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0 頁 (共 230 頁)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一 2月 21, 2022 11:54 pm
由 妙吉祥如意
<r><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67556" time="1645458596"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67556 time=1645458596 user_id=23770]</s>
工夫又不是講出來的。<br/>
<br/>
古有〈法達〉、〈德山〉之鑑。相信您也是清楚的<br/>
法華三千部,青龍疏抄精妙注釋。<br/>
任憑任憑多麽世智辯聰如何口若懸河,<br/>
<br/>
未審<br/>
注覽諸經論,曹溪一句亡; 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br/>
<br/>
敢問楊兄<br/>
《金剛經》講 :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那麼您近來所「點」的是哪個「心」耶 ?
<e>[/quote]</e></QUOTE>
呵呵,又在空口說白話,做白日夢。 實修實證功夫當然不是講出來的 問題是世尊都講出來了,你都還聽不懂?請問,有什麼資格跟人家談佛法呢!?<br/>
<br/>
先問,你用什麼心來跟我講話!?<br/>
<br/>
.</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2:07 am
由 勿忘初心
<t>楊兄,您真該歇歇了。<br/>
<br/>
您以為這樣叫慧解脱 !<br/>
可是我敢與您打賭,在臨終之際這些對您起不了任何作用的。<br/>
<br/>
因為錯用心了。<br/>
言盡於此,收不收隨您。<br/>
或當作放屁亦可。</t>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2:34 am
由 妙吉祥如意
<r><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67558" time="1645459643"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67558 time=1645459643 user_id=23770]</s>
楊兄,您真該歇歇了。<br/>
<br/>
您以為這樣叫慧解脱 !<br/>
可是我敢與您打賭,在臨終之際這些對您起不了任何作用的。<br/>
<br/>
因為錯用心了。<br/>
言盡於此,收不收隨您。<br/>
或當作放屁亦可。
<e>[/quote]</e></QUOTE>
原來是用這種(心)來跟我談佛法……<br/>
那何必大動干戈舉金剛經來叫陣呢!?<br/>
.</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5:28 am
由 黃竹
<r><QUOTE><s>[quote]</s>滅盡定,雖斷平等心,令不相續,而引平等大種,令現在前,故名等至。<br/>
<br/>
善現!修觀行苾芻,通達一蘊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已,更不尋求各別餘蘊……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e>[/quote]</e></QUOTE>
出入受想滅定(自性靈光,想塵受垢,塵垢盡時光始現),行生現法(現為見,法為知,即是知見)。出生入滅,入滅出生。此之知見瞥然興,自己靈光常顯現。這是未成大等(平等智)前的轉識行旅,至成大等,見法在靈光(平等心,不再是前的自己靈光)中顯現。<br/>
<br/>
但以上佛說滅盡定,是更進一層次,斷平等心,而取此滅盡定,即何止受想滅,是行亦滅。此定體原來便是冥性,所謂勝自性。依此勝自性,引平等大種,即又是轉識成智之功程。令現在勝性之前,勝性成大等了,便名等至。勝心亦無自性。祇如一大圓鏡。是大圓鏡智。<br/>
<br/>
通達一蘊真如者,此一蘊即識蘊,是識蘊真如。識蘊真如,又不是識蘊,此生處稱真如(識真如),彼住處稱識蘊。譬如此處生屋(無無明),彼處住屋(無明惑,亦無無明盡)。究竟涅槃。留惑潤生。<br/>
<br/>
看來,這便是滅盡定(勝自性)與究竟涅槃(勝義法無我性)的因果關係。</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9:17 am
由 黃竹
<r><QUOTE><s>[quote]</s>先問,你用什麼心來跟我講話!?<e>[/quote]</e></QUOTE>
古人做詩作詞留世,今人對著古人詩詞批這評那,古人不會因而復生,跳出來跟此等人對質,話對方不識貨的。<br/>
<br/>
如是者,放下自己對佛經的見解後(主要觀眾還是自己),三心皆不可得,前者自己已然作古,何又因按一眾自前言論作狠批者而輪迴復生,作諸爭論?<br/>
<br/>
好以思維探究佛經的,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想透箇中道理(時間會令今自己改變過去自己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把別人見解當成自己的。當閣下真的想得通透時,你就自然沒興趣落任何說論。前者我一切說論,都是給今者我去批閱的,而不是給別人批閱的。難道成佛成聖,還要待別人批核?<br/>
<br/>
別人怎麽說由他去,不要花無謂時間沒完沒了般地爭議,你認為可以透過說話來征服對方?正如你說,怕且來多300年也不可能。當獄卒看囚犯的,需非在囚,但仍在困。升級至監獄長,方達至因。<br/>
<br/>
明眼人見象說象,瞎眼人摸象說象,瞎眼人反批明眼人見象正說,不及自己的摸象論說,反要教導明眼人要合摸象論說。明眼人一笑置之。退開後,遠處還聽到一眾盲群,在比併摸象論說之優劣。那麽留下來比併說論的,是甚麽人?(請莫怪我用此作比喻,我是好意的)作為人哩!就算對諸上等法理瞎眼,好歹也要當個明白事理的人,明白事理,都是明眼人。</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0:19 am
由 妙吉祥如意
<r>為何說<br/>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見十二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e>[/color]</e></COLOR><e>[/b]</e></B><br/>
<br/>
今人研究佛法大都流於泛泛空口,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世尊開示十二緣起法的真髓呢?<br/>
<br/>
佛教終究是講實修實證功夫,所謂見十二緣起法,又當如何去落實呢!?同是講創生真相的唯識法相宗,又要如何與十二緣起法融會貫通呢!?<br/>
<br/>
.</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0:32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黃竹" post_id="67563" time="1645478893" user_id="713"><s>[quote=黃竹 post_id=67563 time=1645478893 user_id=713]</s>
<QUOTE><s>[quote]</s>滅盡定,雖斷平等心,令不相續,而引平等大種,令現在前,故名等至。<br/>
<br/>
善現!修觀行苾芻,通達一蘊真如勝義法無我性已,更不尋求各別餘蘊……善現!由此道理,當知勝義諦是遍一切一味相。<e>[/quote]</e></QUOTE>
出入受想滅定(自性靈光,想塵受垢,塵垢盡時光始現),行生現法(現為見,法為知,即是知見)。出生入滅,入滅出生。此之知見瞥然興,自己靈光常顯現。這是未成大等(平等智)前的轉識行旅,至成大等,見法在靈光(平等心,不再是前的自己靈光)中顯現。<br/>
<br/>
但以上佛說滅盡定,是更進一層次,斷平等心,而取此滅盡定,即何止受想滅,是行亦滅。此定體原來便是冥性,所謂勝自性。依此勝自性,引平等大種,即又是轉識成智之功程。令現在勝性之前,勝性成大等了,便名等至。勝心亦無自性。祇如一大圓鏡。是大圓鏡智。<br/>
<br/>
通達一蘊真如者,此一蘊即識蘊,是識蘊真如。識蘊真如,又不是識蘊,此生處稱真如(識真如),彼住處稱識蘊。譬如此處生屋(無無明),彼處住屋(無明惑,亦無無明盡)。究竟涅槃。留惑潤生。<br/>
<br/>
看來,這便是滅盡定(勝自性)與究竟涅槃(勝義法無我性)的因果關係。
<e>[/quote]</e></QUOTE>
大等( 平等智)<br/>
佛經論找不到這種說法<br/>
連連看真好玩<br/>
只是被玩弄有份</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0:33 am
由 恆不住
<r><QUOTE author="妙吉祥如意" post_id="67559" time="1645461270" user_id="57"><s>[quote=妙吉祥如意 post_id=67559 time=1645461270 user_id=57]</s>
<QUOTE author="勿忘初心" post_id="67558" time="1645459643" user_id="23770"><s>[quote=勿忘初心 post_id=67558 time=1645459643 user_id=23770]</s>
楊兄,您真該歇歇了。<br/>
<br/>
您以為這樣叫慧解脱 !<br/>
可是我敢與您打賭,在臨終之際這些對您起不了任何作用的。<br/>
<br/>
因為錯用心了。<br/>
言盡於此,收不收隨您。<br/>
或當作放屁亦可。
<e>[/quote]</e></QUOTE>
原來是用這種(心)來跟我談佛法……<br/>
那何必大動干戈舉金剛經來叫陣呢!?<br/>
.
<e>[/quote]</e></QUOTE>
妙兄法安<br/>
暫不說三心,<br/>
您名如意,是如何意呢?</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0:38 am
由 次草
<r><QUOTE author="妙吉祥如意" post_id="67582" time="1645496353" user_id="57"><s>[quote=妙吉祥如意 post_id=67582 time=1645496353 user_id=57]</s>
為何說<br/>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見十二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e>[/color]</e></COLOR><e>[/b]</e></B><br/>
<br/>
今人研究佛法大都流於泛泛空口,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世尊開示十二緣起法的真髓呢?<br/>
<br/>
佛教終究是講實修實證功夫,所謂見十二緣起法,又當如何去落實呢!?同是講創生真相的唯識法相宗,又要如何與十二緣起法融會貫通呢!?<br/>
<br/>
.
<e>[/quote]</e></QUOTE>
真如空是無明<br/>
如何實證<br/>
再怎麽真如,都是無明<br/>
實證也是無明<br/>
世間最大的成就,就是證明自己是個無明癡人<br/>
喜歡跟真如空自作主張就是這個下場<br/>
還是實修的,不容狡辯</r>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發表於 : 週二 2月 22, 2022 10:52 am
由 次草
<t>【無明住地】<br/>
<br/>
(術語)五住地之第五。於根本枝末中為根本無明,於我法二執中為法執。是一切煩惱之所依,為變易生死之因,故名住地。勝鬘經寶窟中末曰:「此無明住地,即指妄想心體以為無明。(中略)暗惑之心體無慧明,故曰無明。為彼恆沙起惑所依,名之為住。能生恆沙,故稱為地。」唯識述記八末曰:「舊言無明住地,今言習地。梵本無住所言。習者,由數習故,有此無明等五住地,故名無明習地。所言住是何義。」<br/>
爲何會將真如空與無明畫上等號<br/>
妄想心體以為無明<br/>
畫上等號是枝末無明<br/>
是低級的無明<br/>
是粗曠的無明<br/>
用低級無明妄想真如空是無明<br/>
是非常合理的<br/>
因為其低級<br/>
不會考慮前因後果<br/>
被自認的勝解死死綁住<br/>
加上極弱勢的文字理解能力<br/>
最終還是要將真如空打入無明冷宮<br/>
無明的暴君能做也是如此而已<br/>
所以佛陀觀十二因緣被暴君說成凡夫見<br/>
也非常合理<br/>
問題是閻王審他時<br/>
其生神會一一坦白自首<br/>
只是當時的現在不得不癡<br/>
有所取,隨性取,連連看<br/>
造業根源<br/>
放不下啊</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