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9:55 am
新老怪
<t>宗門有奇特,謂有向上事。宗門無奇特,謂向上無事。<br/>
燈錄公案千七百則,密意總在奇不奇特處,精華亦只在奇不奇特處。<br/>
禪之三關,初時不許你開口,末後無你開口處,故奇特不奇特,只在中間會得。<br/>
仰山拂子,岩頭末後,會也奇特,不會也奇特,會與不會總奇特!<br/>
“至道無難,唯嫌撿擇”。生死是撿擇,迷悟是撿擇,凡聖是撿擇,撿擇歇處 佛事歇。<br/>
“至道無難,貴在撿擇”。生死是撿擇,迷悟是撿擇,凡聖是撿擇,撿擇盡處 佛事成。<br/>
靈龜曳尾處,方知向上事。<br/>
靈龜亡跡處,方行向上事。<br/>
龜行而不知落跡,雖跨聖門,未免聖墮,為聖中凡。<br/>
行而曳尾掃跡,舊跡雖亡又添新跡,為聖中賢。<br/>
至身亡而跡滅,光和而塵同,方為聖中聖。<br/>
向上無事 只提半分,向上有事 方堪全提。<br/>
故釋迦無事,不妨廣開八萬四千法門;六祖無事,爾乃演述十品《壇經》;<br/>
老人無事,正好常與諸人說心說性。<br/>
圓悟不識臨濟用處,出語不免禪多,既識臨濟用處,下筆自然多禪。<br/>
一部《碧岩講錄》,篇篇皆為禪話;二卷《圓悟心要》,書書無不話禪。<br/>
若有人問獅子,爾且知圓悟禪話、話禪今在何處?<br/>
這簡單,只在你等諸人的眼裡、耳裡、口裡、心裡,只是不在圓悟的筆頭上,呵呵……</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10:35 am
新老怪
<r>九十六個應自知,不知卻問天邊月。<br/>
<br/>
大小乘是執著心內有法,外道是執著心外有法。<br/>
本來自性 就在一念之傾,外道卻不知,向外施求就變的遙遠。<br/>
所以因不知,雪竇老祖指他去問天邊月,<br/>
若是看到月輪 掛在天空中,不住一物時,你能回光自瞥,是雪竇老祖要你知的底。<br/>
<br/>
<E>:mrgreen:</E> 月輪 掛在天空中</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10:44 am
新老怪
<r>提婆宗,提婆宗,赤幡之下起清風。<br/>
<br/>
<br/>
提婆宗,提婆宗,是排比句與“枝枝”同個意思,指什麼!?<br/>
赤幡之下,當你看到赤幡下時的“第一時間的一段孤明”便是清風起的時候,<br/>
宗下稱為“如擊石火,似閃電光。”這是你的法身佛;<br/>
一把劫來 或稱快速反應的,是你的報身佛;<br/>
當你見到赤幡下時 便是你的化身佛。<br/>
化身稱為第二頭,<br/>
第一頭是見性,<br/>
第二頭是明心。<br/>
這化身是因心而顯,若是沒有心識,也就沒有鏡像,但是化身也只是個幻現,<br/>
一定是相對地存在,如:有生必伴有死,有好必伴有惡等等諸法,<br/>
但是,即便是相對法,化身的體性 即法性是平等的,沒有好壞之分,善惡之別。.<br/>
所以“枝枝”也罷,“提婆宗提婆宗”也罷,都是指明化身的平等性,是這個世界永恆的原理。<br/>
知道這個道理的稱為明心。從明心處悟到第一頭的“清風”處,稱為見性。<br/>
<br/>
<E>:mrgreen:</E> <br/>
1知道這個道理的 稱為明心。<br/>
2從明心處 悟到第一頭的“清風”處,稱為見性。</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11:26 am
新老怪
<r>黃龍南初依泐潭,及至慈明,明呵責諸方,泐潭密付之旨,皆在斥中,師為之氣索,遂造其室。<br/>
明曰:書記已領徒遊方,借使有疑,可坐而商略。師哀懇愈切。<br/>
明曰:公學雲門禪,必善其旨,如云:放洞山三頓棒,是有吃棒分?無吃棒分?<br/>
師曰:有吃棒分。<br/>
明色莊曰:從朝至暮,鵲噪鴉鳴,皆應吃棒。<br/>
明即端坐,受師炷香作禮。<br/>
明複問:脫如會雲門意旨,則趙州道:臺山婆子,我已與汝勘破了也。且哪裡是 他勘破處?<br/>
師汗下不能答。<br/>
次日又詣,明詬罵不已。<br/>
師曰:罵豈慈悲法施耶?<br/>
明曰:你作罵會耶!<br/>
師於言下大悟。<br/>
<br/>
<E>:mrgreen:</E>哪裡是 他勘破處?</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7:28 pm
新老怪
<t>首揀悟者,乃禪宗傳入吾國後,特有之一名詞。<br/>
獨言悟之一名詞,通常習知,即為有會於心,有所理解。<br/>
例如:水有解渴之功。茶亦水煮,故能解渴。<br/>
未飲茶者,因此而悟知。若此之悟,非禪宗所宗,但為知解。<br/>
禪所謂悟,乃屬證悟。證語者,乃我患渴,取水而飲,飲畢渴解,所有水之與渴,理事全消,故曰:“亡言絕慮”。<br/>
水渴全消之後,但自清涼,永不再起煩渴者,則禪之工用,故曰:“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br/>
水渴既消,起而研究水與渴之理與事,及乎事徹理圓,了了無滯。<br/>
則悟後起用。如教所云:既得根本智,複須明諸差別智也。但終則仍歸於言語道斷,無去無來。<br/>
全部佛法,乃超玄學哲學之一大實驗事也。<br/>
非如世間淺知者,認佛法亦不過為一種學術而已。<br/>
然此實驗之方法雖多,惟以禪宗為特勝耳!</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7:40 pm
寂照世間
<r><QUOTE author="新老怪" post_id="84057" time="1652409353" user_id="61"><s>[quote=新老怪 post_id=84057 time=1652409353 user_id=61]</s>
九十六個應自知,不知卻問天邊月。<br/>
<br/>
大小乘是執著心內有法,外道是執著心外有法。<br/>
本來自性 就在一念之傾,外道卻不知,向外施求就變的遙遠。<br/>
所以因不知,雪竇老祖指他去問天邊月,<br/>
若是看到月輪 掛在天空中,不住一物時,你能回光自瞥,是雪竇老祖要你知的底。<br/>
<br/>
<E>:mrgreen:</E> 月輪 掛在天空中
<e>[/quote]</e></QUOTE>
【《傳心法要》<br/>
此本源清淨心,常自圓明遍照。世人不悟,秖認見聞覺知為心,為見聞覺知所覆,所以不覩精明本體。<br/>
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B><s>[b]</s><COLOR color="#008080"><s>[color=#008080]</s>如大日輪昇於虛空<e>[/color]</e></COLOR><e>[/b]</e></B>,遍照十方更無障礙。】<br/>
<br/>
太陽高掛在天空中</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8:55 pm
黃竹
<r><QUOTE><s>[quote]</s>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e>[/quote]</e></QUOTE>
這是錯誤比喻,虛空反而在此圓明覺心之中。至於十方,是應空性所緣而顯現,同於圓明之中。<br/>
<br/>
正所謂,照與照者,同時寂滅。<br/>
<br/>
圓明遍十方,無處不照。覺者即覺性,是覺者猶如虛空。<br/>
<br/>
吾有正法眼藏(從覺者的角度說),涅槃妙心(講的是無處不照的圓明覺心),實相無相(講的是十方,名世界非世界,本心相是住處,故十方非相)。</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9:48 pm
寂照世間
<r><QUOTE author="黃竹" post_id="84100" time="1652446527" user_id="713"><s>[quote=黃竹 post_id=84100 time=1652446527 user_id=713]</s>
<QUOTE><s>[quote]</s>但直下無心本體自現,如大日輪昇於虛空,遍照十方更無障礙。<e>[/quote]</e></QUOTE>
這是錯誤比喻,虛空反而在此圓明覺心之中。至於十方,是應空性所緣而顯現,同於圓明之中。<br/>
<br/>
正所謂,照與照者,同時寂滅。<br/>
<br/>
圓明遍十方,無處不照。覺者即覺性,是覺者猶如虛空。<br/>
<br/>
吾有正法眼藏(從覺者的角度說),涅槃妙心(講的是無處不照的圓明覺心),實相無相(講的是十方,名世界非世界,本心相是住處,故十方非相)。
<e>[/quote]</e></QUOTE>
不是這麼說的<br/>
說出傳心法要的,是黃檗禪師,是臨濟禪師的師父。<br/>
<br/>
他是禪宗祖師<br/>
我們首先要先能了解開悟的禪師在說什麼?<br/>
<br/>
而不是判斷開悟的禪師說的對?不對?<br/>
<br/>
傳心法要裏面,是有秘密的<br/>
你的什麼是不生不滅的?<br/>
你的佛性<br/>
<br/>
而你的佛性,在那裏?<br/>
遍一切處,是嗎?<br/>
<br/>
遍一切處的是真如佛性,是本性、本體。<br/>
是一切佛一切眾生,同一性相一體無異的本性、本體。<br/>
但唯有佛才能全歸本性、本體,而還未究竟成佛前,還是真心。<br/>
而本性如虛空,真心如太陽<br/>
第一月如虛空,第二月如太陽<br/>
<br/>
日輪昇於虛空中,就是太陽高掛天空中<br/>
真心高掛在本性、本體中<br/>
<br/>
真心、本性,這是五樓頓法<br/>
.................................................<br/>
你有不生滅的佛性、真如<br/>
其實就是本性、真心<br/>
<br/>
而你的真心在哪裏?<br/>
<br/>
悟到不生滅的真心、本性,就不再是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之人<br/>
真心、本性,第二月、第一月,就是不生滅的根本</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5月 13, 2022 10:06 pm
寂照世間
<t>【《萬法歸心錄》 卷中<br/>
恐爾未悟。吾設一喻。<br/>
1.本性,如盡法界大底鏡子。(第一月)<br/>
2.真心靈照,如鏡中之光明。(第二月)<br/>
3.山河大地,萬象森羅,至於肉身識心,盡是鏡中之影。(第三月)<br/>
眾生認影,汩沒四生九有。如若認鏡,自然頓復真心。】<br/>
<br/>
真心如太陽、日輪<br/>
本性如虛空<br/>
<br/>
日輪昇於虛空中<br/>
太陽高掛在天空中</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六 5月 14, 2022 8:12 am
新老怪
<t>路逢達道(明超《無門關夾注》)<br/>
<br/>
<br/>
五祖(五祖山法演禪師)曰:“路逢達道人(路上遇見了真正開悟之人),不將語、默對(不用語言、沉默等種種方式的表現來應對他)。且道將甚麼對(請你說說應該用什麼來應對)?”<br/>
<br/>
<br/>
無門曰:<br/>
若向者裡對得親切(如果在這種情況下,你的一切應對 都完全呈現你的真心本性),<br/>
不妨慶快(你就可以說 是一個真正自由快活的人)。<br/>
其或未然(如果做不到這一點),<br/>
也須一切處著眼(那就應該在每一件事情上 都用心體會 自己的真心本性)。<br/>
<br/>
頌曰:路逢達道人,不將語默對。攔腮劈面拳,直下會便會。<br/>
<br/>
<br/>
頌文大意:路上劈面與悟道的人相逢,和他之間的應對 既不是用語言,也不是用沉默來回答。那麼究竟應該怎樣呢?你應該迎上前去,對准他的腮幫子 劈面一掌。如果他真的是個悟道的人,他當下就能明白你的用意。<br/>
<br/>
<br/>
二木曰: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他沒有任何自我的執著,在一切事情上 所看到的都是天地間的真理。如果你心中 還有一絲半點的無明疑慮,無論怎樣應對 都如同隔靴撓癢一樣 撓不到癢處。然而大道只是平常,只是如其本然的自然展現;一切應對 也是如此,不是逞機智、弄巧妙。<br/>
<br/>
  (明超《無門關夾注》)</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