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的轉換
發表於 : 週日 3月 24, 2024 4:29 pm
鄰居 寫: 週五 3月 22, 2024 8:56 pm 為了愉快論法,還有ˋ天台.賢首兩宗的[理論推解],末學就不貼了!
其實佛教辭典也有公版的資料可查詢!
===========
這些年在網路第一次看到有人整理八大宗
雖簡短但重點有描述到,非常棒
為何不把天台賢首說完?
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Markdown enable
https://bodhicitta2.freeddns.org/newforum/
https://bodhicitta2.freeddns.org/newforum/viewtopic.php?t=17
鄰居 寫: 週五 3月 22, 2024 8:56 pm 為了愉快論法,還有ˋ天台.賢首兩宗的[理論推解],末學就不貼了!
其實佛教辭典也有公版的資料可查詢!
===========
這些年在網路第一次看到有人整理八大宗
雖簡短但重點有描述到,非常棒
為何不把天台賢首說完?
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是,這些年在網路第一次看到有人整理八大宗
雖簡短但重點有描述到,非常棒
為何不把天台賢首說完?
讓人覺得意猶未盡
參考佛學辭典.天台宗講修持要斷三惑,
若以天台圓教而言,三惑既為一體,僅須以[一心三觀]之法門對治即可,名相:一心三惑。釋文: 又作同體三惑。
三惑又作三障,天台宗將煩惱分為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等三種,
此三者之惑障粗細雖有不同,然本體實為一。因於一心之中,具有此三惑,
故須修三觀以斷三惑。此三惑即:
(一)見思惑,指迷於三世之道理(見惑),與迷於現在之事象(思惑),
兩者並稱[見思惑]。因能招感三界生死之果報,故屬界內惑;又以其通
於聲聞、緣覺、菩薩三者所斷之惑,故又稱通惑。此惑可用[空觀]來加以斷除。
(二)塵沙惑,比喻我人之惑障有若塵沙之多,故稱塵沙惑。
菩薩應知十法界眾生具有無邊之惑障,及對治眾生惑障之無量的教法,
然因菩薩以空觀破除見思惑,而易執著於空理,以致未能進一步了知
眾生無邊之差別相,故此類塵沙惑又稱著空惑。又因此惑僅為救度眾生
之菩薩所特有,故又稱別惑。此惑共通於界內、界外,可用[假觀]來對治。
(三)無明惑,乃昧於「萬有即法界」之理所引起之煩惱,故屬界外之惑障。
上述之別惑可由假觀對治之,而此惑則可由[中觀]斷除。蓋將以上三惑次第
由三觀分別斷除,係別教之說法。
概述法界緣起,亦名無盡法界緣起、法界無盡緣起、一乘緣起、
十十無盡緣起、十玄緣起等,是漢傳佛教圓教華嚴宗基本教義之一。
法界緣起有兩個要點。華嚴宗在判教中被稱為圓教,圓指圓滿、圓融、互無分別。
法界緣起是華嚴宗一項基本宗義,屬華嚴四法界中「事事無礙法界」的內容。
法界通指「真如」、「實相」,此處法界緣起指「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無盡的諸法各為緣起,又互為緣起,互相影響,相互涉入,自在無窮。
正如一盞燈與千盞燈同放光明,交融無別,諸法互入互涉,因此淨穢,
聖凡之相圓融一體,我、眾生與佛也圓融一體,外相雖有別,不生不
滅的體性相同。也稱爲「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賢首宗(華嚴宗)提倡;大乘共同的精神是了解真理,體證真理,而同時第一是世出世間,一切現象,均由法界清淨心隨緣生起,離開法界一心
更無別物。
第二是,在此法界一心作用下,各種現象無不處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法界,「圓融無礙」、「重重無盡」的聯繫中。
不全然是這樣!看起來似像是說人的意識
例如一切為心造--指的是你所看所聽所受的一切,都是你的意識(心)所造
然而每個人都有各自意識,所以各造各的世界
厲害,法友警覺性很高!然而法界清淨心,看起來又像是一個統一的,唯一共同的心?
這是華嚴宗主張的;法性.一心是相稱相順,然而法界清淨心,看起來又像是一個統一的,唯一共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