。一珠之中,現諸珠影。珠珠皆爾,互相影現。無所隱覆,了了分明。……宮殿網珠,如是交映,重重影現,隱映互彰,重重無盡(按:因陀羅網者,帝釋天宮所懸之珠網。網有千珠,互相映照。一一珠中各現一切珠影,此是第一重之各各影現。而一珠中所現之一切珠影,復現於其餘九百九十九珠之中。是第二重之影現。如是千珠重重映現,無有窮盡,以喻諸法之相即相入,重重無盡)<br/>
<br/>
譁眾取寵竟與佛諍,你是胡八?!
<e>[/quote]</e></QUOTE>
你的幻想很嚴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