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國師三喚(慧開《無門關》)<br/>
<br/>
<br/>
國師三喚,侍者三應。國師雲:“將謂吾辜負汝,原來卻是汝辜負吾。”<br/>
<br/>
無門曰:國師三喚,舌頭墮地;侍者三應,和光吐出。國師年老心孤,按牛頭吃草,侍者未肯承當,美食不中飽人餐。且道哪裡是辜負處?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矯。<br/>
<br/>
頌曰:<br/>
鐵枷無孔要人擔,累及兒孫不等閒。<br/>
欲得撐門並拄戶,更須赤腳上刀山!<br/>
<br/>
(無門慧開《無門關》)<br/>
<br/>
<br/>
國師:慧忠(?—775),俗姓冉,諸暨(今浙江諸暨縣)人。六祖慧能法嗣。入南陽白崖山黨子谷,靜坐長養,四十餘年足不出山。開元中,玄宗迎入京師,敕住龍興寺。肅宗、代宗亦以師禮。卒謚“大證禪師”,世稱“南陽國師”。<br/>
<br/>
舌頭墮地:謂說話不當而犯過也。<br/>
<br/>
和光吐出:收斂鋒芒;謂說著真理,口放光明也。</t>
公案很難懂
-
- 文章: 4868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t>國師侍者(萬松行秀《請益錄》)<br/>
<br/>
舉<br/>
國師三喚侍者(老不歇心)。<br/>
侍者三應(少不努力)。<br/>
國師雲。將為吾辜負汝(落花有意 隨流水)。<br/>
誰知汝辜負吾(流水無心 送落花)。<br/>
天童拈雲。仁義道中(不得不呼)。<br/>
得資分上(不得不應)。<br/>
再呼能再應(獨掌不浪鳴)。<br/>
論實不論虛(我喚君須應)。<br/>
且道有辜負無辜負(行說好話)。<br/>
皓玉無瑕。雕文喪德(劈破面皮)。<br/>
<br/>
師雲。僧舉前話問玄沙。意旨如何。<br/>
沙雲。卻是侍者會。<br/>
萬松道。不得動箸。<br/>
玄覺征問僧。那裡是侍者會處。<br/>
僧雲。若不會。爭解恁麼應。<br/>
玄覺雲。汝少會在。<br/>
萬松道。垛根衲子。有甚麼限。<br/>
又雲。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見玄沙。<br/>
萬松道。且歸林下去。<br/>
趙州雲。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br/>
<br/>
萬松道。明眼人難瞞。玄沙舉處。以己方人。渾淪無孔鐵錘。穿鑿千窗百孔。若是萬松 見侍者三喚三應。只向道。輔弼宗師。不廢光彩。許大忠國師。著甚死急道。將為吾辜負汝。侍者當時見道。誰知汝辜負吾。好道和尚年尊。別請人好。可惜放過。被玄沙贓誣道。卻是侍者會。以至玄覺問僧道。若不會。爭解恁麼應。特舍漢。胡張三。黑李四。與汝同參。所以玄覺道。汝少會在。玄覺到此便合休去。<br/>
又道。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見玄沙。所謂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br/>
據實論之。若道這僧會。國師道。誰知汝辜負吾。若道這僧不會。爭解恁麼應。<br/>
所以趙州道。字雖不成。文彩已彰。一錘兩當。須是這老漢始得。<br/>
天童拈處。一向裁長補短。就下平高。頗怪國師 妄加穿鑿道。皓玉無瑕。雕文喪德。大小大天童。呆漢作保。忽有人問萬松 又作麼生。向道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br/>
<br/>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捲上)</t>
<br/>
舉<br/>
國師三喚侍者(老不歇心)。<br/>
侍者三應(少不努力)。<br/>
國師雲。將為吾辜負汝(落花有意 隨流水)。<br/>
誰知汝辜負吾(流水無心 送落花)。<br/>
天童拈雲。仁義道中(不得不呼)。<br/>
得資分上(不得不應)。<br/>
再呼能再應(獨掌不浪鳴)。<br/>
論實不論虛(我喚君須應)。<br/>
且道有辜負無辜負(行說好話)。<br/>
皓玉無瑕。雕文喪德(劈破面皮)。<br/>
<br/>
師雲。僧舉前話問玄沙。意旨如何。<br/>
沙雲。卻是侍者會。<br/>
萬松道。不得動箸。<br/>
玄覺征問僧。那裡是侍者會處。<br/>
僧雲。若不會。爭解恁麼應。<br/>
玄覺雲。汝少會在。<br/>
萬松道。垛根衲子。有甚麼限。<br/>
又雲。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見玄沙。<br/>
萬松道。且歸林下去。<br/>
趙州雲。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br/>
<br/>
萬松道。明眼人難瞞。玄沙舉處。以己方人。渾淪無孔鐵錘。穿鑿千窗百孔。若是萬松 見侍者三喚三應。只向道。輔弼宗師。不廢光彩。許大忠國師。著甚死急道。將為吾辜負汝。侍者當時見道。誰知汝辜負吾。好道和尚年尊。別請人好。可惜放過。被玄沙贓誣道。卻是侍者會。以至玄覺問僧道。若不會。爭解恁麼應。特舍漢。胡張三。黑李四。與汝同參。所以玄覺道。汝少會在。玄覺到此便合休去。<br/>
又道。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見玄沙。所謂第三句薦得。自救不了。<br/>
據實論之。若道這僧會。國師道。誰知汝辜負吾。若道這僧不會。爭解恁麼應。<br/>
所以趙州道。字雖不成。文彩已彰。一錘兩當。須是這老漢始得。<br/>
天童拈處。一向裁長補短。就下平高。頗怪國師 妄加穿鑿道。皓玉無瑕。雕文喪德。大小大天童。呆漢作保。忽有人問萬松 又作麼生。向道只恐不是玉。是玉也大奇。<br/>
<br/>
(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拈古《請益錄》捲上)</t>
-
- 文章: 4868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t>國師侍者(林泉從倫《空谷集》)<br/>
<br/>
少出入。最為上法。識尊卑。知進退。方是作家。應須唸唸無差。莫避時時管帶。有不周處。請點檢看。<br/>
<br/>
舉國師三喚侍者話(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br/>
<br/>
師雲。南陽慧忠國師。嗣六祖大鑑。唐肅宗上元二年 來中使孫朝進詔征赴京。待以師禮。故天下以國師名之。師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三應。師曰。將謂吾辜負汝。誰知汝辜負吾。<br/>
林泉道。暗中樹影。水底魚蹤。<br/>
僧問玄沙。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沙雲。卻是侍者會。<br/>
林泉道。贓誣殺人。<br/>
雲居錫雲。且道侍者會那不會。<br/>
林泉道。請和尚定當。若道會。國師又道汝辜負吾。若道不會。玄沙又道卻是侍者會。且作麼生商量。<br/>
林泉道。可憐一句隨他語。漫使千山走衲僧。<br/>
玄覺征問僧。甚麼處是侍者會處。<br/>
僧雲。若不會。爭解恁麼應。<br/>
玄覺雲。汝少會在。<br/>
林泉道。因禍致福。<br/>
又雲。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識玄沙。<br/>
林泉道。要識作麼。<br/>
僧問法眼。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br/>
眼曰。且去別時來。<br/>
林泉道。謝和尚不吝慈悲。<br/>
雲居錫雲。法眼恁麼道。為復明國師意不明國師意。<br/>
林泉道。空生不解金剛旨。惹得疑情滿世間。<br/>
僧問趙州。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br/>
州雲。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br/>
林泉道。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雖然如是。更須細看偏傍細切注腳。林泉領此一隊老凍膿。東語西話開發後學。還有知恩報恩者麼。遂高聲叫雲侍者。復雲喏。<br/>
頌曰。<br/>
國師喚侍者(不是患聾)。<br/>
重言不當吃(非是患啞)。<br/>
他耳又不聾(隨喚隨應)。<br/>
自又無處雪(盡在不言中)。<br/>
<br/>
師雲。五通仙人問佛。佛具六通。我具五通。如何是那一通。<br/>
佛喚仙人。仙人應喏。佛雲。那一通你問我。<br/>
林泉道。雖能蓋覆將來。爭奈漏齏達菜。<br/>
翠岩芝雲。五通如是問。我佛如是答。要且不會那一通。<br/>
林泉道。和尚還會也無。<br/>
雲蓋本雲。佛如是召。仙人如是應。作麼生是那一通。<br/>
良久雲。姹女已歸霄漢去。呆郎猶向火邊棲。<br/>
林泉道。蝦蟆蝦蟆休努觜。我道龍王不道你。<br/>
雲峰悅雲。大似瞿曇被外道勘破了也。有傍不肯出來。我要問你那一通。<br/>
林泉道。將謂忘卻。儼然記得。世尊恁麼召。五通恁麼應。且道與國師侍者 是同是別。六耳不同謀。別時向汝說。<br/>
<br/>
(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五)</t>
<br/>
少出入。最為上法。識尊卑。知進退。方是作家。應須唸唸無差。莫避時時管帶。有不周處。請點檢看。<br/>
<br/>
舉國師三喚侍者話(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br/>
<br/>
師雲。南陽慧忠國師。嗣六祖大鑑。唐肅宗上元二年 來中使孫朝進詔征赴京。待以師禮。故天下以國師名之。師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三應。師曰。將謂吾辜負汝。誰知汝辜負吾。<br/>
林泉道。暗中樹影。水底魚蹤。<br/>
僧問玄沙。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沙雲。卻是侍者會。<br/>
林泉道。贓誣殺人。<br/>
雲居錫雲。且道侍者會那不會。<br/>
林泉道。請和尚定當。若道會。國師又道汝辜負吾。若道不會。玄沙又道卻是侍者會。且作麼生商量。<br/>
林泉道。可憐一句隨他語。漫使千山走衲僧。<br/>
玄覺征問僧。甚麼處是侍者會處。<br/>
僧雲。若不會。爭解恁麼應。<br/>
玄覺雲。汝少會在。<br/>
林泉道。因禍致福。<br/>
又雲。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識玄沙。<br/>
林泉道。要識作麼。<br/>
僧問法眼。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br/>
眼曰。且去別時來。<br/>
林泉道。謝和尚不吝慈悲。<br/>
雲居錫雲。法眼恁麼道。為復明國師意不明國師意。<br/>
林泉道。空生不解金剛旨。惹得疑情滿世間。<br/>
僧問趙州。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br/>
州雲。如人暗中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br/>
林泉道。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雖然如是。更須細看偏傍細切注腳。林泉領此一隊老凍膿。東語西話開發後學。還有知恩報恩者麼。遂高聲叫雲侍者。復雲喏。<br/>
頌曰。<br/>
國師喚侍者(不是患聾)。<br/>
重言不當吃(非是患啞)。<br/>
他耳又不聾(隨喚隨應)。<br/>
自又無處雪(盡在不言中)。<br/>
<br/>
師雲。五通仙人問佛。佛具六通。我具五通。如何是那一通。<br/>
佛喚仙人。仙人應喏。佛雲。那一通你問我。<br/>
林泉道。雖能蓋覆將來。爭奈漏齏達菜。<br/>
翠岩芝雲。五通如是問。我佛如是答。要且不會那一通。<br/>
林泉道。和尚還會也無。<br/>
雲蓋本雲。佛如是召。仙人如是應。作麼生是那一通。<br/>
良久雲。姹女已歸霄漢去。呆郎猶向火邊棲。<br/>
林泉道。蝦蟆蝦蟆休努觜。我道龍王不道你。<br/>
雲峰悅雲。大似瞿曇被外道勘破了也。有傍不肯出來。我要問你那一通。<br/>
林泉道。將謂忘卻。儼然記得。世尊恁麼召。五通恁麼應。且道與國師侍者 是同是別。六耳不同謀。別時向汝說。<br/>
<br/>
(林泉老人評唱投子青和尚頌古《空谷集》卷五)</t>
-
- 文章: 4868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t>那麼第八識呢,<br/>
好的接收壞的也接收,從來不選擇的。所以我們做了善事,藏在第八識它收,我們做了滔天大惡的事,它照舊收。<br/>
所以它是永遠在收,永遠好壞一起收,收了就藏在那兒,所以這第八識叫藏識。藏<br/>
識,藏就是名詞了,動詞就是藏,能藏(有能力藏),所藏,我愛執藏。<br/>
因為第八識的見分 變成我的見聞覺知,<br/>
八識的相分 就變成我們的根、我們的身和外頭的器世間。<br/>
所以第八識呢,可以說這是很了不起的識。<br/>
那麼它可以染,可以淨。<br/>
當它染的時候,我們把它當成識神,所以修道之時不識真啊,從來只是認識神,把它當作真的。<br/>
所以我們生來死去 就是它帶著我們走,就是這個識神帶著我們走。<br/>
我們把這個東西 認為是本來人啊,所以我們說我們要死了,死了我到哪兒去啊,這個肉身是壞了,不要緊的,還有一個我帶著走的東西。<br/>
這個走的東西 叫靈魂也好,叫識神也好,所以真正一些修道的人 不認識真的東西,從來都是把識神當主人。</t>
好的接收壞的也接收,從來不選擇的。所以我們做了善事,藏在第八識它收,我們做了滔天大惡的事,它照舊收。<br/>
所以它是永遠在收,永遠好壞一起收,收了就藏在那兒,所以這第八識叫藏識。藏<br/>
識,藏就是名詞了,動詞就是藏,能藏(有能力藏),所藏,我愛執藏。<br/>
因為第八識的見分 變成我的見聞覺知,<br/>
八識的相分 就變成我們的根、我們的身和外頭的器世間。<br/>
所以第八識呢,可以說這是很了不起的識。<br/>
那麼它可以染,可以淨。<br/>
當它染的時候,我們把它當成識神,所以修道之時不識真啊,從來只是認識神,把它當作真的。<br/>
所以我們生來死去 就是它帶著我們走,就是這個識神帶著我們走。<br/>
我們把這個東西 認為是本來人啊,所以我們說我們要死了,死了我到哪兒去啊,這個肉身是壞了,不要緊的,還有一個我帶著走的東西。<br/>
這個走的東西 叫靈魂也好,叫識神也好,所以真正一些修道的人 不認識真的東西,從來都是把識神當主人。</t>
-
- 文章: 4868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r>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br/>
只要你有這個有,有緣生,生緣老死。<br/>
只要你有了這個東西,你就在生死輪回中。<br/>
所以須知 識滿十方,識未曾移動,這個識 跟空一樣的,遍十方,連續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是四方四宇加上下,沒有移動過。<br/>
我們認為受了這個業識,變成我這個人,就跟個瓶子,我前輩子八十多年前 不知是什麼東西,死了以後,到了我母親的胎裡,成了現在的我,就好像從一個瓶子 拿了一空到那邊來,瓶子的空從那方來,那方的空沒有減少,瓶子的空 拿到這方來,這方的空沒有增多。<br/>
動物的識沒有少過,我這個識 也不是新生出來的,所以空並未多,<br/>
所以廣欽和尚說,無來也無去,沒有什麼事<br/>
<br/>
<E>:mrgreen:</E> 無來也無去,沒有什麼事</r>
只要你有這個有,有緣生,生緣老死。<br/>
只要你有了這個東西,你就在生死輪回中。<br/>
所以須知 識滿十方,識未曾移動,這個識 跟空一樣的,遍十方,連續三世,過去現在未來,十方是四方四宇加上下,沒有移動過。<br/>
我們認為受了這個業識,變成我這個人,就跟個瓶子,我前輩子八十多年前 不知是什麼東西,死了以後,到了我母親的胎裡,成了現在的我,就好像從一個瓶子 拿了一空到那邊來,瓶子的空從那方來,那方的空沒有減少,瓶子的空 拿到這方來,這方的空沒有增多。<br/>
動物的識沒有少過,我這個識 也不是新生出來的,所以空並未多,<br/>
所以廣欽和尚說,無來也無去,沒有什麼事<br/>
<br/>
<E>:mrgreen:</E> 無來也無去,沒有什麼事</r>
-
- 文章: 4868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r>廣欽老和尚 說的無來也無去,沒有什麼事。<br/>
就等於把瓶子從那邊裝個空 倒到這兒來,然後從這個空 倒到另外一方一樣,這就叫輪回生死。<br/>
這個就是我們把這個當作識神,所以說我們真正能夠瞭解這個的話,所以常說生死原不有啊,涅槃亦空花。<br/>
根本從來沒生,你沒生當然沒死啊,你要從來沒有生死的話,什麼叫涅槃啊?<br/>
涅槃是不生不死,本自不生,是以不死。<br/>
既然沒有生死,何來涅槃?<br/>
所以張拙秀才說“涅槃生死等空花”。<br/>
<br/>
為什麼有涅槃、有生死啊?<br/>
你眼睛出了毛病了,目眚嘛。<br/>
眼睛出毛病了,眼前金星亂冒,我們一抬頭,許多人貧血的話 蹲久了一抬頭,滿眼金星,甚至於眼睛要出毛病,看到黑發線或黑點在走。<br/>
有沒有黑發線?是你眼睛出毛病了。<br/>
釋迦牟尼說 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東西,就跟眼睛看到的空花。<br/>
我們會不會笨到那樣,眼睛一堆金星,趕緊抓啊抓啊,或者再問你這金星怎麼來的。<br/>
等眼睛好了,再問金星哪裡去了,不會問吧?<br/>
同樣的,對於生死,假設我們真正有那種根性 能夠瞭解了以後,原來生死涅槃 等是空花。<br/>
<br/>
<E>:mrgreen:</E> 原來生死涅槃 等是空花。</r>
就等於把瓶子從那邊裝個空 倒到這兒來,然後從這個空 倒到另外一方一樣,這就叫輪回生死。<br/>
這個就是我們把這個當作識神,所以說我們真正能夠瞭解這個的話,所以常說生死原不有啊,涅槃亦空花。<br/>
根本從來沒生,你沒生當然沒死啊,你要從來沒有生死的話,什麼叫涅槃啊?<br/>
涅槃是不生不死,本自不生,是以不死。<br/>
既然沒有生死,何來涅槃?<br/>
所以張拙秀才說“涅槃生死等空花”。<br/>
<br/>
為什麼有涅槃、有生死啊?<br/>
你眼睛出了毛病了,目眚嘛。<br/>
眼睛出毛病了,眼前金星亂冒,我們一抬頭,許多人貧血的話 蹲久了一抬頭,滿眼金星,甚至於眼睛要出毛病,看到黑發線或黑點在走。<br/>
有沒有黑發線?是你眼睛出毛病了。<br/>
釋迦牟尼說 我們現在看到這些東西,就跟眼睛看到的空花。<br/>
我們會不會笨到那樣,眼睛一堆金星,趕緊抓啊抓啊,或者再問你這金星怎麼來的。<br/>
等眼睛好了,再問金星哪裡去了,不會問吧?<br/>
同樣的,對於生死,假設我們真正有那種根性 能夠瞭解了以後,原來生死涅槃 等是空花。<br/>
<br/>
<E>:mrgreen:</E> 原來生死涅槃 等是空花。</r>
-
- 文章: 4868
-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t>所以你必須要破這個識陰,這個識陰是最難破的。<br/>
它無體,沒有本體,也沒有自性。<br/>
你要破就破什麼呢?無來也無去。能夠把這個破了以後,知道所有瓶子的相是錯的,但是瓶子裝的空,這的空跟那的空,幾十年前的空 跟幾十年後的空從來沒有變過,沒有動過,這個性是真的。<br/>
性真可以取圓通,不必假借外邊的因緣。<br/>
這個性空就是性空,只要有空間 就可以安插東西,只要有這空間,我就可以存在。<br/>
這樣的話就可能圓通,不必借外面的因緣。<br/>
真正你了解了,真正明心見性以後 要離一切相,原來這一切相 都是幻相,全是因緣假和之相,但是能夠成這些相的,這個本體我們叫性。<br/>
相是假的,性是真的。<br/>
性是真的,所以行者 可以入平等之門,我們條條大路通長安。<br/>
修禪宗,淨土宗,密宗,任何宗派,無論大宗小宗,你都可以進入平等之門。<br/>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三世諸佛同此一乘法。<br/>
成了佛就是這一個佛,就跟千百個漚滅了以後 同歸於大海。<br/>
所以了解這個以後就知道,它不是自然,不是自然的話,什麼東西呢?<br/>
雖然是離一切相,但是即一切法。<br/>
就是從這一切法中間 見到我們的本體。<br/>
所以這很要緊的,離一切相,當你真正了解的時候,即一切法。哪個不是它?</t>
它無體,沒有本體,也沒有自性。<br/>
你要破就破什麼呢?無來也無去。能夠把這個破了以後,知道所有瓶子的相是錯的,但是瓶子裝的空,這的空跟那的空,幾十年前的空 跟幾十年後的空從來沒有變過,沒有動過,這個性是真的。<br/>
性真可以取圓通,不必假借外邊的因緣。<br/>
這個性空就是性空,只要有空間 就可以安插東西,只要有這空間,我就可以存在。<br/>
這樣的話就可能圓通,不必借外面的因緣。<br/>
真正你了解了,真正明心見性以後 要離一切相,原來這一切相 都是幻相,全是因緣假和之相,但是能夠成這些相的,這個本體我們叫性。<br/>
相是假的,性是真的。<br/>
性是真的,所以行者 可以入平等之門,我們條條大路通長安。<br/>
修禪宗,淨土宗,密宗,任何宗派,無論大宗小宗,你都可以進入平等之門。<br/>
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十方三世諸佛同此一乘法。<br/>
成了佛就是這一個佛,就跟千百個漚滅了以後 同歸於大海。<br/>
所以了解這個以後就知道,它不是自然,不是自然的話,什麼東西呢?<br/>
雖然是離一切相,但是即一切法。<br/>
就是從這一切法中間 見到我們的本體。<br/>
所以這很要緊的,離一切相,當你真正了解的時候,即一切法。哪個不是它?</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