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ewest Posts
    Top Active Users
    Newest Users

公案很難懂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1

文章 新老怪 »

<t>此寂止之心 不落昏昧斷空而靈明了知,<br/>
此為緣取「不會」之前方便。此寂止靈知之心,<br/>
ⓐ去思量「無思量處」,銷泯塵念,了知卻「不知」,體會卻「不會」的東西,<br/>
ⓑ心頭就有一個「不會底」,譬如,未生前本來面目是什麼?不知道。<br/>
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不知道。或是宇宙中 無量無邊「不知」、「不會」,進入此無知狀態,這是會到「不會」。<br/>
ⓒ寂然靜止、知照分明,寂寂惺惺的心念去看,會到「不會」時,卻看不到任何一法。深入再看、再「會」,所看到只是「黑漫漫地」,通身只是個大黑球,獨存寂惺之心念,一團黑,好像進到黑闇房間,或進到黑闇地道、洞窟,什麼都看不到,這就是心見「黑漆桶」。<br/>
此緣取黑漫漫地「漆桶」理論,可用「十牛圖頌」比對說明。<br/>
禪宗「十牛圖頌」是曹洞宗常用的參禪工夫進展次第理論,其中「牛」比喻心,以十幅童子牧牛圖來表現看心、運心過程,<br/>
十幅圖,每圖有頌文說明此圖義涵。<br/>
以普明禪師〈十牛圖〉而言:前三幅是黑牛。中間三幅黑轉白:<br/>
第四幅黑牛先頭變白;第五幅半身變白;第六幅後半身剩屁股、尾巴還沒白。第七、第八幅就是整頭白牛。<br/>
其中幾個重要概念,試說明如下:<br/>
⒈ 尋牛:牛喻有情心識,此心是所觀、所看之心,即是所牧之牛,此牛已失,故須尋之。<br/>
⒉ 黑牛:所尋之牛何面目?圖中所畫為一全身黑牛,此「黑」即是「黑漫漫地」,「漆桶」之黑義。<br/>
⒊ 黑牛轉白:尋牛之後,工夫增進,則牛身由牛頭、上半身、大半身、剩尾、全牛而次第變白,此即後節「漆桶生光」之意。<br/>
所以黑牛身體 從頭到尾部分次第轉白,乃至最後全牛變成白牛,此意象比喻和本章所論「漆桶」義涵一樣。祖師以黑牛,喻表內心無明、業識之無知煩惱義涵。<br/>
黑牛體黑,表顯「漆桶」黑義;<br/>
黑牛轉白,表示業識逐漸澄淨,無明煩惱逐漸消除,即是從「十牛圖」看到所緣境轉換過程。</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2

文章 新老怪 »

<t>  舉: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三斤。」圜悟著語云:「指槐罵柳。」<br/>
  雪竇頌云:「金烏急,玉兔速,善應何曾有輕觸。展事投機見洞山……」<br/>
<br/>
  此刻我要來寫,卻想起從前一段事:有男子陪女子從東京去橫濱,兩人立在擁擠的電車裡,男的面對她,喜愛她是個現代的漂亮女子,只覺越看越近,越看越喜,越看越是她,越看越是我。<br/>
而她叫他叔叔,什麼都是真的,什麼都是不對。<br/>
兩人一路說話,他想要說的是我與妳此刻 這樣的在一起,而他卻來說蘿蔔。<br/>
電車飛掠過軌道邊的地裡種有蘿蔔。<br/>
他道:「小時跟在灶頭看我母親 把蘿蔔切成半月的一片片做湯,單加了醬油,什麼作料都沒有,晚飯桌上擺出來,此時簷頭也正有半月出來了,我喜歡湯碗裡的一片片蘿蔔,薄薄的,透明的。」<br/>
電車搖搖的,他說時眼睛盡看著站在面前的她,千言萬語 都說不著她。這一天真正是「金烏急,玉兔速」。這蘿蔔即可比那麻三斤,如雪竇說的善應何曾有輕觸。<br/>
她若有所覺,亦只是一個疑:不會吧?<br/>
<br/>
<br/>
  (胡蘭成《禪是一枝花》)</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3

文章 新老怪 »

<r>  這一節,說的是洞山麻三斤:<br/>
  僧問洞山:“如何是佛?”山雲:“麻三斤。”<br/>
<br/>
  摸不著頭腦了吧?誰不是!《碧巖錄》知道後來的必會如此,或勉強穿鑿,是以在前面的垂示裡先有了警示:學者勞形,如猿捉影。<br/>
<br/>
  胡先生說了另外一個故事試解之。一對地鐵中的男女,男的心中當別有深意,一路道不住的自言自語。女人聽來,全是顧左右而言他,心中疑起,只是三字:“不是吧?”<br/>
<br/>
  我卻想起待字閨中的李易安。來看她的《點絳唇》:<br/>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br/>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br/>
見有人來,襪鏟金釵溜,和羞走。<br/>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br/>
<br/>
  少女在花園遊戲,正盡興間,大概家有客來,被家中大人陪來逛園。小孩子這時候當然是要到一邊去的,何況衣裙紛亂的女孩子。於是趕緊開溜,自然還不免羞怯。可是畢竟年少,難掩好奇心,走到門前又忍不住 回頭探看,只是怕人驚怪,就隨手攬了一枝青梅,裝模作樣地嗅呢。<br/>
<br/>
  可是這一來就熱鬧了。後來無數學人,為分辨那青梅氣味,有的皓首窮經,有的青春作賦,煞有介事,勞形盡相,恰似如猿捉影,小貓追尾——“不是吧?!”<br/>
<br/>
<br/>
  (檢書燒燭《看花解語》)<br/>
<br/>
<E>:mrgreen:</E>後來無數學人,為分辨那青梅氣味<br/>
麻三斤</r>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4

文章 新老怪 »

<t>須深比丘經》中,聲聞乘 有慧解脫聖者,勿須禪定,直證四果,餘一般漸修則須依四禪八定觀四諦而證果。<br/>
此慧解脫即是頓悟典範,言下即悟,直下承擔案例。<br/>
大乘修行中也有漸、頓:有漸修漸悟,悟境隨工夫得進,慢慢開展;也有頓修頓悟,如慧解脫者,禪宗祖師言下開悟是;也有漸修頓悟者,如「漆桶」是。<br/>
未破漆桶前,漆桶是一覺性被遮蔽狀態,被無明、業識為本質之有情五蘊色心 或六根所壓覆、遮蔽。<br/>
在參悟、體究過程中,明覺靈知銷融無明、業識所衍生之五蘊、名色,乃至六根果報與惑、業三道,或謂「漆桶」,即惑、業、苦。<br/>
三道所凝結成漆黑籠罩業識心體,本質是惑、業,表現出來 就是有情六根果報之體。<br/>
在攝持、磨合、照了、銷融有情六根報體時,即落入十二緣起支中第四名色、第五支六根,並進而滲透入前三支無明、行、業識。<br/>
當六根報體 遮蔽突然崩裂,如瓶、甕破碎,像房子拆解,瓦甕或房子外光明就隨著牆破壞、瓦破裂,從破縫看到縫外光明、山川大地真實景象。<br/>
表示對於三道惑、業、苦解脫。<br/>
惑是什麼?<br/>
從十二緣起論,惑是無明本質,業識即阿賴耶識,果報就是名色、六根。<br/>
六根根性 為靈知所銷融,比喻象徵著瓦甕、牆崩裂、破碎。<br/>
是縫隙,或整個破碎,隨每個人善根有別,可是破裂過程、光明穿透則一致。<br/>
打破漆桶後,有情果報色身 跟山河依報之轉變,有祖師形容色身 像黑雲一樣消散,或形容山河大地 依報如日初融雪般消失,乃至整個虛空都銷殞。山河大地虛空沈沒,或色身像黑雲消散,都標誌著無明、業識銷融 而表現在正報跟依報轉變上。<br/>
祖師所形容過程,可從十二緣起支中,第六觸支、第五六入支、第四名色支三支銷解,即進入大乘空性之理論,做為觀察「打破漆桶」</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5

文章 新老怪 »

<t>依報轉變:<br/>
<br/>
① 如淨和尚:「虛空消殞更消殞」,虛空山河大地都沒有了,<br/>
意謂銷融空間隔礙;「透過威音未朕前」,意謂穿透時間限制。<br/>
② 應菴曇華禪師謂:「漆桶一脫,五聚十八界蕩然清淨」,一切<br/>
山河大地都清淨,無有一法差別,一切清淨。<br/>
③ 黃蘗禪師:「一道神光,耀天耀地」,謂整個山河大地都被光<br/>
明穿透,沒有黑闇之處。<br/>
④ 奇然智禪師:「雲開月現,夜暗燈明」,是看到萬物之意。「森<br/>
羅萬象,徹底平沈」,是一切萬法銷融。<br/>
<br/>
禪師打破「漆桶」開悟說法,從教下討論,或可判釋為見到空性,身心正報、依報穿透了空性,得到大解脫。<br/>
因為空性證得,所以時空對立、有情人我自他對立、色心對立,都銷融了,純一空明,祖師或說「朗然大覺」,或名「神光獨耀」,教下謂「大光明藏</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6

文章 新老怪 »

<t>六根、六塵、時間、空間,都是從事相上論無明無知。<br/>
可知,<br/>
從對大乘空性、真理無知,<br/>
到對聲聞乘四諦無知,<br/>
由法執無知到 我執無知,<br/>
乃至對種種六根、六塵、時間、空間無知,<br/>
一切法無知性,都是無明行相。</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7

文章 新老怪 »

<t>由無明出無知與冥闇 而後妄想分別,此流程若依八識生起而論,可分別於三能變而顯示。今依賴耶與意識以釋明:<br/>
一、賴耶:《起信論》論無明風動 與如來藏和合成賴耶,賴耶即有見分、相分之虛妄分別,此為賴耶深層之無明行相。<br/>
二、意識:有情神識入母胎,轉入名色,六根中於母胎中無根、塵之作用,故無知可見,此即意識中無明行相──無知與闇冥。<br/>
及至出胎,六根與六塵作用 為十二緣起觸支,云有分別萬象,此則《楞嚴經》所謂「知見無明本」也。<br/>
無明無體,遍一切處,深不可測,故須指出行相 以資利用,此無知與冥闇二根本行相,加上由二行相所生起之虛妄分別,是為無明枝末行相,根本及枝末二行相 即是做為有情了達無明之標幟。<br/>
喻人,以眠力無明故,昏昧無知、無見(二根本行相),然於睡中夢起,於夢中妄見種種山河、人物,種種造作虛妄分別(無明枝末行相)。</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8

文章 新老怪 »

<t>論無明行相,本節說明 無明是一切宇宙萬法本源。<br/>
佛法中分清淨法與染垢法,涅槃法與生死流轉:<br/>
真性、佛性、如來藏、空性、唯識性,是清淨之法;<br/>
所有一切雜染法,十二緣起、蘊界入三科、三界六道輪迴,一切雜染有為之法 都由無明所起。<br/>
從無明為首 開展十二緣起立場,已確定「無明 是一切萬法根源」,為深刻理解,還將經典上「無明遍一切」觀點,從三點說明:<br/>
壹、世間萬法根本;<br/>
貳、三道—惑、業、苦根本;<br/>
參、十二緣起支根本義</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39

文章 新老怪 »

<t>盤山積曰: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br/>
慈明拈曰:向上一路,千聖不然。<br/>
楊歧曰:口上著。<br/>
白雲端頌曰:<br/>
盤山嚮上路何言,罕見行人耳有穿,<br/>
口上著來無咬處,方知千聖不能傳。<br/>
<br/>
大慧頌曰:<br/>
『不傳不然,海口難宣,<br/>
崑崙頂上,駕起鐵船。』<br/>
<br/>
又:鼓山別峰珍雲: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卓拄杖曰:<br/>
『恁麽會得十萬八千,畢竟如何?<br/>
桃紅柳綠薔薇紫,問著東風總不知。』<br/>
<br/>
僧問雪竇: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和尚從何而得?<br/>
竇曰:將謂是衲僧。<br/>
僧曰:恁麽則大眾沾恩,學人禮謝也。<br/>
竇曰:龍頭蛇尾。<br/>
問:選佛場開,還許學人入選也無?<br/>
曰:切忌點額。<br/>
曰:恁麽則心空及第歸也。<br/>
竇曰:階下漢!</t>
新老怪
文章: 4868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4, 2021 4:25 pm

Re: 公案很難懂

#140

文章 新老怪 »

<t>師因參次,雲:“明又未明,道昏欲曉,你在阿哪頭?”<br/>
僧云:“不在兩頭。”<br/>
師云:“與麼即在中間也。”<br/>
雲:“若在中間,即在兩頭。”<br/>
師云:“這僧多少時在老僧這裡,作麼語話,不得出三句裡。直饒出得,也在三句裡。你作么生?”<br/>
僧云:“某甲使得三句。”<br/>
師云:“何不早與麼道。”<br/>
<br/>
<br/>
  “明又未明,道昏欲曉”,<br/>
人皆有如此之體驗。如晨起之時,覺心方醒而未明,似有知,似無知。學人若能於此參上一參,當別有風光,但趙州所言卻不在此。趙州何指何謂也?即明白與不明白之間也,即知與不知之間也。<br/>
  從趙州語錄看,趙州道場育人不少,惜大多未留姓名。如此僧居趙州多年,又得入處,方能與趙州周旋。<br/>
<br/>
  “你在阿哪頭?”<br/>
凡在落處,皆非菩提。那僧久居會下,自知途徑,故云:“不在兩頭。”趙州再以探竿影草試之:“與麼即在中間也。”那僧腳跟已穩,自然不會上當,雲:“若在中間,即在兩頭。”道不屬知,不屬不知,其“中間”為何物?若在其中自挖巢穴,活埋了也。<br/>
<br/>
  趙州尚不許他,再緊拶之。那僧卻有出頭處,雲:“某甲使得三句。”<br/>
“三句”者,《金剛經》中之佛說,“波羅蜜,即非波羅蜜,是名波羅蜜”之三句,亦須作主才行。那僧如此云,已知作主,不再作奴。<br/>
“何不早與麼道。”釣大魚者須長線,趙州真趙州也。</t>
回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