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頁 (共 619 頁)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7:11 am
由 新老怪
<t>岩喚主人(謝力《我與無門關》)<br/>
<br/>
<br/>
〖公案〗<br/>
瑞岩彥*1和尚,每日自喚主人公,復自應諾。<br/>
乃雲:“惺惺*2著。喏!”<br/>
“他時異日,莫受人瞞,喏!喏!”<br/>
<br/>
<br/>
【語譯】<br/>
瑞岩彥和尚,每天都這麼對自己喊話:“主人公!是!”。<br/>
接著說:“要小心啊!是!”<br/>
跟著說:“任何時候都不要受人瞞騙!是!是!”。<br/>
<br/>
〖評唱〗<br/>
無門曰:“瑞岩老子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何故?聻*3一個喚底,一個應底,一個惺惺底,一個不受人瞞底,認著依前還不是。若也效他,總是野狐見解。”<br/>
<br/>
【語譯】<br/>
無門說:“瑞岩這老頭自買自賣,弄出這麼許多神頭鬼臉,到底是為什麼?這個死鬼,自己呼喊,自己回應,什麼小心啊!不要受人瞞騙啊!說來說去都是因為放不下以前的種種。誰要是學他,還真的是野狐見解呢。”<br/>
<br/>
〖頌曰〗<br/>
學道之人不識真 只為從前認識神<br/>
無量劫來生死本 痴人喚作本來人<br/>
<br/>
【語譯】<br/>
學道的人之所以不認識什麼是“真”*4,<br/>
是因為他先認識了所謂的“神”*5。<br/>
這無量劫來生死之“本”,<br/>
也唯有愚痴之人稱他為“本來人”。<br/>
<br/>
【題解】<br/>
瑞岩彥和尚,每天都在自我警惕,原本就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什麼不好。為什麼無門要說他“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原因就在於他“認著依前”。認,是認定、肯定;著,是執著、不棄舍;依,是依附、攀緣,前是從前。當一個人對已過去的從前,有這麼多的放不下,你說該不該罵呢?要是有人學瑞岩彥和尚這麼瞎搞,看來五百世野狐身是免不了的。<br/>
<br/>
瑞岩彥和尚的問題 出在哪裡?無門以一闕偈子“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為我們做了解答。<br/>
<br/>
“學道之人不識真”,注意,是識真,不是認真。真,就是真實、實相,前面我們也說過實相就是空相的道理。<br/>
<br/>
“只為從前認識神”,這個神不是鬼神的神,而是你自己,當你執著於你有一個不滅的靈存在時,那就是所謂的執著於“神我”。這時候的你,絕對做不到“無我”。也就是說,無法得入“真”的境界。<br/>
<br/>
“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這無量劫來生死之“本”是什麼呢?愚痴的人稱它為“本來人”。這“本來人”和“神”,都是指“我”,一個是名我、神我,一個是色我、自體我。當你有了這兩個概念存在時,永遠也無法瞭解什麼是“生死本”。更不要說那實相無相的“真”了。<br/>
<br/>
要是你真的去倣傚瑞岩彥的做法,五百世野狐身是免不了的。<br/>
<br/>
<br/>
【參究】<br/>
第一層:<br/>
自喚主人公。<br/>
惺惺著。<br/>
莫受人瞞。<br/>
<br/>
第二層:<br/>
瑞岩老子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何故?<br/>
認著依前。<br/>
野狐見解。<br/>
<br/>
第三層:<br/>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br/>
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br/>
<br/>
<br/>
【註解】<br/>
*1 瑞岩彥,唐瑞岩,名師彥。嗣岩頭。青原下之六世。<br/>
<br/>
*2 惺惺,憐惜、小心。<br/>
<br/>
*3 聻,音:ji2。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鬼也。罵人的話,相等於“死鬼”。<br/>
<br/>
*4 真,真實。相對於假、俗、偽等義而言。最究竟者,稱為真;假則為方便、一時之義。例如佛身份 為真身與應身,相對於應化身者即稱真身;又如法門分為真諦與俗諦,相對於世俗諦者 即稱真諦;此外,真假與權實 亦為同義語。或謂俗即指“覆蔽真”之事物,偽指“虛妄離真 而似真”之事物。<br/>
<br/>
*5 神,指神我,靈魂之義,即梵語之atman,亦即數論學派所立二十五諦之一,惟佛教之觀點異於數論學派。數論學派以之為實有、常住、獨存之純粹情神;佛教則以之為“離蘊之我”,而主張“諸法無我”,故反對數論派之神我說。<br/>
<br/>
<br/>
(謝力《我與無門關》)</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7:18 am
由 新老怪
<t>瑞岩主人(蕭平實《宗門法眼》)<br/>
<br/>
<br/>
台州瑞岩師彥禪師。閩越人,姓許氏。自幼披緇,秉戒無缺。錯以禪定為禪宗之禪,故每日危坐懸崖邊,自喚雲:“師彥!”自振奮精神答雲:“諾!”復自囑雲:“惺惺著!他時異日莫受人瞞!”又自答應:“諾!”每日如此精進,以此為禪。宗門傳此以為笑談,世稱“主人公禪”。<br/>
<br/>
有名師解此公案雲:《主人公是每個眾生都有的,但無法以語言文字解釋,勉強可說是佛性 或將來能成佛的條件或因素,唯有這才是主人公,其他都不是。<br/>
<br/>
如果隨境而轉,沒有自己的立場、方向、主宰,就是迷失了主人公。主人公是永遠不動的,而且是時時如此、處處存在。不要把它誤解成靈魂或自己的本體,靈魂不是主人公,而本體是假的名詞。<br/>
<br/>
“主人公”是表達心很明淨 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這就是智慧。主人公沒有一定的形象,也沒有一定的方式 讓你看到。唯有大悟徹底的人 才能時時刻刻作得了自己的主人。<br/>
<br/>
所謂“無位真人”就是主人公,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形象,沒有任何的執著;它是內在、外在、不內不外的普遍的存在,永遠的存在。》<br/>
<br/>
※平實雲:觀此公案即知瑞岩師彥禪師 落在作主的心上面,作主的心即是末那心,以此心欲求出離生死,猶如煮沙而欲成飯,名為非因計因;故宗門每多傳述此一公案以為笑談,直至如今,世稱“主人公禪”是也。如今竟有名聞四海之**師(聖嚴:禪語66),勸令佛子應學師彥禪師 有自己的立場、應學師彥禪師有自己的方向、應學師彥禪師自己作主宰。如是便同師彥禪師悟前危坐懸崖,以能知能作主之心為真心;便同盲人欲引諸盲行入解脫安樂大城,其可得乎﹖<br/>
<br/>
師彥禪師危坐懸崖上,一旦瞌睡,不免粉身碎骨,以此迫使自己清醒,又時時叫喚自己:“師彥!”又振奮精神自答雲:“諾!”以此為禪。殊不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明淨的心-正是意識心。設能修到絕對明淨 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舊是妄心,不是智慧。<br/>
<br/>
師彥禪師又吩咐自己道:“要保持清醒!別昏沉妄想!臨命終時千萬別被他人瞞騙了!”又自己答應:“諾!”這卻是作主的心-末那識也。欲求死時不被他人所瞞,不料卻在未死之前,先被自己明淨能知的意識心瞞騙了。<br/>
<br/>
明淨能知的意識心 加上作主的末那心,正是妄心-生死流轉之根本。此心不除,永遠不得涅槃。如來藏真心不是明淨能知的心,祂離見聞覺知;《大集經》雲:“第一義諦離諸覺觀,無覺觀者是名心性。”<br/>
<br/>
大悟徹底的人是:“於事無心、於心無事”,隨緣應物,他的意識末那識 因悟而轉變,凡事隨順因緣,不再“時時刻刻作自己的主人公”,已證得人無我故。<br/>
<br/>
<br/>
“時時刻刻作得了自己的主人公”-正是“我、我所心”,具足我見,與禪宗解脫之道背道而馳,欲出離生死,其可得乎﹖<br/>
<br/>
“無位真人”非主人公,祂沒有形象,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不會作主,不作主的心則不是明淨能知的心。無位真人 雖無形象,卻能於世間 以五蘊參禪而得破參明見。無位真人與五蘊 非一非異、非即非離,不可說祂有一定的位置、亦不可如此名師說祂“沒有一定的位置”。祂雖無形象,一切破參之人 卻都能“見無所見”,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若非時時刻刻 皆能清楚地看到自他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即非證悟,即是錯悟或未悟。<br/>
<br/>
<br/>
後來師彥禪師消除慢心,往參岩頭全豁禪師,禮拜問曰:“如何是本常理?”岩頭門下人丁稀少,有心度他,便道:“動也!”瑞岩師彥彼時 猶如眼睛貼近針頭,不知太近,看不見無位真人,便問:“動時如何?”岩頭便道:“則不是本常理。”一剎那間,輕舟已過萬重山。師彥沉思良久,不知所措。岩頭有心收他為弟子,便掉轉船頭道:“肯即未脫根塵,不肯即永沉生死。”師彥禪師言下大悟,便見著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方知以前危坐懸崖、清醒明淨而能作主的心乃是“主人公”,是生死的根本。<br/>
<br/>
佛子若問:“如何是本常理?”平實亦道:“動也!”佛子若問:“動時如何?”平實亦雲:“則不是本常理。”佛子!若於此公案能真實會得,而毅然承擔,即是破初參-見無所見、親見無位真人。然雖破參,依舊未脫根塵-只斷見一處住地無明爾,猶有欲愛、色愛、有愛住地無明未除,仍待參究重關牢關 及配合事修功夫,方得斷盡。<br/>
<br/>
若是已得四禪之人,於此公案破參之際,略加體會真心之體性,便能立刻入無餘依涅槃。<br/>
<br/>
若於此公案 真實會得而不敢毅然承擔,心中狐疑不決者,便永沉生死,無出離生死之日。<br/>
<br/>
且道:瑞岩師彥禪師 在岩頭全豁禪師座下悟得的,是主人公?不是主人公?<br/>
<br/>
<br/>
(蕭平實《宗門法眼》)</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7:27 am
由 新老怪
<t>阿難。吾今復以 前塵問汝。汝今猶以一切世間 妄想和合 諸因緣性。而自疑惑。<br/>
證菩提心 和合起者。<br/>
<br/>
阿難!我現在再舉出世間的塵相 來跟你說明:<br/>
因為你還在執著,以為世間的一切,都是眾生的妄想心與四大和合,遂造成種種因緣性。<br/>
因此而自己生起疑惑,以為是證菩提之心,亦從因緣而生,和合而起。<br/>
●當知世間 是屬有生之法,當然從因緣和合而生。<br/>
●但菩提 是無生法,所以不是從因緣和合所生。<br/>
如果菩提是有生相,那就不得叫做菩提了。<br/>
佛為阿難 詳細指出這真見,是證菩提的因地心。<br/>
●這心亦即如來密因,是從來不變的。不變自然不屬和合而生,所以不應自生疑惑。</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9:13 am
由 新老怪
<t>●如來藏:<br/>
即眾生同具 本覺之性體。<br/>
此性隱沒而不顯現,只是含藏 在眾生心中,所以稱作如來藏。<br/>
常住妙明,不動周圓:即藏性之德相。<br/>
本無去來,叫作常住。<br/>
不屬迷悟,叫作妙明。<br/>
本無生滅,叫作不動。<br/>
無處不遍,叫作周圓。<br/>
含這四種德相,就稱為妙真如性。</t>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9:59 am
由 恆不住
<r><QUOTE author="新老怪" post_id="68073" time="1645744278" user_id="61"><s>[quote=新老怪 post_id=68073 time=1645744278 user_id=61]</s>
岩喚主人(謝力《我與無門關》)<br/>
<br/>
<br/>
〖公案〗<br/>
瑞岩彥*1和尚,每日自喚主人公,復自應諾。<br/>
乃雲:“惺惺*2著。喏!”<br/>
“他時異日,莫受人瞞,喏!喏!”<br/>
<br/>
<br/>
【語譯】<br/>
瑞岩彥和尚,每天都這麼對自己喊話:“主人公!是!”。<br/>
接著說:“要小心啊!是!”<br/>
跟著說:“任何時候都不要受人瞞騙!是!是!”。<br/>
<br/>
〖評唱〗<br/>
無門曰:“瑞岩老子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何故?聻*3一個喚底,一個應底,一個惺惺底,一個不受人瞞底,認著依前還不是。若也效他,總是野狐見解。”<br/>
<br/>
【語譯】<br/>
無門說:“瑞岩這老頭自買自賣,弄出這麼許多神頭鬼臉,到底是為什麼?這個死鬼,自己呼喊,自己回應,什麼小心啊!不要受人瞞騙啊!說來說去都是因為放不下以前的種種。誰要是學他,還真的是野狐見解呢。”<br/>
<br/>
〖頌曰〗<br/>
學道之人不識真 只為從前認識神<br/>
無量劫來生死本 痴人喚作本來人<br/>
<br/>
【語譯】<br/>
學道的人之所以不認識什麼是“真”*4,<br/>
是因為他先認識了所謂的“神”*5。<br/>
這無量劫來生死之“本”,<br/>
也唯有愚痴之人稱他為“本來人”。<br/>
<br/>
【題解】<br/>
瑞岩彥和尚,每天都在自我警惕,原本就沒有什麼不對,也沒有什麼不好。為什麼無門要說他“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原因就在於他“認著依前”。認,是認定、肯定;著,是執著、不棄舍;依,是依附、攀緣,前是從前。當一個人對已過去的從前,有這麼多的放不下,你說該不該罵呢?要是有人學瑞岩彥和尚這麼瞎搞,看來五百世野狐身是免不了的。<br/>
<br/>
瑞岩彥和尚的問題 出在哪裡?無門以一闕偈子“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為我們做了解答。<br/>
<br/>
“學道之人不識真”,注意,是識真,不是認真。真,就是真實、實相,前面我們也說過實相就是空相的道理。<br/>
<br/>
“只為從前認識神”,這個神不是鬼神的神,而是你自己,當你執著於你有一個不滅的靈存在時,那就是所謂的執著於“神我”。這時候的你,絕對做不到“無我”。也就是說,無法得入“真”的境界。<br/>
<br/>
“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這無量劫來生死之“本”是什麼呢?愚痴的人稱它為“本來人”。這“本來人”和“神”,都是指“我”,一個是名我、神我,一個是色我、自體我。當你有了這兩個概念存在時,永遠也無法瞭解什麼是“生死本”。更不要說那實相無相的“真”了。<br/>
<br/>
要是你真的去倣傚瑞岩彥的做法,五百世野狐身是免不了的。<br/>
<br/>
<br/>
【參究】<br/>
第一層:<br/>
自喚主人公。<br/>
惺惺著。<br/>
莫受人瞞。<br/>
<br/>
第二層:<br/>
瑞岩老子自買自賣,弄出許多神頭鬼面,何故?<br/>
認著依前。<br/>
野狐見解。<br/>
<br/>
第三層:<br/>
學道之人不識真,只為從前認識神。<br/>
無量劫來生死本,痴人喚作本來人。<br/>
<br/>
<br/>
【註解】<br/>
*1 瑞岩彥,唐瑞岩,名師彥。嗣岩頭。青原下之六世。<br/>
<br/>
*2 惺惺,憐惜、小心。<br/>
<br/>
*3 聻,音:ji2。人死為鬼,鬼死為聻。鬼之鬼也。罵人的話,相等於“死鬼”。<br/>
<br/>
*4 真,真實。相對於假、俗、偽等義而言。最究竟者,稱為真;假則為方便、一時之義。例如佛身份 為真身與應身,相對於應化身者即稱真身;又如法門分為真諦與俗諦,相對於世俗諦者 即稱真諦;此外,真假與權實 亦為同義語。或謂俗即指“覆蔽真”之事物,偽指“虛妄離真 而似真”之事物。<br/>
<br/>
*5 神,指神我,靈魂之義,即梵語之atman,亦即數論學派所立二十五諦之一,惟佛教之觀點異於數論學派。數論學派以之為實有、常住、獨存之純粹情神;佛教則以之為“離蘊之我”,而主張“諸法無我”,故反對數論派之神我說。<br/>
<br/>
<br/>
(謝力《我與無門關》)
<e>[/quote]</e></QUOTE>
<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他誤把第七末那識<B><s>[b]</s>就是<e>[/b]</e></B>本來人。<br/>
無門禪師說的應理<e>[/color]</e></COLOR></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10:12 am
由 恆不住
<r><QUOTE author="新老怪" post_id="68074" time="1645744707" user_id="61"><s>[quote=新老怪 post_id=68074 time=1645744707 user_id=61]</s>
瑞岩主人(蕭平實《宗門法眼》)<br/>
<br/>
<br/>
台州瑞岩師彥禪師。閩越人,姓許氏。自幼披緇,秉戒無缺。錯以禪定為禪宗之禪,故每日危坐懸崖邊,自喚雲:“師彥!”自振奮精神答雲:“諾!”復自囑雲:“惺惺著!他時異日莫受人瞞!”又自答應:“諾!”每日如此精進,以此為禪。宗門傳此以為笑談,世稱“主人公禪”。<br/>
<br/>
有名師解此公案雲:《主人公是每個眾生都有的,但無法以語言文字解釋,勉強可說是佛性 或將來能成佛的條件或因素,唯有這才是主人公,其他都不是。<br/>
<br/>
如果隨境而轉,沒有自己的立場、方向、主宰,就是迷失了主人公。主人公是永遠不動的,而且是時時如此、處處存在。不要把它誤解成靈魂或自己的本體,靈魂不是主人公,而本體是假的名詞。<br/>
<br/>
“主人公”是表達心很明淨 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這就是智慧。主人公沒有一定的形象,也沒有一定的方式 讓你看到。唯有大悟徹底的人 才能時時刻刻作得了自己的主人。<br/>
<br/>
<COLOR color="#00BF40"><s>[color=#00BF40]</s>所謂“無位真人”就是主人公,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形象,沒有任何的執著;它是內在、外在、不內不外的普遍的存在,永遠的存在。》<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FF0000"><s>[color=#FF0000]</s>※平實雲:觀此公案即知瑞岩師彥禪師 落在作主的心上面,作主的心即是末那心,以此心欲求出離生死,猶如煮沙而欲成飯,名為非因計因;故宗門每多傳述此一公案以為笑談,直至如今,世稱“主人公禪”是也。<e>[/color]</e></COLOR>如今竟有名聞四海之**師(聖嚴:禪語66),勸令佛子應學師彥禪師 有自己的立場、應學師彥禪師有自己的方向、應學師彥禪師自己作主宰。如是便同師彥禪師悟前危坐懸崖,以能知能作主之心為真心;便同盲人欲引諸盲行入解脫安樂大城,其可得乎﹖<br/>
<br/>
師彥禪師危坐懸崖上,一旦瞌睡,不免粉身碎骨,以此迫使自己清醒,又時時叫喚自己:“師彥!”又振奮精神自答雲:“諾!”以此為禪。殊不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明淨的心-正是意識心。設能修到絕對明淨 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舊是妄心,不是智慧。<br/>
<br/>
師彥禪師又吩咐自己道:“要保持清醒!別昏沉妄想!臨命終時千萬別被他人瞞騙了!”又自己答應:“諾!”這卻是作主的心-末那識也。欲求死時不被他人所瞞,不料卻在未死之前,先被自己明淨能知的意識心瞞騙了。<br/>
<br/>
明淨能知的意識心 加上作主的末那心,正是妄心-生死流轉之根本。此心不除,永遠不得涅槃。如來藏真心不是明淨能知的心,祂離見聞覺知;《大集經》雲:“第一義諦離諸覺觀,無覺觀者是名心性。”<br/>
<br/>
大悟徹底的人是:“於事無心、於心無事”,隨緣應物,他的意識末那識 因悟而轉變,凡事隨順因緣,不再“時時刻刻作自己的主人公”,已證得人無我故。<br/>
<br/>
<br/>
“時時刻刻作得了自己的主人公”-正是“我、我所心”,具足我見,與禪宗解脫之道背道而馳,欲出離生死,其可得乎﹖<br/>
<br/>
“無位真人”非主人公,祂沒有形象,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不會作主,不作主的心則不是明淨能知的心。無位真人 雖無形象,卻能於世間 以五蘊參禪而得破參明見。無位真人與五蘊 非一非異、非即非離,不可說祂有一定的位置、亦不可如此名師說祂“沒有一定的位置”。祂雖無形象,一切破參之人 卻都能“見無所見”,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若非時時刻刻 皆能清楚地看到自他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即非證悟,即是錯悟或未悟。<br/>
<br/>
<br/>
後來師彥禪師消除慢心,往參岩頭全豁禪師,禮拜問曰:“如何是本常理?”岩頭門下人丁稀少,有心度他,便道:“動也!”瑞岩師彥彼時 猶如眼睛貼近針頭,不知太近,看不見無位真人,便問:“動時如何?”岩頭便道:“則不是本常理。”一剎那間,輕舟已過萬重山。師彥沉思良久,不知所措。岩頭有心收他為弟子,便掉轉船頭道:“肯即未脫根塵,不肯即永沉生死。”師彥禪師言下大悟,便見著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方知以前危坐懸崖、清醒明淨而能作主的心乃是“主人公”,是生死的根本。<br/>
<br/>
佛子若問:“如何是本常理?”平實亦道:“動也!”佛子若問:“動時如何?”平實亦雲:“則不是本常理。”佛子!若於此公案能真實會得,而毅然承擔,即是破初參-見無所見、親見無位真人。然雖破參,依舊未脫根塵-只斷見一處住地無明爾,猶有欲愛、色愛、有愛住地無明未除,仍待參究重關牢關 及配合事修功夫,方得斷盡。<br/>
<br/>
若是已得四禪之人,於此公案破參之際,略加體會真心之體性,便能立刻入無餘依涅槃。<br/>
<br/>
若於此公案 真實會得而不敢毅然承擔,心中狐疑不決者,便永沉生死,無出離生死之日。<br/>
<br/>
且道:瑞岩師彥禪師 在岩頭全豁禪師座下悟得的,是主人公?不是主人公?<br/>
<br/>
<br/>
(蕭平實《宗門法眼》)
<e>[/quote]</e></QUOTE>
<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B><s>[b]</s>紅字說法大錯!<e>[/b]</e></B><br/>
他說:[以此心欲求出離生死,猶如煮沙而欲成飯,名為非因計因。]<br/>
<br/>
非也<br/>
眾生第七識就是生死根本。<br/>
正是要以此第七識心出離三界證涅槃樂。<br/>
此心就是他說的第七末那執我識,<br/>
轉捨第七的執我障,<br/>
轉得如來報身也。<e>[/color]</e></COLOR><br/>
<B><s>[b]</s>壇經云:六七因中轉。<e>[/b]</e></B><br/>
<br/>
<br/>
<QUOTE><s>[quote]</s>所謂“無位真人”就是主人公,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形象,沒有任何的執著;它是內在、外在、不內不外的普遍的存在,永遠的存在。》<e>[/quote]</e></QUOTE>
<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B><s>[b]</s>綠字說法應理。<e>[/b]</e></B><br/>
無位真人<br/>
此乃佛自他報身也。<e>[/color]</e></COLOR><br/>
<B><s>[b]</s>頌曰:[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br/>
<br/>
<e>[/b]</e></B></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6:30 pm
由 寂照世間
<r><QUOTE author="恆不住" post_id="68093" time="1645755175" user_id="54087"><s>[quote=恆不住 post_id=68093 time=1645755175 user_id=54087]</s>
<QUOTE author="新老怪" post_id="68074" time="1645744707" user_id="61"><s>[quote=新老怪 post_id=68074 time=1645744707 user_id=61]</s>
瑞岩主人(蕭平實《宗門法眼》)<br/>
<br/>
<br/>
台州瑞岩師彥禪師。閩越人,姓許氏。自幼披緇,秉戒無缺。錯以禪定為禪宗之禪,故每日危坐懸崖邊,自喚雲:“師彥!”自振奮精神答雲:“諾!”復自囑雲:“惺惺著!他時異日莫受人瞞!”又自答應:“諾!”每日如此精進,以此為禪。宗門傳此以為笑談,世稱“主人公禪”。<br/>
<br/>
有名師解此公案雲:《主人公是每個眾生都有的,但無法以語言文字解釋,勉強可說是佛性 或將來能成佛的條件或因素,唯有這才是主人公,其他都不是。<br/>
<br/>
如果隨境而轉,沒有自己的立場、方向、主宰,就是迷失了主人公。主人公是永遠不動的,而且是時時如此、處處存在。不要把它誤解成靈魂或自己的本體,靈魂不是主人公,而本體是假的名詞。<br/>
<br/>
“主人公”是表達心很明淨 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這就是智慧。主人公沒有一定的形象,也沒有一定的方式 讓你看到。唯有大悟徹底的人 才能時時刻刻作得了自己的主人。<br/>
<br/>
<COLOR color="#00BF40"><s>[color=#00BF40]</s>所謂“無位真人”就是主人公,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形象,沒有任何的執著;它是內在、外在、不內不外的普遍的存在,永遠的存在。》<e>[/color]</e></COLOR><br/>
<br/>
<COLOR color="#FF0000"><s>[color=#FF0000]</s>※平實雲:觀此公案即知瑞岩師彥禪師 落在作主的心上面,作主的心即是末那心,以此心欲求出離生死,猶如煮沙而欲成飯,名為非因計因;故宗門每多傳述此一公案以為笑談,直至如今,世稱“主人公禪”是也。<e>[/color]</e></COLOR>如今竟有名聞四海之**師(聖嚴:禪語66),勸令佛子應學師彥禪師 有自己的立場、應學師彥禪師有自己的方向、應學師彥禪師自己作主宰。如是便同師彥禪師悟前危坐懸崖,以能知能作主之心為真心;便同盲人欲引諸盲行入解脫安樂大城,其可得乎﹖<br/>
<br/>
師彥禪師危坐懸崖上,一旦瞌睡,不免粉身碎骨,以此迫使自己清醒,又時時叫喚自己:“師彥!”又振奮精神自答雲:“諾!”以此為禪。殊不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心-明淨的心-正是意識心。設能修到絕對明淨 而不受外在環境影響,依舊是妄心,不是智慧。<br/>
<br/>
師彥禪師又吩咐自己道:“要保持清醒!別昏沉妄想!臨命終時千萬別被他人瞞騙了!”又自己答應:“諾!”這卻是作主的心-末那識也。欲求死時不被他人所瞞,不料卻在未死之前,先被自己明淨能知的意識心瞞騙了。<br/>
<br/>
明淨能知的意識心 加上作主的末那心,正是妄心-生死流轉之根本。此心不除,永遠不得涅槃。如來藏真心不是明淨能知的心,祂離見聞覺知;《大集經》雲:“第一義諦離諸覺觀,無覺觀者是名心性。”<br/>
<br/>
大悟徹底的人是:“於事無心、於心無事”,隨緣應物,他的意識末那識 因悟而轉變,凡事隨順因緣,不再“時時刻刻作自己的主人公”,已證得人無我故。<br/>
<br/>
<br/>
“時時刻刻作得了自己的主人公”-正是“我、我所心”,具足我見,與禪宗解脫之道背道而馳,欲出離生死,其可得乎﹖<br/>
<br/>
“無位真人”非主人公,祂沒有形象,沒有執著。沒有執著就不會作主,不作主的心則不是明淨能知的心。無位真人 雖無形象,卻能於世間 以五蘊參禪而得破參明見。無位真人與五蘊 非一非異、非即非離,不可說祂有一定的位置、亦不可如此名師說祂“沒有一定的位置”。祂雖無形象,一切破參之人 卻都能“見無所見”,清清楚楚地看見自己與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若非時時刻刻 皆能清楚地看到自他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即非證悟,即是錯悟或未悟。<br/>
<br/>
<br/>
後來師彥禪師消除慢心,往參岩頭全豁禪師,禮拜問曰:“如何是本常理?”岩頭門下人丁稀少,有心度他,便道:“動也!”瑞岩師彥彼時 猶如眼睛貼近針頭,不知太近,看不見無位真人,便問:“動時如何?”岩頭便道:“則不是本常理。”一剎那間,輕舟已過萬重山。師彥沉思良久,不知所措。岩頭有心收他為弟子,便掉轉船頭道:“肯即未脫根塵,不肯即永沉生死。”師彥禪師言下大悟,便見著一切有情的無位真人,方知以前危坐懸崖、清醒明淨而能作主的心乃是“主人公”,是生死的根本。<br/>
<br/>
佛子若問:“如何是本常理?”平實亦道:“動也!”佛子若問:“動時如何?”平實亦雲:“則不是本常理。”佛子!若於此公案能真實會得,而毅然承擔,即是破初參-見無所見、親見無位真人。然雖破參,依舊未脫根塵-只斷見一處住地無明爾,猶有欲愛、色愛、有愛住地無明未除,仍待參究重關牢關 及配合事修功夫,方得斷盡。<br/>
<br/>
若是已得四禪之人,於此公案破參之際,略加體會真心之體性,便能立刻入無餘依涅槃。<br/>
<br/>
若於此公案 真實會得而不敢毅然承擔,心中狐疑不決者,便永沉生死,無出離生死之日。<br/>
<br/>
且道:瑞岩師彥禪師 在岩頭全豁禪師座下悟得的,是主人公?不是主人公?<br/>
<br/>
<br/>
(蕭平實《宗門法眼》)
<e>[/quote]</e></QUOTE>
<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B><s>[b]</s>紅字說法大錯!<e>[/b]</e></B><br/>
他說:[以此心欲求出離生死,猶如煮沙而欲成飯,名為非因計因。]<br/>
<br/>
非也<br/>
眾生第七識就是生死根本。<br/>
正是要以此第七識心出離三界證涅槃樂。<br/>
此心就是他說的第七末那執我識,<br/>
轉捨第七的執我障,<br/>
轉得如來報身也。<e>[/color]</e></COLOR><br/>
<B><s>[b]</s>壇經云:六七因中轉。<e>[/b]</e></B><br/>
<br/>
<br/>
<QUOTE><s>[quote]</s>所謂“無位真人”就是主人公,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形象,沒有任何的執著;它是內在、外在、不內不外的普遍的存在,永遠的存在。》<e>[/quote]</e></QUOTE>
<COLOR color="#800000"><s>[color=#800000]</s><B><s>[b]</s>綠字說法應理。<e>[/b]</e></B><br/>
無位真人<br/>
此乃佛自他報身也。<e>[/color]</e></COLOR><br/>
<B><s>[b]</s>頌曰:[如來現起他受用,十地菩薩所被機]<br/>
<br/>
<e>[/b]</e></B>
<e>[/quote]</e></QUOTE>
看來應該是降真香師姐了<br/>
好久不見,近來好嗎?<br/>
<br/>
<B><s>[b]</s><COLOR color="#008080"><s>[color=#008080]</s>所謂“無位真人”就是主人公,沒有一定的位置,沒有一定的形象,沒有任何的執著;它是內在、外在、不內不外的普遍的存在,永遠的存在。》<e>[/color]</e></COLOR><e>[/b]</e></B><br/>
<br/>
來去生滅的為客,不動不變的為主。<br/>
禪宗要能當家作主<br/>
也符合楞嚴經義</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8:26 pm
由 高報
<r><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8143" time="1645785049"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8143 time=1645785049 user_id=62]</s>
看來應該是降真香師姐了
<e>[/quote]</e></QUOTE>
<E>:D</E> 降真香以前有扮演過反派(以蕭x實口氣)批過蕭徒<br/>
也有扮演過楊水源双修明妃<br/>
快笑死人<br/>
<br/>
我去找 找</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8:37 pm
由 寂照世間
<r><QUOTE author="高報" post_id="68166" time="1645792002" user_id="54941"><s>[quote=高報 post_id=68166 time=1645792002 user_id=54941]</s>
<QUOTE author="寂照世間" post_id="68143" time="1645785049" user_id="62"><s>[quote=寂照世間 post_id=68143 time=1645785049 user_id=62]</s>
看來應該是降真香師姐了
<e>[/quote]</e></QUOTE>
<E>:D</E> 降真香以前有扮演過反派(以蕭x實口氣)批過蕭徒<br/>
也有扮演過楊水源双修明妃<br/>
快笑死人<br/>
<br/>
我去找 找
<e>[/quote]</e></QUOTE>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br/>
希望你夢中修學佛法愉快</r>
Re: 公案很難懂
發表於 : 週五 2月 25, 2022 9:12 pm
由 高報
<r><URL url="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593&st=15"><LINK_TEXT text="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 ... =593&st=15">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593&st=15</LINK_TEXT></URL><br/>
<br/>
<URL url="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703">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703</URL><br/>
<br/>
<URL url="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721">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721</URL><br/>
<br/>
<URL url="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717">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717</UR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