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頁 (共 20 頁)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1:12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平常心" post_id="58293" time="1640487164"><s>[quote=平常心 post_id=58293 time=1640487164]</s>因人而異<e>[/quote]</e></QUOTE>
平常心是道<br/>
怎麼個異法?</r>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2:18 pm
由 平常心
<t>認知「真識」及「非識」,因人而異,故說直須洞徹法性</t>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2:38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平常心" post_id="58313" time="1640499512"><s>[quote=平常心 post_id=58313 time=1640499512]</s>
認知「真識」及「非識」,因人而異,故說直須洞徹法性
<e>[/quote]</e></QUOTE>
真若異者<br/>
學佛作啥?</r>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07 pm
由 Viirya
<r><QUOTE><s>[quote]</s>真的不見<e>[/quote]</e></QUOTE>
應是譯本不同所致.求那跋陀羅所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三識之說<br/>
但實叉難陀譯本則僅為二識.後者.末學引用</r>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17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Viirya" post_id="58316" time="1640502434" user_id="609"><s>[quote=Viirya post_id=58316 time=1640502434 user_id=609]</s>
<QUOTE><s>[quote]</s>真的不見<e>[/quote]</e></QUOTE>
應是譯本不同所致.求那跋陀羅所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三識之說<br/>
但實叉難陀譯本則僅為二識.後者.末學引用
<e>[/quote]</e></QUOTE>
含藏種子<br/>
無真無芽</r>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1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訪客" post_id="58319" time="1640503075"><s>[quote=訪客 post_id=58319 time=1640503075]</s>
<QUOTE author="Viirya" post_id="58316" time="1640502434" user_id="609"><s>[quote=Viirya post_id=58316 time=1640502434 user_id=609]</s>
<QUOTE><s>[quote]</s>真的不見<e>[/quote]</e></QUOTE>
應是譯本不同所致.求那跋陀羅所譯楞伽阿跋多羅寶經有三識之說<br/>
但實叉難陀譯本則僅為二識.後者.末學引用
<e>[/quote]</e></QUOTE>
含藏種子<br/>
無真無芽
<e>[/quote]</e></QUOTE>
隨順世故</r>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4 pm
由 Viirya
<t>正智.識心不起.離斷離常.不生分別.入自證處<br/>
如經云</t>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5 pm
由 Viirya
<t>楞伽阿跋多羅寶經不談八識而說三識八相<br/>
此版爭議多</t>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26 pm
由 靜明
<t> <br/>
【五重唯識】 <br/>
法相宗所修的觀行,從淺至深,共有五重,名五重唯識觀。 <br/>
第一重是遣虛存實,即遣除遍計所執的虛妄計度,而存依他起性及圓成實性的實體。 <br/>
第二重是捨濫留純,即捨除雜濫的外境,而存留純粹的內識。 <br/>
第三重是攝末歸本,即從見相二分的枝末作用上,攝歸自證分的本體。 <br/>
第四重是隱劣顯勝,即隱心所的劣,而顯心王的勝。 <br/>
第五重是遣相證性,即遣差別的事相,而證無差別的理性,也可以說,遣去一切法相,證入一切法性,名遣相證性。 <br/>
又此五重唯識觀,即為五種相對: <br/>
第一重遣虛存實,為空有相對,要遣空而存有。 <br/>
第二重捨濫留純,為心境相對,要捨境而留心。 <br/>
第三重攝末歸本,為體用相對,要攝用而歸體。 <br/>
第四重隱劣顯勝,為王所相對,要隱所而顯王。 <br/>
第五重遣相證性,為事理相對,要遣事而證理。 <br/>
前四屬唯識相,後一屬唯識性。 <br/>
<br/>
<br/>
</t>
Re: 識與識住
發表於 : 週日 12月 26, 2021 3:40 pm
由 訪客
<r><QUOTE author="Viirya" post_id="58323" time="1640503476" user_id="609"><s>[quote=Viirya post_id=58323 time=1640503476 user_id=609]</s>
正智.識心不起.離斷離常.不生分別.入自證處<br/>
如經云
<e>[/quote]</e></QUOTE>
這是老七在作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