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六祖法寶壇經 機緣品<br/>
<br/>
妙觀察智見非功 成所作智同圓鏡<br/>
五八六七果因轉 但用名言無實性</t>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如前說,早於玄奘大師百年前,楞伽經就以有多種版本流傳於中土,可,不同版本在相關唯識法理部分段落文字,出現差異,尤其是菩提流支的(魏)譯本,發生嚴重錯誤,因此,對於後世研究大乘唯識法相之學問影想非常巨大,可以說是標準的一盲導眾盲之先例!!<br/>
其實以楞伽經為首的古典唯識學,於此經典中,開示唯識法相的經文,所佔篇幅並不多,經過我們對相關文字仔細爬梳,可以整理出下面(古典唯識學)的重點結論:<br/>
1. <br/>
主張一共八識。粗分藏識與七轉識(心、意、意識、眼耳鼻舌身五識)。<br/>
所以經典自稱識有八種識,即如上說。<br/>
2. <br/>
古典唯識,八識論,以(藏識)為首,故又稱第八藏識,或曰如來藏識,或曰,本識。<br/>
3.<br/>
楞伽經雖然主張八識,(除七轉識,就是第八藏識),但,卻又明確劃分三相或稱三種識。<br/>
諸識有三相,即是,真相,業相,轉相。<br/>
諸識有三種,即是,真識,現識,分別事識。<br/>
4.<br/>
縱合上面古典唯識之主張,可以發現,其中有矛盾,混淆,不足之處。<br/>
先是分成藏識與七轉識兩部分,共稱八識。<br/>
可是又明確分成三相,(真相、真相識)(業相,現識)(轉相,分別事識)。<br/>
經過比對,可以輕易發現,所謂第八藏識,包含(真相、真相識)與(業相,現識)。<br/>
我們若將(真相、真相識)與(業相,現識)具有明確不同相狀的兩種識用分開,那麼,<br/>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楞伽經為首的古典唯識學,對於唯識法相,精神上還是明確主張九識論。<br/>
即是:<br/>
真相識,現識(業相識),七轉識<e>[/color]</e></COLOR>。<e>[/b]</e></B><br/>
.</r>
其實以楞伽經為首的古典唯識學,於此經典中,開示唯識法相的經文,所佔篇幅並不多,經過我們對相關文字仔細爬梳,可以整理出下面(古典唯識學)的重點結論:<br/>
1. <br/>
主張一共八識。粗分藏識與七轉識(心、意、意識、眼耳鼻舌身五識)。<br/>
所以經典自稱識有八種識,即如上說。<br/>
2. <br/>
古典唯識,八識論,以(藏識)為首,故又稱第八藏識,或曰如來藏識,或曰,本識。<br/>
3.<br/>
楞伽經雖然主張八識,(除七轉識,就是第八藏識),但,卻又明確劃分三相或稱三種識。<br/>
諸識有三相,即是,真相,業相,轉相。<br/>
諸識有三種,即是,真識,現識,分別事識。<br/>
4.<br/>
縱合上面古典唯識之主張,可以發現,其中有矛盾,混淆,不足之處。<br/>
先是分成藏識與七轉識兩部分,共稱八識。<br/>
可是又明確分成三相,(真相、真相識)(業相,現識)(轉相,分別事識)。<br/>
經過比對,可以輕易發現,所謂第八藏識,包含(真相、真相識)與(業相,現識)。<br/>
我們若將(真相、真相識)與(業相,現識)具有明確不同相狀的兩種識用分開,那麼,<br/>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楞伽經為首的古典唯識學,對於唯識法相,精神上還是明確主張九識論。<br/>
即是:<br/>
真相識,現識(業相識),七轉識<e>[/color]</e></COLOR>。<e>[/b]</e></B><br/>
.</r>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既然整理出,古典唯識學,所謂第八藏識,包含,真相識與現識,兩種。<br/>
那麼,<br/>
真相識(真相),又是後來玄奘法相宗,所主張的那一識呢!?<br/>
現識(業相),又是後來玄奘法相宗,所主張的那一識呢!?<br/>
<br/>
<B><s>[b]</s>答案是不是很清楚!?<e>[/b]</e></B><br/>
.</r>
那麼,<br/>
真相識(真相),又是後來玄奘法相宗,所主張的那一識呢!?<br/>
現識(業相),又是後來玄奘法相宗,所主張的那一識呢!?<br/>
<br/>
<B><s>[b]</s>答案是不是很清楚!?<e>[/b]</e></B><br/>
.</r>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B><s>[b]</s>再來細究古典唯識,因為菩提流支的錯誤翻譯,將藏識,誤以為就是阿賴耶識……<e>[/b]</e></B><br/>
<br/>
菩提流支版本<br/>
大慧。識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轉相識。二者業相識。三者智相識。<br/>
<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大慧。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e>[/color]</e></COLOR><e>[/b]</e></B>大慧。如明鏡中見諸色像。大慧。了別識亦如是。見種種鏡像。<br/>
大慧。了別識分別事識。彼二種識。無差別相。遞共為因。<br/>
<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大慧。了別識。不可思議熏變因。<br/>
大慧。分別事識。分別取境界。因無始來戲論熏習。<e>[/color]</e></COLOR><e>[/b]</e></B><br/>
大慧。阿黎耶識。虗妄分別種種熏滅。諸根亦滅。大慧。是名相滅。<br/>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因滅則相續滅。因滅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謂依法依緣。言依法者。謂無始戲論妄想熏習。言依緣者。謂自心識見境界分別。<br/>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如是。非異非不異。大慧。若泥團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泥團微塵應無分別。<br/>
大慧。<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如是轉識阿黎耶識。若異相者。不從阿黎耶識生。若不異者。轉識滅阿黎耶識亦應滅。而自相阿黎耶識不滅<e>[/color]</e></COLOR><e>[/b]</e></B>。<br/>
<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是故大慧。諸識自相滅。自相滅者業相滅。若自相滅者。阿黎耶識應滅。大慧。若阿黎耶識滅者。<e>[/color]</e></COLOR><e>[/b]</e></B>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br/>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說。所謂離諸境界相續識滅。相續識滅已即滅諸識。大慧。若相續識滅者。無始世來諸識應滅。大慧。諸外道說相續諸識從作者生。不說識依眼色空明和合而生。而說有作者。大慧。何者是外道作者勝人自在時微塵。是能作者。<br/>
<br/>
先貼上菩提流支版(魏譯)原文,再來仔細參詳看看哪裡出了大問題!!一盲導眾盲,讓後世唯識學者眾說紛紜、諍論不斷、空忙一場,浪費多少心血,卻入寶山空手而歸……<br/>
.</r>
<br/>
菩提流支版本<br/>
大慧。識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轉相識。二者業相識。三者智相識。<br/>
<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大慧。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e>[/color]</e></COLOR><e>[/b]</e></B>大慧。如明鏡中見諸色像。大慧。了別識亦如是。見種種鏡像。<br/>
大慧。了別識分別事識。彼二種識。無差別相。遞共為因。<br/>
<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大慧。了別識。不可思議熏變因。<br/>
大慧。分別事識。分別取境界。因無始來戲論熏習。<e>[/color]</e></COLOR><e>[/b]</e></B><br/>
大慧。阿黎耶識。虗妄分別種種熏滅。諸根亦滅。大慧。是名相滅。<br/>
大慧。相續滅者。相續因滅則相續滅。因滅緣滅則相續滅。大慧。所謂依法依緣。言依法者。謂無始戲論妄想熏習。言依緣者。謂自心識見境界分別。<br/>
大慧。譬如泥團微塵。非異非不異。金莊嚴具亦如是。非異非不異。大慧。若泥團異者。非彼所成。而實彼成。是故不異。若不異者。泥團微塵應無分別。<br/>
大慧。<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如是轉識阿黎耶識。若異相者。不從阿黎耶識生。若不異者。轉識滅阿黎耶識亦應滅。而自相阿黎耶識不滅<e>[/color]</e></COLOR><e>[/b]</e></B>。<br/>
<B><s>[b]</s><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是故大慧。諸識自相滅。自相滅者業相滅。若自相滅者。阿黎耶識應滅。大慧。若阿黎耶識滅者。<e>[/color]</e></COLOR><e>[/b]</e></B>此不異外道斷見戲論。<br/>
大慧。彼諸外道作如是說。所謂離諸境界相續識滅。相續識滅已即滅諸識。大慧。若相續識滅者。無始世來諸識應滅。大慧。諸外道說相續諸識從作者生。不說識依眼色空明和合而生。而說有作者。大慧。何者是外道作者勝人自在時微塵。是能作者。<br/>
<br/>
先貼上菩提流支版(魏譯)原文,再來仔細參詳看看哪裡出了大問題!!一盲導眾盲,讓後世唯識學者眾說紛紜、諍論不斷、空忙一場,浪費多少心血,卻入寶山空手而歸……<br/>
.</r>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357
- 註冊時間: 週六 12月 11, 2021 9:59 a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t>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t>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t>
-
- 文章: 1089
- 註冊時間: 週日 12月 26, 2021 11:15 a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
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
<e>[/quote]</e></QUOTE>
這樣分很簡單明了<br/>
更何況本來只是一識<br/>
因為無明要分出多種識<br/>
目的在明無明<br/>
不是得名相<br/>
六祖說使六識出六門<br/>
只要心不攀緣<br/>
那來那麽複雜名相<br/>
想以名相成就<br/>
卻成就癡<br/>
划算嗎</r>
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
<e>[/quote]</e></QUOTE>
這樣分很簡單明了<br/>
更何況本來只是一識<br/>
因為無明要分出多種識<br/>
目的在明無明<br/>
不是得名相<br/>
六祖說使六識出六門<br/>
只要心不攀緣<br/>
那來那麽複雜名相<br/>
想以名相成就<br/>
卻成就癡<br/>
划算嗎</r>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
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
<e>[/quote]</e></QUOTE>
以上見解是不如法的……<br/>
佛教三法印為什麼是(三)!? 如果以佛教三法印來印證。<br/>
佛法不是只有(染)(淨)兩面一刀切。<br/>
要知所謂第二法印(菩薩印)是不染不淨,亦染亦淨。禪宗祖師指菩薩境界:非心非佛,即此之謂也。<br/>
<br/>
首楞嚴經<br/>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br/>
<br/>
心經<br/>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br/>
<br/>
都是講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的法相,攝屬菩薩法住智境界,就是講染與淨的過渡期。因此 (般若波羅蜜多) 即是菩薩摩訶薩以般若無我智慧,過渡到最極清淨之彼岸……<br/>
.</r>
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
<e>[/quote]</e></QUOTE>
以上見解是不如法的……<br/>
佛教三法印為什麼是(三)!? 如果以佛教三法印來印證。<br/>
佛法不是只有(染)(淨)兩面一刀切。<br/>
要知所謂第二法印(菩薩印)是不染不淨,亦染亦淨。禪宗祖師指菩薩境界:非心非佛,即此之謂也。<br/>
<br/>
首楞嚴經<br/>
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br/>
<br/>
心經<br/>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br/>
<br/>
都是講一切種子阿陀那識的法相,攝屬菩薩法住智境界,就是講染與淨的過渡期。因此 (般若波羅蜜多) 即是菩薩摩訶薩以般若無我智慧,過渡到最極清淨之彼岸……<br/>
.</r>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QUOTE author="次草" post_id="63023" time="1642997107" user_id="39211"><s>[quote=次草 post_id=63023 time=1642997107 user_id=39211]</s>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
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
<e>[/quote]</e></QUOTE>
這樣分很簡單明了<br/>
更何況本來只是一識<br/>
因為無明要分出多種識<br/>
目的在明無明<br/>
不是得名相<br/>
六祖說使六識出六門<br/>
只要心不攀緣<br/>
那來那麽複雜名相<br/>
想以名相成就<br/>
卻成就癡<br/>
划算嗎
<e>[/quote]</e></QUOTE>
照你的說法 大乘佛教 成唯識論 等等系列經典 都要拿去燒掉了……<br/>
我今天是在研究大乘佛教唯識學說 你們講這些是不是 牛頭不對馬嘴!?<br/>
草仔、二楞子 在此欄(<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e>[/color]</e></COLOR><e>[/b]</e></B>)論法要能切題, 最好就像我一樣針對唯識學深入討論研究 或至少也可以 找出我長篇大論,有不如法的地方 簡擇出來做反駁 這樣對論壇法友們發費寶貴時間精力到此一遊,才有交待,才有建設性嘛,不是嗎!?<br/>
.</r>
<QUOTE author="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quote=二楞子 post_id=63022 time=1642996372 user_id=32985]</s>
第八識是中性詞<br/>
<br/>
您不說染淨,不知道是可以講什麼?<br/>
<br/>
第八識說染分,就是阿賴耶<br/>
<br/>
說淨分,就是如來藏<br/>
<br/>
這二個真識的現量都是一模ㄧ樣的<br/>
<br/>
為什麼呢?只是顛不顛倒而已。<br/>
<br/>
如:<br/>
<br/>
第七識也是中性詞<br/>
<br/>
說染分叫末那識,說淨分叫平等性智。<br/>
<br/>
以此類推~
<e>[/quote]</e></QUOTE>
這樣分很簡單明了<br/>
更何況本來只是一識<br/>
因為無明要分出多種識<br/>
目的在明無明<br/>
不是得名相<br/>
六祖說使六識出六門<br/>
只要心不攀緣<br/>
那來那麽複雜名相<br/>
想以名相成就<br/>
卻成就癡<br/>
划算嗎
<e>[/quote]</e></QUOTE>
照你的說法 大乘佛教 成唯識論 等等系列經典 都要拿去燒掉了……<br/>
我今天是在研究大乘佛教唯識學說 你們講這些是不是 牛頭不對馬嘴!?<br/>
草仔、二楞子 在此欄(<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e>[/color]</e></COLOR><e>[/b]</e></B>)論法要能切題, 最好就像我一樣針對唯識學深入討論研究 或至少也可以 找出我長篇大論,有不如法的地方 簡擇出來做反駁 這樣對論壇法友們發費寶貴時間精力到此一遊,才有交待,才有建設性嘛,不是嗎!?<br/>
.</r>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t>菩提流支版本之翻譯所以會一路錯, 我們可以從他翻譯的內容文字,看出他的心態 菩提流支固執的認為阿賴耶識就是第八藏識。<br/>
於是在原文佛經的翻譯上 處處竄入個人的主觀意見 不能詳實確切的 按照原經典文字如實翻譯。<br/>
這些錯誤內容 我們可以從其他譯本比對就可發現, 尤其在達摩祖師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本的鑑照之下,魏譯本相形見絀,也就在玄奘西竺取經之前 中土就為了這個問題各執門派之見,鬧得不可開交 甚至引起了菩提流支對於達摩祖師的瞋恨 根據佛教界傳說 菩提流支 甚至有6次毒害達摩的紀錄……<br/>
自古佛教界因為辨正法義 而互相攻擊,招來忌恨心,實在是其來有自啊~~<br/>
.</t>
於是在原文佛經的翻譯上 處處竄入個人的主觀意見 不能詳實確切的 按照原經典文字如實翻譯。<br/>
這些錯誤內容 我們可以從其他譯本比對就可發現, 尤其在達摩祖師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四卷本的鑑照之下,魏譯本相形見絀,也就在玄奘西竺取經之前 中土就為了這個問題各執門派之見,鬧得不可開交 甚至引起了菩提流支對於達摩祖師的瞋恨 根據佛教界傳說 菩提流支 甚至有6次毒害達摩的紀錄……<br/>
自古佛教界因為辨正法義 而互相攻擊,招來忌恨心,實在是其來有自啊~~<br/>
.</t>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
-
- 文章: 2492
- 註冊時間: 週二 3月 23, 2021 11:55 pm
Re: 莫讓玄奘大師法相宗失傳
<r>菩提流支版本<br/>
大慧。識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轉相識。二者業相識。三者智相識。<br/>
大慧。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br/>
<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B><s>[b]</s>何等為二。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e>[/b]</e></B><e>[/color]</e></COLOR>。<br/>
大慧。如明鏡中見諸色像。大慧。了別識亦如是。見種種鏡像。<br/>
————<br/>
達摩四卷版本<br/>
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br/>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br/>
<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e>[/color]</e></COLOR><e>[/b]</e></B>。<br/>
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br/>
——————<br/>
菩提流支堅持認為阿賴耶識就是第八如來藏識 那麼他所謂(識有兩種),即是除了七轉識(分別事識)當然,只能在加上阿賴耶識(了別識)。<br/>
現比對達摩四卷本就知(識有三種)真識、現識、分別事識。<br/>
<br/>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再以之套合玄奘法相宗,就可得出下面結論:<br/>
真識,即是一切真實種子阿陀那識。<br/>
現識,即是阿賴耶識,業果識。<br/>
分別事識,即是七轉識。<e>[/color]</e></COLOR><e>[/b]</e></B><br/>
.</r>
大慧。識有三種。何等三種。一者轉相識。二者業相識。三者智相識。<br/>
大慧。有八種識。略說有二種。<br/>
<COLOR color="#0000FF"><s>[color=#0000FF]</s><B><s>[b]</s>何等為二。一者了別識。二者分別事識<e>[/b]</e></B><e>[/color]</e></COLOR>。<br/>
大慧。如明鏡中見諸色像。大慧。了別識亦如是。見種種鏡像。<br/>
————<br/>
達摩四卷版本<br/>
大慧。諸識有三種相。謂轉相業相真相。<br/>
大慧。略說有三種識。廣說有八相。<br/>
<B><s>[b]</s><COLOR color="#BF0000"><s>[color=#BF0000]</s>何等為三。謂真識、現識及分別事識<e>[/color]</e></COLOR><e>[/b]</e></B>。<br/>
大慧。譬如明鏡持諸色像。現識處現亦復如是。<br/>
——————<br/>
菩提流支堅持認為阿賴耶識就是第八如來藏識 那麼他所謂(識有兩種),即是除了七轉識(分別事識)當然,只能在加上阿賴耶識(了別識)。<br/>
現比對達摩四卷本就知(識有三種)真識、現識、分別事識。<br/>
<br/>
<B><s>[b]</s><COLOR color="#BF0080"><s>[color=#BF0080]</s>再以之套合玄奘法相宗,就可得出下面結論:<br/>
真識,即是一切真實種子阿陀那識。<br/>
現識,即是阿賴耶識,業果識。<br/>
分別事識,即是七轉識。<e>[/color]</e></COLOR><e>[/b]</e></B><br/>
.</r>
本人自認為佛學家,申論佛法一切依經而論,如有法友針對敝人論述有所疑慮,請以經證做為法義辨正依據。