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9:46 am
新老怪
<t>圭峰宗密禪師說:「修道人 因知見的差別,修證的果有五種不同。<br/>
第一,帶異計(心外取法)欣上厭下而修者,是外道禪。<br/>
第二,正信因果,亦以欣厭而修者,是凡夫禪。<br/>
第三,悟我空偏真之理而修者,是小乘禪。<br/>
第四,悟我法二空 所顯真理而修者,是大乘禪。<br/>
第五,悟此心本來清淨,原無煩惱、無漏智性,本來具足,此心即佛,是最上乘禪。<br/>
達摩門下 所傳之禪即是此禪。」.<br/>
由此可見,見地也即因心,在修行的過程上 是何等重要。</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9:49 am
河中雨
<r><QUOTE author="東正" post_id="82818" time="1651367019" user_id="24803"><s>[quote=東正 post_id=82818 time=1651367019 user_id=24803]</s>
不才鈍馬<br/>
有鞭就跑<br/>
^^
<e>[/quote]</e></QUOTE>
兩位師兄都說是痴話了,阿是要跑哪邊去?往後跑?<br/>
我看是坳驢不是馬<br/>
大難~ 真是大難:lol: <br/>
<br/>
畫蛇添足亂七八糟妄想~<br/>
<br/>
誰過與不過 總是留人處</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9:56 am
東正
<t>觀其不語真君子<br/>
起手無回大丈夫<br/>
<br/>
非相過河<br/>
<br/>
都過了<br/>
<br/>
誰掉河裡了嗎?</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02 am
河中雨
<r>齁...嫌我多嘴是吧?<br/>
<br/>
我該奉承嗎? <E>:lol:</E></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09 am
東正
<r><QUOTE author="河中雨" post_id="82830" time="1651370527" user_id="40692"><s>[quote=河中雨 post_id=82830 time=1651370527 user_id=40692]</s>
齁...嫌我多嘴是吧?<br/>
<br/>
我該奉承嗎? <E>:lol:</E>
<e>[/quote]</e></QUOTE>

哈哈<br/>
師兄您誤會了<br/>
<br/>
這公案的意思可以這樣解</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28 am
新老怪
<t>昔日六祖遇臥輪禪師,臥輪禪師說:「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br/>
臥輪禪師誇耀他的禪定功夫高深,說他能一天到晚 思想不動,任何境界來,都不動搖,菩提智慧一天天在增長。看起來這定功 真了不起,其實不對。為什麼?你住在定上不動,死在那裏了。我們成佛,是成活佛,不是成死佛。是有活潑潑的妙用的,不是死坐在那裏不動的,所以這不是正定。正定是沒有出入 而能起妙用的,你在那裏有個「定功」的住執,坐著不動,不能起用,這個定有什麼用?<br/>
所以六祖救他說:「慧能沒伎倆」,你有本事,我沒本事。講到本事,現在很多的修道人都執著「本事」,我有神通,「本事」很大,你無神通,就一點「本事」沒有。他就不知道執在神通上,早就墮在窠臼裏,死在那裏了。修道人凡有所住,就被所住執的事物 遮障了本性光明,不能見性成佛,所以儘管你有神通,非但不能成佛,將來成魔倒有份。<br/>
要成佛必須心空淨,毫無執著才行。所以六祖說:「慧能沒伎倆」,我慧能沒有伎倆,就是說你有本事,我沒本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說有伎倆,早已有落處了,本性是淨裸裸、赤灑灑,一法不立,一塵不染的,才說個有,早不是了,「慧能沒伎倆」,正是拈臥輪的落處。「不斷百思想」,我不把思想 都斷滅掉,為什麼呢?我要起妙用度眾生呀,佛是活潑潑、妙用無邊的,不是死在那裏不動的。佛出世說法,也要用思想的,他給我們說法,思想不動能說得出來嗎?所以說:「不斷百思想」。什麼思想 都不須斷滅,因為我們還要它 派用場呀!《<br/>
圓覺經》曰:「居一切時,不起妄念」,下接著就說:「於諸妄心,亦不息滅。」你要把妄心息滅掉,正念就沒有了,就死掉了,因為妄心 是從真心來的,就像波浪 是從水起來的一樣,波浪滅掉,水也就沒有了。假如我們把妄心息滅掉,就變成土木金石了,你還能成道嗎?那就成了大石頭、大木頭、大泥塊了。<br/>
所以,不要看某人 入定一個禮拜,幾個月。幾年乃至上百年、千年,那沒有用,欲證大道,必須開圓頓解,如實修行,在境界上 不懈地鍛煉,遠離自心 所現妄想虛幻境,方能相應。呆坐的功夫不行,那是死定,不能成道。</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32 am
東正
<t>公案很難懂<br/>
文章 週六 4月 30, 2022 8:13 am<br/>
<br/>
新老怪 寫: ↑趙州勘婆(慧開《無門關》)<br/>
<br/>
三十一 趙州勘婆<br/>
<br/>
  趙州因僧問婆子:“台山路向甚處去?”婆雲:“驀直去。”僧才行三五步,婆雲:“好個師僧,又恁麼去。”後有僧舉似趙州,州雲:“待我去與你勘過這婆子。”明日便去,亦如是問,婆亦如是答。州歸謂眾曰:“台山婆子我與你勘破了也。”<br/>
<br/>
<br/>
老婆子擺攤子做生意人<br/>
和尚遊走化緣走正道者<br/>
<br/>
老婆子不賣茶怎過活,給人指路不務正業<br/>
和尚不化緣行正道,茶攤迷路問婆子</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35 am
新老怪
<r>罔明菩薩 就在這個女子面前一彈指,這女子就出定了。<br/>
這個公案很迷惑人,因為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是七尊佛的師父,智慧大得不得了,怎麼不能叫這個女子出定呢?而罔明菩薩 不過是下方的一個菩薩,他怎麼一彈指 就能叫這個女子出定呢?這個公案 應從實質上來看,這個女子取相入定,已經是大錯誤。<br/>
我們剛才講了,你住在定相上,有所住,就不對,要成佛,要絲毫無粘住,活潑潑地起妙用,不可死住在定上。這女子住定先錯,<br/>
繼而文殊菩薩呢?是代表大智慧的,大智慧不是很好嗎?但我們的所謂智慧,是世智辨聰,不是般若大智。要成佛,是要將這妄智 去除乾淨才行。你有聰明智慧呀,就是所知障,所知愚,障住你悟道之門,不得開悟。昔日孔老夫子 去見老子時,老子和他講:「掊擊爾智」,就是叫他把聰明智慧取消打倒,心中空蕩蕩地 一無所有,毫無所住,才能悟道。<br/>
所以我們不要 誇自己聰明,弄小聰明是一個大障礙,要大智若愚,心不動搖,無所住執,才能成大道。心定不動,無所住執,不是像木石般的不知道,不曉得,而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的無捨無取 無愛無憎的不動心,所以我們要明白,正定是對境不惑,無出無入的,不是死坐不動的。<br/>
那麼罔明菩薩 為什麼能叫她出定呢?罔明就是要把你的世智 辨聰取消掉,罔而無知無著,則般若大智現前。<br/>
所以這個公案是表法的,不是文殊菩薩 真不能讓她出定,更不是罔明 高於文殊菩薩。<br/>
<br/>
<E>:mrgreen:</E> <br/>
罔 明<br/>
罔 而無知無著,則般若大智 現前。</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40 am
新老怪
<r><QUOTE><s>[quote]</s>
老婆子擺攤子做生意人<br/>
和尚遊走化緣走正道者<br/>
<br/>
老婆子不賣茶怎過活,給人指路不務正業<br/>
和尚不化緣行正道,茶攤迷路問婆子
<e>[/quote]</e></QUOTE>

老婆子擺攤子做生意人<br/>
做人<br/>
和尚遊走化緣走正道者<br/>
走路</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1, 2022 10:47 am
東正
<r><QUOTE author="新老怪" post_id="82836" time="1651372834" user_id="61"><s>[quote=新老怪 post_id=82836 time=1651372834 user_id=61]</s>
<QUOTE><s>[quote]</s>
老婆子擺攤子做生意人<br/>
和尚遊走化緣走正道者<br/>
<br/>
老婆子不賣茶怎過活,給人指路不務正業<br/>
和尚不化緣行正道,茶攤迷路問婆子
<e>[/quote]</e></QUOTE>

老婆子擺攤子做生意人<br/>
做人<br/>
和尚遊走化緣走正道者<br/>
走路
<e>[/quote]</e></QUOTE>
堪了故事<br/>
才有二俱有過<br/>
<br/>
不受故事情節影響<br/>
不就都過了<br/>
<br/>
^^師兄此說善說</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