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頁 (共 25 頁)

有點佛學常識好嗎

發表於 : 週四 10月 28, 2021 5:21 pm
軟體之美
<r>寂照世間<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自誇<e>[/shadow]</e></SHADOW>高於辟支佛<br/>
<br/>
根據菩薩瓔珞本業經( 明朝蕅益智旭稱讚「位次最為周足」)<br/>
初果須陀洹相當於四地菩薩<br/>
二果斯陀含相當於五地菩薩<br/>
三果阿那含相當於六地菩薩<br/>
四果阿羅漢果相當於七地菩薩或...<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阿毘曇心論經<br/>
。第三在六地,阿那含果六地攝,...<b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
[佛光大辭典]<br/>
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上賢聖覺觀品有四十二賢聖之說,其中第三十一至第四十位,即相當於前述十地,順次為:<br/>
(一)鳩摩羅伽(逆流歡喜地),(二)須阿伽一波(道流離垢地),(三)須那迦(流照明地),(四)須陀洹(觀明炎地),(五)斯陀含(度障難勝地),(六)阿那含(薄流現前地),(七)阿羅漢(過三有遠行地),(八)阿尼羅漢(變化生不動地),(九)阿那訶(慧光妙善地),(十)阿訶羅弗(明行足法雲地)等。</r>

寂照世間

發表於 : 週五 10月 29, 2021 12:47 pm
軟體之美
<r>你重複文章移到寂照世間談佛法 版主: 寂照世間<br/>
<br/>
<URL url="https://bodhicitta.freeddns.org/viewtopic.php?f=30&t=41981&start=130"><LINK_TEXT text="viewtopic.php?f=30&t=41981&start=130">https://bodhicitta.freeddns.org/viewtopic.php?f=30&t=41981&start=130</LINK_TEXT></URL><br/>
<br/>
到你專區去 不要鬧我們</r>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03, 2021 8:02 am
黃竹
<t>五樓基於四樓,若四樓空去,五樓絕不可能立足。四樓三樓二樓一樓亦如是。<br/>
<br/>
一樓基於大地,若一樓亦空去,便是一片淨地。按天地人序說,可說其是樓去人空(不是人去樓空)。五層樓說可關乎於人。證人空者必是見其淨地,淨地亦即淨法(淨法界)。遂證法空之時,必是離地見而覺其淨空(天)。大地論見,增上的通常以覺來形容。大聖說空法,為離諸見故,若復執空有(虛空),諸佛所不化。<br/>
<br/>
開題者以五樓人來形容自己修為程度,有點不解?以五層樓來形容色受想行識五蘊,怕五樓人祇按在色住蘊立埸上作話。<br/>
<br/>
真學佛者是退修,該越修越見底,不會越修越高的,不要錯用歷來凡人一般顛倒想法,修個高塔望出去見空蕩一片就稱接近神,而按佛家說就可當色不異空耶?</t>

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主(第六天魔王波旬)

發表於 : 週三 11月 03, 2021 10:51 am
軟體之美
<r>付法藏因緣傳卷第一<br/>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曇曜譯<br/>
<br/>
告言。波旬。汝曾供養一<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辟支佛<e>[/shadow]</e></SHADOW>受八戒齋。由斯福故得為天王。</r>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04, 2021 6:21 pm
軟體之美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52222" time="1634107180"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52222 time=1634107180 user_id=62]</s>
開悟?<br/>
很難嗎?
<e>[/quote]</e></QUOTE>
佛教開悟難!<br/>
<br/>
<br/>
撰集百緣經<br/>
「一切諸法中,  因緣空無主,<br/>
 息心達本原,  故號為沙門。」<br/>
<br/>
時舍利弗,聞此偈已,<SHADOW shadow="blue"><s>[shadow=blue]</s>心即開悟,得須陀洹果<e>[/shadow]</e></SHADOW></r>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18, 2021 7:58 am
黃竹
<t>樓去則無我住處,拆了五樓,五樓家當(識)則轉藏至四樓,四樓拆去,則四樓家當連同五樓的盡落三樓,如是者五層樓盡拆去,所有家當(識)盡藏於大地之中。<br/>
<br/>
諸識則盡歸平等無二。(未拆時有二,我與我所)。<br/>
<br/>
當大地盡時,諸識自然歸於天(空)藏。而淨對大地的知覺,也是一種識。如果虛空可沒,當然亦也是識。至後一切識,便落入不能壞滅之處。</t>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一 11月 22, 2021 3:00 pm
寂照世間
<t>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br/>
<br/>
開悟,沒有難,也沒有不難的問題<br/>
<br/>
還認為困難的人,你還沒有深信金剛經。<br/>
而認為不難的人,你也還沒有深信金剛經。<br/>
<br/>
簡單來說<br/>
如夢幻泡影的世間中,如夢幻的學佛者,<br/>
沒有難或不難的問題<br/>
<br/>
因為<br/>
一切,都如夢幻泡影。<br/>
<br/>
困難如夢幻泡影,不難如夢幻泡影。<br/>
還有困難或不困難的問題嗎?<br/>
<br/>
如果還有<br/>
那麼,你還沒有深信一切都如夢幻泡影。<br/>
<br/>
夢幻泡影之法,是五樓之法,只有少數人會相信。</t>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五 1月 07, 2022 9:36 am
寂照世間
<t>修學佛法,要從沒有學佛的凡夫,先進步為學佛的凡夫<br/>
也就是先成為一樓的人乘人凡夫<br/>
再成為二樓的天乘人<br/>
再成為三樓的聲聞人<br/>
再成為四樓的緣覺人<br/>
最後,再成為五樓的般若大乘人<br/>
<br/>
不可以還停在一樓的人乘人<br/>
<br/>
要從一樓,爬上二樓、三四五樓<br/>
還待在平地,就是錯的。</t>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四 1月 13, 2022 8:57 pm
cyc320
<t>菩薩覺所覺空,平常心與一樓的人相處無礙,遇二、三、四樓的人也同樣心態,<br/>
因此連五樓的人一樣看不出,凡夫與菩薩根本無差別</t>

Re: 五樓之人

發表於 : 週五 2月 04, 2022 5:57 pm
寂照世間
<t>般若法,有什麼用?<br/>
沒有用,對一般人來說<br/>
沒有用,對一樓人來說<br/>
<br/>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什麼用?<br/>
對佛法小學生是沒有用的<br/>
<br/>
對還沒有得到很多進步成長的佛法小學生<br/>
夢幻泡影大法,根本就起不了作用<br/>
<br/>
高級佛法、無上之法,大學佛法,在多數人的眼中,並不值錢。<br/>
<br/>
為什麼不尊重夢幻泡影的金剛經?<br/>
因為,不相信大學佛法、看不懂大學佛法。<br/>
因為,金剛經太深奧了。<br/>
對一樓人來說<br/>
<br/>
金剛經是五樓法,麻煩先學好一樓法、二樓法、三四樓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